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普编著的《叶芝:谁能看透》介绍了叶芝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叶芝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叶芝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图书 | 叶芝(谁能看透)/思想者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史德普编著的《叶芝:谁能看透》介绍了叶芝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叶芝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叶芝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目录 叶芝:谁能看透 一 今天为什么读叶芝/3 充满激情和富有创意的天才/3 不断发展的声音/4 风格多样化/4 一个时代的记录/6 题材范围/6 自 传/7 二 如何了解叶芝/9 诗 歌/9 阅读诗歌/10 意 象/10 《二次降临》/1 1 散 文/12 自传体散文/l3 戏 剧/13 三 生平、背景及影响/l5 出生与环境/l5 伦敦、都柏林和斯拉哥/16 教 育/16 父亲的影响/l 7 爱尔兰传统/l 7 超自然事物/l8 莫德·冈/19 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20 奥利维亚·莎士比亚/21 艾贝剧院/21 《凯尔特的薄暮》/22 幻灭/22 乔芝·海德·利斯/25 《幻象》/26 成功——社会活动家/27 死 亡/27 叶芝主要著作创作年表/28 四 主要主题/31 创造统一/31 自 传/32 神话学/33 面具/34 法术/37 象征的重要性/39 爱尔兰/41 历史和预言/44 爱情/46 死亡与老年/46 五 主要作品/48 1888年—1904年/49 1904年—1907年/54 1919年—1939年/59 六 同时代批评/68 实用批评与新批评/69 20世纪30年代一60年代的批评/70 现代主义/70 F·R·利维斯和T·S·艾略特/71 理查德·艾尔曼/72 乔治·奥威尔/73 W·H·奥顿/74 总体评价/75 七 现代批评/77 背景介绍/77 对比/78 读者思考/81 细 读/82 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批评/84 政治/87 历史观/89 八 深入了解/93 资料来源/93 传记/94 评论/95 宏观批评/95 微观批评/96 其他/9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叶芝(谁能看透)/思想者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史德普 |
译者 | 傅广军//马欢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1770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5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6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04 |
宽 | 14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6-2008年第99号 |
版权提供者 | Frank Startup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