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由陈建中、陈丽华、庄莉所著,旨在通过对安溪乌龙茶及其铁观音制作技艺历史和现实的描述,体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安溪铁观音,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图书 | 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由陈建中、陈丽华、庄莉所著,旨在通过对安溪乌龙茶及其铁观音制作技艺历史和现实的描述,体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安溪铁观音,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名茶故里——安溪茶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安溪名称由来 第二节 安溪茶简史 第三节 安溪茶主要品种及分布 第二章 著名茶都——安溪现代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前安溪茶产业状况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迅速崛起 第三节 支柱产业的形成 第三章 天造地设——安溪铁观音乌龙茶的栽培技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第二节 茶园垦辟 第三节 茶苗培植 第四节 移栽定植 第五节 茶园管理 第四章 匠心独运——安溪铁观音乌龙茶的制作技艺 第一节 鲜叶采摘 第二节 初制加工 第三节 精制加工 第四节 贮藏保存 第五章 观音韵——安溪铁观音的品饮艺术 第一节 安溪铁观音香型 第二节 泡茶水质与茶具 第三节 冲泡与品饮 第四节 品茗意境 第五节 铁观音功夫茶 第六节 铁观音茶艺 第六章 茶俗茶事——安溪茶文化大观 第一节 从斗茶到茶王赛 第二节 茶乡茶俗 第三节 信仰茶俗 第四节 铁观音趣说 第五节 茶诗茶歌茶谚 第六节 民间铁观音茶疗习俗 第七章 茶瓷之路——安溪茶泡饮器具 第一节 茶具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茶瓷之路上的泉州茶具 第三节 茶具材质与鉴赏 第八章 传承保护——安溪茶传统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第一节 传承方式 第二节 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传承谱 第三节 技艺外传 第四节 台湾的安溪茶人 第五节 传统制作技艺保护的紧迫性 第六节 保护措施与计划实施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建中//陈丽华//庄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496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27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5 |
宽 | 18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