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烟霞美文(文布袋)
内容
编辑推荐

陈鹏举,擅笔墨丹青。以诗文、鉴赏之大修为,入书入画,着意于无意,着色于无色,着相于无相,以一叶菩提溪舟,乘游在出世与红尘,别开洞天。其诗文书画,纸笺尺牍,广受雅士藏家追逐喜爱。

《烟霞美文》《文布袋全集》之一,收录内容包括《开相》、《泡茶》、《写戏》、《祭蜀》、《惜纸》……

内容推荐

南北朝时期,有位著名的布袋和尚。他双耳垂肩,笑脸常开,大腹便便,携布袋四处行走,行无畏施、快乐施,深受方圆百姓爱戴。布袋和尚后来修成正果,就是现在的弥勒佛。

陈鹏举先生一定是受了前世的托付,化身文布袋,降临这个人们的灵魂日趋无以安放的时代,行文化施的。《烟霞美文》正是他修行布道的经卷。

《烟霞美文》在中国文化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接过前人的车马行囊,以神圣的文字做种籽,播撒耕耘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象。

目录

开相

对枰

抱琴

泡茶

仗剑

含目

闻笛

斑竹

赏花

活鱼

写戏

折梅

听箫

祭蜀

叩关

制笺

寻味

咏荷

聚印

惜纸

撰联

喝酒

飞天

说书

撞钟

到乡

登楼

啖羊

换鹅

赋牛

采石

听雷

怜子

抚碑

化蝶

问舍

挑灯

行文

翻山

取名

抟人

聆曲

结社

衮雪

示儿

入画

填词

游园

奏刀

飞鸟

逢虎

执壶

得砚

拓片

乘桴

摩崖

煮菊

润笔

步韵

题句

望月

归燕

试读章节

鱼是人的前辈。生命的走向是从水上到天上和地上的。人的到达要比鱼晚了许许多多年。柳宗元有首诗叫(《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所有的努力,看上去落实在了钓鱼上。其实,谁会在意钓上什么鱼呢?读它的人,是被一个姿态打动了,被一个柳宗元创造的姿态,一个安宁的姿态打动了。鱼到底是人的前辈。鱼活得很简洁。它有口不说,只是喝水,清凉的水。它不眨眼,而且目不转睛,还乐意近视,不看四周。它就这样钝钝地生活着。它一定知道生命其实很渺小,微不足道。它反而放松了,活得很安宁。柳宗元的那个渔翁,为什么就很有名了呢?就因为那个渔翁还真看不成一个渔翁。雪让天地之间不见了人和鸟,冰天雪地是水的一部分了,那个静坐不动的渔翁,怎么看也就一条简洁的鱼了。

杜甫晚年见到李龟年,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往事,只写了二十八个字。末一句只淡淡地说:“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最后几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上不了岸,因为到处都没人留他。好的诗人骨子里就是一条鱼。这会儿他就像回到水中了,冷暖只有自己明白,没什么能够计较的了。活在水上悲哀吗?杜甫到死没说。就像鱼一样,说是会叫的,我们都听不见。“鱼若多情难蓄泪,花为何物可逢春?”这两句是我读了“落花时节”后突然想成的。

鱼有数不清的形色。我喜欢的是常见的鲫鱼。它太简洁了,如果画它,只要几笔就神形俱备了。在一个电视片里,我看到鲤鱼“跳龙门”的情形。鱼是逆水而上的,到了这地方,总得冲上去。不管遍体鳞伤,甚至失去性命。当然也有取胜的,也就淡然前去了。人就不淡然了,说成了“跳龙门”。生命的走向是变成华丽和繁琐,就像会有“跳龙门”一说。鲤鱼只是比鲫鱼圆润些,我也喜欢。

我的老家在岛上,父辈跨过了海水,我生在了岸上。石禅是船民的儿子,生在船上。几乎就在他一辈,完成了从水上到地上的过程。从鱼到人,生命度过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石禅只花了四十年。四十年前,他的父亲对他说:“鱼养活我家许多辈了,哪辈子可以养活鱼呢?”石禅说:“就从我这一辈开始吧!”后来他上了岸。画室里一个石槽,注满水,养着安宁的鱼。有年春上,在他那里赏画赏鱼,说到了这个故事,说要有个文字记载的,应命写下这阕《念奴娇》:“补天遗石,不参禅,也似芒鞋破钵。四十二年闲散久,修到丹青妙法。釉里红颜,绿中祖母,纸上留青涩。小僧伸脚,夜航船里神色。

竹笠雨蓑江湖,出没人烟外,零丁渔者。难得三生鱼活我,我活鱼儿可否?趁得天时,银钩收了,烂醉空蒙弋。俗家水墨,淡淡山雨天月。”

写戏

父亲喜欢看戏,在戏里得知,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就给我取了“鹏举”这名字。那时我家离天蟾舞台不远。父亲带我去看梅兰芳,看他演的《醉酒》和《别姬》。感觉很新奇,就像时不时会做到的梦一样。杨玉环饮酒,虞美人舞剑,载歌载舞,都是美不胜收的样子。美,因为悲伤。美,不会绝望,也不会死。

二十年后,见到梅葆玖,是在上海京剧院的排演厅里。音容笑貌,怀疑是他父亲回来了。又过二十年,梅葆玖也老了,在舞台上又见到他,他更像他父亲了。还喜欢看周信芳。戏里他是大丈夫。看着他,相信人间真有大丈夫。程砚秋是长大后才喜欢的。程和梅不同。梅,代表了京剧所有的美。程,展现了京剧独有的美。人长大了,有了孤独感,就觉得程其实很美。第一次去北京,就去找梅和程的家。梅家正在建立纪念馆,程家一路问了不少信,找到了。叩了门,门开了一半。只见一个照壁,像舞台的布景一样美。一个中年女子说,这里不是程家了。

二十七年前当了戏剧记者,也就是写戏的记者,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李万春。他能唱红生戏,也就是演关羽。这让我这一辈人,油然生出敬意来。在扬子饭店,他下榻的地方,和他谈京剧。可能觉得南方人,能接话头已不容易,他确信我懂京剧,还问我:“你是唱老生的吧?”这一问,和他的神态一样,很和善。那时的戏剧就像后来的电视,是头等的娱乐。四个版的报纸,戏剧新闻不会少。还配舞台演出的图片。文字和摄影有分工。我是文字,陈莹是摄影。看完戏,差不多深夜了,她回报社,还得自己冲印。她是我敬重的前辈。几十年里,她的青春和思念都给了舞台。在她供职期间,所有来沪的演出,都可以在她那里找到留影。她为中国戏剧留下了一份可以长存的美满。

二十五年前,赵燕侠在天蟾舞台主演《白蛇传》。那天预定是张曙写稿。中场时候,坐在第一排的陈莹来找我,说领导特地找到剧场经理转告,由我写稿了。平时看戏太多。上半场我瞌睡了。这时如梦初醒。定睛一看,已是“断桥”一场了。那时赵燕侠年龄大了,听说很喜欢喝啤酒,体态丰盈,加上一等的演唱,活脱是“断桥”时候的白娘子,满堂彩声不绝。问陈莹要了张纸,在膝上写起来,这晚的新闻就以“断桥”为细节了。稿子请陈莹带回报社。这是我自感敷衍的一例,因为惭愧,到今天还记得。前辈许寅、张曙和萧丁教我写戏,一个说要读《聊斋》,一个说要读唐宋诗词,一个说要读《红楼梦》。这说法,听起来有些玄乎。后来我信了。宋长荣来中国剧场演《红娘》,萧丁争取到两百字的版面,写了条短新闻。就凭着看到和听到的,很细腻地,把演活红娘的宋长荣给写活了。P28-33

序言

天地之间,什么最大?权力,官阶,抑或财富?陈鹏举先生说,天地之间文字最大。他说文字有脚,屈原、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等都是通过他们的文字,走到现在与我们相见的。他还说文字永寿。再伟大的人,亦不过百年之躯,身外财富无非过眼过手,好比“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只有文字,可以承载你的思维和梦想,与天地日月同休戚,共生长。他说中国人不论清贫还是富贵,都有条件拥有自己心灵与梦想的花园豪宅,这座花园豪宅厚实的地基,正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那颗文心;构成这座豪宅的一砖一瓦,是方块汉字;而设计师和建造者,便是历代大风流的文人了。先生说,中国文字是神圣的。他一生所恪守和践行的,就是在中国文化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接过前人的车马行囊,以神圣的文字做种籽,播撒耕耘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象。

先生在其代表作《七步成诗》的开篇这样写道:“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最初的基石和最后的遗产,中国文化的所有秘密在中国的文字里。而中国文字最美的绽放,就是格律诗。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个中国人怀有诗心。中国格律诗,是中国人的个人修为,也是民族修为。中国人没有宗教,然而中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度。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中国文字、由于格律诗。”《七步成诗》分为情、境、句、韵、律、篇、字七步,洋洋洒洒三万三千言,字字珠玑,以诗一般的律动和节奏,概括总结了格律诗的形成过程。七步成诗的第二步,关于“境”的部分,有这样的描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看起来写的是他的草堂四周的四个眼前的境、身外的境,这四个境,人们的经验里都有,或者都可以确信有。但再想一下,就发觉这四个境都可能是幻化的境。是不是正好是两个黄鹂在柳枝上叫?是不是刚巧一行白鹭从窗外飞过?是不是西岭的雪一千年来不曾化过?是不是门口的船真和东吴有关?可见这四个写得这样鲜活的境,可能都经不起推敲。问题是诗境是无须推敲的。杜甫这首诗,真的是好。这四个境原本就是诗人欢快的梦境。人在欢快的时候,所有眼前的境、身外的境都会被赋予了欢快。这里的黄鹂和上面韦应物诗里的黄鹂就不一样。都是黄鹂,都是鸣叫的黄鹂,在自然的境里都一样,可在诗人的诗里却不一样。因为它们分别撞上了寂寥的韦应物和欢快的杜甫。于是它们就在诗里或寂寥或欢快了起来。”

类似精辟的描述充斥全篇,可谓万花齐开,竞相妖娆,美不胜收。读者翻阅《七步成诗》,往往意随文走,在中国:千百年的诗崖酒岛,从容畅游,任意一段一句,随手随处拈来,都会收获唯美的体验与油然的共鸣。《七步成诗》堪称千古文丛之奇葩,绝唱不朽。

先生写文章有三个要诀,一日真,二日简,三日有余。  先生说文章有了真情感,文字才够干净纯粹,才算得上好文章。好文章之所以流传,是因为承载了人类共同的梦想和美好的情感。他在文集《九人》中,这样缅怀早逝的妹妹:“我妹妹是我这辈子最怜爱的女人。小我三岁,可就像我的侍女,照顾了我三十年,直到我有了家庭。看起来有好日子了,她得了病,无法医治的病。这让我感觉到了天意,我家这么卑微,怎么可以出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呢,得用命去换啊,竟然是妹妹去了。一抹枝条上,结了我和妹妹一个果子,一朵花,枝条太细,太小,果子成熟了,而花只能凋谢了。妹妹去世的前一天,我对她说:你好好躺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真正很开心的人也不多。妹妹对我笑笑,她到死也不让我难过。在她的墓碑背后刻着我写的两行字:‘别来已非故我,梦里总是朱颜。’没有三年,我已经老了,妹妹一定会感觉到我不比从前了。然而,我一直想念着我的妹妹。为着这一抹小小的枝条,为着凋谢了一朵花还悬着一个果子的人世间太过平常的枝条,我会饱饱满满,明明亮亮地活着,我是为那朵花、我妹妹活着,也为让上苍看看,一朵花凋谢了,她的那份美会活下去,就像人的思维一样,美也是一种物质,永远不会毁灭。”他这段文字,感动了无数读者。他告诉我,他写好这段文字,就再没敢返回去读过,否则他无法自持。我从中恍然大悟,文章之“真”,在于真情感。而所谓真情感,能打动自己就是了。

先生说写文章越简单越好。老子《道德经》不过五千字,唐宋八大家也没有长篇累牍。他说现在许多动辄几十万字的专著,绝大多数在浪费社会的纸张和读者的时间。著书立说是给人精神享受的,而不是“图财害命”。齐白石逝世之后,许多人都写数以万计的文章来悼念。一位喜欢齐白石的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悲情难已,默默写下了四个字“万虫同悲”。这四字,足以抵万言,也就是先生所说的“简”了。

先生说写文章要追求“有余”。他说世界上所有最美的东西,都美在她的“不确定”。文章也一样,固执一己之见的面面俱到,就像煮熟的鸭子和干枯的树苗,再也没有生机和想象了。他说其实每一个读者都很霸道,读者要在你的文字中来求证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一等文章都是抛砖引玉的,老子做得最为极致。先生也视老子、康有为、鲁迅为异代知己。

先生孜孜不怠四十载,瘦笔犹若神授,在艺术人文、诗词歌赋领域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洞开万千景象,以百万字计。他接地气,交游天下,好比土地爷中的土地爷。他吃百家饭,广搜博约,好比灶王爷中的灶王爷。他写《书法简论》,“书法和诗文一样是我手写我心……颜字只是颜真卿的书法,柳字只是柳公权的书法。弘一的书法,也就是一个经历传奇的高僧的书法。能写颜柳,甚至弘一,成形可以人情难”;他写《中国画简论》,“中国画是因为愉悦心情而出现的。中国画从来是在红尘边缘,从来不属于世故和心机。历代的深入人心的中国画,都不是因为含有世故而深入人心。历来传世的’中国画,都不是因为先有了传世的心机,才得以传世的”;他写《普洱茶》,“因为它是茶,在岁月的长路上,它走得要比酒艰难。酒在坛里是安详,茶在风尘里是担心。酒在坛里就一个‘眠’字,茶在风尘里是一个‘藏’字。因为是眠,自然可以舒舒坦坦,而藏呢?就是担惊受怕了。雨不行油不行烟不行闷不行潮不行,由此成全一回普洱茶,这人得付出多少心血能力时光和信心,实在是无法预料”;他写《说到篆刻》,“篆刻是可以迁移的山脉,可以随带的碑林。篆刻的这种身份,和书画和石刻造像都不一样。而且,篆刻可以永年。海枯石烂,是一种坚贞的信守。即使漫漶和风化,石依然存在。这是石刻造像比纸绢的书画更长久的理由。而篆刻是被宝藏的仔石,它甚至连漫漶和风化的可能性也很小。这就是篆刻有力量的地方了”;他写《紫砂壶简论》,“十分景仰历史上所有的紫砂壶的制作者,是他们珍惜天地所赠的紫砂,是他们用心和力,完成了有关紫砂壶的所有奇迹,他们的心他们的力,都和着紫砂向着茶和喝茶的人间境界奔赴。有时候,总是会想,制作紫砂壶的人实在是天赋通灵,紫砂壶的腹、盖、把、流,几乎天造地设的款式,总是这样像极了中国人的大度雍容”。

南北朝时期,有位著名的布袋和尚。他双耳垂肩,笑脸常开,大腹便便,携布袋四处行走,行无畏施、快乐施,深受方圆百姓爱戴。布袋和尚后来修成正果,就是现在的弥勒佛。

陈鹏举先生一定是受了前世的托付,化身文布袋,降临这个人们的灵魂日趋无以安放的时代,行文化施的。《七步成诗》、《烟霞美文》、《万意笔谈》、《中国式奢侈》、《文博断想》、《陈注唐诗三百首》、《陈书陈画》、《万熹楼诗文尺牍》等以百万字计的泱泱大作,正是他修行布道的经卷。

陈鹏举,悬文济世又一人。

壬辰岁末,王双强于有万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烟霞美文(文布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鹏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50031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6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