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尚密码》由王海艳所著,从杜尚的笔记入手,论证了杜尚笔记中的“次厚度”是解读杜尚的密码,层层递进地分析了杜尚如何用他的作品和生活制造了一个向变动敞开着的身份游戏。
图书 | 杜尚密码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杜尚密码》由王海艳所著,从杜尚的笔记入手,论证了杜尚笔记中的“次厚度”是解读杜尚的密码,层层递进地分析了杜尚如何用他的作品和生活制造了一个向变动敞开着的身份游戏。 内容推荐 如何限定杜尚的作品和杜尚本人的身份,一直是艺术史上悬而未决的课题。《杜尚密码》由王海艳所著,本书从杜尚的笔记入手,论证了杜尚笔记中的“次厚度”。(inframince)是解读杜尚的密码,层层递进地分析了杜尚如何用他的作品和生活制造了一个向变动敞开着的身份游戏,质疑了学术界把杜尚奉为具有禅宗智慧的艺术大师、把《大玻璃》归为绘画、把现成物纳入艺术品、把《带胡子的蒙娜丽莎》看作反传统、反美学的“恶搞”等一系列把杜尚大大简单化了的观念。另外,《杜尚密码》就杜尚的复制品与“现成物美学”的关系、当代艺术是对杜尚的继承还是庸俗的背叛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而具有说服力的见解。 目录 绪论/V 一、不可定义的杜尚/VII 二、用“次厚度”揭秘杜尚的身份游戏/VIII 第一章 身份与“次厚度”/1 一、身份/1 二、慕尼黑时期: “从处女到新娘的过渡”/5 三、“迟到”的“次厚度”/10 第二章 “次厚度”的分界线/13 一、 《大玻璃》:绘画与非绘画的分界线/16 二、 “现成物”: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分界线/28 三、性别的分界线/44 第三章 复制中的“次厚度”/52 一、雕塑、版画、摄影和“‘次厚度’中的模子”/55 二、复制品和“‘次厚度’中的模子”/60 三、“次厚度”的变化/75 第四章 杜尚其人——“‘次厚度’的居住者”/87 一、透明的玻璃/87 二、 “带褶皱的布做的模子”/93 第五章 观者、“工匠”和“‘次厚度’的可能性”/103 一、美学中的观者与艺术家的格局/103 二、 “‘次厚度’的可能性”改写观者与艺术家的格局/107 结论 杜尚之后/124 注释/132 插图说明/155 参考书目/170 附录1 杜尚年表/177 附录2 关于“次厚度”的笔记/18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杜尚密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海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031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2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05.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6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