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郎世荣所著的《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以“读懂人心”为基础,从“微动作”出发,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为了便于读者简单理解《微动作》,特将其分为9个部分:从表情、眼睛、耳朵、嘴巴、手臂、腿部、鼻子与下巴、言辞语气、微反应入手,揭露其隐藏在背后的信息,并以一些专业机构为奠基,从这些机构的“实战”案例及其经验中,为读者展示“微动作”的影响和作用。

内容推荐

检察官、刑侦警察、FBI、ClA、007、心理学家、律师……郎世荣所著的《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中世界顶尖读心侦探,教你发现他人内心世界的秘密,检察官告诉你,透过眼神破译同事朋友的心理意图,FBI告诉你,通过手部姿势洞悉谈判方的真实想法,心理学家告诉你,别人的反常举动在意味着什么,表情、眼睛、耳朵、嘴巴、手臂、腿部、鼻子与下巴、言语……《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告诉你每一个细微动作,都隐藏着一个人内心或真或假的秘密,掌握7种表情的隐藏信息,抓住人际交往主动权,了解6种耳朵类型,瞬间洞悉陌生人的性格,利用5种手势,让你立即气场爆棚赢得谈判。

目录

前言

Chapter 1 读脸,1/25秒表情背后隐藏的情绪

 1.解密刻画内心世界的面部表情

 2.如何通过表情看透内心变化

 3.记住,“无表情”并不等于“无感情”

 4.面部表情能折射出真实的内心想法

 5.读懂表情及其背后的真实含义

 6.眉毛是心情变化的“指示针”

 7.神态是鉴别表情真伪的“测谎仪”

Chapter 2 检察官告诉你,你的眼睛怎样背叛了你的心

 1.眼睛向右说真话,向左在撒谎

 2.眼球转动频率与方向代表了怎样的真实心境

 3.反贪人员如何打赢眼神交错间的“战争”

 4.心灵读眼法:从眼眸里解开心理密码

 5.通过你的瞳孔就能看见你大脑中的秘密

 6.反贪局工作人员的经验告诉你:用眼神也可以交流

 7.眨眼睛代表一个人的哪些心理活动

Chapter 3 公安人员告诉你,耳朵究竟有哪暗喻

 1.NSA的电话监听,让耳朵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国安局如何通过脑扫描重组出安全信息

 3.美国国安局的窃听能力到底有多强

 4.不惜巨资打造情报网,美国全方位监听中国

 5.美国国安局怎样解读抓挠耳朵的心理暗喻

 6.耳朵和一个人的潜在特质有哪些关联

Chapter 4 刑侦警察告诉你,怎样通过嘴巴看穿真相

 1.刑侦警察由嘴及心的心理操控术

 2.一眼看穿嘴唇所表达的内心意图

 3.读心密码:嘴的状态不同心情也不同

 4.下拉的嘴角怎样暴露了疑犯的双面性格

 5.用手能否遮住嘴巴传达出的信号

 6.如何从嘴巴的一开一合间读出对方的真实想法

 7.刑侦警察告诉你:如何从嘴巴上揭开谎言的外衣

Chapter 5 FBI特工告诉你,手臂语言传达心理玄机

 1.手臂是一个人情绪外延的传达者

 2.联邦探员告诉你双臂交叉的含义

 3.手触摸头部的姿势传达了哪些心理玄机

 4.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气场

Chapter 6 CIA特工告诉你,暗藏玄机的腿部信息

 1.腿部动作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外在体现

 2.特工识人术:腿部姿势表露出来的不同含义

 3.诠释双腿交叠的秘密:暗藏玄机的腿部信息

 4.CIA的“腿语”:腿部动作泄露的信息

 5.脚与腿是身体上最诚实的部位

 6.人的走路姿势告诉你真实的心理活动

Chapter 7 007告诉你,鼻子与下巴画出的情绪图

 1.英国特工这样说:下巴是影射内心的投影机

 2.下巴的形状和姿势泄露了哪些玄机

 3.当对方撅起下巴的时候,究竟意味着什么

 4.一个人抚摸下巴时,如何观察他的微表情

 5.从鼻形和鼻势上如何看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6.英国特工告诉你:掩藏在鼻子背后的谎言

 7.如何从对方不动声色的鼻子上窥探其真实意图

Chapter 8 心理学家告诉你,由他的言辞语气辨别他的为人

 1.透过一个人的言辞语气如何摸透其心底

 2.通过语气和语速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

 3.言辞语气是内心情感的显示器

 4.口头禅是内心外露的无意识表现

 5.从言辞中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

 6.从聊天习惯认识他人的性格特点

Chapter 9 律师告诉你,微反应下的内心世界

 1.小心!微反应能准确映射你的心理状态

 2.律师的绝招:重要的不是回答而是反应

 3.微反应清楚地展现出对方的内心活动

 4.无意识反应是最真实的心灵脸谱

 5.细枝末节是泄露一个人说谎的元凶

 6.面部微反应:一闪而过的谎言信号

 7.提出要求,借以观察对方反应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人类的表情就好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们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在尝到刺激性较大的味道时,他的味觉就会传达给大脑,而大脑皮层通过神经中枢又传达给面部,使人们做出相应的表情。基于这种生理反应,当人们受到外界情感的冲击时,也同样会映射到面部表情中。比如,快乐时大笑,悲伤时痛哭等。因此,表情是指人们在体验感情后所催发的面部动作。

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只有人类会做表情。当动物遇到敌人时,它们会龇牙咧嘴,希望借此恐吓对方以保护自己。但是,与动物相比,人类更懂得隐藏自己的内心;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情绪都表现在脸上,因为人们了解“表情是内心的镜子”的常识。通常,人们喜欢用语言来配合表情,因为语言比起手势来,更容易让他人理解。而当一个人想要说谎,或者说话内容有问题时,他们的表情往往就会泄露其言语的不真实性。表情的影响和作用并不比语言低。俗话说“察言观色”,每个人在寻找说话技巧的时候,往往并不了解和颜悦色的表情比和颜悦色的话语更能打动他人。

一位妇人想要和公婆融洽相处,却不得其法,因此整日愁眉不展。于是,她来到寺庙里,向一位得道高僧求解。

妇人问高僧:“大师,我怎样做才能和公婆融洽相处呢?”

高僧没有回答,而是端来一盆水,放在妇人面前,让她在水中端详自己。

妇人疑惑不解地问:“大师,我看到水中的自己和平常一样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请问,您想要告诉我什么?”

高僧说:“你先回去,三日后再来。”无奈之下,妇人只好回家。

三日后,妇人满面愁容地来到寺庙,张口就说:“我婆婆整天找我麻烦,我快被她气死了。”高僧不予回答,而是像之前一样,端来一盆水,放在妇人面前,让其端详自己。

片刻之后,高僧说:“你看到了什么?”

妇人唉声叹气地说:“满面愁容的自己。”

高僧问:“看到这样的自己,你的心情如何?”

妇人回答:“自然不好。”

高僧说:“这就是你无法完成孝的根本原因。最难的不是你和公婆之间如何相处,而是每天都能对他们和颜悦色。”

妇人恍然大悟,随后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和公婆发生过不快。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妇人以一副愁苦的表情对待公婆时,公婆也会以一种同样的表情和态度对待她。而受到大师的指点之后,妇人终于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孩子要看父母的脸色,学生要看老师的脸色,病人要看医生的脸色,工作中很多人要看领导的脸色。人生在世,很难避免看他人的脸色。但是,你在给别人脸色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脸色,如果你给予他人一个好脸色,那么你得到的就会是一个好脸色,反之亦然。所以说,表情是一面镜子,映射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人们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就懂得圆滑世故,而是会拥有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良好心态,是一种聪明睿智的体现。深谙此道的人,往往懂得控制自己,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懂得看他人表情行事的人,往往是深谙人际关系技巧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地区差异,但是人们也有共同点,即人的表情所表达的含义并无二致。

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面部肌肉会呈松弛状态,所以,此时面部线条往往会呈柔和的姿态,表情比较温和;而人在心生悲凉的时候,就会引发泪腺,自然而然地流出眼泪,做出悲伤的表情。所以,表情比人的语言更能真实地表达出人的感情。然而,想由他人的表情去推断或分析对方的心情,这看似简单,其实并非易事。

就如今的社会而言,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知人知面不知心”来形容,比如一脸笑容的人,很可能是“笑里藏刀”。如今,表情不再是单纯表达心情的“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很多商业人士在进行谈判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谈判对手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对产品非常满意的假象,而己方从对方的表情中认为此次合作可以圆满成功,却没有想到,在最后一步签订合同的环节中,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由此可见,有时表情是人们的一种伪装,必要的话,有的人还会拿表情当作一种交际手段。所以说,一脸微笑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友善的人。

其实,懂得用“面具”伪装自己是人类的本能需要,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一切暴露在众人面前,而每个人也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私”。有些人处于公共场合中时,总怕他人看透自己的内心,所以就拼命掩饰自己的内心活动,因此,他们的表情和心理状态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单单从面部表情的喜怒来看,也根本无法猜测他们的心中所想。虽然人们总是试图用“虚假的面具”来伪装自己的真实感情,但是面部的特征不会欺骗众人,它还是会无意间泄露出真实的内心活动。所以,只要你懂得“察言观色”,细致地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活动,就能窥探其潜在的内心世界。

从人体结构的角度来讲,脸部的肌肉有44块,人们可以用它们变化出千万种不同的表情,而只要你对这些表情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就能了解每一种表情究竟代表了哪一种内心感受。除了在面对“酸甜苦辣咸”时做出的生理反应之外,人们的表情主要由两大类构成,即“高兴”和“不高兴”。高兴的表情隐含着喜欢、愉快、幸福等,这种表情展现在人的面部时,面部肌肉会拉开,眼睛会眯起来,再配合嘴巴的动作,很容易让人看出开心的情绪;但你应该了解的是,只有这种表情足够自然,才说明展现此表情的人是真正的快乐。而不高兴则包含了厌恶、痛苦、恐惧等情绪,这与高兴恰恰相反,它所展现的表情为面部扭曲、眉毛皱起、’嘴巴撇起、眼神痛苦等。

虽然面部表情的动作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但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表情,他们是最好的模仿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对面部表情能够加以控制,还可以做出适当的掩盖。电视剧里的演员就是通过模仿刻画出一个个表情的。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他人的脸部线条,可以为你提供看清他人真实情感的机会,因为,从脸部的特征去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情感尤为重要。只要抓住那些重要的脸部特征和肌肉动作,就能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感情。比如,人们在悲伤的时候,往往眉毛和额头线条较为突出;愉快时,嘴巴的动作则最为明显等。也就是说,针对脸部线条,人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嘴角——嘴角的上下动作,张开或紧闭是人的心情好坏最为明确的表现;其次,是眉毛和眼角的线条,比如,眉毛上扬和下垂的幅度,眼睛睁大还是眯起,以及额头的皱纹有多深等。

如果在交谈中忽略了对方面部的这些细节,那么你可能就无法看到对方细微的感情流露。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习惯性地对表情有所伪装,所以想要看到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只有多去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才能看出一个人正在压抑的情感。比如,当一个人表面上表现得若无其事时,他的心里可能并不如他表现的那样淡定。对此,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当你要忍住不对他人发怒的时候,你的肌肉就会非常僵硬,表情也会变得僵化,即使你不做出发怒的表情,你也不会做出开心的表情。总之,通过别人脸部细微的表情,即使你无法精确推断出他人的真实心理活动,也可以据此做一个大概的推断。P2-5

序言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谈判桌上相谈甚欢,却在签订合同之时突然反悔;有的人被领导兴冲冲地叫去办公室,却被一通不明其意的言辞搅得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在社交场合中想与同行结交,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却屡屡遭到拒绝……因此,人们常常感叹“人心难测”,而这确实就是人们所生存的世界的真实状况。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往往都戴着一副“面具”,而你也就无法从表面看出他们是诚心地与你合作,还是会反过来踢你一脚。

面对种种怀疑,或许,你不得不总结出一句话——“不与陌生人合作”,并以此作为防备“暗箭”的法宝。然而,人本身就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无法真正避免与他人接触、交流。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没有人能脱离群体遗世独立,甚至就连人类的进步,都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下完成。因此,在这样一种不得不与人打交道的现实情况下,人们也不得不戴上“面具”伪装自己,但是,即使是再高明的“伪装面具”,也总有破绽。人们的面部神经虽然大部分是受思想控制的,但也有少部分不受思想控制。所以,人们依旧可以从他人脸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当然,要想从身体上“读懂”别人,就要有瞬间透视人心的敏锐洞悉能力。人类的表情千变万化,一个眨眼的动作可能只是0.5秒的时间。而在这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人脸都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丰富信息。可以说,只要你能“读懂”这些微动作,就等于掌握了看透人心的诀窍。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看透人心的诀窍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首先你要“走进人群”——可能有人会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自己本身就已经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处于人群里了,但为何自己还是无法“读懂”别人的心?

这是因为你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你的判断。你不仅要真正地走进人群,还要正视别人的每一个肢体动作,而且不光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观察。有的人之所以“读不懂”别人的心,其固守的思维模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当人们来到世间的时候,就开始和周围的人发生互动,而这种互动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也就是说,人们的所有感想都来自于这种互动,虽然这的确是人们“看人”的基础,但也为人们“看穿人心”设立了障碍。所以,人们只能通过直觉去感受身边人的好坏,却无法参透别人潜藏在内心的信息,这就致使人们常常不小心犯下令自己后悔的错误,或误解自己好不容易结交的朋友,或选错合作伙伴等。

对此,一些人也开始扪心自问:“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实,只要你稍加考虑,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没有向“微动作”迈进,总是在互动思想的基础上犯同样的错误,而这恰恰阻碍了你炼就“火眼金睛”的可能。也就是说,当人们太过熟悉身边的互动时,在与其他陌生人互动时,就会忽略那些人“特殊”的表情和动作。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很多佰生人,如果在此期间不懂得观察他们的“特殊”动作,学会从其微小的动作中发现信息,那么你就很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也就会使得你的人生路走得更加艰难。

本书以“读懂人心”为基础,从“微动作”出发,让人们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信息。为了便于读者简单理解《微动作》,特将其分为9个部分:从表情、眼睛、耳朵、嘴巴、手臂、腿部、鼻子与下巴、言辞语气、微反应入手,揭露其隐藏在背后的信息,并以一些专业机构为奠基,从这些机构的“实战”案例及其经验中,为读者展示“微动作”的影响和作用。

从别人的面部表情中,你可以看到对方是开心还是愤怒,而由于表情是人们内在情绪的外延,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情绪所代表的含义,你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心灵交流。而耳朵是人们的感知器官,它能听到各种声音,进而将这些声音传递给大脑,使人们感知到声音中的信息。提起信息,很多人会想到国安局。可以说,信息是国安局制胜的秘密武器,只有通过窃取信息,他们才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作为情报机构,国安局的存在正像一双灵敏的耳朵,而刑侦警察多会接触刑事案件,他们进行的审讯次数,往往比一名演讲家演讲的次数还要多。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关注的不只是嫌疑人或案犯的供词,对于嫌疑人或案犯脸上细微的变化以及嘴巴的动作,他们都不会轻易放过。

FBI作为美国最强盛的机构之一,往往能通过一个抬手的动作,分析出嫌疑人的心理玄机。而FBI还包括很多个部门,其中中情局主要搜集情报信息,军情六处主要处理战事信息。总之,从FBI身上你能“读到”让你大吃一惊的识人知识。

心理学家和律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总习惯听话语里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要对他们撒谎,因为他们能迅速拆穿你的谎言。而两者不同的是,心理学家往往喜欢透视人的心理,律师则往往喜欢把别人的微反应放在“显微镜”下。所以,想要炼就一双透视人心的“火眼金睛”,你不仅需要认真观察他人的微动作,还要懂得据此分析和推断出你所需要的信息。

本书通过专业机构的一些案例,结合人们在各种情绪和心理下可能做出的表情及动作,为读者展现出丰富易懂的识人知识,以便于读者汲取更多的识人经验,从而为渴望得到更多发展机会的人带去更多的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郎世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6621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119880
中图分类号 H026.3-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