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青春震撼力的中国少男少女性教育读物;《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十年跟踪对比探究典藏本。
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学生性问题访谈实录。
历时10年的艰难曲折的采访,本书在揭示中学生隐秘而危险的一角——性的事实真相,记录中学生在撕裂般阵痛中长大的经历时,附访谈手记、个案分析、应对建议、特别提醒、基本常识、重要链接等,为青春期男孩女孩了解爱与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供帮助,也为天下父母了解、关爱、帮助自己的孩子提供参照。此次出版,作者孙云晓,张引墨修订了原版本,对10年前的几位受访者作了跟踪对比访谈,增补了几个新访谈,具有全新的阅读价值。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是中国第一部中学生性问题访谈实录。
16位北京、四川、云南、山东等地的中学生分别讲述了自己特殊的性体验——人们不愿意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同学之间、网友之间、与成人之间,有些甚至有四五个性伴侣……历时10年的艰难曲折的采访,本书在揭示中学生隐秘而危险的一角——性的事实真相,记录中学生在撕裂般阵痛中长大的经历时,附访谈手记、个案分析、应对建议、特别提醒、基本常识、重要链接等,为青春期男孩女孩了解爱与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供帮助,也为天下父母了解、关爱、帮助自己的孩子提供参照。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初版于2004年,产生了极大反响,受到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欢迎,成为他们重要的性教育读本。此次出版,作者孙云晓,张引墨修订了原版本,对10年前的几位受访者作了跟踪对比访谈,增补了几个新访谈,具有全新的阅读价值。
性教育首先是一种态度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8年版序言 孙云晓
以爱育爱,以美育美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4年版序言 孙云晓
第一章 涩果的味道
[访谈]家明:其实我只是想要过丰富的生活
忽然对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习惯/成长就是想明白之后,坚持自己的想法
[分析]
为什么少男少女的性问题如惊涛骇浪一样不断出现?如家明所说,其实,他只是想要过丰富的生活。
恋爱虽然遭受巨大的压力,却像岩石下的野草一样顽强生长,因为这是生命的本能……
[访谈]家明:青春期就像一条离家在外的狗
性这种事/接触女孩/那个时候,恋爱其实很无聊/性无知比应试教育还惨
[访谈]历历:16岁,就应该拥有纯洁的爱情
接吻就是舌头之间的拳击/我不想它发生在16岁/心灵深处笼罩着一层黑幕/一定要学会说NO
[分析]
成熟的过程太畸形,比应试教育还惨
[建议]
不能把黄色光碟当成性教材/要做欲望的主人/了解避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温暖不等于爱情
[访谈]蔓菱:我应该为他等着
10年前我的看法是错的/我不会再为了爱情跳悬崖/10年前对什么都害怕/一个女生渴望的温暖到底是什么
[分析]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少男少女的交往创造宽松而美好的环境,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相互尊重,携手合作,向着精神的高度攀援。如果是这样,蔓菱和蔓菱们的青春可能会更加绚丽多彩。
[访谈]蔓菱:风花雪月的故事背后
苍白的性知识/为了他可以跳悬崖/天长地久的美梦破灭/谁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再提起/
[访谈]小语: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
争风吃醋的小学感情/想找一个坏男孩/既然制止不了就应该安全第一/我们有自己的想法
[分析]
专家认为:爱,首先不是一种感情也不是一种感情冲动,而是一种关系方式。
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希望在考虑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合作。
[建议]
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情绪/过早发生性关系会阻碍相恋/父母是给孩子帮助最大的人
第三章 什么改变了我
[访谈]李憬:我的成长经历很复杂
父母离异留下阴影/网络性关系/我一直相信有爱情,但爱情和性是分开的
男人可以伤害女人,女人照样可以伤害男人
[分析]
初二男生李憬的好奇心,被一个20多岁的女猎手所俘获。
这样的经历伤害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于性的神圣感。
[重要链接]
谁会和孩子讨论性问题?
第四章 你无法改变我
[访谈]七月:性关系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
初中发生了暗恋/《玫瑰》是重要的教育教材/性关系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
性关系后很害怕体检/担心妇科炎症
[分析]
七月的爱情故事可能就属于这一类,既开过花也可能会结果。
[重要链接]
天津4%以上高中生同居凸显青春期性教育不足
第五章 不愉快的果实
[访谈]黎敏:吃眼泪泡饭长大
初恋男友/父母不知怎么教育我们/老师讲到关于性的内容都会跳过去
第一个正式的男友/与网络男友的故事/对艾滋病了解得不清楚
[分析]
在心灵深处,她渴望纯洁的感情,温暖体贴的爱,还不想建立以性为主的感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
她所遇到的男孩子,都想和她发生这种关系,这让黎敏左右为难,心惊胆战。
[重要链接]
性教育在香港
第六章 保护自己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访谈]海砾:花开无声我仍年轻
初吻/这件事还是发生了/把自己放在祭坛上/生命里应该有更多的阳光
[分析]
我们对身体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谁也不知道对方的身体是什么
样子的,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是因为男
孩的器官比较突出,我想他也一样不知道那是什么的。
[建议]
少女也有必要做妇科检查/性骚扰的问题不可忽视/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七章 直面欲望
[访谈]孙杉:我那蠢蠢欲动的身体和爱情
初中二年级我们都在谈性/说服女友/完全是头脑发热/其实心里比
她还害怕/饿了要吃饭/“一夜情”特堕落
[访谈]康力:性关系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
接吻的感觉很特别/追一个女孩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如果重新选择我不会去做
[分析]
男孩在生活中会唾手可得一些“爱和性”的信息,他们好像懒得辨其
好坏与真伪,就一股脑儿地接受了下来,包括一些垃圾知识。
[建议]
记住:处处有青春援助热线/要预防手淫带来的心理问题/要注意保
护自己的生殖器官
第八章 经历不是一切
[访谈]萦萦:雪花飘临时,我会复活
醉酒的夜晚/长大是一个残酷的过程/男女之间/我也学会了玩感情游戏
[分析]
美国伦理学家蒂洛提出,要把人的性活动的道德影响区分为社会方面和私人方面。
[建议]
不能与没有责任心的人深交/不发出让人误解的信息/理智判断情感的是与非
第九章 流产的后患
[访谈]靓莓:无知者无畏
一次无法摆脱的意外/18岁时流产/被迫发生的第一次
[分析]
如果我们不承认应该向青少年讲解避孕知识这个事实,那我们只得承认堕胎少女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建议]
堕胎会给少女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宫颈癌离少女的生活并不遥远/处女膜的真相
第十章莫以花季生命赌欲望之博
[访谈]伟峰:男生与女生的事件
简陋的性启蒙/“暴力色情”的重度影响/我想清醒一点
[分析]
事实上,相当多的少男少女对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都是一知半
解,这是性教育的严重缺陷,又构成了青少年成长中的巨大危险。
[建议]
性行为要有道德/减少与病源接触的机会/降低性病与艾滋病感染的
危险/缩短性病感染期,早检查早发现
第十一章 角落里的同性故事
[访谈]小天:另一种情感
已经习惯别人另眼看我/想变成一个男孩/特殊的性
[分析]
同性恋青少年在社交上的绝对封闭,情感上的隔绝,成为一种特殊的
压力,给越来越多的此类青少年带来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建议]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同性倾向/帮助已经
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者的青少年
第十二章 得失之间
[访谈]李梅:这件事差点改变我的命运
性知识让我吃惊/同学的悲惨遭遇/被相貌打动/好奇使然
[分析]
199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正确回答婴儿由阴道出生的青少年比例仅
55.49%;28.81%的人明确表示“不知道”;其余的人居然认为婴儿出生
于“肚脐”“卵巢”“阴茎”或其他。
[建议]
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在得失之间体验成长/惜珍友谊,慎言爱情
第十三章 让性教育充满阳光
[访谈]宇翔:那一年的冬天不太冷
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人性不可抗拒/性教育的现状
[分析]
青春少年们需要的性教育应是一些从生活中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与情
感。为了生命与健康,不应存在任何禁区。健康的性生活会使每个人都
能感受人生幸福,激发创造活力,培养人格尊严。
[建议]
以阳光法推进性教育/把性交和避孕等知识讲得明明白白/鼓励少男少
女正常交往/父母应当为孩子做出表率
不要让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2004年版后记) 张引墨
无论时代如何疯狂流转我们依旧 只能缓慢成长(2014年版后记) 张引墨
访谈
家明:男,1980年出生,北京某职业高中肄业。初三正式交女朋友。成绩中等。有段时间退学在家,组建乐队。后积极复读,准备考大学。笔者在10年前修改访谈时,家明已接到北京一所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家明:其实我只是想要过丰富的生活
家明中学时代退学,又决定复读考大学,家明大学毕业后在家写作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出来工作,就忽然忙碌起来。我们约见面花去半年时间,他从一种缓慢的生活节奏变快,频繁出差,但是我们对10年之后的见面畅谈都充满期待。看起来,我们都有话想说,而我,一直对这个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男生充满好奇,在这漫长的10年他会有什么变化和收获?
见面是在一所大学附近的咖啡馆,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在复习功课,或者聊天。家明看见我,忍不住从男性的角度评价了我一下:你很波希米亚啊!哈哈哈,我不得不在瞬间回想起10年前,刚刚生完宝宝的我生活得狼狈不堪,每天能记得给脸上抹一点油就不错了……
不过家明一如既往的忧郁爱思考,竟然已经有了白发。
我们这样一场严肃的谈话,竟然从钱,这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开始了,作为成熟的需要养家的中年男人,家明第一次觉得,弄清楚对钱的态度后,挣钱也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看清楚自己的内心和目标,所有事情都简单了
访谈者:关于钱,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家明:拥有钱之后你会怎么生活,怎么工作,你会做什么样的事,就是这样的。
访谈者:我觉得好像是这样,对物质和自己的关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否则会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很大的浪费。
家明:咱们每天拥有的东西应该发挥得更好,反正我觉得发挥得更人性,应该有一种能力把自己已经有的东西发挥到极限,甭管是过日子或者是工作上。
访谈者: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发挥到极致,这个说法很好,其实我们拥有的东西已经不少了,真正用上的很少。总还想占有更多!
家明:这个也没有意思。
访谈者:或者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意思。
家明:简单就好,可能这辈子你吃青菜你就会觉得特幸福,吃肉反而痛苦了。就是把自己适合的弄清楚了。
访谈者:一定要拼命想。
家明:如果你不爱吃青菜,人家给你分析半天,这也没用。
访谈者:如果你不爱吃青菜,可是你看到报纸上说吃青菜可以美容,然后你就拼命吃。
家明:是这个意思。 访谈者:不吃青菜不潮流,就拼命吃。
家明:我有一个感觉,实际上这个东西是越来越趋向简单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它是越来越趋向简单的,它面对的问题或者说以后要做的事情更多,但没有以前那么乱了,这个东西还是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哪种方式适合我,哪种方式不适合我。
访谈者:你是不是比我小10岁?
家明:我1980年出生的。
访谈者:那我比你晚个7年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家明:要明白一些还得慢慢想。
访谈者:我大概是2010年的时候,从年初开始,突然我觉得放弃了那种向外的。但是我给别人的印象好像我一直都是比较倾向于那种精神状态,其实不是的,那个物质欲望也是水涨船高,就是高到一个连自己都觉得受不了的地步,突然就停了。急转直下,然后人也变得比较舒服了。不然的话,面目全非,挺狼狈的,那是另外一种狼狈。
家明:其实也许有一天,比如说您这边也好,我也好,会接着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但是你得是真喜欢。就跟你特别渴想喝这个水,哪怕去沙漠里去找,也不怕辛苦,你得真是这样。
◎忽然对生活有了更广阔的理解
家明:每天干好多事,自己什么目标和想法都没有,这样就完了。
访谈者:心里是清晰的。
家明:我的行动是我的意志支配的,这个东西它甭管成不成,我不后悔,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稀里糊涂,最后落了一个结果,也没弄明白,我觉得那个没意思。其实这几年我有一个挺大的感悟,发生在什么时候呢?现在咱们说这事跟感情有关。是上大学的时候,还是因为失恋了,然后就特别的难受,而且我一难受就什么事都干不了。
访谈者:很严重。
家明:对,失魂落魄。后来我突然就想,看电影、听音乐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为什么只因为感情中的一个事,每次就打回原形了?
访谈者:没有因为你到了26岁,你在这个方面就进步了?
家明:没有。
访谈者:当你有新恋情出现的时候,那种兴奋感也相似吗?
家明:这个也相似,但是我觉得打回原形的事不对。
访谈者:没有进步。
家明:对,当时也没想到进步不进步。我觉得这些东西反正不对,但是不知道怎么解决。后来我就开始对着一个电影把它的每一个镜头画下来,理解导演怎么分镜。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别奇妙的事发生了,我突然觉得有更广阔的世界。就是在你心中,不是说那个女孩儿没有价值,或者换另外一个也是这样,而是,她只是一个现实中的具体对象,你要有一种方式对更广阔的世界抒发你的情感,体现你的能力。
访谈者:或者是更广泛的说法。P1-3
以爱育爱,以美育美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4年版序言
孙云晓
在中国,可能还没有一本书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样,连续10年跟踪当代中学生的性问题。尤其是新增加的内容:当年那些吃禁果的少男少女,10年以后如何反思和评判自己的行为,显然具有特别的价值。
毫无疑问,迅速成长又困惑无尽的少男少女渴望了解自己,充满爱心和不放心的父母们渴望了解孩子,担负神圣职责的教师们渴望了解学生,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得到相当多珍贵的信息。
刚刚出版发行的时候,本书曾经被西部某机构视为淫秽读物查封。也许在他们眼里,十几位少男少女集中谈自己的性经历,这样的书不是教孩子学坏的黄书吗?不过,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年代,该机构仔细研读了本书后又开禁了,因为他们认定这是一本积极健康的性教育读物。
本来这本书的读者定位首先是中学生的父母和教师,其次是少男少女。不料,最敏感最富有探索精神的中学生成为第一读者。中学生就像猫闻到了腥味儿,认定这是一本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书,于是他们竞相购买和互相传阅,一时间,成为极为火爆的青春话题。
在写《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10年里,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第一次为异性心动的时候,绝对是最纯洁最美好的时候,却为什么总是容易被认作最肮脏最危险的时候呢?如果认为是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就有可能把孩子引向健康和谐的未来;如果认为是最肮脏最危险的感情,就有可能和孩子产生尖锐的冲突甚至引发悲剧。这究竟是谁的错?
我情不自禁地追溯起自己的情感萌动。那一年我10岁,正读小学四年级。那时候,我跟野孩子一样,只穿着短裤趴在地上,与小伙伴赢杏核,玩得浑身是土。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说:“班长来啦!”班长是来检查小组学习的。我们哪儿学习了呀,伙伴们一传这个信儿,大家四处奔逃。
班长是个女生,名字叫杨薇。在我记忆中,她穿得很漂亮,白衬衣,花裙子,我觉得我跟她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人。杨薇到我家家访,我都不敢见她,跑到一个小黑屋里躲起来,觉得很害怕。后来也很担心“她来是不是告状啊,告我不好好学习”。结果杨薇走了之后,我妈妈说,你那个班长很好,说你很努力,来看看你的作业完成了没有。我当时对这个女孩内心充满感激,因为我学习没有那么努力。
那是1965年,生活贫困,吃不饱饭。一天,我舅舅来我们家,给我送了一套非常漂亮的画片,那个年代彩色画片很难得,我当时看了以后就产生了一个念头,我应该把画片送给杨薇,感谢她。 第二天课间操之后,我就鼓起勇气走到杨薇面前,把画片塞给了她。当时她要问我“为什么”就麻烦了,因为我当时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说不出来,幸好这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子什么也没问,笑眯眯地接受了。
从那一刻起,我突然强烈地感觉这个女孩子真是太有魅力了,特别温柔,特别美丽,是我们男孩子根本无法了解的世界。也许,这就是我性意识的觉醒。我敢对天发誓:除了美的震撼,没有任何邪念。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跟这个女孩子没有任何联系,多次询问同学也没有她的信息,只留下一个遥远而清晰的梦幻。
后来我也想,为什么我一直忘不掉这个细节呢?可能就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异性的魅力,也是一种人性美吧。这说明美就在身边,美需要一个触点,有时候在某一个时机,某一种触动使人产生了一种美的冲动。这个美来自内心,其实现在可以解释,不管你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人的发展首先是它的基因在起作用,这个基因就是你祖祖辈辈积累而成的一种很深厚的发展基础,这当中一定包含着美的基因,不因为你所处的某一个特殊时代而改变。
我读中小学的那个时代缺乏美的教育,甚至美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但是为什么我的心灵能够接受一种自然的美、人性的美、文学的美?我相信这就是美的基因。每个人身上都有美的基因,这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动力。
请读者朋友原谅我如此啰啰唆唆写下自己童年的记忆,因为我有一个执着的信念: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发展,而丑陋的教育可能把青春的热烈情感变成炸弹。
或许,这正是《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再版的理由。
2014年2月于北京世纪城
这个春天,因为受热爱耕种的同事的影响,我比往日更多地注意植物,发现它们冒出新芽了,叶子越长越大,开花了。无论在怎样嘈杂烦扰的环境里,植物都能心无旁骛地发芽、开花……
这像极了一个人的生长,也像极了人类的情感发育。也许植物需要一季,但人需要好多年。如家明所说:那七八年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探索自己的情感,不后悔时间花在这上面,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玫瑰》从写到出版,到现在决定出第三版,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还记得刚刚生完宝宝,与孙老师在必胜客见面,谈到孕检时看到来流产的少女恐慌的面孔,以至于决定写这本书,到现在,光阴似箭,我的宝宝已经长成一个10岁的小伙子,开始在和妈妈散步时,坚持讨论他的好朋友的情感问题。
我已经记录了40个孩子的情感故事,我忽然觉得他们的故事也许就是人类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记录了人类情感如何萌发、成长、成熟的过程。
按我的习惯,自己作品出版后,绝不会再看第二遍。在我看来,出版的书,和作者的关系不太大了,它的命运交由读者来决定。但这次因为修订,被迫又看了一遍,竟然看到这样一段:高一女生,在宿舍成立某某协会,晚上在寝室,把《玫瑰》拿出来,围绕里面的内容一起讨论和性相关的事情。仿若《玫瑰》是很重要的性教育教材。
曾经有一位女读者告诉我,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自己的命运会有很大改变。但像这样一段段全宿舍讨论,还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受书中交谈氛围所鼓励,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也可以谈一谈性。这样,则很让人欣慰了。
如此讨论,有什么好处呢?话说1885年,奥地利医生埃宾出版了《性的心理病》之后,世界就出现了一种叫作“性学”的东西。在1920年和1980年中期前后两次传入中国,第一次传入时不幸夭折了。到今天信息时代,性知识已有排山倒海之势。
但是,这些门类繁多复杂的“性知识”无法囊括如下事实:性几乎蕴含了个人所有喜怒哀乐,总是会激荡起内心最深层感受,常常令人刻骨铭心,在人类生活中最具情感价值与激情导向(潘绥铭语)。那么,假如我们要让孩子被教育,是不是我们要了解这个主体的一切体验与感悟,喜悦与忧伤,安全与恐惧……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人的教育,那么主体感受会很重要。这也是那些高一女孩,借助《玫瑰》,讨论性这件事并有可能发表自己感受的意义。
另外,我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因为性教育缺失,那么两性教育也是匮乏的。因为异性间的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和伤害也很多。
两性之间的吸引产生于脑,因为男人和女人脑的结构不同,所以男人想要女人,女人想要男人,这种差异在子宫内就已经确定,因此出生时,我们就注定有性的渴望。
就思维而言,男性脑和女性脑的差别相当小,但对爱情而言,差别则很大,过去几年里,科学家揭示了性欲的来源:吸引的源泉处于脑中心的间脑,冲动就在这里被激发。男人和女人的这一部分脑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内行的观察家可以判别出它是男人的脑还是女人的脑。在一个核心,所谓下丘脑的外观区域,男人脑是女人的两倍大,除此之外,其结构也不同。重要的是,外观区域控制着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则对性欲至关重要。
这种巨大的区别在爱情游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可能外观区域对男人的作用就是对女人产生兴趣。而在此书中则表现为女孩对男孩无奈的判断:他只想和我上床。对此,家明在访谈中有精辟的回答:性变为感情是因为精神上的可能性,而爱情则是两个人相似的价值观。
性是美好的,是重要的,是科学的,我们探索讨论这个问题,不会变成一个道德有问题的人,而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追本溯源,每件事,一定不能忘了最初的目的,而被黏附在它上面的东西所蒙蔽。
要说的太多,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这10年,我干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了解自己,了解男人。虽然成果一般,但生活却愉快好多。
如果你也有想和我分享的生活情感收获或疑惑,欢迎来信!
2014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