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教育的清醒者
内容
编辑推荐

《做教育的清醒者》是一本深层解剖教育的书,一本深刻反省自己的书,尖锐而不尖刻,有着作者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做法。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由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情境或事情引发的,无论是人事小事、好事坏事,作者厉佳旭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剖析教育中的弊端或反省教师本身,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以及颇具匠心的做法。

内容推荐

《做教育的清醒者》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由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情境或事情引发的,无论是人事小事、好事坏事,作者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剖析教育中的弊端或反省教师本身,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以及颇具匠心的做法。

作者厉佳旭用写实的态度和精彩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教育的探索、沉思与困惑,可能会与您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可能会给您带来教学上的启发。

为人师表,不只是有爱就足够,更要有理性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做教育的清醒者》是一本尖锐而不尖刻的书,也是一本建设和思索的书。

目录

◎做教育的清醒着

做教育的清醒者

守住快乐的底线

倘把校园当家园

我,真的很重要

不能总抱怨待遇问题

并非每个学生都单纯善良

理当比学生深刻一点

当老师再次成为学生的时候

高跟鞋与《声声慢》

不仅仅是同情和惋惜

思考的美丽

教师如何避免贬值

过不重复的教育生活

◎让教育回归常识

让教育回归常识

少一些功利为好

无须神秘化

假如我是校长

人和鸟的距离

且慢,道德评判

作业背后是鲜活的人

谁有资格歧视弱者?

校园不需要愤青

“阴谋诡计”不是教育

不要倒着看世界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老师

◎教师只是凡人

教师只是凡人

为人师与为人父母

向工作索取什么

谁看谁的脸色?

你在为谁而工作?

领导,请学会感动

忙碌是最大的成就

善待年轻教师

莫把教师当商品

给老师一点自由的时间

◎一个都不能伤害

一个都不能伤害

最忌口无遮拦

那些被我们伤害过的学生

为检讨的学生鼓掌

处分决定书的变迁

一加一减的区别

不精彩也要活着

一前一后两箱子

不知死,焉知生

多讲道理,少讲道德

给惩罚加一勺糖

为了一个也值得

起跑线在哪里?

◎还是庄严一点好

还是庄严一点好

不重形式才是形式主义

给善一个继续存在的理由

成长是一种疼痛

不必回避怀疑

拒绝学生找借口

让春游成为学生的权利

不该远去的六一节

把快乐还给孩子

苦难是所好学校

学生借钱之后

把一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后记

试读章节

谈起教师待遇,只有一种声音最容易获得喝彩,就是叫苦叫累叫穷。不独教师职业,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医生、警察、军人,哪个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苦不累?哪个认为自己的待遇已经够高了?哪怕是那些企业高管,也觉得自己的待遇远远不如自己的贡献大。据报道,有的国企高管年薪已经达到一百多万,在人们纷纷攻击他们的时候,他们还言之凿凿地说,和世界同样的大型企业相比,这个待遇还算是低的。

没有人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得到了完全的体现,没有人觉得自己的薪酬和待遇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增加和改善了。你要是说足够,你准会成为行业中干夫所指的人。所以,即使真的足够,你讲真话也是会冒极大的风险的。

作为中学教师,我深知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觉得,和一些行业相比,教师的待遇还大有再提高的必要,我也希望我们教师,不仅是在名分上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在待遇上是“太阳底下最让人羡慕的职业”。

但是,我在这里说的,不是如何争取提高物质待遇问题,这个问题不会因为我等普通教师的一通议论或者一番呼吁而有丝毫的改变。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要让自己幸福和快乐起来,就不能总是抱怨待遇问题。

我知道,如果有人提到我们要少讲待遇,这个人必然是容易招致骂名的。我们教师中不乏偏激极端者,他们喜欢抓住片言只语,歪曲你的观点,然后像网络上的那些愤青那样对你劈头盖脸进行一顿攻击,不让你遍体鳞伤不罢休。所以,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校长在接受《班主任之友》杂志采访的时候,谈到如何克服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他指出:“要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我们不能老是将自己的需求层次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要往精神层面推。”他还说:“说这些话,有些班主任可能会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物价这么高,房子这么贵,我们能不担心吗?”

我看,这不是“可能”,而是“必然”,只是这些骂声或许冯校长不容易听到罢了。

教师需要美好的生活,就必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一份较好的待遇。教师对物质的追求和关注无可厚非。但物质上的享受和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的职业特点决定我们过分追求物质财富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学校不是企业,教师很难像企业里的工人一样完全“按件计酬”,也不可能像小商贩一样,每天晚上可以回家数着当天的收入。

我们应当承认,近些年来,教师的待遇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改善,我们应当对此心怀感恩。尽管我们现今的待遇依然和一些行业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不能只抱怨和不满。

把幸福和快乐都寄托在关于物质生活的抱怨和等待上,注定无法持久。好久不加薪,你会不快乐;加薪幅度不大,你又不高兴;大幅度加薪,过了一段时间,你又渴望再加薪,假如无法如愿,你又不开心。欲壑难填,物质上的追求,要想得到满足,是遥遥无期的事。

精神追求不一样,精神追求要得到满足,非常简单,而且途径多样,你可以有许多种选择。上好每一堂课是快乐,和每个学生交朋友是快乐,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是快乐,听到家长的赞美是快乐,得到同事的肯定是快乐,发表一篇论文是快乐,论坛上你的文章得到好评是快乐,评上骨干教师和名师是快乐,和一些优秀的同行交流后获得新的感悟是快乐,突然想到一个解决难题的办法也是快乐……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从物质上的刺激得到的愉悦是短暂的,而精神上的追求得到的愉悦,则是持久而强大的。只要你下定决心去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并持之以恒,这种快乐就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将你包围。我们要学会改善自己的职业心态,升华自己的职业追求,拯救自己的职业生命,提高自己的职业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职业生命价值。

我始终觉得,一个闲下来就研究自己的工资单,和别人坐在一起就要抱怨待遇不够的老师,尽管可能有高超的教学水平,也可能在课堂比赛中拿个好看的奖杯,也许还能用一些教学技巧和智慧博得学生的好感,但他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师,甚至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了精神上自我超越的追求,他就不可能培养出精神丰满或者卓越的学生来。P24-26

序言

我眼中的厉佳旭老师,有着许多杰出教师身上共有的特点:情感专注,勤奋上进,聪灵智慧,诚信务实……总之,在他学生的心目中,厉佳旭堪称一位完美的老师。

得知厉佳旭老师要出书了,我欣然应允为他这本教育专著作序。

我清楚知道,这本倾注了厉佳旭老师心血的育人佳作,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对多年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思考和理解;凝聚了他和学生们的一段段珍贵的情谊,纯真而质朴;也流露了他对理想的教育孜孜以求的心愿,真切而感人。书中所记录的一些故事,不仅是厉佳旭老师个人的美好记忆,也称得上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范例。书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不仅是厉佳旭个人的见解,更值得所有关心和从事教育的人们去思索。

厉佳旭对教育有着真诚的情感。他担任德育副校长期间,兼任着班主任老师,不容易。除了用心做好学校的工作外,他每天都要和学生在一起,细心观察,爱心呵护,耐心引导,全心育人。在日复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他把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赢得了学生们由衷的敬佩。厉佳旭的学生喜欢称厉老师为“厉爸爸”,他们为在青春的行进中拥有这样一位能与他们心相融、情相契的“父亲”老师而感到自豪。

“能走进学生心灵居所的老师,才称得上好老师”,这是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的,是我很喜欢的一句教育名言。实事求是地讲,厉佳旭真的就是这样的老师。他当班主任,做到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耕耘,精心地在每个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幸福的种子。在他真诚的引领下,学生们为他敞开了心门,青春的心语向他倾诉,一个个隐秘而青涩的成长故事,因为有了厉佳旭老师的倾情参与,变得绚丽而成熟,从而演绎成了一个个精彩的育人案例。这是此书所具有的特殊魅力,非常值得一读。

此书还有一个特点是视角独特。厉佳旭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求新的人,也是一个勇于批判和自我批判的人。他习惯对教育生活中触及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做出独特而不失深刻乃至犀利的解读。本书中不少篇章观点新颖,言辞真切,发人深省。其中有一篇《做教育的清醒者》,我很喜欢,我相信厉佳旭本人就是这样的清醒者,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一个思索者的姿态,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能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教育的真谛,能把普普通通的教育故事撰写成书,是厉佳旭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无论自己工作多么繁忙,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出现怎样的插曲,厉佳旭都做到了每天如饥似渴地读书,乐此不疲地思考,持之以恒地记录下自己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足迹,写随笔,写感悟,写收获……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笔耕不辍,他才拥有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机遇往往降临在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成书出版,这是天赐的良机,是对厉佳旭夜以继日地不懈努力的回报。

年富力强的厉佳旭老师,如今担任了一所学校的校长,我为他的成长感到高兴!他今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也很多,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听到他更多的捷报,看到他更多的作品,愿他获得更大的成功!

任小艾

2012.05.18于北京

后记

2011年清明节那天早晨,突然有一种冲动,要开始写一个帖子:做教育的清醒者。

很早就想写这个专帖了,只是一直踌躇着要不要写。我不是一个孤僻寡合的人,但也不是一个喜欢人云亦云、盲从大流的人。我喜欢琢磨每天面对的教育现象,喜欢从中找出一点可以提升或者提醒自己的东西。渐渐地,我的电脑中积存了二百多万字的东西。

工作多年,对教育、对教师都有太多的话要说,但一直以来都不敢忘记那些前辈们的谆谆告诫:祸从口出,沉默是金。

可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太多的疑症需要解剖,太多的缺陷需要克服,太多的流毒需要涤除,太多的误识需要澄清,太多的陋习需要纠正。站立讲台近20年,对此有太多的体会,也有太多的感慨,不吐不快。

写着写着,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决定整理成册,就是现在这本小书。

书里涉及的众多问题,不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其中许多是我自己,一个普通教师在成长中经历过的错误,或者说是曾有过的误识。这本书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用以提醒自己该注意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也不回避,诸多现象也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从我们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和领导身上不难找到它们的一些影子。我把它们写下来,编辑成书,就是为了供自己,也供和我一样还未成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们看,希望能够触发一点思考,哪怕是一点点被触痛后的不悦。

既名为“做教育的清醒者”,就不会专看那些人家希望看的“好东西”,不会专说人家希望说的“动听话”,不会专做人家希望做的“规矩事”。坚持睁一双厉眼,乃为保持教育者应有的清醒和独立。非为哗众取宠,乃为真诚呼唤,呼唤我们教育的更精彩、真精彩。

“做教育的清醒者”,不仅是“看”,还有“做”和“思”,其中很多是我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尝试,而更多的是无情的反思,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否定,是自我谴责和忏悔。且行且思且回头。

里面的文章,有一些是论坛上发表过的,有一些已见诸报刊,更多的是思考了多年而没有发表过的。或许有一点犀利、尖锐,兴许有一点大胆、坦率,也许还有一点深刻、新颖。但我更希望读过的人都能够说:“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是实在真诚和勇敢。”卸妆比化妆更需要真诚,醒悟比错误更需要勇气。

我是一个浑身充满缺点的教育信徒,而不是一个勇于殉道的教育圣徒。我在这里只以我之寡闻,借我之拙笔,抒我之浅见,所以谬误和差错在所难免。

难免会有人看了不舒服,甚至会感到疼痛。疼痛也是一种药,疼痛,说明我们还活着,还有知觉,还有希望。所以疼痛之后,请你原谅我的率直。

耗时一年,这本书终于要付梓了。

还是有些感慨要发,有些感谢要说。

感慨做教师不容易,感慨做教育不容易,感慨怀揣理想做教师做教育更不容易。感慨太多,无法一一尽发。

有太多的人值得铭记和感谢。

感谢任小艾老师。她给了我太多的鼓励和帮助。她是一个喜欢提携后进的人,对于一些勤奋的年轻人她不吝赞词。她像一个火把,总能够点亮教育路上一个个迷惘而执着的探索者。我认识许多和我一样受她鼓励和提携的优秀同行。

感谢我在龙赛中学和立人中学的众多可敬的同事们和可爱的同学们。他们包容我的过失,接纳我的缺陷,理解我的难处,支持我的探索。我的许多观点和事例,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他们,是他们给了我许多灵感和激情。

感谢所有信任和关心我的各级领导,是他们对我的肯定、支持和指导,让我得以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踏实而坚定。

感谢我的导师们。无论是崔国久、李秉康,还是田学红、罗志康、朱仁宝、高亚兵,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学习榜样,是他们让我多年之后依然保持着一份向善向上的勇气和锐气。

感谢吴非老师。虽未曾某面,但喜欢看他的书,敏感敏锐,犀利深刻。他教会我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不跪着教书,不跪着做一名校长。

感谢一直以来默默地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我在教育上做一些大胆的思考和探索。

感谢我的家人和亲人们,他们一直以来坚定、无私地支持我的追求。

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证人和贵人,他们陪伴我走过一段段独特的路程,值得我深深铭记和感谢。

我今年刚好四十岁。四十不惑,转眼就已白头。倘能做一个教育的清醒者,临难不惧,临阵不慌,临疑不惑,白首,也是幸福的。

斯为后记。

欢迎批评指正、讨论交流。

厉佳旭

2012年7月于宁波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教育的清醒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厉佳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609992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5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