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晚清,绵绵数千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典籍。散文佳作或典奥,或质朴,或幽深,或雅健,恢弘瑰丽,蔚为壮观。张丽丽、朱孔娜编著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选入包括韩愈文、柳宗元文、欧阳修文、苏轼文、苏辙文、王安石文等多篇名人佳作,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宜作为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此外,本书对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散文均有收录,构成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的散文发展长廊,使读者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精粹。
图书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晚清,绵绵数千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典籍。散文佳作或典奥,或质朴,或幽深,或雅健,恢弘瑰丽,蔚为壮观。张丽丽、朱孔娜编著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选入包括韩愈文、柳宗元文、欧阳修文、苏轼文、苏辙文、王安石文等多篇名人佳作,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宜作为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此外,本书对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散文均有收录,构成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的散文发展长廊,使读者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精粹。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张丽丽、朱孔娜编著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按照时间的顺序选编辑录了诗词、散文作品,比较全面地将诗词、散文发展的整体脉络展现出来。诗歌部分,每则诗歌均有作者小传、注释和鉴赏。小传主要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创作概况、代表作品、艺术风格、文学史地位等,力求使读者一目了然;注释包括字音、解词、释义等,力求简明,疏通词义;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对理解作品能起到关键作用的重点词语的解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历史背景,阐释作品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等。散文部分,亦设有作者小传、注释、译文、鉴赏四个栏目,对所选文章进行注释串讲,同时“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毫无遗漏”(吴乘权《例言》)。对所选作品,《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既有对字词语句的简要注释,还有对谋篇布局的点评,更有对史事和人物的评述,颇具识见,持论也较妥帖,对文章笔法的评析大多得其真髓,发人深省。 目录 诗 《诗经》 蒹葭 伐檀 屈原 九章·涉江 汉乐府诗 有所思 长歌行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 曹操 短歌行 曹丕 燕歌行(其一) 曹植 七哀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左思 咏史八首(其二) 陶渊明 咏荆轲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饮酒二十首(其八) 杂诗十二首(其一)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谢灵运 岁暮 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 梅花落 谢眺 怀故人 吴均 山中杂诗三首(其一) 薛道衡 人日思归 杂曲古辞 西洲曲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沈俭期 杂诗 贺知章 回乡偶书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翰 凉州曲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凉州词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临洞庭上张丞相 过故人庄 宿建德江 春晓 李颀 送魏万之京 古意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出塞 祖咏 终南望余雪 王维 送别 渭川田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终南山 过香积寺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鹿柴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李白 月下独酌 子夜吴歌 长干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行路难 将进酒 赠孟浩然 夜泊牛渚怀古 登金陵凤凰台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下江陵 关山月 高适 燕歌行·并序 崔颢 黄鹤楼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长卿 寻南溪常道士 长沙过贾谊宅 杜甫 望岳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兵车行 春望 月夜忆合弟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江南逢李龟年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卢纶 塞下曲 韦应物 滁州西涧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张继 枫桥夜泊 刘禹锡 乌衣巷 柳宗元 江雪 自居易 琵琶行·并序 元稹 行宫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杜牧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李商隐 锦瑟 无题 无题 温庭筠 送人东归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元日 登飞来峰 梅花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惠崇春江晚景 海棠 赠刘景文 词 赵佶 燕山亭(裁剪冰绡)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 潘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寇准 江南春(波渺渺)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张先 千秋岁(数声鶗鴂)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清平乐(红笺小字)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国 清平乐(留春不住) 晏几道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清平乐(留人不住)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大江东去)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秦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赵令峙 清平乐(春风依旧) 晁补之 忆少年(无穷官柳) 李元膺 洞仙歌(一年春物) 时彦 青门饮(胡马嘶风)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周邦彦 解语花(风消绛蜡) 琐窗寒(暗柳啼鸦)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张元斡 石州慢(寒水依痕) 兰陵王(卷珠箔) 叶梦得 贺新郎(唾起流莺语)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李邴 汉宫春(潇洒江梅) 蔡伸 苏武慢(雁落平沙) 曹组 蓦山溪(洗妆真态) 鲁逸仲 南浦(风悲画角)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钗头凤(红酥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范成大 忆秦娥(楼阴缺)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清平乐(茅檐低小) 永遇乐(千古江山)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史达祖 绮罗香(做冷欺花)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曲 元好问 【双调】小圣乐·骤雨 打新荷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别情 白朴 【越调】天净沙·冬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可久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散文 庄子 逍遥游 秋水(节选) 荀子 劝学(节选) 贾谊 过秦论(上) 晁错 论贵粟疏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 王粲 登楼赋 诸葛亮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翌檄 王勃 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韩愈 师说 蓝田县丞厅壁记 进学解 圬者王承福传 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送杨少尹序 送石处士序 祭十二郎文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虫负 虫版传 憎王孙文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种树郭橐驼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 阿房宫赋 阎伯理 黄鹤楼记 欧阳修 伶官传序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释秘演诗集序 相州昼锦堂记 泷冈阡表(节选) 苏洵 辨奸论 心术 木假山记 苏轼 留侯论 记承天寺夜游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方山子传 苏辙 东轩记(节选) 上枢密韩太尉书 黄庭坚 书幽芳亭 王安石 伤仲永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曾巩 醒心亭记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吴起守信 刘基 工之侨为琴 马中锡 里妇寓言 魏学洢 核舟记 宗臣 报刘一丈书 谭元春 《秋寻草》自序 李东阳 移树说 医戒 归有光 《吴山图》记 寒花葬志 茅坤 《青霞先生文集》序 王世贞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袁宏道 满井游记 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方孝孺 吴士 越巫 李贽 童心说 赞刘谐 高攀龙 可楼记 钟惺 浣花溪记 林嗣环 口技 屠隆 在京与友人 李渔 芙蕖 顾炎武 与友人论门人书 黄宗羲 原君 彭士望 九牛坝观抵戏记 戴名世 醉乡记 鸟说 钱大昕 弈喻 张裕钊 游狼山记 徐珂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 林纾 记超山梅花 记九溪十八涧 湖心泛月记 章炳麟 邹容传 试读章节 【译文】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凭借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仪第三子郭唏当时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之职,驻军邠州,唏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州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隐名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市场上勒索,这样还不能满足私欲,就奋力打断人家的手足,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们抛洒得满路都是,袒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撞死孕妇。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郭子仪,害怕而不敢进言。 段太尉在泾州用文书报告节度使府,表示愿意商量这事件。到了白孝德府中,他就说:“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地虐待伤害,却无动于衷。大乱将要发生,您怎么办呢?”白孝德说:“我愿意听您的指教。”段太尉说:“我任泾州刺史之职,很清闲,事不多。如今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却遭自己人杀害,以乱天子边地安危之事。您若任命我担任都虞侯,我能替您制止骚乱,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说:“很好。”就按太尉的请求任命他为都虞侯。 段太尉代理都虞侯职务一个月后,郭唏部下十七人进街市拿酒,又用兵器刺伤卖酒的老人家,砸坏酒器,酒流进沟中。段太尉布置士兵去抓获这十七人,全都砍头,把头挂在长矛上,立在市门外。郭唏的整个军营都叫嚷起来,且全部穿上了铠甲。白孝德大为震惊恐慌,召见太尉说:“你打算怎么办?”太尉回答说:“不要紧,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白孝德派了几十个人跟随太尉,太尉把他们全部辞退了。解卜佩刀,挑了一匹年老而腿瘸的马,来到郭唏军门下。营内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太尉笑着走了进去,说:“杀一个老兵,何必全副武装?我顶着脑袋来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分震惊。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郭尚书难道亏待你们了吗?副元帅难道亏待你们了吗?为什么要以胡作非为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禀告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解释。” 郭唏出来会见太尉。段太尉说:“副元帅的功勋充塞于天地之间,应该力求自始至终。现在您放纵士兵为所欲为,这样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现在邠州那些坏家伙利用贿赂在军队名册上挂上个名字,杀害百姓,如果这样而不制止,还能有多少天不发生大乱?大乱从您这儿发生,人们都会说您是倚仗了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部下。那么郭家的功名,将还能保存多少呢?”话没说完,郭唏一再拜谢说:“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恩惠很大,我愿意带领全军听从您的命令。”回头呵斥士兵:“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太尉说:“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吃完了晚饭,又说:“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请您留我在军门下住一晚。”叫赶马的回去,第二天再来接他。于是就睡在军营中。郭唏不脱衣,告诫负责警卫的卫兵打更以保护太尉。第二天一大早,郭唏同太尉到白孝德住所,道歉说自己无能,请允许改正错误。从这以后邠州没有发生祸乱。 在此以前,段太尉在泾州担任营田副使。泾州大将焦令谌掠夺他人土地,自己强占了几十顷,租给农民,说:“到谷子成熟时,一半归我。”这年大旱,田野寸草不生,农民将灾情报告焦令谌。焦令谌却说:“我只知道收谷子的数目罢了,不知道旱灾。”催逼缴粮变得更厉害了。农民都快要饿死了,无法应对,就告到太尉那里。 太尉写了判决书,语言很是谦恭和顺,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焦令谌非常生气,将农夫叫了去说:“我难道怕段某吗?为什么敢劝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农夫快死了,被抬至太尉衙门的庭院,太尉大哭,说:“是我害苦了你。”亲自取水洗去农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扎农夫的伤口,亲手敷上良药,每天早晚先给农夫喂食物,然后自己才吃。将自己的坐骑卖掉,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那农夫知道。 驻扎在邠州的淮西军主帅尹少荣是个耿直刚烈的人。他来求见焦令谌,大骂道:“你还是人吗?泾州赤地千里,百姓将要饿死,而你却一定要得到谷子,又用粗棍子重打无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义道德的人,而你却不知道敬重仰慕他。现在段公仅有的一匹马,低价卖了买谷子送进你家,你又不知羞耻地收下了。总之你是不顾天灾、冒犯长者、打无罪者之辈,还取仁义之人的谷子,使段先生进出无马骑,你将有什么脸面面对天地,更别说愧对奴隶了!”焦令谌虽然凶暴傲慢,然而,听了尹少荣的话却也深感惭愧,汗流不止,吃不下东西,说:“我终究不能再见段公了!”一天傍晚,竟然羞恨而死。 等到段太尉从泾州任上被征召为司农卿,临行前他告诫后去的家人:“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会赠送钱物,千万不要收下。”经过时,朱丑比执意要赠送三百匹绫。太尉女婿韦晤坚决不肯收下,朱泚还是不同意(韦晤只得收下)。到了京城,段太尉发怒说:“竟然不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我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记都还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将此文呈上史馆。现在称赞段太尉气节操守的人,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凭此而扬名于天下,不了解那些事情上面说的。我曾来往于岐、周、邠、藻之间,经过真定,北上马岭,游历了亭筑、障设、堡垒和戍所等各种军事建筑,喜欢探访年老和退伍将士,他们都能介绍讲述段太尉的逸事。太尉为人和善,经常低头拱手走路,说话的口气谦恭温和,从不曾用难看的脸色对待别人;人们见到他,看上去像个读书人。遇到不能赞同的事,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事迹绝不是偶然的。永州刺史崔能前来,他言而有信、行为正直,详细搜罗段太尉遗事,核对无误。有的事实恐怕还有散失遗漏,未集中到史官手里,斗胆将这篇逸事伏私下送交给您。郑重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鉴赏】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的正直官吏的形象。 此文在结构上也是匠心独具。所记逸事的开头,作者都写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仁愧焦令谌”之事应在“勇服郭唏”之事前,作者将它移后,其好处是能充分体现写作主旨。另外,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然后写段太尉朴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 本文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寓情于事,以形传神,繁简得当。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的三则逸事,繁简得当。“勇服郭唏”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太尉的刚勇正直的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件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仁愧焦令谌”一事,作者为展示段太尉仁心爱民的品质,在描述其为被打成重伤的农者洗去污血、包扎伤口等时,不避琐细。而“节显治事堂”笔墨简略,以简代繁,叙事行文虽寥寥数语,然而由于能抓住主要环节,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使人物的气节光彩逼人。 文中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各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段太尉深深的赞颂之情。 P303-306 序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歌、散文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华夏文坛。 《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5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到公元前4世纪,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并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孕育出了伟大诗人屈原。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乐府是带有音乐性的诗体,活泼、质朴,“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这一时期的诗歌,经过了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直到唐朝,诗歌发展全面成熟,涌现出来的诗人有两千多位,流传下来的诗作近五万首。当时的诗坛可谓是千红争奇、万艳共荣。唐诗形式丰富多样,形成了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多种形式。用字讲究对仗和平仄,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极具美感。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代表有李白、杜甫、王勃、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宋初,在唐诗洗尽铅华之后,“曲子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它最初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后来,它不断充实内涵,最终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窠臼,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与唐诗同等的地位。宋词的风格流派历来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婉约派香软艳丽,柔到极处;豪放派则词如诗文,举凡伤情离别、吊古怀今,雄放慷慨,动人心魄。宋词作者更是遍布社会各阶层,既有晏殊、苏轼一干庙堂重臣,又有柳永、姜夔诸多下层文人,更有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词人……这些优秀的词人为我们缔造了中国最美的宋词殿堂。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散文的国度。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晚清,绵绵数千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典籍。散文佳作或典奥,或质朴,或幽深,或雅健,恢弘瑰丽,蔚为壮观。本书选入包括韩愈文、柳宗元文、欧阳修文、苏轼文、苏辙文、王安石文等多篇名人佳作,皆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特别适宜作为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读物。此外,本书对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散文均有收录,构成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的散文发展长廊,使读者能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精粹。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瑰宝,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下去,本书按照时间的顺序选编辑录了诗词、散文作品,比较全面地将诗词、散文发展的整体脉络展现出来。诗歌部分,每则诗歌均有作者小传、注释和鉴赏。小传主要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创作概况、代表作品、艺术风格、文学史地位等,力求使读者一目了然;注释包括字音、解词、释义等,力求简明,疏通词义;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对理解作品能起到关键作用的重点词语的解析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历史背景,阐释作品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等。散文部分,亦设有作者小传、注释、译文、鉴赏四个栏目,对所选文章进行注释串讲,同时“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毫无遗漏”(吴乘权《例言》)。对所选作品,本书既有对字词语句的简要注释,还有对谋篇布局的点评,更有对史事和人物的评述,颇具识见,持论也较妥帖,对文章笔法的评析大多得其真髓,发人深省。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注本和鉴赏类著作,但因学识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和专家学人不吝赐教。 编者 201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丽丽//朱孔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2199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2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