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妈妈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的100个细节
内容
试读章节

18.别让孩子变成一个冷漠的人

我们先来看四个镜头:

镜头一:爸爸出差回来,刚到家卸下沉重的行李,还没来得及换拖鞋,儿子便从房间冲出来高呼:“嘿!老爸你终于回来啦!太好啦!我一直等你呢!”爸爸听了儿子的话,看着儿子兴奋的小脸,心里一阵感动。孩子没有为爸爸找拖鞋,也没问爸爸是否需要再吃点东西,更没有为爸爸端来一杯热水,而是埋头开始翻找爸爸的行李,嘴里还嘟囔着:“老爸,你答应给我买的IPAD放在哪个包了?”爸爸感到有些不悦,但还是从包里拿出了礼物来。儿子接过手,特别高兴:“喔!太好了,我约了同学,先出去啦!”爸爸还没反应过来,儿子已经拿着IPAD出门了。

镜头二:妈妈带女儿上街买东西,遇到一名乞丐在街边乞讨。妈妈准备把身上的零钱给乞丐,女儿却一把摁住妈妈正在掏钱的手,说:“妈妈,别理他,肯定是骗子。”妈妈说:“你怎么知道他是骗子呢?再说我零钱也不多,也只有五块钱给他。”女儿理直气壮地说:“怪不得现在的乞丐越来越多,都是你们太善良了!你是不知道了,现在有专职乞丐,每月挣的钱比你还多呢!他们装出可怜样,专门骗别人的同情心。”妈妈心里一阵难过,尽管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孩子如此冷漠,如此设防,或许以后不容易受骗上当,但连一丁点儿同情心都没有,真让人寒心。

镜头三:在某所寄宿制小学的宿舍里,两个男同学正在打架。人高马大的一个学生对另一个身材瘦小的学生拳打脚踢,而当时宿舍里的其他同学没有一个人上前劝阻。不仅如此,周围几个寝室的孩子都纷纷倚在门口看热闹。闻讯赶来的宿管老师发现并及时制止了这起打架事件,可向在场的其他同学了解情况时,孩子们的话却让老师一阵心寒。老师问他们,当时都在干什么,为什么没有人阻止,也没有人通知老师。而他们的回答是:“我在玩游戏呢,戴着耳机没听见。”“我在上铺看小说,没注意他们在打架。”“我在发短信,刚想叫他们别打了,你们就来了。”

镜头四: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位爸爸每天都在报纸和电视上关注四川灾情。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懂事的儿子却对这件大事丝毫不关心,不仅很被动地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捐赠活动,而且对地震中种种催人泪下的感人事件嗤之以鼻。在家里更是不让爸爸看新闻报道,雷打不动地坚持要看动画片。爸爸突然意识到:儿子太冷漠了。

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冷漠?这种冷漠像传染病一样,不仅仅局限在个别孩子身上,而且广泛存在于各年龄段的孩子当中。我们不可否认,小学阶段的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支配,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比较被动;而父母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呵护溺爱,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了孩子心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不懂得关爱他人,更没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包容。

如果孩子对外界的反应持有冷漠的心态,会使他失去必要的同情心。缺乏起码同情心的孩子不可能产生对美好的真切体验和向往,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态度甚至是敌视情绪。表面冷漠而对外界过于防范,不仅使孩子容易变得孤僻,还会使孩子失去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勇气。所以,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

p63-64

目录

第1章 适应:当孩子由“宝宝”变成“学生”

1.父母必知的“幼小衔接”工作

2.让孩子在课堂上坐得住

3.自己的事情要由自己决定

4.“逼”着孩子独立思考

5.重视上小学后的如厕问题

6.记得把自己的物品带回家

7.鼓励孩子在学校大胆一点儿

8.告诉孩子不能再万事靠父母了

9.可以开始对孩子讲目标了

第2章 交友:别忽视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10.不要过多干涉孩子间的交往

11.善于倾听的孩子才有好人缘

12.让孩子学会主动道歉

13.别让孩子养成插话的坏习惯

14.分享才会带来更多的快乐

15.学会和朋友一起合作

16.让霸道的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17.心胸宽广才不会“小家子气”

18.别让孩子变成一个冷漠的人

第3章 性格:让孩子认清自己的性格优劣

19.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精彩

20.建立是非观念非常重要

21.过分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懒惰

22.优柔寡断会消磨孩子的快乐感

23.反叛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

24.孤僻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

25.用冷漠对待孩子的娇气

26.善待孩子的敏感多疑

27.自私的人谁都不喜欢

第4章 品行:良好的品行让孩子受益一生

28.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29.懂礼貌才能获得更多帮助

30.撒谎的人得不到信任

31.不要随意打搅别人

32.答应别人的要尽量做到

33.有责任心才能受人尊重

34.让孩子懂得体谅父母

35.富有并不等于可以随意浪费

36.养小动物要付出爱心

37.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5章 学习:重视学习,而非强制学习

38.会玩的孩子成绩更好

39.扩大孩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40.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1.让孩子上课注意听讲

42.学英语一定要开口说

43.给孩子准备一个“纠错本”

44.给孩子选他喜欢的兴趣班

45.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打扰

46.不要强求孩子考满分

47.教孩子学会预习

48.让孩子认真复习

第6章 能力:小学阶段重要的10种能力.

49.自立能力——孩子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50.思考能力——唤醒孩子沉睡的智慧

51.表达能力——让孩子轻松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52.动手能力——促进孩子操作能力的合理发展

53.决策能力——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54.领导能力——让孩子明白,领导者不是只会命令

55.交际能力——让孩子构建属于自己的交际圈

56.观察能力——为孩子抽象的理性认识打下基础

57.自制能力——让孩子拥有持久的专注和耐心

58.组织能力——让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第7章 独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59.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

60.家务活儿孩子也有份

61.陪伴孩子独立做实验

62.懂得每一件物品的价值

63.对孩子鼓励要多过“意见”

64.教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65.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66.给孩子戴一顶合适的“高帽”

第8章 沟通:蹲下身子用心灵与孩子对话

67.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

68.重视孩子的表达

69.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捣蛋

70.和孩子进行非语言沟通

71.不经意间夸奖孩子

72.有些事引导比禁止更明智

73.得体的批评让孩子有效纠正错误

74.批评孩子有技巧

75.其实孩子也很在意面子

76.别用命令语气对孩子说话

77.多渠道让沟通无极限

78.给孩子找个好榜样

第9章 意志:培养心理素质超强的孩子

79.帮孩子跟自卑说拜拜

80.坚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81.为孩子构筑充满阳光的天空

82.巧妙抑制孩子的虚荣心

83.竞争并不是处处争第一  

84.战胜挫折和屈辱

85.给胆小的孩子安全感

86.嫉妒必须被扼杀在摇篮里

87.教孩子用体谅之心化解矛盾

第10章 自我保护: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88.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89.不能随意泄露家庭信息

90.被拐骗了要知道如何脱身

91.女孩要特别注意自我保护

92.教孩子必要的安全乘车知识

93.操场隐患多,自护是关键

94.保护好视力,尽量不戴眼镜

95.做家务也要提防安全隐患

96.警惕宠物带来的伤害

97.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

98.恶作剧也会惹出大麻烦

99.“迷路教育”让孩子安全回家

100.教会孩子沉着应对意外灾害

序言

小学,孩子人生梦想的起点

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终于可以被称为学生了。这个称呼对于孩子和父母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于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学龄儿童,智力发育较学龄前有明显的进步,但学习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能力仍然很弱。

在这个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绪情感比较单纯,与学龄前时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而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作为权威人物存在的父母、老师的评价。

也就是说,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而在孩子“幼升小”之后,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进人小学就不再是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了,而应当像个学生的样子专心于学习。于是,家长就开始对孩子严格要求,期待孩子放下玩具、背起书包就变成一个爱学习、守规则、懂自护的小学生。可是,这好像并不容易。

对于孩子来说,从“宝宝”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节。他会在上小学之后面临种种和幼儿园完全不同的问题或困境:记不住作业、做作业拖拉;不知道自己整理书包、丢三落四;上课坐不住,经常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批评;对学习缺乏兴趣,也缺乏方法;不知道怎样结交新朋友,甚至会遭受欺负;不懂得自我保护,常令父母感到担忧……

父母的严格要求和不恰当的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懂事、听话,而且还会使他对父母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为什么以前我起晚了父母可以不紧不慢地送我上幼儿园,而现在却一遍遍催促、责怪我磨蹭?为什么以前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画笔,可现在却必须要用一种让我难受的固定姿势握笔?为什么以前妈妈会帮我整理房间,而现在却必须由我自己整理……

或许是孩子的转变速度赶不上父母的脚步、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亲子之间出现摩擦或矛盾在所难免。如果作为孩子的引导者的父母不能了解并接纳孩子的身心变化和需求,不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不仅亲子关系会因此出现问题,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鉴于小学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基础教育时期,在本书中,通过100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丰富的案例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小学阶段孩子的诸多问题和切实有效的应对及处理方式。让父母们明白,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作为家长的父母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对孩子过分呵护、强制学习、命令打骂等都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此外,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细节上给予孩子切合实际的具体帮助。父母要以教练的身份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引导,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上指导孩子认清自己的性格优劣,学会如何结交朋友并与朋友友好相处,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就“自护”问题应当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不是笼统地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注意安全”,要让孩子逐渐通过实践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具备自护意识,学会照顾自己。

最为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父母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应当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各项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本书的分析与建议,父母们应当相信:小学,作为孩子人生和梦想的起点,此时形成的习惯和培养起来的各种能力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包容、鼓励、赏识、信任的心态在生活细节上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指导,孩子才能在小学阶段享受到有别于学龄前的快乐和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内容推荐

鉴于小学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基础教育时期,在《好妈妈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的100个细节》中,通过100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丰富的案例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小学阶段孩子的诸多问题和切实有效的应对及处理方式。让父母们明白,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作为家长的父母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对孩子过分呵护、强制学习、命令打骂等都是不好的教育方式,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此外,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细节上给予孩子切合实际的具体帮助。父母要以教练的身份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引导,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上指导孩子认清自己的性格优劣,学会如何结交朋友并与朋友友好相处,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就“自护”问题应当进行具体的指导,而不是笼统地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注意安全”,要让孩子逐渐通过实践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具备自护意识,学会照顾自己。

最为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父母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应当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各项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不断提高。

通过元元主编的《好妈妈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的100个细节》的分析与建议,父母们应当相信:小学,作为孩子人生和梦想的起点,此时形成的习惯和培养起来的各种能力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包容、鼓励、赏识、信任的心态在生活细节上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指导,孩子才能在小学阶段享受到有别于学龄前的快乐和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编辑推荐

父母的严格要求和不恰当的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懂事、听话,而且还会使他对父母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为什么以前我起晚了父母可以不紧不慢地送我上幼儿园,而现在却一遍遍催促、责怪我磨蹭?为什么以前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画笔,可现在却必须要用一种让我难受的固定姿势握笔?为什么以前妈妈会帮我整理房间,而现在却必须由我自己整理……鉴于小学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基础教育时期,在元元主编的《好妈妈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的100个细节》中,通过100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丰富的案例和真实的生活场景,细心地为家长们揭示了小学阶段孩子的诸多问题和切实有效的应对及处理方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妈妈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的100个细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元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34578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7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8: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