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爱好诗歌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爱好诗歌》作者耀旭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评论,对当代诗歌语言及诗歌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其诗歌评论风格清新自然,通达优美。本书即是一部文学理论批评集,选取中外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客观而又精准的评析。

内容推荐

《我爱好诗歌》简介:耀旭,中年诗人、评论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评论,对当代诗歌语言及诗歌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其诗歌评论风格清新自然,通达优美。同时兼及小说、散文、随笔等多种文体写作,崇尚真实、自然、自由、随性的人生。

文学理论批评集《我爱好诗歌》选取中外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客观而又精准的评析,词藻流美,意蕴深厚,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凸显诗歌语言的灵魂。

目录

辑一 诗论

 诗歌及基本问题/003

 语言与诗/020

 诗与非诗/025

 诗歌实验:原则与意义/030

 词语问题:借鉴与思索/035

 语词问题:再生与死亡/039

 语词构造问题/044

 诗歌的语言空地/049

 语言及其诘难/054

 新诗人及他们的语词/058

 集名、语词和诗歌/064

 独自“活着”/068

 我爱好诗歌/072

 旅馆主义导言/089

辑二 诗人论

 爱与美之诗

——重读爱尔兰诗人叶芝/107

 橡子批判/121

 倾听语言的一种方式

——王家新近年诗作解读/135

 固守爱与真的果实

——论高柳/144

 诗人的孤独和对世界的渴望

——读余笑忠的《未完成的肖像》/157

 朴素的诗

——读余笑忠诗作《九歌》/161

 开阔及至澄明

——论韩少君/168

 黄瑰堡之诗

——论江雪/184

 重铸与新生

——关于江雪近期诗歌的批评/193

 回归乡村意象的现代灵魂

——论何修斌/198

 走向诗歌

——论向天笑/210

 论乱的诗/220

 在瞬间里坚守永恒之诗心

——论王浩洪/230

 凡俗生活的普世之光

——玉上烟诗歌简论/235

 在大地之上和天空之下/243

 深情无悔的爱情歌者

——读小竹的《雪梅短章》/247

 永远的春天里

——张冠诗歌近作赏读/250

 读赵丽华的小诗《朵拉—玛尔》/254

 诗意的游离与转身

——读《象形2009》/256

 博尔赫斯的《月亮》/260

辑三 书评与序

 蕲春文学断想/265

 回归真与纯的土地

——评甘才志先生文集《忏悔与崇敬》/278

 追寻生命的意义

——读徐国生回忆录《我的人生路》/284

 礼赞蕲河大地的美丽诗章

——评《蕲河四季》/289

 历史记忆深处的文化反思/292

 荒原中的魔幻与苍凉

——读何君华短篇小说《呼日勒的自行车》/297

 生命之美丽

——读秋水和她女儿的散文/300

 老夏的乡村/306

 读《老白》/310

 蕲河向西

——序《走出蕲河》/313

 打开一扇窗

——序《黄冈文坛网络文学作品集》/316

试读章节

诗歌及基本问题

诗歌Ⅰ

日复一日的疲劳体验终于使我们从对于诗歌最高的神性殿堂的幻想中醒悟过来。“什么是亲近?尽管将最长的距离化为最短的间隔,但它并没有到达。什么是亲近?如果它由于距离的无休息的消除仍然受到阻碍。什么是亲近?如果随着它没有显现,遥远也处于缺席。”(海德格尔《物》,彭富春译)

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接受这种严酷的现实:我们从来都不曾看见我们心中的诗歌,在大地上,我们的灵魂在黑暗中所发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神圣和洁净,痛苦和浪漫,崇高和质朴,一切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给定。那个被我们呼唤,被我们反复想象和体验,被我们津津乐道地言说和虔诚地顶礼膜拜的伟大本体,是不真实的。它永远缺席于我们的灵魂和视野之外。但同时,我们只能知道:它的确存在着,焚烧着,在更深更远的远处。

一切向那些被给定的范畴中寻找诗歌的企图都是徒劳的。最有益于诗歌的只有劳动、生命,活着和承受无边的苦难。那些最清醒的当代人都能够意识到:在拥挤的人群中保持自己本真的生命是多么困难。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的命运就是苦难和历史的见证。但诗歌从来不是一只倾注苦难的杯子。生命的苦难总会随着我们的肉体走向死亡,而诗歌却使我们在失去生命后仍然保持和延伸着生命。

诗歌不是一种物质,不是一种范畴,它伴随着人类生命的黎明诞生于最初的夜晚。它的高度是一种准则。技术和物质的世界会在瞬息之间翻出无数的花样,而诗歌的本质总是巍然不动的。它从来没有丧失其高度,它的过程是一种顽强的保持和呼应,个人在其朝向诗歌的时刻会获得提升和完善,而作为本体的诗歌只是活在遥远的远处:神秘、强大而不可企及。

诗歌Ⅱ

我们也并非是永远无法拥有诗歌,存在和世界给诗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诗歌也随同着存在进入到我们的生命、灵魂、血肉和骨髓。无论时代和现实所给予诗歌的地位有时候是多么地尴尬,但诗歌永远都顽强地存活于人类精神的深处。无论历史、战争、罪恶是怎样沉重地敲击人类纯真的骨头,但诗歌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一代又一代地在濒临灭绝的时刻重又燃起神奇的火焰。

诗歌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不死的力量,一种永不泯灭的精神,它赋予人类一种在对抗中生存的勇气。在那最激烈的泯灭与存在、认可与反抗、深入与止步、犯罪与回归的最紧张的对抗状态中诗歌会在最终的环节帮助我们作出选择。

在大地上,在我们寻找诗歌的旅途中,在我们毁掉自己的手指去摸索黑暗,在我们刺瞎自己的双眼去朝拜太阳,在我们剖开自己的胸膛去亲近泥土的时刻,诗歌从来没有认可,也从来没有拒绝。

个人和人类拥有诗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个人以生命和精神拥有诗歌,人类以历史和文明拥有诗歌,诗歌和人类是两种并行不悖的存在,诗歌有时候会以一个优越者和高高在上者的姿态原谅人类的一切过失,但诗歌绝不会轻易地认可~个诗人。每一首杰出的诗歌一经诞生,就会独自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成为不可毁灭的新生命。

诗人

诗歌源于自在,诗人源于需要。只有最真实的内在生命的需要才促使我们走向诗歌。

那种据有诗歌本体的激情常常使我们疲惫潦倒。而在诗性张力场的两大极端和终点上,只有极少数有限的人能够写上自己的名字。诗歌往往使这些人成为他们所处环境的陌生人:

这是我们的命运:对立,  而非其它,而且永远对立。

——里尔克

生命的躯壳成为不可想象的,一切的质都成为另外的。诗人所生存于其间的那个巨大环境成为他改变我们这个世界的画室。他们在不真实中见出真实,在死亡中预见生命,在黑夜中预见光芒。就像又一天,我们成为一个新生的婴儿,在我们体内只有人类最初流下来的血,没有一点多余的陌生的习俗和疾病,如此的新鲜和纯粹,只有一种逻辑直接抵达事物的本质——解释我们的世界。

诗人是一种疼痛或者寒冷,在我们平静而麻木的生活中,只有诗人能深入到寒冷和疼痛的深处,为我们带来彻骨的感受。

生命在危机中,肉体和精神对于疼痛及寒冷是抗拒的,对于安逸、丰裕和无所事事的平庸我们从来都能够容忍。只有诗人才深入到危机的内部,把反抗的疼痛言说出来。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爱好诗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耀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8797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5
15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