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52度咏叹调/不亦阅乎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与人成为兄弟或是爷儿们,这是血缘决定的,由不得自己。但能不能成为“朋友”,却是别样情况。交朋友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很复杂。道理往往

好说,谁也能说出一套或是好几套来,但真的做起来,也难。在这里头起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有一条绝不可缺少……”这是来自张乐东的《52度咏叹调》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52度咏叹调》的作者是张乐东。

《52度咏叹调》共分四辑。第一辑《心中的故园》,作者对在故乡经历的一些人与事作了温馨与苦涩浸润纠结于一起的回忆。既有深藏心间的乡恋情感的展示,也有面对环境变迁、人事皆非而发出的无奈叹息。第二辑《永不泛黄的相片》,是作者给亲人、师长、朋友速写式的人物画相。第三辑《拾到筐中的落叶》,是作者对踏入社会后数不清陈年往事的采撷拾取。第四辑《醉中梦中的吟唱》,是作者对所遇所知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涉及民生、道德、生死、贫富等等。

目录

第一辑 心中的故园

杜梨树

看坡

乡音

雪情

老家的水井

阳河祭

小戏

硕鼠

第二辑 永不泛黄的相片

黄土地

姐姐

小美与大树

好"哥们儿"颐年叔

好人老婆叔

五大连池,与我同在的思念

我师王烈

送一份祝福给老刘

永远的愧疚

第三辑 拾到筐中的落叶

远方的大山

房东

小城中的露水集

菜园梦

远去的乐园

三山游记

老子故里皖豫游

包村三题

我和我的书们

是小偷太高明

赶海

第四辑 醉中梦中的吟唱

黄须菜

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的公司

与死神的第一次擦肩

生当为达士

抑气制怒

漫话饮酒

牡丹之爱

洼老鸹

放下

试读章节

好“哥们儿"颐年叔

颐年叔与我同村。按辈分,我得喊他叔,但从思想感情上说,却更像是朋友,或者简直就是好哥们儿,铁哥们儿。

我同他说起这个看法,他昕后愣了一下,一拍大腿说:“哟,还真是呢!”得到他的赞同,我才起了上边的题目。

他与我虽是同村,但不是一大“份子”人。他是远支上的叔辈。“份子”是我们这里的方言,也叫“支”“公支”或“枝”。对这事,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可能很难弄明白。其实“份子”就是宗族的分支,是一个村里同祖同宗人中,由于繁衍而分成的几大群。打个比方,就像一棵大树,有好几大股树权,每大股树权就是一大份子。你如果还是不明白,我就给你说直白了:几百年前,一个地方移民来了兄弟几人,以后各人繁衍了后代,在每个人名下的后人们,就叫一大份子或叫一支。

人与人成为兄弟或是爷儿们,这是血缘决定的,由不得自己。但能不能成为“朋友”,却是别样情况。交朋友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很复杂。道理往往好说,谁也能说出一套或是好几套来,但真的做起来,也难。在这里头起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有一条绝不可缺少,那就是两人要有共同的语言,拿老百姓的说法,叫两个人能说着话,能拉到一块。

我们爷儿俩,自小就能拉到一块。不但能拉到一块,而且拉起来没完没了。他住村东,我住村西,我要是不上学,下雨阴天,或是晚上,他常常跑去找我玩,我也常常跑去找他玩。我当兵时回家探家,只要我没外出,他就泡在我家里,和我天南海北地闲侃。有一年我爱人过月子,他还是天天晚上到我家玩,而且就在我爱人过月子的屋子里。按说过月子的屋,外人一般是不能进去的,特别是长辈的男人,可他不管这些,我也不恪守这些规矩。有一晚上到了快半夜,说话说累了的我,和衣靠在墙上打盹,醒来一看,他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我叫他好几声,他才揉揉睡眼,迷迷瞪瞪地起身回家。

小时候,他从我家临走的时候,总喜欢借走我的小人书。当时我家里条件好些,常买小人书。他说是“借”,但十有俩五是有借无还。我很爱惜书,看到我的宝贝们总是有去无回,很是心疼,就不想再借给他。为这事我不但偷偷从心里发誓,还当面和他阐述过不想再借给他的理由。理由虽然简单,但却很充分,他当然无话可说。于是他非常认真地表态,说不但要找回先前借去的那些,而且这回新借的,要藏得好好的,不能叫任何人看到。可是,两个人都是说归说,做归做,最后我的小人书有一多半都到了他那里,又从他那里一本不剩地到了别人手里。

他的父亲,我叫二耶(爷爷)。他名讳重阳,字天九,是我们周围好多村很有名望的教师,也曾在县城教过县里最早的中学。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德高望重是货真价实的,不像现在说的德高望重往往掺上不少水分,或者简直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说者是廉价的吹捧,听者也知道对方说不准心里正在骂着自己是老不死的或是老混蛋之类。总之大家都不甚当真,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老人家教了大半辈子书,教出过很多有名气的学生,其中包括原国家广播局局长、中将丁莱夫,1926年加入共产党、1946年任大连工委书记的张洛书,还有1940年就担任广北县县长的门金甲,等等。重阳二耶给颐年叔起小名叫“学”。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是想叫他传承家学,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但颐年叔小时候因母亲早逝父亲有病,学习受到影响,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成绩不是很好,高小毕业也没有考上中学。

他没上中学,当然也就没上大学,但这些都没影响他掌握学问和知识。他勤学好问,善于思考,说话有独见,且有逻辑性。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他人谈论或是辩论天下大事、村内中事和生活小事,村里人能辩过他的人少之又少。人都有自尊,说不过他的人,有的就提着他的小名说:“‘学’的理论很棒!是马列大学!”马列大学就成了他的别号,以后马列大学又演绎成了“马列学院”。前几年时兴合校升级,是学院升大学,但以前乡亲们都不懂,以为学院……

P78-79

序言

书中这些短文所记,或是沉淀于脑海中的往事,或是直面人生时的感慨,或是说及亲人师友时展露出的情怀。

我不敢说自己的文章是黄钟大吕,能震撼人心。但我敢说,它们记的是真事,说的是真话,流露的是真情。我知道,真的东西,正在渐行渐远。

我不敢说自己文笔玄妙,开卷能给人美的享受。但我敢说,它们都不是无病呻吟式的顾影自怜式的拿腔捏调。我不喜欢那种小情调。当然有人喜欢。那是别人的事,我也理解。我觉得,一个好的

社会应该很开放,给大家更多的自由和宽容,特别是意识、观念一类的东西,更应如此。如一味强行整齐划一,会窒息一个人,一个人群,也会窒息一个民族。

这些文章,是我唱给草民们的歌。

后记

前几年,博客大兴。我也一时手痒,建了博客,并随兴写些“博文”传将上去。未承想这竟引起了一些与我水平相仿或是见解相近的“博友”的青睐。他们在对我的文章说长道短的同时,还不断地催我再写,快写。盛情难却带来的疲于应付,很快成了负担,使我产生了以前人在仕途写遵命文章时特有的感觉,只得不大礼貌地悄没声息地从博客上蒸发掉了自己。到后来数了数,小文章竟然有了二三十篇,这又让我产生了结集的冲动,便断断续续地再写来存到电脑里,终于到了可以敷衍成册的数量。

去年夏天,我从这些文章中选编结集,并定名《乱炖集》。书在一个小工厂中印刷了几百本,外观有些粗糙自不待言,内里错谬之处亦不少见。书绝大多数被分送亲朋好友之后,我也有了如释重负般的感觉。谁知随后的事情有些出乎意料,不少朋友、熟人或来面晤,或来电话、短信,或来书信,诉说读后的感受。这些人中,也有若干热心者鼓动我将书正式出版。说的人多了,最终成为了我将书出版的最大动力。

现在呈献于读者们面前的《52度咏叹调》,与《乱炖集》的不同,一是删除了十几篇随笔、杂感和小诗,增补了数量相当的散文,二是对收入集中的稿子,都尽量做了一些文字的修订与润色。

在印制和出版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得到了朋友们的关心、鼓励与帮助。为了《乱炖集》的印制,我的同学、山东金宇集团董事长延金芬先生给了我鼎力相助。为本书的出版,我的好王兆智先生废寝忘食创作了精美的插图,使集子大为增色。本子付印之前,不少朋友还向我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修改意见。书稿送交出版社之后,很多朋友不断催问进度,表达希望早日看到新书的心情。这些关心、鼓励与帮助,打消了我屡屡滋生的倦怠之意,三贾余勇,终于将愿望变作了现实。每念及此,总有一股温情暖意从心底油然而生。借此机会,诚挚地向这些朋友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发自内心地说一声:亲爱的朋友们,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52度咏叹调/不亦阅乎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乐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赵闯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33488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325285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