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国脉学专著。卷一主要论述24种病脉体象、脉理、诊脉法,各种平脉,疾病将瘥和难愈的脉候;卷二论寸、关、尺各部脉象主病9治疗,与奇经八脉的脉象主病;卷三论五脏六腑的平、病、死脉;卷四论遍诊法与独取寸口法的各部脉象主病,以及杂病各种脉候;卷五辑扁鹊与张仲景脉法,扁鹊与华佗察色与闻声要诀;卷六论脏腑病机与病证;卷七论汗、吐、下、温、灸、刺、火、水等治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热病诸证与死候;卷八论杂病脉证和治法;卷九论妇人、小儿诸病证的机理、脉证与预后;卷十为“手检图三十一部”,然图已亡佚,唯存论脉的“前、后、左、右、上、下、中央”诊法及诸种脉象主病等内容。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对《脉经》著作进行语译,既忠实原文,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性,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初学中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养生保健者阅读。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着。
全书十卷。前九卷分为九十七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二十一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凡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疑,脉辨姙娠男女,扁鹊华佗绝诊,《内》、《难》、《伤寒》精论等。
本书首列脉形状指下秘诀一篇,若网在纲,将各种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从而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本书论脉。指出了男女妇孺之异,突出脉之阴阳虚实,凭脉参证以诊治疾病,故本书既不失为脉学经典,又启後世脉学以发展。
另外,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是在广求版本,精选底本与校本的基础上,经校勘、注释整理而成的王氏《脉经》,名曰《脉经校注》。《脉经校注》末附有整理者的校注後记,是一篇较好的学术论文,可供中医医、教、研专业人员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