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文学奖(精)
内容
试读章节

格里尔帕策奖

为了参加维也纳科学院举办的格里尔帕策奖颁奖仪式,我得买一套正式场合穿的服装,颁奖前两个小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一次颁奖典礼毫无疑问是异乎寻常的隆重,不能就穿着休闲裤和套头毛衫去参加,因此在被称为格拉本的宽街上我果断作出决定,去木炭市场街购置一套体面而又庄重的服饰,为此我来到因多次买袜子而特别熟悉的男士服装店,这家店的名称不同凡响,叫安东尼爵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我走进安东尼爵士服装店时,时间正好是九点三刻,格里尔帕策奖颁奖仪式是十一点开始,就是说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我打算,既然是买现成的服装,就买那种最好的、深灰色纯毛料的,再加上与之相匹配的袜子和领带,以及很考究的带蓝灰色条纹的箭牌衬衫。众所周知,在所谓的高档店铺里,让店方听懂顾客的话是很困难的,即使顾客立刻就把自己的愿望表述得很准确也是徒劳,那里的服务员总是先莫名其妙地瞪着眼看着你,使你不得不重复一遍你说的话,自然接待你的售货员还是弄不懂你的意思。因此初次光顾安东尼爵士服装店也是耽搁了好大一会儿,才被引导到应该去的那个货架前。我多次在这里买过袜子,的确熟悉这里的情况,我比售货员更清楚我要买的服装在什么位置。我走到摆放着我可能要买的服装货架前,指着其中的一套,售货员取下它拿到我面前让我看。我查看了一下衣料的质量,便立即到试衣问去试穿:首先穿上裤子,做了几次向前弯腰再向后仰的动作,觉得裤子挺合适;然后再把上衣穿上,在镜子前来回转身看了看,举起臂然后再放下来,如同裤子一样,上衣穿着也挺合身。我在店里穿着套装走了几步,顺便寻找着合适的衬衫和袜子。最后我说,这套衣服我要了,还要穿上我选的衬衫和袜子。我又挑选了一条领带,系起来并拉得紧紧的,然后又照了照镜子,便付款离开了服装店。他们把我原来穿的裤子、套头毛衫等装到一个印有“安东尼爵士”字样的口袋里,于是我拎着这个口袋,越过木炭市场街去与我的姑姑会合,我事先约她在克恩滕大街格斯特纳餐馆二楼等我。我们想参加颁奖仪式前在这家餐馆简单吃点东西,一两块三明治,免得在颁奖过程中胃里不适,甚至发生昏厥。我姑姑已经在格斯特纳餐馆等着我了,她把我着装的变化列入可接受的档次,用她那句颇为有名的“还可以吧”表示了她的看法。我本人到那时为止已多年没有穿过套装了,是的,我的装束一直就是休闲裤和套头毛衫,即使去剧院,果真要去看戏的话,我也只穿休闲裤和套头毛衫,充其量穿上那条灰色毛料裤,和那件鲜红的织得很粗糙的套头羊毛衫,这是一个乐天派的美国人在战争刚结束时送给我的。我记得就穿着这身行头我去过几次威尼斯,到过鼎鼎大名的凤凰歌剧院,其中有一次是观看蒙特威尔第的《唐克雷蒂》,由维托里奥·居伊指挥。穿着这身衣服我到过罗马、巴勒莫、陶尔米纳和佛罗伦萨,以及几乎欧洲各国的首府,更不要说,在家里我几乎天天穿着它,它们越寒碜我越是喜欢穿,年复一年人们看见我总是穿着这条裤子和这件套头衫,当年的朋友直至今日还跟我经常谈起这套衣服,一直穿了将近三十年。突然,如上所述,在格拉本宽街,格里尔帕策奖颁布前两小时,我觉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一直穿着的、已经可以说与我的身体合二为一的这套衣服,不再那么受宠了,不配与格里尔帕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将在科学院举行的颁奖仪式了。在格斯特纳餐馆落座的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裤子太瘦了,我想穿新裤子也许都是这种感觉,上衣也一下子变得箍在了身上,我想这种情形恐怕也是正常的。我要了一份三明治,喝了一杯啤酒。姑姑问我,在我之前都有谁获得过以格里尔帕策命名的这个奖项,当时我只想起了盖哈德·霍普特曼 ,我曾读到过有关报道,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奖项。我还告诉她,这个奖项不是通常那种定期的,一年或者多少年评一次,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我想两次颁奖之间的距离有个六七年吧,也许有时也间隔五年,不很清楚,至今我也不知详情。自然像参加其他颁奖仪式一样,这次颁奖也让我紧张,我试图让自己和姑姑不去在意离颁奖只有半个小时了,于是我便讲述给她听我刚才做的这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我走在格拉本宽街上,突然决定为今天的仪式买一套正式服装,并且径直去了“安东尼爵士”。对我来说,到木炭市场街的这家服装店去买衣服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在那里可以买到英国切斯特·巴里和巴宝莉制衣公司的制服套装。既然是买现成的套装为什么不一下子就买最高级的,现在我穿的就是巴里公司的产品。我姑姑只用手摸了摸衣料,就认可了英国货的质量。她又一次说出她那句颇为有名的话“还可以吧”。关于做工和式样她没说什么。绝对是一流的。她说科学院今天颁发给我格里尔帕策奖,对此她感到欣喜,也很自豪,相比之下欣喜更多。然后便站起来,我跟着她走出了格斯特纳餐馆,来到克恩滕大街上。科学院离这里很近,几步路就到了。那个上面有“安东尼爵士”字样的口袋我觉得现在拿在手里很别扭,但没有办法,我心里说,在走进科学院前一定设法把它处理掉。几位朋友也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不想错过我获此殊荣的场面,我们在科学院礼堂的前厅里见到了他们。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看样子似乎礼堂里面已经挤满了人。朋友们不想打扰我们往里边走了,我们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接待我们。我和姑姑在科学院前厅里来回走着,但是没有一个人对我们哪怕稍微有所理会。我这时说好吧我们进去吧,我想,礼堂里会有人接待我们,把我和陪同我的姑姑引领到相应的座位上。礼堂里的一切都表明将在这里举行无比隆重的仪式,我顿时感到双膝有些颤抖。姑姑像我一样,也在用眼睛寻觅接待我们的人。就这样我们站在礼堂的人口处等待着,动不了地方。进场的人们从我们身边挤过去,不停地碰撞我们,这不能不让我们认识到,我们选择了最不利的位置来等待。难道没有人接待我们?我和姑姑面面相觑。礼堂几乎坐满了人,我想,这么多人到这里来为什么,不就是因为科学院向我颁发格里尔帕策奖吗?为什么没有人来招呼我和我的姑姑呢?她虽然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但她的样子好极了,有风度且聪颖,在这一时刻尤其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胆识。这会儿已经有几位乐师在主席台上就位,一切表明仪式即将开始。但是仍然没有人注意到我们,我们想真是岂有此理,我们毕竟是今天活动的中心呀。P3-9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伯恩哈德活着,最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他,而不是我。伯恩哈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他的财产。

——耶利内克

后记

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戏剧,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讲述他获得各种文学奖的经历,说得确切些,是他接受的部分文学奖。有一些所获奖项他没有写,还有些奖他没有接受。但是该书读起来让人感觉到既像小说又像戏剧,体现着作者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有矛盾和冲突,有惊喜和烦恼,有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也有柔情似水的关怀。获奖前前后后的经历大多不同寻常,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瞠目结舌,有的甚至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读这本书让人不能不思考作家和文学奖这个问题。

作家是什么人?不是圣人,不是伟人,而是在为争取有尊严的生存过程中,能以文学的方式生动地表达真实感受的人。文学奖是什么?是某机构对作家文学成就的评价和奖励。颁发文学奖的组织有两种,政府的和民问的,其文学奖往往以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冠名,但实际上与这个文学家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伯恩哈德在书中所说,毕希纳奖与毕希纳本人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政府某机构的,还是民间的,他们对作家的评价,都不能不深深地打上某个具体评奖单位的烙印。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孰优孰劣,固然容易评定,哪个最佳最优,就很难说。真正公正的、让人信得过的评价是时间,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筛选和淘汰,能够流传下来、仍然让人喜爱的才是真正优秀和经典的作品。如果一个作家对当下的各种文学奖过于感兴趣,那他必定失去自己写作的根基。

1963年伯恩哈德的第一部小说《严寒》问世,同年,就因此作品获奖。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奥地利的或者德国的文学奖。  他的第一次文学奖让他欢欣鼓舞。得到消息后,他高兴得巴不得到市中心告诉见到的每一个人。首先,那是在他的小说处女作发表后不久,作为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对自己的前途还没有十足的信心,意外获奖无疑对他是莫大的鼓励。其次,这个奖以海涅的出版商命名,让人立刻想到著名作家海涅。第三,这个奖来自汉堡——他当时最喜欢的城市之一。使他感到特别开心的是,这个奖不举行颁奖典礼,获奖者届时将被邀请到汉堡卡姆佩出版社亲自领取奖金和证书。伯恩哈德拿着奖金返回维也纳后,立即用全部五千马克买了一辆汽车,坐在新车里,光在维也纳开来开去还不过瘾,没过两天,便开到了南斯拉夫,结果让当地的司机把心爱的车撞成了一堆烂铁,万幸的是伯恩哈德捡回一条命,只受了点轻伤,看来这是一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不过事情到此还没有完。经人介绍他请了一位资深律师向南斯拉夫方面索赔,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事情没有任何进展。正当他懊恼不已,担心官司打不赢反倒要搭上一笔高昂的律师费用时,好消息传来,南斯拉夫方面确认,那个当地司机负全部责任,赔偿了汽车不说,还支付了一笔不菲的精神抚慰金和可观的服装补偿费。真是祸兮福之所依。

此后的大多数获奖的经历都让他反感,甚至恼火。比如1967年,他先后获奥地利国家文学奖和奥地利工业家协会颁发的安东·维尔德甘斯奖。在颁发国家奖的典礼上,文化、艺术和教育部长竞说伯恩哈德创作了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南海的一个岛屿上,听得伯恩哈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谈到作家简历时把伯恩哈德称为“在我们中间生活了一些时间的外国人”,伯恩哈德曾在一次颁奖仪式上被称为“女士”,看来对他的待遇在不断升级。这还不算,随后伯恩哈德致答谢辞,这是一篇泛泛的讲话,从哲学的角度提及人生、死亡、社会和国家,当说到“国家”这个词时,不是放在一种常见的卑躬屈膝的语境中,而是以批评和审视的目光,于是部长勃然大怒,朝他挥拳威胁,然后扬长而去,把礼堂大门甩得山响,其他人无不尾随部长迅速离开,把获奖者伯恩哈德和他的三四位朋友晾在大礼堂里。第二天,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作家伯恩哈德制造事端,有的报纸上的文章甚至说:他是一只臭虫,必须铲除之。接下来是奥地利工业家协会颁发的安东·维尔德甘斯奖。伯恩哈德已经正式接到参加颁奖仪式的邀请,但不久又接到举办单位取消颁奖典礼的通知,而且未加任何说明。事后得知,原来上面提到的那位部长突然拒绝出席颁奖典礼,因为典礼的主角是“伯恩哈德先生”。既然没有机会在政府面前显示对文学艺术的资助热情,工业家协会也就不再愿意陪伯恩哈德一个人玩了。后来工业家协会以普通印刷品的形式,给伯恩哈德寄去获奖证书,并汇去二万五千先令的奖金。

伯恩哈德感慨,一个工业家协会,资产以百万、千万计,颁发的文学奖只有区区二万五千,堂堂的国家奖也是这个数目,仅相当于一个中级乡镇职员最低月薪。伯恩哈德说,他们不但不感到羞耻,反而在大小报刊上造势,大肆宣扬他们如何慷慨大度资助文学艺术,沽名钓誉。其实,他们应该为其卑劣行径受到抨击。可是话又说回来,就文学和作家在这个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来说,他们对文学和作家的评价并非没有道理,可以说还是很专业、很准确的。

伯恩哈德参加颁奖典礼遭受的难堪、屈辱,使他从心里厌恶颁奖典礼。首先他得委屈自己穿上所谓体面的服装,规矩地坐在那里,听首长或官员张冠李戴、谬误百出的讲话,还要硬着头皮去听那些专家对他的作品所做的莫名其妙的分析。他还得坐在首长身边,听其在颁奖仪式上,因百无聊赖而发出的令人心烦的鼾声。

伯恩哈德对文学奖深层次的了解,是在他自己当了评委之后,很多文学奖的评委会是由之前一些获奖者组成。伯恩哈德在获得不来梅文学奖后,曾作为评委评选这个奖项的下一届获奖者,两个多钟点的会议,都因一个人的提名得不到其他评委的支持而形成不了决议,最后评委已现倦意,隔壁餐厅的午餐饭香也飘散过来。这时突然有人从长桌上一堆书中随便拿起一本,并提议获奖者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了。于是两个多小时从未被提及的这位作者,就得到了评委几乎一致的通过,成为新的获奖者,而伯恩哈德多次提议的卡内蒂却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否决,数年后卡内蒂不但获得了毕希纳奖,而且还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样一些事实,让伯恩哈德对文学奖从反感到鄙夷,最终甚至于憎恶起来。他在书中说,“在我欣喜雀跃地接受了尤利乌斯·卡姆佩奖之后,每逢再得奖,总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感到恶心,心中总有一种抵触的感觉。但是许多年里每逢有奖向我颁发,我都显得太软弱,不能坚强地说声不。我总是想,在这方面我这个人性格有缺失。我蔑视文学奖,但我没有拒绝。这一切都令我厌恶,但最令我厌恶的是我自己。我憎恶那些典礼,那些仪式,但我却去参加;我憎恶那些颁发奖金者,但我却接受他们递给我的奖金”。他又说,“今天不可能再是这样了。人已过四十岁了……”

1972年伯恩哈德获得弗朗茨·特奥多尔·乔科尔文学奖,他没有去拿那一万八千先令的奖金,而是让人把它作为对监禁者的救济汇给施泰因监狱。他在书中说,“其实这样做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这般的所谓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慈善行为,归根到底也并非没有虚荣的成分,自我美化、自我满足。让这个问题一劳永逸地不再出现,惟一的做法就是不让自己再接受荣誉和奖金”。

伯恩哈德的确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76年,奥地利联邦商会因伯恩哈德在这年发表的自传体作品《地下室》向他颁发联邦商会文学奖。该书记叙了他年轻时在城边一个居民区食品杂货店当学徒的经历。伯恩哈德不把这个奖与他的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而是与他的学徒岁月。颁奖典礼上商界人士不称他作家,而是杂货店学徒,他甚至于觉得自己是商界一分子,他们不夸夸其谈,在宴会上,伯恩哈德坐在商会主席身旁,面对着这位想当初自己满师出徒的考官,他竞动情地与对方畅谈起对他一生具有重要意义那段生活。

伯恩哈德不再接受任何文学奖了。1979年伯恩哈德退出达姆施塔特语言文学科学院,1980年在答记者问时他说,他只对写作感兴趣,他不参加任何协会,不当任何什么院和什么团体的成员,他只做医疗保险的成员。他再次重申不接受任何什么荣誉和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也许人们要说,伯恩哈德为人不够厚道,用文学奖的所得购置了房产买了汽车,反过来还要对文学奖口诛笔伐。其实,他在批判文学奖的同时也在剖析自己,而且毫不留情,他在书中说:“我对金钱贪婪,我没有个性,我是一头猪。”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获得文学奖与否与一个作家的成就没有关系。更多地与文学以外的因素有关。他蔑视那些总喜欢巴结权势的作家,他们甚至于吃早点喝一杯咖啡,或者去旅行度假都不用自己掏钱。他说,我们怎么能指望这些人会写出什么好作品来呢。

他说,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文学没有价值,这里音乐有价值,浅薄的话剧表演也有价值,比如那种没有棱角和锋芒的卡芭蕾。奥地利人承受不起严肃文学,只有低俗的逗乐在这里有市场。伯恩哈德在自由汉莎城市不来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伴随着清晰的是寒冷的加剧”。今天的世界正在变得没有童话,没有幽灵,我们的科学和技术让世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财富和权力的勾结日益明目张胆。这清晰让我们惊恐,在清晰中我们感到寒冷。想像和幻想的行将消失意味着文学的末日,没有文化、没有文学艺术的世界是清晰的,也是更加寒冷的。不少从事文学和艺术的人已经失去了自我,热心旁门左道追名逐利。一个真诚的作家,不会让文学奖干扰和左右他的创作,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能温润人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惊恐和寒冷。

马文韬

2011年秋于芙蓉里

目录

我的文学奖

 格里尔帕策奖

 德国工业联邦协会文化委员会文学奖

 自由汉莎城市不来梅文学奖

 尤利乌斯·卡姆佩奖

 奥地利国家文学奖

 安东·维尔德甘斯奖

 弗朗茨·特奥多尔·乔科尔文学奖

 联邦商会文学奖

 毕希纳奖

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在自由汉莎城市不来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在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在毕希纳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我为什么退出科学院

出版者附记

作家和文学奖——代译后记

内容推荐

托马斯·伯恩哈德所著的《我的文学奖》是作家伯恩哈德对他所获若干文学奖的回忆,以及颁奖典礼上的讲话稿的合辑。《我的文学奖》作者伯恩哈德是文学奖的常客,先后获得数十种重要奖项,包括德语文学最重要的毕希纳奖、奥地利国家奖等。但他很快就对获奖失去了兴趣,拒绝接受任何文学奖项。20世纪70年代中期,伯恩哈德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最终瑞典评委会鉴于他对奖项的态度,决定避免去碰这个钉子。

编辑推荐

托马斯·伯恩哈德所著的《我的文学奖》的作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一个对自己、对外界的虚伪禁忌劣根性都毫不留情、率真到底的人。“我蔑视文学奖,但我没有拒绝。这一切都令我厌恶,但最令我厌恶的是我自己。”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戏剧,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讲述他获得各种文学奖的经历,说得确切些,是他接受的部分文学奖。有一些所获奖项他没有写,还有些奖他没有接受。但是该书读起来让人感觉到既像小说又像戏剧,体现着作者那独特的叙事风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文学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12506
开本 32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3030369
中图分类号 K835.215.6=535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3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