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了如指掌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的这场虚构对话中,柏拉图应邀代表自己发表言论。书中的对话尽量不使用文学技巧,以避开那些被人们太常与柏拉图联系在一起的宗教观及形而上学概念。本书探讨的重点是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基本问题,这些是我们确信柏拉图本人抱有的明确看法,同时也是大众普遍关切的议题。亲爱的读者,请加入我们的咖啡时间,期待一场与柏拉图的华丽邂逅吧!本书由唐纳德·R.莫尔著。

内容推荐

柏拉图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我们很难找到柏拉图在哪里,因为他无处不在。

当我们独处,思考人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时,那“思考”亦如柏拉图式的对话;当我们进入学校学习时,学校其实就是柏拉图创建的“学园”演变而来的现代产物;当律师进行法庭辩护时,他们用的是柏拉图的辩证法;当董事局开会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时,他们在进行柏拉图式的对话……

《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让我们借助轻松的访谈,与柏拉图亲密接触吧!本书由唐纳德·R.莫尔著。

请柏拉图一起喝杯咖啡吧!

和伟大的思想家来场对话,柏拉图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借助辩证法,他留给世人一种新的认证真理的方式;带领我们思考真善美。

他用对话录的形式来传达自己的理念……

在《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中你也可以与他对话,跟他辩论一番吧!

目录

序言

导读

柏拉图(公元前428/427-前348/347)生平简介

现在,谈话正式开始

哲学家的诞生

领会对话的内涵

至善的理想

罪行的代价

民主与哲学王

自由与审查制度

关于女性平等

柏拉图式的爱情

西西里岛的不幸遭遇

头脑敏锐之人

柏拉图主义——形式论

走出洞穴

数学与追寻真理

再论柏拉图主义

试读章节

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后,斯巴达在雅典扶持了一个由30位雅典旧贵族组成的傀儡政权。领头人便是柏拉图的两位亲戚:堂哥柯里西亚斯和叔叔查密迪斯。年轻的柏拉图曾受邀加入这个政体,但他犹豫了,想先观望一下他们的统治方式。事实上,在短短几个月里,这群人就为自己赢得了历史上臭名昭著、后人所赐封的“三十僭主”称号。他们大肆杀戮、放逐并对任何可能会威胁到他们政权的公民妄加陷害。如此目无法纪的暴行吓坏了柏拉图,引起了他的强烈反感,以至于民主派在一年后(公元前403年)爆发的内战中获胜时,柏拉图深觉欢欣。柯里西亚斯和查密迪斯两人在这次政变中丧生,前者之死更使得“三十僭主”群龙无首,继而分崩离析。对于自己的亲戚在内战中丧生,柏拉图有何感想,这没有任何记录留存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日后所著的对话录中,这两个人物均被描写得较为正面。

政变成功后,尽管民主派领导者们以极为宽宏大量的态度处置战败的对手,但是他们很快失去了28岁的柏拉图的支持。公元前399年,民主派以亵渎神灵及腐蚀年轻人心灵为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对这个刚刚出生还在成长中的国家再也不抱任何希望。据记载,他从此周游列国数十载。首先他去了邻近城市迈加拉,在那里他遇到了昔日追随苏格拉底的几位同伴。之后他拜访了居住在北非古利奈的数学家欧多克索斯,以及意大利南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的部分成员为他在雅典时所结识,当年也是苏格拉底的同伴。此外,他还去了西西里岛的锡拉库扎(出行原因不详),在那里他结识了狄俄尼索斯一世的妻弟——年轻的迪翁,后者成为柏拉图一生的挚友及忠实追随者。迪翁智力卓越,对柏拉图的哲学观,特别是政府理论饶有兴趣。

经年远游之后,柏拉图回到故土。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郊区创建了“学园”。在这所学园里,柏拉图聚集了希腊世界最优秀的一批人才。几何学家欧多克索斯是其中最突出的早期成员之一,但也有不少年轻数学家凭着在学园的研究成果声名远扬。这其中包括泰阿泰德——一位少年有成,但在某次战斗中丧生的学生,后来柏拉图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一部对话录,另一位“土生土长”的数学家是柏拉图的亲侄子斯珀西波斯。当然,学园中最为后人所知的莫过于那位来自马其顿王国的御医之子: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18岁来到学园学习,直到20年后柏拉图去世才离开。

大量史实均为记载学园中进行的诸多活动的资料,可以确定的是数学领域和哲学领域发展迅速,且发展到最高水平。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其中包括天文学,当时似乎在学园中备受关注。亚里士多德的广泛兴趣也许可以反映出当时学园关注的主题之广。

在柏拉图时期以及之后长达数世纪中,学园在数学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立体几何学在泰阿泰德的努力下取得巨大进步:他认为只存在五种立方体,且立方体面都是统一的规则多边形——这被称作柏拉图体。柏拉图一贯认为,数学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这一观点极有可能促进了一个世纪后欧几里得几何系统理论的形成。

显而易见,柏拉图的演讲主题与哲学息息相关。亚里士多德曾讲述过柏拉图谈论至善的场面。演讲的主题吸引了很多观众——但据亚里士多德说,这些人在听过这场杂糅了许多数学问题的长篇演讲后甚是失望。演讲结束后,现场几乎只剩下亚里士多德。我们很难了解到当时演讲冷场的真实原因,因为柏拉图在学园中是成功的领导者,并且从其著作中也能看出他是极具魅力的智者。

柏拉图的漫长创作生涯起源于何时无从得知,但他的部分著作极有可能是在苏格拉底去世之后创作的。《申辩篇》——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场景——似乎创作于这一重大事件之后。现存将近三十部柏拉图原创著作中,除了著作《申辩篇》(这部作品与道歉根本无关)和一些书信以外,其他著作都以对话形式呈现。

大部分对话著作可分为三种类别:苏格拉底式对话、政治专著以及针对逻辑和方法论而展开的广泛调研。苏格拉底式对话仿效了苏格拉底在世时的哲学活动,即:采取问答的形式,饱含了对道德的强调——为各种美德下定义。其中的典型对话和主题分别为《游叙弗伦篇》——孝行,《查密迪斯篇》——节制,《吕西斯篇》——友谊,《美诺篇》和《普罗泰格拉篇》——美德,《拉凯斯篇》——勇气,《小希庇亚篇》——美,《斐莱布篇》——善,《理想国一》——正义。政治著作包括《理想国》二卷至十卷,《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他的听众表现得并非十分被动,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担当主要讲述者。在《政治家篇》中苏格拉底充当的角色仅仅是介绍讨论的内容。在《法律篇》中却完全没有出现他的踪影。在关于逻辑和方法论的对话中,《克拉底鲁篇》讨论正名,《智者篇》讨论不存在的本质以及谬误的可能性,《泰阿泰德篇》讨论真理与知识,《巴曼尼得斯篇》讨论哲学与辩证法。其中几部对话录著作集合了严肃的哲学调研,及与其他主题相关的方法论:《斐多篇》、《理想国》五卷至七卷、《会饮篇》、《斐德罗篇》、《政治家篇》、《智者篇》、《蒂迈欧篇》和《斐莱布篇》。

学者们为了整理这些对话录的先后次序耗费了巨大心力。从古代的遗物来看,有证据证实《法律篇》在柏拉图生前尚未完成。《泰阿泰德篇》提到了以其姓名命名这篇对话录之人的去世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369年。有些对话录著作则被介绍为其他对话录的戏剧性续集,表明这些著作特殊的先后次序。除了这些参考以外,学者们还可以借助《申辩篇》编著的最早日期,以及这些著作在格式、内容、风格和词汇等细节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进行研究。尽管学者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尚未达成共识。19-23

序言

在印度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条鱼,它非常渴望能够寻找到人们说的叫做“水”的神秘物质。于是它上下、左右、南北、东西,反反复复地寻找,但怎么也找不到。同样的困扰也发生在人们试图寻找柏拉图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找出柏拉图在哪里,因为它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柏拉图思想的世界里,每当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效仿柏拉图。正如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所说:“如果要对西方哲学史作一个概括的话,最确切的说法莫过于它是对柏拉图思想所作的一系列注脚。”

律师进行法庭辩论,他们用的是柏拉图的辩证法;董事局开会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他们用的是柏拉图式的对话;国会召开会议,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他们遵循的也是柏拉图思想的法则。

甚至当我们独处,思考人生下一步的方向时,那“思考”亦如柏拉图式的对话。我们进入学校学习,学校实际上就是柏拉图创建的“学园”演变而来的现代产物。而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正是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教授的:始终让思想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仔细思量每一种可行性方案,找出最佳解决方法。不要感情用事,不要让情绪控制你的行为或胁迫他人认同你。深思熟虑,选择最适合你的方式,从容生活。当你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不仅你自己,连同你身边人的人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他们的追随者,还有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们为我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智力层次上的理念,即:知识、逻辑以及论证艺术足以引导世界。这一切在今时今日的我们看来,是如此显而易见且理所当然,以至鲜有人考虑过这种理念曾是某人坐下来冥思苦想的结果。追溯历史,看看柏拉图出生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再看看当今没有受到柏拉图教化的其他国家是什么模样,你就会发现这位伟大哲学家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一份珍贵的礼物。

今天,当我们探讨柏拉图时,很容易看到他与现代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我们会认为他是错误的,我们是正确的。这无可厚非。但不要忘了他的“保持开放的思想”让多少人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批评他之前,思考一下,是什么驱使他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2400年前的人们是怎样看待现代理念和习俗的。

罗伯特·M.波希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咖啡馆遇见柏拉图/了如指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唐纳德·R.莫尔
译者 张媛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69036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2.23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9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