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50万册纪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50万册纪念版)》是一本通俗著作。书中,作者王伟娓娓道来当今世界格局及其百年渊源。

本书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用经济学、军事、国际关系等思维,回答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形因,并客观而深刻地解构了当前国际格局背后的各种利益角力以及大国、大集团之间的微妙博弈。

内容推荐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50万册纪念版)》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得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之间的精彩大戏。

除了作为普及世界格局的入门读本,《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50万册纪念版)》作者王伟用超脱常规的经济学、军事、国际关系思维客观深刻地解构了当前国际格局背后的利益格局以及大集团之间的微妙博弈,把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目录

起于化外之地——话说美国崛起

背叛不列颠——美国作配角的独立战争/003

二元经济——为何无人能做美国的国王/009

美式政治——不是谁都玩得起/012

不甚光彩的启动资金/016

南北战争——崛起绝非是无代价的/018

美西战争——捏软柿子是一种智慧/024

“软控制”——成本核算下的体制创新/027

参加一战——美国的超级大生意/029

罗斯福新政——国家意志主导下的大转折/034

他山之玉/040

附章——话说凯恩斯主义/045

二分天下——战后格局大洗牌

登临宇宙之巅——“欧美”正式变“美欧”/051

布雷顿森林会议——英镑已死,美元当立/055

经济形态与霸权模式/058

回顾——货币视角下的20年代/061

苏联——“第三种选择”下的新型大国/064

怀璧其罪——想不打都不行的冷战/068

铁幕降临——意识形态先行/070

两德分裂/075

别了,司徒雷登——解放战争撬开了两强格局/077

算钱不算人——从技术角度说国民党政权的失败/081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085

经略中东

得中东者得天下/093

巴以棋局/097

二次中东战争/099

朝鲜战争

缘起/103

东北亚的“三国演义”/107

半岛与台海/113

非不为实不能——为何战争终于三八线/115

资本意志/116

各方损益/119

抗美援朝与“懦夫博弈”/122

郁闷的年代

美国制造业的软肋/127

古巴导弹危机/130

越南战争/133

重塑“山巅之城”

重塑“山巅之城”/139

“罗马”式全球化/144

帝国基石/148

整肃盟国/156

话说比较优势/160

蝙蝠效应——话说苏联解体

隐患/165

逆局/168

异化/171

背叛/175

暗战/178

“8·19事件”/182

颜色革命/185

死亡进行时/187

附录:关于苏联及东欧国家战后经济的部分数字/193

阿富汗战争/197

回望车臣/204

从“通用模式”与“丰田模式”谈起/210

统一与分裂——话说印度

之一/215

之二/220

战国时代

海湾战争——冷战后的立威之战/229

科索沃战争/237

冷战红利/245

失败的“毕其功于一役”/248

2008年金融危机/254

本·拉登之死/257

3·11地震与日本局势/260

商道治国之困/265

轮回/268

部分参考文献/273

试读章节

美西战争——捏软柿子是一种智慧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大跃进的年代。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的趋利性被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出来。众多像爱迪生、莱特兄弟这样的发明家在那个时候疯狂地进行各种发明尝试,其中大部分最终都因缺乏实用价值而不了了之,但少部分仍旧是有价值的。然而一少部分有前途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以后,大伙就一窝蜂地从银行贷款或是自行发债券,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钱扔进去,一个产业就这样发展壮大了。再往后,随着砸钱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产品的价格就会不断被拉低,高技术也就变成“成熟技术”了,于是众人又开始四下寻找新的项目……就这样,技术在利润的指引下,大踏步地把美国带入到了工业时代。现在美国的众多大财团,如洛克菲勒、福特、摩根等,都是在那个时代发展壮大的。而由律师、工程师等所组成的“中产阶级”也是在那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而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后,美国企业的生产方式依旧是以压低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当时美国工人的平均劳动时间是14到16个小时,最长的甚至达到18个小时,连童工的工作时间都能达到10小时以上——没错,在1940年前美国企业一直在用童工。热狗、汉堡之类的东西之所以会在美国大行于世,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吃起来省事、省时。严苛的剥削必然带来工人的反抗。1886年芝加哥工人掀起大罢工,这次大罢工留给后世的遗产,就是八小时工作制以及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方面,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工人在剥削之下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则是私人资本无序投资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也就是我们如今常会提到的投资过热。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美国的采矿业随之开始兴盛,作为配套工程的铁路成为了当时最赚钱的“朝阳产业”。一夜之间大量的铁路公司冒了出来,1885年到1892年,美国境内一共修了7.5万多公里的铁路,差一点占了同期全世界总里程的三分之一,它们所提供的运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需求。为了争夺一条线路的控制权,几家公司在老板的带领下常常会动刀动枪,打得血流成河,那架势与黑社会抢地盘没什么两样。在铁路沿线,中产阶级们购置了大批维多利亚风格的大房子,形成了新的城镇。

大批同类型企业跟风上马,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大批铁路公司宣告倒闭,铁路沿线新兴的城镇由此变成了人烟稀少的“鬼镇”,最初给他们贷款的银行一下子多出了一大笔坏账。银行的坏账进一步引起了储户们的恐慌,于是大伙纷纷到银行挤兑,银行随之倒闭,进而引起更大的恐慌……由此,美国1890年经济危机宣告爆发了。到了1893年,一月到八月工业股票平均市值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

与美国差不多同时起步的德国和日本,在这个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了拓展自己的殖民地,德国人正在狂殴法国,日本则在1894年发动了甲午战争,之后又向俄国动手,发动了日俄战争。整个过程中德国一直受到英国的压制,而日本则一直被英国当枪使——此时亚欧大陆的战略格局是由英国所主宰的,任何新兴势力都自然要受到它的牵制。

而美国就要走运得多,它孤悬于亚欧大陆之外,而在它旁边正是西班牙统治下的南美洲。而当时的西班牙早已不复往昔的光荣,就连本土都曾几次被法国人占领,这使它成为美国的最佳目标——一颗不折不扣的“软柿子”。在这以后,专拣软柿子捏就成了美国对外战争一以贯之的原则。

1897年,美国经济在危机之后开始复苏,但通胀的兆头随着也开始出现了。1898年,以“缅因”号战列舰被炸为借口,美国向西班牙开战。美西战争中的详情这里不再赘述,仅说结果:美国人从西班牙手里得到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夏威夷和菲律宾。1923年门罗总统的《门罗宣言》,在1898年之后真正成为现实——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南美洲成为美国人的后院,美国可以独享这里的资源和市场。而获得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其战略价值则相当于战国时期秦国获得函谷关。进,这些岛屿是美国兵进亚欧大陆(中原)的战略跳板;退,这些岛屿又构成屏护美洲本土(关中)的战略屏障。这样一来,对于亚欧大陆这一文明中心,美国就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多受其利,而不受其害。

以菲律宾为跳板,美国得以介入亚洲事务。1900年列强瓜分中国,美国依托它的地缘优势,提出来“(中国)门户开放,(列强)利益均沾”。就是说,不管谁从中国身上割下了好处,大伙都要人人有份。再直白一点,就是不管谁在中国获得了好处,都要有美国的一份。这以后,在各列强的地盘上,美国人奉行的都是这种“利益均沾”的政策,也就是不去触及任何“地头蛇”的统治地位,只求分一杯羹。这样一来,在获得实利的同时,美国人无意间也在世界各地布下了众多“闲棋冷子”。在半个世纪以后,这个布局最终演化成了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P24-26

序言

之所以对这本书做了不小的修改,一则是因为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二则也是为了改善读者的阅读感受——能够读得更轻松一些。相对于之前的版本,这一版的结构更加“模块化”,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可以单拿出来阅读。

新版本删掉了一部分内容,同时对已有的部分做了细化。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很多“创新”和“发现”,其实可以看做是对我们过去记忆的“唤醒”——不考虑气候的话,承载人类文明的地理要素基本没有变化,人类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基本规律也没有什么变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条。我们这里与其说是在说历史,不如说是就着历史来理清其中的几条道理,顺带陈述一下笔者对一些事情的认识。

我并不期望所有读者都能接受书中的所有观点。相对于书中的材料和结论,我倒是觉得其中的思维方式更有价值——这也是新版中刻意淡化主观情绪的原因。读史说史,最终还是为了当今和未来,从这个角度说,在看待历史问题时:路径重于细节,功过重于是非,大势重于个人,公利重于私利,技术重于感性。因此论述一段历史,最好是能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因为”、“所以”来搭建起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把每一个事件放在其中来看。如此,或许我们对古事对今事都能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观察世界、了解当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杨锦麟 凤凰卫视主持人

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世界格局是个很俗的词,大学里的国政专业的人老是讲,但却讲不过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会讲,但讲不出道理。第一次听人讲格局,讲得这么通俗、这么有趣,用经济学的原理,把世界的变迁,讲得津津有味。——张鸣人民大学教授

放眼看世界,花精力去了解世界,有了解才有客观实际。——曹景行 新闻时事评论员

读完本书,世界格局的全貌就在你的面前!——张宇清 《世界新闻报》总编

世界格局不再只是国家领导关注的热点,今天的平头百姓也可以从中发现格局演变带来的经济动向,为自己的财富安全打出提前量。——刘兵清华大学教授

有形无是,不知所向;有是无形,不知所云;形势相济,方可明察天下。阅读本书,启发良多。——刘戟锋大校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全新修订50万册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101167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3168366
中图分类号 D8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