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参编写的《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大学》为《大学》的注译本。译文后面还有生动通俗的札记一份。

内容推荐

《大学》乃“初学入德之门也”。《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予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今天读《大学》,焦点在于修身,尤其是修身之前的四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大学》由曾参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试读章节

世间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并不怕,只要知错能改、改过自新就行。怕的是不能自我反省,自己不知错,还不愿意别人批评指出。尤其不可救药的是对自己错误不能够充分认识,还自以为是,并强制别人也以为是。而蘧伯玉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在做着自省的功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过迁善,常见前非,至五十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可见,德行的修养,在于坚持,在于诚笃。一个人一天不做坏事,是容易做到的;一月不做不合规范的事,也可以做到;但是,一生不做一件违心的事,则就极为难得而令人敬佩了。人生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结果。

“明明德”的功用,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提高全民素质,造就新的高素质的民众。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实现和谐。

人类是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主体因素,但是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又是微乎其微的。从人的心理上来讲,人们都想出人头地,争做先锋。这是人的欲望之一。可事实上呢,由于受到个人性情、教育程度、环境机会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总是不那么让人乐观。少数人出类拔萃,叱咤风云;个别人自甘堕落,作奸犯科;而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庸庸,安于现状。这是一种规律,谁都无法改变。然而,无论如何,从自己做起,淡泊明志,洁身自好,静心修身,提高素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是历史前进所呼唤的,更是人类文明所要求的。而这一点,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讲,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重要的是先有进取的意识,有敬业的精神。这就是“明明德”的根本。

人生的静悟

动与静是生命的基调。动是进取的姿势,是积极奔赴、有所承担的形象;静是心灵的常态,是回归心灵的栖居。动是行为的实践与择取,使我们求证、拥有;静给我们以休憩与颖悟,让我们思考、品味。动是不甘固守而打破庸常的奋然前行,静是休养德行的必由之路。

在喧哗而又忙碌的尘世,很难分出一点闲情来体悟生命之本源。于是,喧闹、纷争,甚至于碌碌无为渐渐占据了我们所有静谧的生命空间!常有一种疲惫、焦虑的不安,袭向心灵深处,让人茫然无所寄处。

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当你闲居独处于静雅陋室,抛却一切世事纷扰,品一杯香茗,任思绪随袅袅轻烟飘飞,不经意间静由心来,这是一种淡淡而惬意的静。如果还能够有一曲喜欢的旋律陪伴,抑或敲出一段心情文字,自是“小静”有所“小得”了。

真正的静,其实是一种境界。诸葛亮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睿智哲言。意思大概是保持心灵的宁静,不事张扬,向着心中那个目标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怀着恬淡自在的心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滋养,在宁静淡泊中,渐渐走近人性的真正本源。“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人们在树立了自己所要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的志向时,应当心怀宁静,使浮躁的心绪回归透明纯净,不要让过多的杂念干扰我们的思考。这种静的境界,应该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修行,让我们不断反观自己的内心,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中,不断认识并超越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创造人生道德的至高境界。

静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的心境,是看穿人生沉浮的顿悟。那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从容与安适,总令人感佩。静而生境,则绝虑忘忧。怒云狂飙,终为雨露,归于静美。倘若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里存留下宁静的一角,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寄留,也使我们能够从简单麻木的庸常状态中走出,在喧闹忙碌中分出一点闲暇去体悟生命的真正本源。

当摒弃世间尘俗的杂念,挣脱掉所有缘于物欲的吟哦,在心绪的骚动平静下来之后,在动之侧冥想静之优越,在动之畔沉思静之空灵,静便自心而生。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中的一粟。然而就是这每一粒粟,装点着精彩纷呈的世界,使得世界如此的神奇微妙。那么,就让我们的心灵从蓝天白云、幽谷山林般的安谧中获取一份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走过,然后静静地离去。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乃顺序、次序、程序之意,也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

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如农业中的粮食种植活动,就可以分解为松土、播种、施肥、灌溉、收割、打碾等多个环节。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那么粮食种植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社会角度看,科学、严谨、规范的程序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反之则会带来损害。我们的身边不乏不讲程序、不重程序的事情。为政者,如果能时时处处记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凡事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那么,加快发展,为民造福“则近道矣”。

P3-5

序言

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部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及时间的检验而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的睿智与哲思。在滔滔的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的必然是精华中的精华,是闪闪发光的黄金。在浩瀚的书海中如何才能找到我们所渴望的精华,那些闪闪发光的黄金呢?唯一的办法,我想那就是去阅读经典了!

说起文学经典的教育和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立刻想起我们读过的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那些童话、诗歌、小说、散文等,会立刻想起我们阅读时的那种美好的精神享受的过程,那种完全沉浸其中、受着作品的感染,与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有时就是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悲哭、一起激愤、一起评判。读过之后,还要长时间地想着,想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接受文学经典的熏陶感染的过程,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每一部优秀的传世经典作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位杰出的人,都有一颗高尚的灵魂。经常地接受他们的教育,同他们对话,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睿智的思考、对美的不懈的追求,怎么会不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灵,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感情里呢!巴金先生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品读经典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这些话说得多么恰当,这些感受多么美好啊!让我们展开双臂、敞开心灵,去和那些高尚的灵魂、不朽的作品去对话、交流吧,一个吸收了优秀的多元文化滋养的人,才能做到营养均衡,才能成为精神上最丰富、最健康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眼光,才能不怕挫折,才能一往无前,因而才有可能走在队伍的前列。

《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会让我们结识世界上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会让这个世界的许多秘密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地展开,会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来吧!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苏立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曾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606083
开本 16开
页数 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1-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