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
内容
编辑推荐

伍立杨编著的《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将五十位对辛亥革命产生举足轻重作用的人物重塑纸上(包括徐锡麟、章太炎、苏曼殊、陶成章、秋瑾等、孙中山、胡汉民、马君武、陈其美、汪精卫、戴季陶、吴稚晖、廖仲恺、蒋介石、蔡元培、陈独秀、黎元洪、吴禄贞、黄兴等),国民党早期元老、民国志士名流均被作者以生动且饱含情感的笔触推于读者面前。观点自成一家,不泛泛而谈,因伍立杨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学界与史学界的地位,其写作风格与内容本身都透露出极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伍立杨编著的《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探知辛亥革命所交织的经纬,探悉帷幕之后的背景对历史的撬动。《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中专制者的偏执与黑暗,践踏生命尊严的恶果;改良派的扭曲和宿命,他们的作为与沉沦;革命者如何在迷乱的时局中捍卫良知和道义,如何以头颅颈血精心维护亘古不灭的星灯,把苦难的现实境遇升华为一种对抗邪恶与荒芜的坚定信念,由具有英雄人格、理想精神和实修实证魄力的人们所赓续的历史脉动,他们点燃的火炬,闪耀的不仅是一个时代……

目录

1、孙中山:为时代而生的伟人

2、黄兴:黄花岗上悲风烈

3、蔡元培:圣者的明净

4、陈其美:文人底子,军人本色

5、戴季陶:力敌万钧的政论大手笔

6、方声洞:哀感顽艳的革命者情史

7、宋教仁:为宪法而牺牲之第一人

8、徐锡麟、秋瑾:芳草斜阳英雄血

9、朱执信:革命圣人

10、吴稚晖:兴会淋漓的酸楚老辈

11、熊成基、史坚如:敢以颈血溅诸侯

12、章太炎:使酒骂座的学术拿破仑

13、马君武:大手笔与大智慧

14、胡汉民:一个坏脾气的标本

15、蔡锷、唐继尧:军界典型在夙昔

16、吴禄贞:千古英魂,万载豪雄

17、汪兆铭:从志士到巨奸

18、苏曼殊:放浪形骸的革命情僧--附谈刘师培

19、蒋介石:倔强地传承辛亥精神

20、严复:针针扎在专制的痛处

21、康有为、梁启超:活在幻想中的大人物

22、袁世凯:乱世奸雄,大号小人

23、杨度:烹制恶汤的幕僚

24、郑观应:天才的睿智与洞见

25、厚诬先贤,史学末流堕入魔道--附谈陈炯明

试读章节

吴稚晖在辛亥元老中要算货真价实的吴老。他比中山先生还大一岁,而又活到八十八岁高龄。他在1905年春,经孙鸿哲的介绍与孙中山会面于伦敦,相偕到中山先生的老师康德黎家里用餐,极为投契。怡然接受三民主义思想,并于是年冬加入同盟会。所以可说是老人、老辈、老革命、老资格。而且他也可说是大器晚成,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在弱冠的年龄段即已捐躯,而吴稚晖三十多岁方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将近四十岁时和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爱国学社,他则担任学监兼国文教员。

辛亥首义后,吴稚晖则转而致力于文化运动,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民国元年的暮春时节,他竟在上海新舞台演剧,击鼓执扇,唱歌募捐,为了达到效果,竟对观众叩头不止,并谓:“谢谢诸位男女来宾,我劝大家捐钱,我不捐钱,我下不了台。我只好把腰间所有的钱,一齐和大家的钱并入一堆,也算是我吴稚晖装点门面,凑凑热闹。”即兴的表演天才赢得满座的喝彩。到了1918年,他又以一朝元老身份,竟然跑去唐山路矿学校做国文教员,曾邀胡适前来演讲。胡适后来回忆:“我同吴先生见面时很少。有一次——三十多年前,他在唐山路矿学校教书,邀我去讲演。那一天,我住在教员宿舍里,同他联床,谈了好几个钟头。那是我同吴先生单独谈话最久的一次。”1927年,吴稚晖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伐大军出发前,他在誓师大会上,将孙中山的遗像和党旗国旗授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并致词激励全体将士。

第一期北伐取得成果,南京政府成立,蒋介石敦请吴稚晖出山,但他除了短期担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外,身上只有“中监委”和国语统一筹委会主席头衔,多属闲职。在此期间,保卫中华文化不受毁损,乃是他寤寐难忘的愿望。

吴稚晖把生活变成玩儿,这玩闹中有血、有泪,也有酸楚,以及关注苍生的哀叹,所以坊间概括其性格特征,说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他是中山先生的幕僚,也是蒋介石的幕僚,两代幕僚,奠定他的眼光和胸襟。

二次革命流产后袁世凯笼络吴稚晖,授予大勋位,吴稚晖却之,尝谓“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怛敬上”。

1922年,陈炯明叛变,中山先生避走上海,吴稚晖专程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劝陈悔过,而陈氏执迷不悟。

笔者曾写有《民国五疯子传》,其一便是吴稚晖。1927年北伐途中,宁汉分裂,各方多端调停。汪精卫4月初来到上海,双方国民党元老开会斡旋辩论,会议开到高潮,吴稚晖十分激动,竟陡然离坐,到汪精卫面前跪下,求他改变态度,与蒋介石携手共赴时艰。“会场空气,至为激荡。吴氏下跪,汪则躲避,退上楼梯,口中连说,稚老,您是老前辈,这样来我受不了,我受不了。全场人都为之啼笑皆非。”可见其行事龙跃虎走、毫无拘碍的态度。吴稚晖1949年后迁居台湾,时已八十岁,仍与早年一样布袍土袄,大概很早他就抱定以清苦为乐的墨翟思想。他以辛亥元老的身份为蒋介石所用,可以直入蒋介石的官邸不待通报,但他与劳苦工农同在的思想却颇彻底,坐火车总是四等,与贩夫走卒为伍。有一次他在浦口坐渡轮,忘了带钱,收票员看他是一个十足土包子,竟打了他一耳光,待下船见军政大员恭迎之,收票员竟下跪求饶,他则一笑了之。在重庆时,他住一间商店偏房,木板朽烂,漏风漏光,黑暗低小,曹聚仁说:“蒋介石到那去看他,有如亚历山大大帝去看那位木桶里的希腊哲人。”早年王照(王小航)骂他是王八蛋,吴稚晖嬉皮笑脸,回敬一句:“小弟不姓王。”可见其机警敏锐,头脑的灵动。

早在民国初年,吴稚晖任国语统一会会长,六年后(1918年)编了一本《注音字典》,又写过不少“提倡科学、工艺救国”的文章,北伐途中,他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稍后冯玉祥曾致电骂他:“如有人骂先生:苍髯老贼,皓首匹夫,不惜以党国元老为独夫做奴才,死后有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先生将何以自解?”冯玉祥也是诙谐百出的人物,骂人出以设问,真是入木三分直到骨,可这吴稚晖也是骂人专家,汪精卫、胡汉民常被他骂得狗血喷头,其议论风发,评骘当世人士,故落下疯狗的绰号。台湾作家张文伯记吴稚晖谈话,锋芒百出,说是他的话匣子一打开,你就必须听完,如果想中途溜走,他会狠狠盯你一眼,或者索性叫住你:“不要走!”他能把最粗俗的说成最美妙的东西。

新文学家刘半农耗费多年精力搜寻《何典》一书,就是因了吴稚晖的推崇,他的用语、句式,乃至用意,都得此书的精髓,而更加的发扬光大。

刘半农表示:“吴老丈屡次三番地说,他作文章,乃是在小书摊上看见了一部小书得了个诀。它开场两句便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此书便是《何典》。吴稚晖推崇清代落魄文人张南庄的那本诙谐小说《何典》,并夸大说,他作文章,秘诀都自《何典》来,刘半农印这本书来卖,鲁迅前后为它作过两则序跋,承认它有相当的可取之处。吴稚晖向人推荐,极赞其开场词中的两句:“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觉得如此作文,风光摇曳,由土俗而臻于妙趣,真与众不同。吴先生的政论、杂文、包括他的谈吐,得力于这种民间文学处甚多。他的种种表现,也沾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气质,天壳海盖,架空楼阁,有一番触景生情,神出鬼没的效用,但他却是现代中国提倡科学的先知先觉。中国人尝讥笑法国航空机师在上海市郊的飞行表演,吴稚晖说:“大家不要笑,明天,满天飞机犹如蜻蜓的日子就来了!”其言可谓敏锐有味。他提倡科学的方式,推进科学的努力,影响过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只因行为的放诞而杂以诡异,才引来疯子的绰号。

他的名言如,“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他早年从中山先生,先生西去,又寄托全部希望于汪精卫,后见此公无可作为,乃长喟,转而跟定蒋介石。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伊始,年过花甲的吴稚晖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将孙中山的遗像和党旗国旗授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他与政敌笔战,也可以用别人所不敢用的秽语相嘲骂。北伐以后,蒋介石对他推心置腹,而他对蒋介石也确是鞠躬尽瘁。

李宗仁将吴稚晖称为:始终帮蒋抬轿子的丑角,这个定位太过分了。

李敖的《蒋介石评传》说蒋介石性好黩武,“自应面对现实,认可中央与地方均权分治,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以便避免战祸”。这话是对历史情状视而不见,盖当时蒋介石只是一后起之秀,历史的机缘将他推上前台。他不去打,别人也会打,而且是不知伊于胡底的混打。那是一个全盘开打的时代,蒋介石即使去出家,恐怕天下依然混乱,依然打得更凶。

吴稚晖的举动总是突梯滑稽,其间寓意也深,用心也苦。他或许以东方朔、淳于髡自命。他一生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他看得起谁,或对谁给予莫大的希望,他就会说,你如能挺身以当大任,我第一个就愿意向你磕头。他曾自称,一生只认得真理的是非,而不肯便调和。他和汪精卫渊源颇深,当年在法国流寓。朝夕过从。但当汪氏叛国,他立即以文字公开对骂。称汪精卫为“汪精怪”,称陈璧君为“陈屁裙”,称周佛海为“鼠狒黑”,称禇民谊为“禇蚁蚁”。

倒是汪精卫对吴稚晖的评价一语中的,说老头子是为国家,其心可鉴。

抗战军兴,国府退到重庆,汪精卫举宴。到者多中枢要人。谈到情势的危机,各有各的出发点,各有各的冲动。“突然,座中被人视为政坛泰山北斗的党国元老吴稚晖,趋向汪氏的座前跪下了,无限悲戚,无限激动地对汪氏说:‘救救中国吧!悬崖勒马,能救中国的也只有你了。怎样去结束这不利的战事,你有你对党国的责任,不应为了一己求自全自保之私,再这样袖手旁观下去!’汪氏为吴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错愕不知所措,于是也只好离座对跪,彼此握手欷歔。阖座看到这情形,没有一个不为这悲凉的场面所感动,有人甚至于随着泣下沾襟。当时唯一看到这戏剧化的场面而感到高兴的,是汪氏尚在稚龄的幼女公子季筠,她不曾看到过她父亲下跪,她还真以为是席中酒后的余兴呢!事后汪夫人陈璧君还责备汪氏说:‘满堂宾客,相对长跪,像是在做戏,还成个什么体统!’汪氏长叹了一声说:‘这老头子倒是为国家,他既然那样的做,难道教我仍独自高坐堂皇,生受他的一拜吗?’”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交迫,中西文明的冲突,时世遭遇中国数千年来所未有之一大变局,各色人物背景复杂,从那特殊风气中所磨练生长的精神变形及夸诞状态,也就特别显眼。

书评(媒体评论)

伍立杨此书,以丰富材料旁征博引,深切感知历史人物,笔端带感情、带哲思、带辩驳,可以想见他阅读之广、体味之深,不失为了解辛亥人物的一本独辟蹊径的好书。

——王蒙

天崩地坍,大泽龙蛇;生花妙笔,复活群贤。

——史学家王春瑜

多年前初见立杨,觉得他容貌言语恍若五四青年;今读其笔底草创民国的人物,取舍褒贬之间,即悟何谓民国精神。非凡人物值得以非凡视角观察。

——杂文家鄢烈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不逢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立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703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010016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