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景观美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景观美学》由刘晓光所著,本书针对景观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的诸多误区与问题,如“美”、“真”、“善”的混同;意义的轻率;形式美的局限;意境美的缺失;特别是意蕴美、深层审美结构、特征创作原则的空白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景观美学理论与创作方法,以景观审美性表征理论与认知性表征理论为基础,初步形成系统性的景观美学体系,可为景观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景观创作原则与方法,可为景观创作提供具体的实践操作途径。

内容推荐

景观如何设计才能有深度?才能有思想?才能有灵魂?

《景观美学》由刘晓光所著,本书针对景观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的诸多误区与问题,如“美”、“真”、“善”的混同;意义的轻率;形式美的局限;意境美的缺失;特别是意蕴美、深层审美结构、特征创作原则的空白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景观美学理论与创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求美与求真是景观创作与欣赏活动中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求景观能够提供审美意蕴与认知意义,这是对审美性表征与认知性表征两种创作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的深层原因。

在求美领域,景观审美性表征是景观意蕴表现的重要方法,表现的是抽象的意蕴,属于审美范畴。优秀的景观作品具有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三种美感形态,是因为它具有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的审美结构。景观表层审美结构是审美表象系统,表现为“格式塔”;其生成机制是主体感知觉的加工;其独立审美功能是创造形式美。景观中层审美结构是审美意象系统,由表层审美结构转换生成,表现为意境;其生成机制在于主体的“统觉”、“想象”、“情感”活动;其独立审美功能是创造意境美。景观深层审美结构是特征系统,由中层审美结构转换生成,表现为特征图式;其生成机制是人类心理的抽象与投射活动。意蕴美是景观审美性表征的终极目的,其审美机制是景观整体特征与主体心灵图式的同构契合。

景观审美性表征创作应该从创造意蕴美的角度出发,其基本原则应该是特征原则而不是传统的形式美原则;其创作程序与方法是依据相应原则逐层建构景观三层审美结构。

在求真领域,景观认知性表征是景观意义传达的重要方法,表达的是明确的意义,属于认知范畴。景观认知性表征的作品可以分为惯用型与创造型两类,相应的生成机制是约定俗成与语境约定;其传达机制是编码传递;其表征机制是指定性联系与类比性联系;意义题材包括宇宙题材、历史题材、宗教题材、道德题材等类型。

景观认知性表征的创作方法是:意义确定与组织、符号选择、中介确定与组织、载体设计等。

《景观美学》以景观审美性表征理论与认知性表征理论为基础,初步形成系统性的景观美学体系,可为景观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景观创作原则与方法,可为景观创作提供具体的实践操作途径。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景观认知的机制与题材

1.1 景观意义与传达模式/004

1.1.1 景观意义的概念与价值/005

1.1.2 认知性表征与景观意义传达/006

1.1.3 景观认知性表征的表意层次/009

1.1.4 景观意义的传达模式/011

1.2 景观认知性表征的编码机制/016

1.2.1 惯用型象征与约定俗成机制/016

1.2.2 创造型象征与语境约定机制/018

1.3 景观认知性表征的意义题材/025

1 3.1景 观意义题材概述/025

1.3.2 景观意义题材类型/026

第2章 景观认知的表征与阐释

2.1 景观文本的表征/044

2.1.1 景观文本/044

2.1.2 关联模式/050

2.1.3 表征条件/053

2.1.4 中介类型/054

2.2 景观读者的阐释/061

2.2.1 意义的获取方式/061

2.2.2 阐释的人类学基础/063

2.2.3 阐释的心理机制/064

2.2.4 阐释的类型/064

2.2.5 阐释的特征/066

2.2.6 景观设计策略/067

第3章 景观认知创作的问题与方法

3.1 当代景观认知创作的问题/074

3.1.1 意义缺失问题/074

3.1.2 意义品位问题/074

3.1.3 形式品位问题/075

3.1.4 表征方法问题/076

3.2 意义的确定与组织/077

3.2.1 意义的确定/077

3.2.2 意义的组织/077

3.3 符号与语法的选择与创造/078

3.4 中介的确定与组织/080

3.4.1 中介的确定/080

3.4.2 中介的组织/080

3.5 符号载体的设计/082

3.5.1 中介与载体的转换/082

3.5.2 符号载体的复合应用/083

3.6 景观认知性表征案例解析/084

3.6.1 避暑山庄景观解析/084

3.6.2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景观解析/085

3.6.3 意大利广场景观解析/086

第4章 形式美与景观表层审美结构

4.1 景观形式美与审美机制/098

4.1.1 景观形式美/098

4.1.2 景观形式美的审美机制/099

4.1.3 景观形式美的独特性/102

4.2 表层审美结构的系统构成/103

4.2.1 表层审美结构概述/103

4.2.2 基本单位——审美表象/104

4.2.3 审美表象系统/106

4.2 4 表层审美结构特性/107

4.3 表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108

4.3.1 感觉活动/108

4.3.2 知觉活动/108

第5章 意境美与景观中层审美结构

5.1 景观意境美与审美机制/114

5.1.1 景观意境美/114

5.1.2 意境美的审美机制/116

5.1.3 景观意境美的独特性/119

5.2 中层审美结构的系统构成/121

5.2.1 中层审美结构概述/121

5 2.2基 本单位——审美意象/122

5.2.3 审美意象系统/125

5.2.4 景观的意境/127

5.3 中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134

5.3.1 统觉活动/134

5.3.2 情感活动/135

5.3.3想象活动/135

第6章 意蕴美与景观深层审美结构

6.1 景观意蕴美/141

6.1.1 景观意蕴与意蕴美/141

6.1.2 景观意蕴的指向类型/143

6.2 意蕴美的审美机制/150

6.2.1 审美主体的心灵图式/150

6.2.2 审美对象的特征图式/153

6.2.3 同构契合机制/155

6.3 深层审美结构的系统构成/159

6.3.1 基本单位——特征/159

6.3.2 特征系统/160

6.3.3 特征图式的存在与感知/160

6.4 深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164

6.4.1 心理抽象机制/164

6.4.2 心理投射机制/165

6.4.3 特征图式的生成机制/165

6.5 景观审美性表征案例解析/167

6.5.1 青山绿水庭的景观解析/167

6.5.2 退思园的景观解析/172

第7章 景观审美创作的问题与方法

7.1 当代景观审美创作的问题/1 82

7.1.1 形式美层次的问题/182

7.1.2 意境美层次的问题/185

7.1.3 意蕴美层次的问题/187

7.2 总体创作的程序,189

7.3 总体创作的原则/193

7.4 深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195

7.4.1 意蕴的确立/195

7.4.2 整体特征的确立/196

7.5 中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198

7.5.1 意境特征的组织/199

7.5.2 特征意象的挖掘/207

7.5.3 特征意象的优化/208

7.5.4 意象系统的组织/210

7.6 表层审美结构的创作方法/217

7.6.1 特征创作方法/217

7.6.2 虚实创作方法/221

7.6.3 完形创作方法/2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景观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61734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80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