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年碎影
内容
编辑推荐

《老水车,新现象》;《散装生活》;《绿色蚂蚁与诗意江南》;《无肉也欢》;《谁住了我的房子?!》;《老魏买车》;《图书按斤称》;《公交媒体与柔软时光》;《半个晨型人》;《做张名片,推销自己》;《找工作与幸福感》;《八零后流行早结婚》;《光明的诱惑》;《美丽战争》;《最纯情的球迷》;《开心农场》;《“另类”老师》……《流年碎影》(作者周慧明)收录了这些故事。

内容推荐

《流年碎影》收录了这些故事:《我们算认识吗?》;《边走边唱》;《有些话,只对陌生人说》;《QQ人》;《我们唱歌去》;《蝈蝈的游戏人生》;《围城里的兔子》;《雨夜读书《纪实与虚构《一只青花瓷碗》;《穿行城市的竹笛》;《记得当时年纪小》。

《流年碎影》的作者是周慧明。

目录

游子吟

养大的儿子成了客/3

母亲的“私人空间”/5

小爱/7

父亲的时间/8

水往下流/10

养花/12

养猪/13

打小工的父亲/15

一个人种庄稼/17

狗儿子和猫女儿/19

每当风起时/21

80后的游子吟/23

白杨镇记忆

裁缝美人/27

莲花大姑/30

躲在酒壶里的爷爷/32

爱情留守者/34

儿子还活着/36

晒“顺气”/38

牛短工小传/40

乡村名医/42

祭多贤文/44

风雨之夕/46

流年碎影

逐兔人/51

江南梅雨时/53

遗失的月光/55

漏雨的苦趣/57

旱年记忆/59

乐园鸟/61

冬天的麻雀/63

北人南来/65

一场应聘一场梦/67

一路狂奔/69

新年,新衣服/71

空中花园/73

天堂村里的外公/75

我的桃花源/77

风雨兼程/80

花匠/82

风物记

苏州的雨/87

乌桕树祭/89

忘忧草/91

鸭子/93

月夜兰州/95

花落,春仍在/97

放生池里的鱼/99

留给有缘人/101

夜虎丘/103

纸上山塘/105

家住景区/107

在太湖/109

城市山林/111

纸上弹琴

此刻,执子之手/115

如果可以,我们结婚吧/117

五月,玫瑰满园/119

一个人的花园/121

理发店里的“蔡依林”/122

当追求变成马拉松/125

蛮子的诗意生活/127

千里买婚纱/129

速生年代的缓生爱情/131

男人味,女人味/133

婚姻起步价/136

相亲成病/138

爱情逃不出两首歌/140

当你需要时/142

特别的新婚旅行/145

有些爱只合远观/147

路过/149

孤独客

我们算认识吗?/153

边走边唱/156

有些话,只对陌生人说/158

QQ人/160

我们唱歌去/163

蝈蝈的游戏人生/165

围城里的兔子/167

雨夜读书

纪实与虚构

一只青花瓷碗/173

穿行城市的竹笛/176

记得当时年纪小/179

姐妹/182

三年/185

大男人,小男人/190

空谷幽兰/192

寻梦/195

且行且珍惜

上车的人与赶车的人/199

公交车上的人生百味/201

风雪夜归人/203

在途中/205

野趣/207

那些走着走着就消失了的背影/209

生命的海洋/211

杂的文

人生的问号/219

老水车,新现象/221

散装生活/223

绿色蚂蚁与诗意江南/225

无肉也欢/227

谁住了我的房子?!/229

老魏买车/231

图书按斤称/233

公交媒体与柔软时光/235

半个晨型人/237

做张名片,推销自己/239

找工作与幸福感/241

八零后流行早结婚/243

光明的诱惑/245

美丽战争/246

最纯情的球迷/248

开心农场/250

“另类”老师/252

尴尬的认真/254

五百万与学术文章/257

与导师相聚/259

要用哪一重目光打量?/261

酒桌是男人的江湖/264

哥抽的不是烟,是面子/266

一个英雄的三种版本/268

微时代与我们微弱的内心/271

谈礼物/273

试读章节

一向忙于生计的父亲今年竟买了几株花苗回来,让我颇觉新鲜,便问父亲怎么突然有了这份闲情.父亲边为花苗培土边开玩笑似地对我说,人老便种花。

我心头一颤,想起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养花的文章,说是年轻人养花,为的是能从花开中看出美与希望。而老人,则是在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败中看出生命平静的消隐,以求一种心灵的慰藉。这说法不一定正确高明,可看到父亲如此虔诚地侍弄他的花苗,我也不禁觉得,父亲好像真的老了。

父亲年轻的时候,曾走遍大江南北,可还是没能走出小镇。他曾多次经商,却没能脱离那几亩不保旱涝的田地,可这一切绝非他的能力问题,一条街的人都可为证。也许真是命运弄人吧,让他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下头来,做一个老实而本分的庄稼人,偶尔也发发牢骚。

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再加上一连串的厄运,生活便会显得惨淡而没有盼头,人也便愈脆弱。那一年,家里连死两槽猪,耕牛的腿瘸了,父亲的脚被铁钉戳了,而我又经常出入在那充满药水味的四面白墙的病房。在那段日子里,我的母亲,一个任劳却不能任怨的女人,她在生气、伤心、默默流泪的同时,也对父亲报以不合时宜的抱怨。父亲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老的吧。

母亲抱怨父亲挣不了几个钱,却舍得买那么贵的山茶花。父亲也不搭理她,笑看着山茶花上那唯一的一个小指般大小的花蕾对我说,你看我故意将花苞朝向你妈常走的地儿,等花开了.她就会说好大好漂亮,还有点值。

看着那幼小的花蕾,我也笑了,我想这株山茶一定会开出一朵又大又漂亮的花来,以慰母亲的辛酸和父亲的苦心。

只是父亲或许真的老了。

不知是因乡愁还是因嘴馋,想吃母亲做的红烧肉了.遂想起母亲和母亲养猪的事情来。

母亲还不到五十岁,养猪的时间却也超过了四十年。外婆生有三女一男,母亲是长女,从小就帮着喂猪,打猪草和摘树叶。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人且食不果腹,猪更只有挨饿的份。母亲常说那时生产队养的猪.只有小瘦狗那么大。所谓吹箫猪竹节狗,就是形容饿猪瘦狗的。

嫁给父亲后不久,奶奶家喂猪的事便都落到母亲身上。母亲一直说奶奶在世时对她不好,也与养猪有关。初嫁那几年,奶奶将喂猪的事全交给母亲,几个姑姑从来不帮一下手。猪一饿就直叫唤,奶奶就说母亲懒,猪饿了还不去喂。家里又没有猪食,母亲只能到田间地头一点一点地从土里往外抠。那年月,田野里也是一片荒芜,能喂人喂猪的东西,不知都被人寻了多少遍了。为这事母亲和奶奶的关系一直处不好。

分家后为了小家庭,母亲开始独自养猪。记忆中母亲日日去打扫猪圈,每天总要拎着猪食桶去猪圈几次。从菜地里回来,箩筐里的青菜,大部分都是用来喂猪的。

一头猪从小到大,不知要耗费母亲多少心血。小猪初买回来,得担心它初离母猪是否习惯环境,初断奶是否习惯吃食,还得担心它着凉生病。天气晴好的日子,还要放小猪出来晒晒太阳。

小猪一天天长大,食量也一天增似一天,母亲得种上很多萝h喂养它,光种还不行,得用大锅煮熟了一点点添给它吃。萝^吃完了,红薯就该熟了,于是母亲又经常用大锅煮红薯。等一季红薯又吃完之后,小猪就已经长得膘肥体壮了。

这是正常情况下母亲养一头猪所要付出的辛劳。

有几年家中颇不顺,人常生病,猪也养不大。那一年死了两头猪。第一只小猪瘫痪了不能吃食,头不能抬嘴不能张,多少医药都救不过来。

第二只小猪的死,对母亲的打击更大一些。上午劁了的一只小猪,中午还好好的,到黄昏再看时,已经救不活了。因为刀口出血不止,猪圈里流了一摊血。记得那是一个阴天,小猪死后,母亲痴痴地站在门口.手扶着门框,眼泪挂满了脸庞,哭得好伤心……

当时年幼,不懂母亲怎么会为一只小猪哭得那么伤心。后来稍大些,才明白母亲的哭,更为家人的健康与平安。因为母亲一直相信,家畜的兴旺与家庭的兴旺是一脉相连的。

如今我和妹妹都在外地,父亲白天经常在工地上,家里的事情都是母亲一个人操劳,但母亲还是养了一头小猪。家里没人的时候,只有鸡猪与她为伴,城里妇人可以养各种宠物,而小猪俨然成了母亲的“宠物”。

城里人吃乡下猪肉时,常说乡下猪肉味道鲜美,吃起来还有一种清香,不像城里猪肉有饲料气味。殊不知乡猪的长养,从吃食到生活起居都与大规模机械化养殖不一样。乡下猪肉的那一股清香,是阳光和红薯的味道,也是母亲在小猪身上付出的对猪对人的爱的味道。

想念家乡猪肉的味道,想念我遥远乡村的母亲了。

母亲,愿您安好。P12-14

序言

我校青年教师周慧明的散文集终于出版了,作为他的领导、师长和朋友,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周慧明老师是2009年进入我们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在看到这本散文集之前,仅仅知道他腹有诗才,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是个文学功底颇深的青年教师。如今,看到这本散文集,更是验证了这种印象。

如散文集题名《流年碎影》所示,这本集子收录了他近些年来的所见、所感、所思,可谓是他的一段心路历程。仿佛阳光透过茂盛的树冠洒在地上的斑驳碎影,在凤中摇晃,集子中的文章笔法细腻,摇曳生姿,令人动容。它的题材广泛,涉及亲情、爱情、友情、求学、就业、人生与理想等,但无论是观察的角度,还是省思的深度,弥漫其间的忧郁、豁达、感伤、希望和无奈,都打上了一个80后乡村青年人独有的烙印。

我尤其喜欢他描写故乡风物的篇什,那些逝去人物、故事的影像,从文字的缝隙中汩汩流出,读之,如饮清泉。比如那篇《逐兔人》,所讲述的乡野故事,非常新鲜、质朴,里面的那个爱讲女鬼故事的大胡子让人印象深刻。在描摹这些故乡风物的文章中,总是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回望乡村的温柔姿态中不经意泄露的小悲悯、小感伤。比如“白杨镇记忆”系列中的《裁缝美人》、《莲花大姑》、《躲在酒壶里的爷爷》。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宛在目前,平淡的叙述之下,潜藏着汹涌的情感暗流,只要贴近你的耳朵,你就能听见那些文字的水井深处的哭泣和呼喊……

周慧明来自安庆,这是一个曾经诞生过著名诗人海子的地方。周慧明就是从这样的一个文脉清通、人杰地灵的乡野之地出发,漫游到了苏州,并打算把苏州作为人生的落脚地。作为一个新苏州人,他的文章中自然也少不了离家的孤独和惆怅。《游子吟》系列中,他写求学、工作期间远在故乡的父亲、母亲对他的关爱,以及对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无以为报的内疚和无奈,让人感同身受。笔墨有情,一篇文章的至高魅力,也就在于它能打动我们,触动我们内心沉寂已久的琴弦。从这个角度说,周慧明老师的文章是绝好的。

我注意到周慧明老师经常用笔名“敏明的岛”发表文章。没有去问过他为什么取这样一个笔名。私心揣测,“敏明”自然是化自“慧明”二字,那么“岛”呢?我想,人心恰是一座岛屿,孤立封闭,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冷暖自知。一座岛,就是一个世界。也许周慧明老师正是有着这样的一份知音难觅的孤独和寂寞在。不过,一篇文章就是一道心迹,写出来了,就意味着它在寻求交流,仿佛漂流瓶一样流入了文字的海洋中,有缘的人能读到、读懂,甚至引为知己。愿这本集子里的文字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理解并认可。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年碎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慧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96224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