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侠义公案小说(上)/名家解读古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名家解读古典名著”丛书是我社请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侯忠义教授,将我社曾荣获一九九三年中国图书奖的“古代小说评介丛书”中古籍研究专家评介古典名著的作品抽取出来,专门为当下没精力、没时间阅读原著的读者打造的古典名著普及读物。

这本《侠义公案小说(上)》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侠义公案小说(上)》(作者侯忠义)综合百年来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水浒传》的作者之谜、史实依据及其故事演变,解读了《水浒传》深刻的思想内容塑尚超的艺术手法,解开了为什么“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的千古疑团。

《儿女英雄传》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是侠义小说还是公案小说?为什么说它堪与《红楼梦》媲美?它的内容和作者与《红楼梦》有哪些相似之处?它有哪些成就和不足?本书为你一一解读。

《三侠五义》堪称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部侠义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上)》介绍了《三侠五义》中描写的审案故事,解读了书中描写的包公、展昭的形象,分析了书中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探究了《三侠五义》系列的成书过程。

目录

解读《水浒传》

一 丰碑一座文气凌千古——一代奇书《水浒传》

二 神州何处觅踪影?——《水浒传》作者之谜

三 瓦舍勾栏唱彻忠义魂

——水浒题材的史实依据及故事的流传演变

四 青史万年播俊豪——梁山五大英雄解读

五 刀笔书剑续新篇——《水浒传》》的后续著作

解读《儿女英雄传》

一 “自承与《红楼梦》争胜”

——《儿女英雄传》的历史地位

二 八旗宦家——《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

三 “世情”杰作——《儿女英雄传》

四 艺术采珠——《儿女英雄传》的艺术成就

五 白璧微疵——《儿女英雄传》的不足

解读《三侠五义》

一 侠义公案两相益

——《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

二 清代说书第一人——《三侠五义》的作者石玉昆

三 妙笔润色成佳章——《三侠五义》等书的由来

四 拨开云雾见真情——《三侠五义》中的审案故事

五 忠君贤臣传古今——《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形象

六 除暴安良显诚意——《三侠五义》中的侠义故事

七 名缰利索总牵心——《三侠五义》中的展昭形象

八 平话的风格,杰出的艺术——《三侠五义》的艺术特色

九 《续侠义传》《小五义》与《续小五义》——《三侠五义》的续书

试读章节

继李贽之后,《水浒传》评论史上的另一位大家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他以卓异颖敏的识见和鉴赏力,对《水浒传》进行了更为细致、全面、深入的评点。他对《水浒传》文学创造上的成就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传》右者;天下之格物(指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深人接触、研究而获得对事物深刻认识的一种方法)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为此,他把一部《水浒传》授给年刚十岁的儿子,作为日后打开经史文库的一把钥匙来阅读:“《水浒传》之文精严,渎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水浒传序三》)

然而,他却是最竭尽全力反对李卓吾“忠义”说的一个。他认为《水浒传》中的英雄都是“揭竿斩木之贼”,如果冠以“忠义”美名,那么就要产生使“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水浒传序二》)的不利于封建统治的严重恶果。当然,他们也就不配享有受招安的待遇。于是,他对德义水浒干专》的原本进行删削批改,砍掉七十回后的招安等全部内容,添上了卢俊义做噩梦,梦见一百单八将全部被杀的结尾,制作了一部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可是金圣叹批改后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却并没有因他要竭力删除“忠义”精神而使梁山义士贼面可憎,反倒使原本《水浒传》的民主性精华更加突出,抗争性、鼓动性更为强烈。更由于他批改后语言文字益趋精粹、情节结构更为洗练紧凑、人物性格愈加鲜明统一,而使《水浒传》的传播出现了空前的盛况:“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乎家置一编。”(清·梁章钜《归田锁记》)

怎样解释金圣叹评批《水浒传》所出现的这种奇怪的现象呢?问题的答案存在于金圣叹社会政治观复杂多元的矛盾之中。金圣叹绝不可能改变维护封建君权统治的地主阶级根本立场,由此出发,他坚决反对给“盗贼”戴上“忠义”的桂冠。他认为“盗贼”与朝廷是对立的两极,忠义只能在朝廷而不能在水浒,否则就是“名实柢牾,是非乖错”(《水浒传序二》),破坏了“杀人者死,造反者族”的封建大法,使朝廷“从此无治天下之术”(《宋史目批语》),后果不堪设想。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扮演封建卫道者角色的昏庸的金圣叹。

然而,事物还有另外的一面。清寒的门第,放荡不羁的个性,再加上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等人文主义新思潮的浸润,诸种元素化合发酵的结果,就使得金圣叹这位地主阶级文人在竭力鼓吹君权神圣、维护封建伦理核心“忠义”观的纯洁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封建统治危机的社会根源——腐败的吏治是迫使受害良民挺身为盗的罪恶渊薮。他说:

“盖盗之初,非生而为盗也。父兄失教于前,饥寒驱迫于后,而其才与其力,又不堪以郁郁让人,于是无端入草……然其实谁致之失教,谁致之饥寒,谁致之有才与力而不得自见?‘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成汤所云,不其然乎?”

强盗不是天生的,是由于父兄失教、饥寒驱迫所致,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子,则在于天子没有尽到“养民、爱民、教民”的职责,在于只知盘剥良民、“俨然为盗”的各级赃官昏吏 (均见《宋史纲批语》)

现在,闪耀在我们眼前的则是金圣叹思想情感中,批判黑暗统治、同情人民反抗的一束叛逆之光。正是这种有悖于封建正统伦理观的“异端”言行,使金圣叹在他所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中,揭示出了“乱自上作”“被官所逼”(第一回批语)的水浒英雄造反的社会政治根源,对梁山义军惩处贪官污吏、抗击劣绅恶霸的正义行动,以及好汉们见义勇为、同生共死的豪侠品性,予以热烈赞扬、深情叹美。而他为维护纯洁“忠义”观对《水浒传》招安内容所进行的删砍,客观上减弱了原作所宣扬的忠君思想,使梁山的“聚义”本质得到突现。由此看来,金圣叹通过批改评点,着重强调的是《水浒传》中所蕴含的义侠颂的英雄旋律。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精辟分析、独特见解,为人们认识理解冰浒干专》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和李贽一样,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也不可能对《水浒传》的思想主题、社会意义做出全面正确的总结。

与李贽、金圣叹不同,我们认为《水浒传》所描写的“逼上梁山”的斗争,反映的是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一场农民武装起义。通过对这场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完整叙写,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腐朽,颂扬了受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无畏英勇。

尽管《水浒传》的内容繁富复杂,有着众多的人物、曲折的故事、纷纭的细节、枝叉的头绪,但“官逼民反”却是作者纵横铺展、结构全书的中心轴线,提炼情节、刻画人物的主导思想。请看一百回《水浒传》所提供给我们的形象描绘的实际:魔殿为何“遇洪而开”?

梁山聚义的正文是从第二回开始的。然而,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作为百万字大书的开篇第一回呢?此中深意,细心的读者是不应忽略的。

撇开这一回中所描绘的道教天师禳灾消祸等宗教迷信内容和曲意渲染的蛇虎试探、黑气滚动等神秘色彩,这一回中所着力描写的人物就是殿前太尉洪信了。此人怎么样?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的,具有那救济万民的“一点志诚之心”?

我们看,他才走了数个山头,二三里路,刚有点儿腿脚酸软,便心中犯起了嘀咕:“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褐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哪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这个锦衣玉食惯了的朝廷贵官,上山路上出尽了丑态洋相;而一旦到了权势所及之时,却又骄横跋扈,判若两人。对违背他旨意的道士,他构陷“煽惑军民百姓”的罪名,“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真是不假思索,轻易拈出。难怪金圣叹作了这样的夹批:“看他随口诌出人罪案来,前后太尉一辙也。”不错,这个洪太尉与正文中的泼皮高俅正是一对孪生兄弟。

洪太尉所做的唯一一件要事,就是打开了“伏魔之殿”,导致镇锁在万丈地穴中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冲天出世,使赵宋王朝“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这里有两个问题耐人寻味:一是魔殿中石碑上有四个正楷大字“遇洪而开”。如此奇巧,难道真像作者所说的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侠义公案小说(上)/名家解读古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忠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99632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5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