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孔子的大智慧)(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孔丘编著的《论语(孔子的大智慧)(精)》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本书讲述了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经典,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

内容推荐

由孔丘编著的《论语(孔子的大智慧)(精)》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孔子的大智慧)(精)》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试读章节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1]道:这里做动词,治理的意思。皇侃在《义疏》中把“道”写作“导”。

[2]千乘之国:乘,读作sh色ng,乘是古代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乘共有一百名士兵组成。包括一辆四匹马的战车,战车上有三名甲士,车后跟随有七十二名步兵,另有二十五名负责伙食、服装等后勤保障人员。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战车的数量标着着一个诸侯国的强弱。依据春秋的礼制,此时的千乘之国只属于中等偏下的诸侯国。

[3]敬:本义是恭敬,端肃。这里是慎重地对待,不怠慢的意思。

[4]节用:不奢侈,即人力、财力的节省使用。

[5]人:此处的“人”与下文的“民”相对应,“人”指的是臣子,“民”指的是老百姓。

[6]使民以时:就是要让百姓能按照农时耕作。“时”,指农时。“以时”就是不会违背农时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对待国家的大事要严谨慎重,并且诚实守信,节约人力财力,体恤爱护臣子,让百姓服徭役要不耽误农时。”

【阐释】

《论语》开篇讨论的内容便是“学”,这体现了孔子对“学”的重视。

“学”是孔子终生奉行的事业,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同时鼓励身边的人也要不断地学习。他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著名的教育思想,被后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我们第一次接触《论语》,接触到孔子思想便是从这句“学而时习之”开始的。那么,孔子让当时的人们学什么呢?学者们有各自的理解,比如,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是各类典籍和生活中必需的技能,例如“六艺”和各种礼仪。南怀瑾先生则认为,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去学某种“知识”,而是去学做人的道理。不论孔子所说的“学”,到底指的是什么,都需要经过“习”,才能感受到快乐。

在学校时,老师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过后,要不断地复习、温习。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这种反复地温习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怎么会让人感到快乐呢?

“习”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是“鸟数飞”,就是小鸟在练习飞翔时,不停地扇动翅膀。那么,“习”在这里就应当理解为“实践”。也许,这才符合最初孔子想表达的含义。无论是学习具体的知识技能,还是学习如何做人,如果不把理论付诸实践,即便你反复温习,得到的只能是空泛的理论而已。况且,谁会喜欢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东西?又有谁不会对此感到厌烦呢?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往往是实验课。当看到那些生硬的公式和定律。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实验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时,没有人会不感到惊奇和喜悦。我想,在那样的时刻,我们是无比快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入社会,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所学。不管是过程中,或是实践过后,我们总能感受到动手付诸实践,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充实。我想,这应该就是“多动手”的含义吧。

为什么孔子会在主要讲述如何学习的章节里,突然提到怎样治理一个军事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呢?可能像举例说明那样,孔子想通过治理国家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试想一下,如果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懂得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怎么会被称为“出山便可定天下的卧龙先生”?又怎么会使出类似于“草船借箭”这样的妙计呢?

毛泽东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会观察、分析具体情况。从实践中,我们又能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这是一种良性、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法。

所以,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要“求实务本,学以致用”,而且要先学做人,而后再学做学问。

除了动手实践,我们还要学会反思自己。通过自我检讨,发现言行中不妥当的地方,展开自我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好方法。只不过,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差不多就行了,干吗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呢?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自我反省就是要克服这种惰性,面对自身的错误。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想要有所成就,自我修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再来看看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什么是“愠”呢?从字面上解释,是心中的怨恨没有发泄出来。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已经是很难得了,如果要做到心中没有怨恨更是难上加难。大概也只有修为极深的君子才能做到吧。事实上,这种方法对于处理矛盾也是非常有效的。生活中,人与人的想法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宽容谦让,人际关系才会趋于和谐。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多听取他人的观点,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修养。

当年周恩来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常常会有外国记者提出刁钻的问题难为他。不过,总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从容机智地应答,体现了宽厚待人,仁爱敦厚的君子之风。

本章末尾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则是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一种呼应。“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又何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

P5-7

序言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论为主,兼记孔子一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其五代祖因避宫廷祸乱,由宋国迁居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存了西周的文化传统。因此,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后更是以好礼、知礼闻名于鲁国。

孔子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年轻时只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他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本书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同时,结合个人的理解与心得,对《论语》重新作的注释与今译。限于水平,本书一定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孔子的大智慧)(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孔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8284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12
CIP核字 2009156845
中图分类号 B222.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45
175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