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西(上党从来天下脊)
内容
试读章节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也诱惑着我。

填表,还有“祖籍”一项,几乎形同虚设。出国,没有这一项,出生地和居住地,才绝对不可少。

现代人,祖籍的概念越来越淡,人家才不管你祖宗八辈儿打哪儿来。

祖籍对我们还有意义吗?

我只能说,对我还有。

我在表上一次次填写:山西武乡县北良侯村(当地多简称“北良”)。这对我,并不是可有可无。

当然,这个地点只是我爸爸家。讲籍贯,都是这么讲。

皇上这么讲,百姓这么讲,已经成了习惯。如今讲男女平等,这样讲可不太公平。妈妈养育了我,我还有一半血液是来自妈妈。其实,我妈妈家也在武乡,离北良八里路,叫石人底村,很近。它们是“原配的一对”。

我知道,这两个村子,后面的故事一大堆,可惜老人都不在了。

武乡,现在属长治地区,古代叫上党,我有一颗印:“上党老西”,上海孙慰祖先生为我刻的。这个绰号,我不嫌寒碜。

“老西”怎么啦,那不叫抠,那叫节俭。大手大脚并不是中华美德,不但不一定是中华富人的美德(中外富人都靠抠门起家),也绝对不是中华穷人的美德。

上党的意思,据说是上与天齐,那地儿高呀。

太行山,山水雄奇。北大历史地理中心的唐晓峰教授,在美国九年,走遍美国的大好河山。“看了太行山的大峡谷,美国的大峡谷还用看吗?”他跟我说。

晋东南,连着河北、河南:东出滏口陉,从河北磁县往北走,是邯郸,往东走,是邺城,往南走,是安阳殷墟。

东出白陉,是商都朝歌。

南出轵关陉,可以直通洛阳。

太行山,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路,有路就有城。

它的两侧,自古就有来往。

三晋中的韩国曾在此设郡,后来被赵国占领。

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说: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问,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由是观之,赵之于天下也不轻。(《战国策·赵策三》)它把赵国的地理环境说得很清楚。这个国家,背北面南,漳水(清漳河和浊漳河)、滏水(滏阳河)在其前,代地、中山在其后,河间(河北献县)在其左,恒山(河北曲阳的恒山)在其右。

赵是以邯郸为中心,晋东南为依托。太行山像一道脊梁,构成其战略屏障。

战国末年,秦灭六国的四大战役,最最惨烈,莫过于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就发生在高平的羊头山下。赵国,5万人血染沙场,40万人被活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做过试掘,可怜白骨无人收。

战场考古是新课题。

五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和我二姐回山西奔丧,送我爷爷走。那是我第一次回山西,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车窗外,群山呼啸,大地回旋,咯噔噔、咯噔噔,呼啦啦往后退。我简直目瞪口呆。那些山在我的梦里,全是五颜六色。

“果子面包鸡蛋糕,香蕉苹果大鸭梨。”有个列车员穿过来走过去,手里提溜着一嘟噜一嘟噜吃喝玩意儿,大声吆喝。有人在征集签名,为“保卫世界和平”。我们这些小孩也签了名。当时“抗美援朝”还没结束,毕加索的和平鸽到处都是。

太原,路边的橱窗里,有个木头人让我兴奋不已,那是家喻户晓的蒋介石。他脑门贴着膏药,手上缠着绷带,脚下踩着台湾,好像玩滑板。这种形象,报纸常见,一般比较小,那是华君武的作品。我经常照着报纸画这个小人儿,觉得特别好玩,如今碰上,不但个儿大,而且立体,我流连不忍去。

我们住交际处,那种样子的建筑,20世纪50年代很流行,北京也有。

出了太原,没电灯。坐大车走,越走越黑。

爷爷下葬那天,人很多,纸人纸马,花花绿绿,还有面做的水果,很好看。小赖哥(我三叔家的孩子)是跟爷爷长大的,哭成个泪人。他扛着棵柳树棍棍在前面走,大人让我和我二姐跟上走。他哭我们笑。他越哭,我们越笑。我们在街上跑,有只大狗汪汪叫。老乡说,孩子,可不敢乱跑,越跑狗越咬。

那时,我对老家,印象并不好。地是黄的,天是黑的,破衣烂衫灰头土脸的农民,还有他们的房子,全是这类颜色。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有个殿文,来自蘑菇屯。

他演得真好。石光荣两口子为蘑菇屯吵架,我们家也是。

老家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有人说,革命是个怪物,总是反噬其身。

“文革”,我们家是黑帮,头一天就是。我,我二姐,我妹妹,都上了内蒙。爸爸很绝望,说你回家看看,咱那个院还能不能住。不行了,咱们都回老家吧。

于是,我们三个都回了老家。

老宅,东西向,前后两个院,前院塌了。后院,只剩西楼和北房,楼房右边的窑洞和南房也塌了,门楼上的匾还在,四个大字:名高千古。

高沐鸿伯伯,狂飙社(左翼文学团体,当时中国第二大的文学团体)健将,我爸爸的老朋友,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文革”在劫难逃,被遣送回乡。

王玉堂叔叔,山西著名作家,我爸爸的老朋友,属于“61人叛徒集团”,“文革”,他也跑不了,同样回老家。

大家都回了老家。

我到故城镇,经常碰到王叔叔。他听我说话,样子特逗,老说,“是吗”、“是吗”,眉毛一扬,眼睛一瞪,好像很吃惊。

我在老家整整住了五年,乡亲们待我太好。他们干净,比我想象得干净。他们聪明,比我想象得聪明。他们没有势力,因此没有势力眼。他们是受苦人,因此最同情受苦人。

P1-4

目录

序 最后的山西   叶南

上党,我的天堂   李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朱俊 瞿炼

敦煌很远,山西很近   顾怡

诸神的天空      杜涓

上党从来天下脊    李零

台外有台       瞿炼

历史在脚下延伸    朱俊

湮没的辉煌      岳南

晋南寺观壁画群巡礼  孟嗣徽

新世纪山西考古大发现  宋建忠

序言

许多年前,我曾独自去山西游荡,从大同南下,过应县、五台、太原、洪洞、临汾,最后由风陵渡过黄河离开山西。彼时的山西,令我恍如坐上时光机回到古代。当时似乎还没有“文物热”,因而文物与人的关系也相对“友好”,我得以抚摸昙曜五窟的造像,仔细观摩华严寺的辽代彩塑,坐在广胜寺水神庙里对着满墙的元代壁画出神,周围半个人影也无。

因为读过几年建筑书,我知道元代以前的中国早期古建筑,70%以上在山西。之所以强调“元以前”,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以木料为主要建材,直接导致建筑物不能耐久,能留存近千年者根本凤毛麟角;而更重要的,由建筑艺术角度言之,中国古建筑的“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到了明清则成.“单调少趣之组合”(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水准也分了高下。

山西古建筑中大名鼎鼎的五台佛光寺、南禅寺、应县木塔等,乃是由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前辈所发现。它们是我去山西游荡的最初自的。但郡个时候,我还对晋东南一无所知。梁、林二位也从未去过晋东南。

与晋东南结缘,始于2007年。那年的秋天,我正为布达拉宫的报道,向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张之平老师请教。其时布达拉宫的二期维修正接近尾声,被誉为“布达拉宫保护神”的张之平已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其他课题。采访之余,她强烈建议我关注晋东南:中国早期古建筑,在其他任何地方已格外罕见,而在这片“与天为党”的古老土地,则是满坑满谷,并且不为人知,亟待进一步发现、整理和保护。

我见识过的山西已令我惊叹。而那个早期古建“满坑满谷”的晋东南,又该是什么样子?都21世纪了,难道还能发现遗世独立的“古建桃花源”?我已经等不及要去看一看了。

素来为我所敬仰的李零教授恰是晋东南武乡人。我约他回故乡一游,李零教授欣然答应。奥运期间,遂有了我们的晋东南访古之行。蒙教授盛情,又为我邀到梁思成先生的后人梁鉴老师同行。

此行收获之丰,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我又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六椽袱”。这是一群居住在上海的年轻人,应该算“古建发烧友”。他们完全是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发现了晋东南,并在过去的六年里反复地访问山西这片神奇的土地。

“六椽袱”最终和李零教授一起成为本辑中“发现晋东南”的作者,成就了一次愉快的合作。

同样令我们感到愉快的,是山西考古研究所宋建忠所长和著名考古作家岳南带来的精彩篇章。我们由此看到,山西不仅在地上有琳琅的古代遗迹,地下的辉煌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盛产国宝”的特点。但时间走到21世纪,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武装到牙齿的文物掠夺者和盗墓者(及其背后深不可测的“收藏市场”)。读者不难发现,对古代遗产命运的担忧之情,贯穿在我们每位作者行文的字里行间。为遗产保护鼓呼,《华夏地理》当然义不容辞。我们邀请诸位行家戮力辑成的这册《国宝山西》,如能引起国人对传统遗产的更多关注,乃至投身其中为遗产保护一尽己力,则善莫大焉。

内容推荐

《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专题集中于一个省,介绍可以传承的中国文化精华。让读者了解、认识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四川(田野中的汉灵)》聚焦山西。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和夫人林徽因曾经四次去山西进行古建筑调查,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建筑实测和影像资料。今天,重走梁、林当年的考察之路,去追寻那些古老建筑的前世今生,为历史增加一页新的记录。晋东南的是山西古建筑最集中之处,也是山西最具魅力之处。考察晋东南不仅仅是去发现古建筑的魅力,更是发现艺术的震撼、信仰的流传以及我们祖先悠久灿烂的文明和历史。

《山西(上党从来天下脊)》是《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之一,由华夏地理杂志社编著,供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山西(上党从来天下脊)》由华夏地理杂志社编著,是《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之一,本书从建筑艺术、雕像艺术、壁画艺术等方面对山西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其中很多是没有引起国人关注的破败的、濒临消失的古建筑。同时也有关于山西考古发掘的辉煌成就,这些都是研究山西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西(上党从来天下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夏地理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8158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3274109
中图分类号 TU-092.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