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昺伟主编的《专业的良心》不仅有益于促进人们以后现代视角、社会学视野审视社会工作,也有益于我们在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沿革中思考社会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传递社会工作在社会上承担良心工程——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相信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思考冲击并从中获益。
图书 | 专业的良心--转型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守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昺伟主编的《专业的良心》不仅有益于促进人们以后现代视角、社会学视野审视社会工作,也有益于我们在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沿革中思考社会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传递社会工作在社会上承担良心工程——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相信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都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思考冲击并从中获益。 内容推荐 李昺伟主编的《专业的良心》主要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如何增强主体自主性,以应对挑战。作者的视野是多层次的——从宏观到微观:既有国家层面的考察及对社会变迁格局的认知,也有对政府和社工服务机构互动关系的具体观察;既有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与使命等抽象议题的反思,也有对前线社工实践具体情况的分析。这正反映了我国社会进步的现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裹挟在其中的社会工作只是分散和零星地出现,既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又由于各地的灵活性而呈现参差之态。本书不仅有益于促进人们以后现代视角、社会学视野审视社会工作,也有益于我们在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沿革中思考社会工作,有力地传递了社会工作如何在社会上承担良心工程的理念。 目录 第一部分 作为社会进步的主体: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与愿景 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公平正义的现状与未来 社工机构的NGO化:专业化的另一种思路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中国本土化的解释 中国社会工作使命的实践——以增权理论为视角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博弈——以A市工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肤浅和夸大:论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化”和“去专业化”之争 “社区建设”概念的逻辑分析——兼论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向 第三部分 现实情境的描写:中国的社工实践及实践者 一线社工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及行动 合作模式下公益孵化器发展策略探究——以广东南海桂城公益NGO孵化中心为例 双重监控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体性——以G市S街“家综”为例 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发展——基于A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的经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专业的良心--转型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守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昺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648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2014216816 |
中图分类号 | D63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