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苏秦合纵六国,张仪连横秦魏!

春秋的思想、战国的计谋,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

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

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

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

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龙镇所著的《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内容推荐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直没有走出过那个时代圣人先贤们的思想边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也与春秋战国丝丝相扣:见面点头打招呼,是周礼作揖的简化;端午节吃的粽子,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包好;指导今日中国农耕安排的农历节气,同样始于春秋战国;甚至我们的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也来自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翻开龙镇所著的《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查看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源头,时不时茅塞顿开,时不时眼前一亮。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讲述: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接踵而来,春秋时候的国际秩序被彻底洗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魏文侯称霸一时;甚至连偏居西北的秦国也在暗中积累起觊觎中原的实力……

中原霸权的争夺战日益激烈,列强运用军事和外交的手段也更为纯熟。但在他们如火如荼博弈的背后,无时无刻不闪烁着诸子百家的智慧谋略——李悝、商鞅变法图强,吴起、孙膑驰骋疆场,王侯将相和思想家一起,共同将天下再一次推入风起云涌的乱世!

目录

第一章 三家分晋

 晋国四卿,智氏一家独大

 外柔内刚的赵氏族长赵无恤

 智伯的致命弱点:贪婪与傲慢

 晋阳消耗战

 韩、魏反水,三家灭智

 急流勇退的智慧

 豫让漆身吞炭

第二章 魏国崛起

 魏斯礼贤下士

 李悝变法

 战神吴起

 乐羊的隐忍

 西门豹治邺

 三晋联军的骇人实力

 赵国、魏国和韩国的诞生

第三章 吴起变法

 中国式政治:功高盖主

 公孙痤的阴谋

 三晋同盟出现裂痕

 改革的代价很惨重

 吴起留给魏国的遗产

第四章 商鞅变法

 “要么重用卫鞅,要么杀了他”

 最大的难题:变还是不变

 变法前须取信于民

 变法的重点之一:农民问题

 变法的重点之二:天天严打

 变法的重点之三:土地改革

第五章 孙膑与庞涓斗法

 鬼谷子的锦囊妙计

 魏惠王、齐威王的斗宝比赛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第六章 商鞅之死

 自立为王的逢泽之会

 马陵之战,庞涓殒命

 商鞅作法自毙

 魏相惠施的诡辩术

第七章 苏秦游说六国

 悬梁刺股

 苏秦与张仪的对弈:以天下为棋局

 说服的艺术:苏秦结成六国合纵联盟

 张仪出手,合纵破裂

 公孙衍重建合纵

第八章 张仪的连横大计

 孟子的性善论

 张仪相魏

 寓言大师庄子

 庄子和惠施的对手戏

第九章 孟子谈民权

 苏秦的雄辩价值连城

 燕国的危机:禅让岂能随意

 齐宣王与无盐女的故事

 王道与霸道

 齐宣王伐燕

第十章 合纵与连横的新一轮博弈

 司马错论伐蜀

 合纵新旗手田文

 连横大势初具规模

 张仪戏耍楚怀王

 郑袖的枕边风

第十一章 秦武王之死

 张仪的脱身之计

 与国君盟誓:甘茂的谨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秦武王的意外:鼎不能随便扛

 美男计拯救韩国

 秦、楚两强短暂的蜜月期

第十二章 孟尝君重举合纵大旗

 孟尝君的容人雅量

 孟尝君领导合纵

 楚怀王之死

 鸡鸣狗盗之徒的作用

 孟尝君连败秦、楚

第十三章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赵军崛起

 传位次子,埋下隐患

 北狄易灭,政变难防

试读章节

晋国四卿,智氏一家独大

晋国的六卿执政体制持续长达百年,因公元前497年的中行氏和范氏之乱而被打破。

中行氏和范氏狼狈为奸,本想一举吞并赵氏,却因智、魏、韩三家出手干涉而失败,中行氏和范氏因此被驱逐出局,晋国从此进入四卿执政时代。

四卿之中,一卿为正,称为上卿;三卿为副,称为亚卿。公元前493年,时任上卿的智氏宗主荀跞去世,其子荀申继承家业,上卿之职则由赵氏宗主赵鞅接任。

赵鞅为人宽厚,知书达理,在他的领导下,四大家族相安无事。这种局面持续了十余年,直到公元前476年荀申去世。

据《资治通鉴》记载,荀申去世前,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很费了一番心思。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这个问题本来没什么好考虑的——正妻所生的长子即为世子。如若正妻无子,则在众多侧室所生的儿子选择一个,原则是子以母贵,女人的地位越高,她的儿子当选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随着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选择一个“对”的而不是“贵”的继承人,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智氏家族的未来,荀申必须在诸多儿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荀申看中的是荀瑶,理由很简单:荀瑶身材高大,须髯飘逸;擅长驾车,射术超群;多才多艺,技能出众;文思敏捷,能言善辩;坚决果断,敢做敢为。五种美德集于一身,休说继承智氏家业,简直和中国上古传说中后羿这样的神话人物有一拼。

然而荀申的这个决定遭到族人智果的反对,他提出了另外一个人选——荀宵。

荀申对此不理解:荀宵面相凶狠,人们看到他都怕,你怎么会推选他呢?

智果回答:荀宵凶狠,是狠在表面,荀瑶却狠在内心。荀瑶有五种美德,独缺仁义。长得漂亮,武艺高强,能言善辩,才艺出众,敢于任事,这都是好事,但是如果内心无仁义的话,这些美德只会助长他的暴戾之气。恕我直言,如果您一定要荀瑶继承家业,智氏必亡。

荀申考虑再三,还是立了荀瑶为世子。

智果带着家人跑到晋国太史那里,改了族谱,宣布脱离智氏,自称辅氏。这就意味着,此后智氏家族不论兴废存亡,都与他没任何关系了。

直到二十多年后,人们才会拍着大腿,称赞智果是个聪明人。但在当时,人们对他的行为并不理解,他们看到的是,智氏家族在荀瑶的带领下越来越强盛,甚至超越了荀跞和荀申的时代。

公元前472年,荀瑶以亚卿的身份率军讨伐齐国,在犁丘与齐军相遇。战前,他亲驾战车巡视晋军,战马突然受惊,朝着齐军阵营狂奔。以荀瑶的驾车技术,要控制住战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意识到,如果这样做,会让齐国人误以为自己胆小,于是他放马疾驰,一直冲到齐军营垒前才掉头。此举极大鼓舞了晋军士气。在后来的战斗中,荀瑶又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亲手擒获齐将颜庚,取得了此战的胜利。

公元前468年,荀瑶伐郑。齐国权臣陈恒(即田恒,古代陈、田同音,陈氏即田氏)率军救援郑国。荀瑶得知消息,主动引兵退去,但是派人给陈恒送去一封信。信上说:“您的祖先是陈国公子,陈国的灭亡(陈国于公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郑国是出了力的(完全是胡说),所以寡君才派我攻打郑国,是为了替陈国报仇。但是您却跑来救援郑国,让我感到很不理解。难道您一点都不在乎陈国吗?既然您都不在乎,我又有什么所谓呢?所以我主动撤军了,恕不奉陪。”这封信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显然只是为了调戏对方。陈恒阅后大怒,但又想不出什么词来回骂,只得提笔回信说:“老是欺负别人的人,不得好死!”

不消说,荀瑶很快赢得了晋国人的好感。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的家世,尊贵的地位,伟岸的身躯,机智的谈吐,一往无前的勇气,货真价实的战功,还有调弄敌人的闲情逸致。他宛如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光芒四射,照耀晋国,连赵鞅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公元前464年,荀瑶再度伐郑,赵鞅派世子赵无恤随行,担任荀瑶的副手。

赵鞅的本意,一是让无恤亲历战场,获得经验和名声;二是向荀瑶表明,晋国日后必定是荀瑶的天下,请他对无恤多多关照。可以说,这既是“知其雄,守其雌”的政治智慧,也是一位垂垂老矣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

但是,荀瑶对赵鞅的拳拳之心并不以为意。

据《左传》记载,这一战进行得并不顺利。晋军包围了郑国的首都新郑,却遭到郑军的猛烈反击,攻势一度受阻。

战斗最危急的时刻,荀瑶命令身边的无恤出战,带领敢死队强攻新郑的南门。

听到这道命令,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冷兵器时代,攻城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强攻更是险上加险。守城者可以凭借着城墙和箭垛保护自己,而进攻者则暴露在箭矢檑木之下,还要扛着云梯等攻城器具越过护城河,极易伤亡。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进攻方一般不会采取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的笨办法。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强攻,也不该由无恤来担当。这倒不是说无恤不能冒险,而是没有让一支军队的副统帅去当敢死队长的道理。

大伙都将目光集中在无恤身上,看他如何应对。

无恤只说了三个字:“主在此。”

主在此,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可软可硬,大有乾坤——软一点说,“有主将在,我不敢争先。”硬一点说,“你是主将,为什么不自己去?”总之就是我不去,你看着办吧!

荀瑶盯着无恤看了几秒钟光景,突然操起案几上的一个铜酒壶,朝无恤狠狠砸去,发疯似的骂道:“懦夫!贱人!你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世子,我真替赵氏感到羞愧。”如果不是无恤躲得快,再加上众将死死劝住,荀瑶非将无恤砸死不可。

无恤灰头土脸回到自己帐中,家臣都很愤怒,摩拳擦掌,要去和荀瑶拼命。无恤用一句话将大伙都劝住了。

“父亲立我为世子,不就是因为我能忍吗?”

强权之下不屈服,不妥协,但也不乱来,这就是在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62733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3112601
中图分类号 K225.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5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