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缘(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
内容
试读章节

一直到母亲离世,我们都没忍心说出那个可怕的字。

母亲2012年8月3日因肝腹水、肚子疼住院,8月7日确诊胰腺癌晚期,10月2日辞世。不告诉母亲,是因为节俭一生的母亲,如果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一定会坚执着回家,不会再在医院治疗,而那样,老人会更受病痛折磨。

母亲以自己的顽强,为我们争得了尽可能多的守护时间,让我们最近距离感悟着艰辛一生的老人内心的善良。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我们不无纠结。明明知道可怕的病魔正在吞噬着母亲的生命,还得鼓励不懂“信心”和“奇迹”是什么意思的母亲“出力些(加油)”,祈愿病痛着的母亲靠自己的顽强创造奇迹。聪慧的母亲,应该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但坚强一生的老人不相信自己会这样轻易被病魔打倒。当看到医护人员积极为她治疗,当我们日夜守护在身边,母亲总是说:“只要不痛,就一定能好起来!”可怜的母亲,一直以为被强止痛针带来的疼痛暂时麻木,是在为她消炎和去病。“你们对我这么好,要好不起来,对不起大家。”母亲有着农村老人共有的善良,几次对守护在身边的我们说:“好起来让我出院回家,拄拐在村里自己走一个礼拜,再来住院,哪怕走了也算有点成绩啊。”

守护母亲,我深感自己的不孝。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依旧挂念操持一生的家。住院一个多月后,几次想回村里看看,我们未能随母亲的愿。已经不能坐起来的母亲,经不得搬上搬下、进出电梯和环湖公路的盘行、颠簸,尽管我们做好了请医护人员帮忙陪护老人回家的准备,但担心母亲路上经受更大的病痛折磨,担心发生意外。我们兄妹把担忧告诉了母亲,老人静静地没有说话,后来很少再提回家。

从住院到离世,母亲大部分时间都是面带微笑,平静度过。母亲微笑着与所有看望她的友亲打招呼,实在没力气时,也会弱弱地摆摆手,示意他们自己坐,而医护人员每次给她诊断或换药打针,老人总是心怀感激。母亲疼痛缓解、状态允许时,我不时地逗她笑。止痛针暂时麻木了疼痛,母亲平静地与我们兄妹说,万一自己好不了,后事要简办。就是在住院一个多月时,母亲告诉我妹妹香兰,她用过去的一个银簪打了四个戒指和一个手镯。母亲说,戒指给我们兄妹四个每人一个作念想,手镯留给我的女儿千惠——孙辈唯一一个女孩。母亲戴的耳坠,是以前来北京小住时,儿媳送给她的金戒指,回家戴坏了自己在店里改打的。母亲交待我妹妹,她去世后一定要把耳环交给北京的嫂嫂。而她自己存折上最后几个月的一点养老金和去世后的一点点补助,则让香兰取出来给我们兄妹四个的孩子作”利市”。

生命的最后六十天里,母亲依然心疼着儿女。守护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我想起了一位好友说过的话:“有的人读了很多书,未必有文化;有的人没读过书没什么知识,但有文化,有做人的文化,你母亲是有文化的人。”

感念母亲,摘录老人重病后六十天里我的微博——母亲以另一种方式活在我们的生命里。

安心,祝福天堂的母亲不再有疼痛!安好,前行的我们!

P4-6

书评(媒体评论)

“学武写的这些文字非常简朴,没有华丽的东西,更没有诗词的语言,正是这样的朴实无华的语言,猛然对我有另外一种冲击。这套书不管是出版还是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对我们这个年龄段很震撼,是冲击力很大的。”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金源化学集团董事长张和平

“什么样的东西打动人,我觉得还是真善美的东西。学武这些文章看了以后,平淡中见真,本源中见善。他说的都是很原始的或者说时家长里短、饮食起居的,这个里面能够发现善的好的向上的积极的因素。朴实中见美。美是什么,当然也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朴实的东西反而更能体现美。用真、用善、用美来写他的爱,他对母亲的爱,这些东西打动了我们。”

——检察日报社社长李雪慧

学武老师在《亲疼》这本书中没有用一个爱字,但真真切切体现对母亲的至亲至爱,我也特别感谢北大出版社在这样一个追逐商业利益的浮躁时代,能出这样一本文字不那么华丽(亲情无华)的书。

——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抒扬

这些故事字里行间都很朴实,朴实得让我感到震惊。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得是种释放,一种感情的流露。通过文字,我们读到了小山村的轮廓,很清新、很平和,让我很渴望。

——空军总医院发言人许艾素

这套书的出版,是对一种亲情、对一种大爱的传递,一种传播,一种接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

后记

很后悔,没让母亲帮我留下那双草鞋袜。

去年上半年,一次跟母亲通电话,说起以前上山砍柴,问母亲,我穿过的草鞋袜还在吗,母亲说,刚刚这几天整理屋子,还真有双你穿过的,没坏,但你们不可能再穿了,就当废品处理了。我有点埋怨母亲,怪她没把草鞋袜留下来。

需与草鞋配套穿的草鞋袜,于我,有特别的情结。做草鞋,是父亲自得的事情,主要用稻草和棕榈丝搓成的细绳作材料,但草鞋不经穿,一双穿不了一个月也就破了。草鞋袜,是奶奶给缝,用麻布缝成,类似红军过草地时的绑腿,又像现在齐膝的长筒靴。草鞋袜的底儿,则用细点的布缝制。上山砍柴,只要穿着奶奶缝的草鞋袜,柴丛的刺就扎不进去,也不怕了虫蛇,既护腿,又增加安全感,冬天穿着它上山还特别暖和。

没留下草鞋袜,是内心的遗憾。草鞋和草鞋袜,承载着奶奶和父亲对我们的关怀,还有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活艰辛与温暖。其实,遗憾何止是草鞋袜未能留下。这么多年,因为几次搬家,依稀记得二十年前回家过年,父亲、母亲和四个孩子,全家应该是合过影的,父亲2010年突然辞世,我很想找出来翻拍或扫描保存,可怎么找也找不到。哥哥与我也曾有过合影,同样是翻箱倒柜也找不着。

找不到照片,内心愧疚,也因为这份愧疚,母亲来北京小住时,我给母亲照了很多很多照片,不仅洗了一百多张,还放大了好几张,从北京带回老家。2011年下半年起,我开始写亲情博文。关于父亲、母亲,关于曾经那个年代的生活,关于那个小山村,关于年夜饭,关于父亲做磅,关于母亲借钱……太多的情形,一直就没离开自己的记忆,有的不时与现实的生活感触交织在一起,有的则因为每天跟母亲通话而得到佐证或补充。我很幸运,母亲辞世前的一年,曾多次与她电话里聊过去的事,让我有机会整理出五十多篇记录亲情的文字。母亲不识字,并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当我第一次把电台主持人朗诵的博文放给她听时,母亲说:“原来你是要写文章啊,我说呢,你常问老早的事干吗呢。”听了音频的老人,不无欣慰。

亲情,是每个人内心感触最自然的,但我们总是因日常生活而奔波,忙于各种各样的打拼,忙于各种各样的愿景规划,独独忘了整理生命里的亲情。我们忘了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曾经的喜欢或不喜欢,友亲、同学的滴水之恩或者曾经的同甘苦共患难。我们淡忘着亲人的在意或不在意,总是想起时会打个电话,或者买点东西寄点钱表示心意,而因为我们的丢三落四,一次又一次地忘了、忘了,遗落了太多的亲情。

亲情,有时需要整理。整理亲情,会温馨你的心灵。让生命更温暖。

目录

1 亲缘 (代序)

2 微博留住母亲生命最后六十天

3 走吧,走吧,母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4 与母亲是一生的缘

5 想让母亲再听听因她而写的文字

6 感念,会让我们不忘从何处来

7 梦回

8 从未叫过你妈妈

9 最是两毛钱压岁的温馨

10 早点回家

11 一声“叔”“姆”,一世的“老子”“娘姆”

12 珍重老人的自尊,是他们的尊严

13 冬至,怀念嫩姆

14 温暖

15 生日,不只是祝福

16 你的心情有人懂

17 你想我如我想你

18 一生感念

19 ( 没)看见

20 想请全村看场电影

21 机缘,是不经意间的心地交错

22 读报时间到了

23 乡情,是一杯醉不够的陈酿

24 虹桥头,生命的驿站

25 离不了的辣酱

26 早起,是挑水的时间

27 小学老师

28 每一天,都是生命里的唯一

29 校友邵老

30 我爱家乡的千岛湖

31 家有四猫

32 拥享平凡不容易

33 路

34 打不通天堂的手机

35 亲情,需要整理(代后记)

序言

人的一生有很多缘。

女儿三岁半时,我第一次带她回老家——安川,千岛湖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不习惯别人抱的女儿第一眼见到我母亲,就老远边叫着奶奶边跑到早已候在村头的我母亲的怀里。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也不管彼此是不是第一次相见,血脉之缘,是生命里最奇特的亲和与生俱来的情。

更深切地感受血脉之缘,是父亲的辞世。母亲和妹妹告诉我,头天晚上,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出着虚汗几次声音微弱地问:“学武什么时候回来?我可能等不到他了。”而从机场往老家赶的我最终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总有一天,我们都躲不开血缘带来的痛。

因血脉而来的亲情之缘,有时又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不自觉的情愫。就像我们兄弟或兄妹之间,父母在时很少联系,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形成了对家、对父母不同的心性。我们甚至从未合过影,但今年清明,因为扫墓,兄弟三个不约而同回到家。因为清明,又是第一次合影,弟弟和我无需言语地让哥哥站在中间。回北京那天早晨,我们跟妹妹也在湖畔合了影。聚了,依旧不相约。他们都要给我火腿,告诉我说是土猪肉,北京吃不着。我说,自己留着吃吧,路上带着麻烦。那个时刻,我在内心柔软地告诉自己,不论我们为照顾父亲或母亲有过怎样的摩擦或不愉快,亲缘却一直驻留于心,纵使依旧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依旧不知道下一次的不约而同会是什么时候。

血缘亲情,是亲疼之缘,乡情、友情,是亲情在延伸。相逢是缘、相知亦缘,相爱是缘,相携亦缘。父母是缘、儿女亦缘。手足是缘、朋友亦缘。因亲疼而相通的心灵之缘,是心灵向近的亲缘。当一位杭州朋友从网上买了我的博文辑录《亲疼》,出差来京专门约我签名留存时;当一位应是80后的未曾相识的朋友,通过北大出版社买了好几本《亲疼》,并托人找我签字留念时,心被深深地感动。《亲疼》出版后,这样的事遇到不少。这一份亲情感念的相通,温暖相识或未曾相识的心灵。  其实,不管我们一生有多少缘,缘,就是生命里的一份亲近;亲,是血脉之情的延伸。亲缘,是至亲间血脉相连的心灵交互,又是世间亲情相通的心灵亲近。亲缘,是感念血脉之亲的心缘,又是敬畏亲情敬畏生命的情缘,传递的是世间的温软。

一生的亲缘,很长,却又很短。只在今生的缘,时常被我们疏忽、被我们遗落。

内容推荐

《亲缘(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由王学武所著,《亲缘(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是作者继《亲疼》之后又一部感念亲情、乡情、友情的博文辑录。平淡如水的文字里,你会感受,亲缘,是感念血脉之亲的心缘,又是敬畏亲情敬畏生命的情缘,传递的是世间的温软。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亲人离去那一刻生与死的纠结,或早或迟自己也会有离开世界那一天,问题是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如何做到能拥享更多一些幸福、更多一些美好,能更少一些愧疚、更少一些遗憾,而那一刻到来时,又如何做到可以更少一些眼泪、更少一些感伤。

由《亲疼》、《亲缘》、《亲享》三部亲情文集构成的《孝·亲三部曲》,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催人回归本源,启迪我们重拾生命里遗落的亲情,救赎正在淡漠的灵魂。

编辑推荐

《亲缘(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由王学武所著,本书是作者继《亲疼》之后又一部感悟亲情的平实文字。作为《亲疼》的姊妹篇,既有对血脉而来的亲情之缘有更深的感念,又对因亲情相通而至的心灵亲近有真切感悟。血缘亲情,是亲疼之缘,乡情、友情,是亲情在延伸。父母是缘、儿女亦缘,手足是缘、朋友亦缘。因亲疼而相通的心灵之缘,是心灵向近的亲缘,传递的是世间的温暖。这一份亲情感念的相通,是生命里的温软。亲缘,是至亲间血脉相连而来的心灵交互,又是世间亲情相通而至的心灵亲近。亲缘,是感念血脉之亲的心缘,又是敬畏亲情敬畏生命的情缘。一生的亲缘,很长,却又很短。只在今生的缘,时常的被我们疏忽、被我们遗落。《亲缘》,是延续作者平实风格的又一部博文辑录,发表时就在网上产生很大反响,激起众多网友共鸣。平淡如水的文字里,你会继续获得一种平静、平易、平实,让人淡雅、淡定、淡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缘(亲情延伸的心灵讲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30022
开本 32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318261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