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勾勒儒家大师群体肖像,描摹儒家文化传承地图!

墨香盈鼻,为往圣继绝学;礼乐绕梁,为万世开太平。求经明道、道统承继、穷理尽性……

聆听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领受一次儒家情怀的精神洗礼。

穿越千年时空,与儒学宗师并行,以耳聆听大师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大师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本书由大鸟著。

内容推荐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勾勒儒家大师群体肖像,描摹儒家文化传承地图!

他们各自分立于不同时代,屹立于学术巅峰:他们又上下彼此传承,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从隋唐五代至宋元,一代代光耀万古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儒者情怀,死守善道的儒家本色,以人弘道的儒学旨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青灯古卷中写就华夏五千年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穿越千年时空,与儒学宗师并行,以耳聆听大师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大师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本书由大鸟著。

目录

陆德明:兼容并蓄的学术典范

孔颖达:训诂学上的继往开来人

颜之推:一部家训导万世

刘知几:让史学在儒学中雄起

啖助、赵匡、陆淳:挑战官方经学的异儒

韩愈:巨擘指划云天开

柳宗元:为世人独钓沉沦的道德

李翱:为宋明义理学栽花育红

胡瑗:遍植桃李正学明道

孙复、石介:冲鹤掠空声自闻

司马光:北宋儒学的一杆旗帜

周敦颐:道学开山宗师

邵雍:在理念世界开拓“易学”新思

张载:在穷理尽性中为天地立心

程颢、程颐:两翁相对清如鹄

胡宏:旷然独行于湖湘

朱熹:一轮紫阳映活水

陆九渊:六经皆是我注脚

吴澄:傲立在蒙元的潇逸儒者

试读章节

就是在这样令人感怀也令人振奋的文化盛世,陆德明走入了唐朝。

满面春风的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哦起《诗经·国风·周南》中的这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的,士有所归,如同女人嫁对了人,都会让人感觉有种无负此生的欣慰。因为,他(她)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栖居之所,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南梁出发,绕道南陈,途经隋朝,又落脚伪郑,筚路蓝缕,坎坷而行,陆德明终于走到了大唐。

慧眼独具、通赏善识的李世民,知道面前这个人的学术身量有多么巨大,道行品德有多么厚重,所以他让陆德明“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中山王李承乾,太宗嫡长子,李世民即位后被立为太子。如果不是后来与魏王泰彼此构陷,相互抵牾,下届皇帝的龙椅上肯定不是李治,而是他。在人才济济的十八学士中,独独挑选出陆德明和孔颖达来担当此任,也足见唐太宗对陆先生学问的钦佩。

在杨广的隋朝,他是太子师;在王世充的郑朝,他用巴豆拒绝了对方殷切希望他做的太子师;到李世民的唐朝,他还是太子师。教育太子,在帝王眼里,其实就是在预先调教他身后的未来帝国,职业神圣,责任重大,选择谁来充任,向来挑剔无比,慎之又慎。朝代在变化,太子师的位子却始终留给陆德明,这中间所说明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陆德明也的确让人服气。唐武德年间,李渊有一次到太学参加释奠活动。释奠,就是学校在春夏各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礼记·文王世子》中这样解释:“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活动结束后,李渊让博士徐文远讲《孝经》,让高僧慧乘讲《波若经》,让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在当时,此三人均为他们各自所从事学术领域的权威。

比如徐文远,《新唐书·徐文远列传》中就说:“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听者忘倦。”而且,在类似的活动中,比如“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

但就是这些包括徐文远在内的学界顶尖人物,各自学术领域的权威,当他们讲论后,陆德明却各因宗指,随端立义,凭借自身长期浸淫各种典籍所积淀下的丰厚学养,以及兼综儒佛道三学的宽博的知识架构,向三位主讲分别发难。而且句句凭实,遍析其要,随言晓答,援据详明,众皆为之屈,诸儒莫不叹服。李渊听完之后,激动地说:“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赐帛五十匹,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从二十岁时起,陆德明的每一次职务升迁,似乎总是在一次次学术研讨会上摧遍众口、舌折群儒之后获得的。

但一个学者的真正学术身量,又哪里是只看皮相、难懂堂奥的帝王所能裁判的?

所以,在一个以帝王的外行裁定为学者终极成就的年代,学者的真正学术贡献与实际水平并不能获得如实反映。

这也许就是陆德明的毕生著述《经典释文》,必须要等到作者死后,并获得学界广泛赞誉时,唐太宗这才急忙翻开阅读,然后貌似很懂行地“甚嘉之,赐其家束帛二百段”的原因。而自唐太宗力推之后,此书方大行于世。

陆德明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全部体现在这部学术巨著里。

《经典释文》凡三十卷,写于公元五八三年,陈后主至德元年,完稿于唐贞观初年作者去世前,前后耗时长达几十年。

此书开篇的《序录》,叙述经典传述演变及传授源流过程和历来诸家的注解作品,是一部简要的经学史。然后,依次注释《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三《礼》、《论语》、《孝经》、《老子》、《庄子》、《尔雅》等儒家经典的音义,同时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成为儒家经典之源流、版本、音韵的重要著作,古今研经之士始终奉之为考证根柢。

儒家经典历经千载流传,至陆德明所在之世,由于时空阻隔、方言壁垒、楚夏声异、南北语殊种种原因,客观上造成了儒家经典音注的混乱。

后世著者往往只依据个人所闻所习而定,致使音注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更为恶劣的是,这种混乱不仅使得后学者在学习儒家经典时,不得要领,罕逢指要,缺乏一种普遍依循的可靠宗说,而且还带来了“微言久绝,大义愈乖,攻乎异端,竞生穿凿”等等对经典的曲解,有伤于儒学经典本义。

而要读懂儒家经典,走入其中,搞清经文音义是第一要义。准确理解字音字义,是领会经典意旨的关键。这就是作者著述此书的重要原因:“夫筌蹄所寄,唯在文言,差者毫厘,谬以千里。”

立足于“典籍常用,会理合时”的基本原则,陆德明为之统一注音。合原则者为正音,不合原则者则为参考。同时,作者对经典的文字内容也作了相应的校勘、训诂。他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极尽其详。

《经典释文》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音义训诂著作,因其中所录的绝大多数音训原书在今天都已散佚失传,所以赖以此书流传而保存下的对其他音注作品的记录,便成为今天弥足珍贵的资料,成为今日文字、音韵、训诂学研究领域的宝贵文献。

难能可贵的是,陆德明身为儒学大师,但却没有门户之见,将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与儒家经典置于一处注音释义。

更为可贵的是,他身为南学宗师,在其身上却丝毫不见当时南北经学好尚与学风的差异,而是既有南学“清通简要”的特点,又具北学“渊综广博”的特征。

不倚门户,独立成峰,洋洋乎大哉!

这是陆德明的大师风范,也是浩浩流淌的唐代文化之河所呈现的兼容并包的独特气象。P12-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大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07077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