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中华国粹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一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五十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在植物学的分类中,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这类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代,分布于劳亚古大陆,而我国西南地区正处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端,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区,而目前已知的100多种山茶属植物中,这里就占了60余种,按照苏联植物学家乌鲁夫的理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区的集中,显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见《历史植物地理学》),茶树的起源确应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我国史籍中也有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明代《大理府志》中说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中记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概属野生。”这也充分说明,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有野生大茶树,是茶的发源地。

相传是上古三皇的神农氏所作的《神农百草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这里的“荼”是茶字出现之前的代字。神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上古时期,其时人类正’处于原始社会的中后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正如《庄子·盗跖》中所言“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神农氏则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代表人物。

《神农本草经》虽然是后人假托神农氏之名所作,但其成书时间绝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那时,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医药功用。而类似的记载,在这前后的一些史籍中,如《国语》、《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书中都有出现。由此可见,至少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用茶。

而在另外一些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茶的利用,已经是摆脱了最初的药用,并且发掘了它的饮用功效,人工种植茶树也早在西周初年就开始了。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前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尔雅》中已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人海,导苕溪、余不溪、人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O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P8-12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一 茶的起源

 二 秦汉和六朝茶事

 三 唐代的茶业发展

 四 宋元茶事的发展与变革

 五 元明清三代茶事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章 茶道的基本精神和分类

 一 茶道与宗教

 二 茶道与道教

 三 儒教与茶文化

 四 四大茶道

 五 中国茶文化对民间风俗的影响

 六 祭祀中的茶文化

第三章 中国各地的茶文化

 一 广州的早茶

 二 潮州工夫茶

 三 四川盖碗儿茶

 四 武夷岩茶艺

 五 西藏高原的茶

 六 扬州人的吃茶

 七 杭州茶文化

 八 上海的茶馆

 九 昆明九道茶

第四章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一 历代茶在国外的传播

 二 茶在日本

 三 中国茶艺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四 中国茶艺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 茶的品种

 一 红茶

 二 绿茶

 三 黑茶

 五 乌龙茶

第六章 茶具

 一 中国茶具分类

 二 好壶泡好茶

序言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代先辈们为我们创造出了无数光辉而灿烂的文明。这些灿若繁星的文明,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写下了美丽而玄妙的历史篇章。

中华民族勤劳而智慧的人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与聪慧的心灵不仅使我们的祖国成为了一个历史悠久和繁荣富强的大国,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的沉淀,慢慢留下了最为精粹的文化精髓,其中很多都是由我国早期先民沿传发展而来,如绘画、音乐、戏曲、书法、雕刻、手工艺等等,包括后来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等,在这些数之不尽的辉煌文化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得到了许多,更加体会到了许多,我们更加为我们的祖国,为成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丛书,从几个方面为您讲述我国悠远而灿烂的文化,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使您更加了解祖国的文化精粹与悠长历史。

内容推荐

中国茶道文化源远流长,茶道文化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唐译等编著的《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为您介绍与讲解茶道文化,其中包括识茶、泡茶、品茶、茶艺、茶器等传统茶道文化;在当今成熟的茶叶市场,茶道文化出现了空前盛世,《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将带您走进茶的世界,认识茶为何物,品茶为何,深入的了解几千年来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编辑推荐

这个忙忙碌碌的时代,每个人都似乎永远奔波在路上,人们没有时间停留,品一杯茶;没有空隙坐下来,忘记烦恼,放牧心灵。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我们仅仅被诱人的表象吸引,无可救药地爱着那些腻人的甜蜜,却不曾尝试茶之甘苦,似乎茶已经成为老一代的专属。唐译编著的《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为您介绍与讲解茶道文化,其中包括识茶、泡茶、品茶、茶艺、茶器等传统茶道文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中华国粹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2962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2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