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戏团里的猫
内容
编辑推荐

寒木编著的《马戏团里的猫》意蕴比较丰富的有《烟头》《飘逝的诗》《书玟山下》《沈脑力》《送餐到寝》五篇,它们纷纷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与其他作品相比,《三重天》和《杯中幻影》是比较特殊的,从体裁上看这两篇并不能算是小说。但是,这两篇对生活迷茫的人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它们也成了作品集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寒木编著的《马戏团里的猫》是90后新锐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马戏团里的猫》《书玟山下》等作品以吸引人的故事作为开篇,集中剖析了人性的弱点;《飘逝的诗》关注了当今的的教育问题;《烟头》《卷铺盖走人》等作品,关注底层百姓,行文大气。本书中每一篇作品都会有一千种思考,每一种思考只为让你更懂自己。

目录

马戏团里的猫

大塘

侠客,忍者

书玟山下

凌霄宝殿

三重天

杯中幻影

烟头

太阳越来越大

送餐到寝

飘逝的诗

沈脑力

绿孩

卷铺盖走人

试读章节

我虽是一只猫,但仍具有人的意识。

站在镜子前,镜子呈现出我的样子:白须长长,如细线一般;耳朵尖尖,和菱角相像。嘴巴微向上翘呈人字形,爪子锋利犹如弯钩。不容置疑,不容争辩,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猫。

但是,这小小的猫身为何承载着人的意识呢?我也不卖关子了,说实话,我本来是个人,只不过投胎为猫。尽管我时常暗自神伤,可,这容不得自己选择。

清末光绪年间——那正是我当初生活的时代——奸臣祸害人民,国法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列强觊觎着大清国这块肥土,开始大肆侵略,而各地又爆发了农民起义。乱世难以生存,本来日子就不好过,可越是这样,天公还越不作美,偏偏让我的家乡大旱。旱灾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这对百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本是迎光客栈的掌柜,刚开始生意还好做些,每年能赚点银两细软,但到了后来就不行了。那时候重农抑商,像我这样的商人,地位低下,身份卑微,而农民是比较受统治者欢迎的。统治者就喜欢这样的人,什么都不想,埋头生产粮食。我虽然比农民富裕一些,吃喝可以暂时不愁,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没有粮食吃了。

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每天战战兢兢的,朝廷政事不敢乱谈,只求顾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说这些的目的,是点明那时的生活环境。很显然,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要躲避战乱,又要寻找食物。可是,食物越来越少,人越来越饿。

看看大家,大家开始吃起了动物植物,他们吃鸡鸭猪狗,吃鱼虾蚌鳖,吃蔬菜瓜果。我随波逐流,他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到了最后,大家腹中无物,饥饿难忍,便开始吃起了草根,啃起了树皮。可这东西哪是人吃的?拿我来说,我只吃了两天的草根,就开始面容憔悴、小腹疼痛了。

嚼着生硬恶心的草根,我想:穷则变,变则通,人得想着变通,不能认死理儿。如果一头撞在了南墙上,难道还不知道疼吗?

家里贫穷鸡犬寡,粮仓丰满老鼠多。太平的时候,老鼠个个都是肥头大耳,但在此时,它们饿得吱吱叫唤,满街乱窜。老鼠出来了,家猫野猫也纷纷跟着出来了。于是,在大街上,时常能看到猫捉老鼠的景象。

一开始,我觉得有趣,老鼠偷吃粮食,人人喊打,罪该万死;猫咪勤劳勇敢,可爱厚道,值得嘉奖。太好玩了,猫啊,真是个听话懂事的乖猫!每当看见猫,我都忍不住想要去抚摸一下它们,以此来鼓励它们的行为。  然而,慢慢地,我饿得头昏无力,肚子总是咕咕作响。这时,当我再看到猫咪鼓着肚子卧在门口舔爪子时,就十分懊恼。人都这么惨,你一只畜生有何德何能还这么安逸?我开始讨厌猫了,看到猫就来气。

那天晚上,我从屋里拿张席子铺在了院子里,接着就半死不活地躺在上面。我虚弱无力,嘴唇颤抖,面色发黄。俗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我想我快要病了。我仰头望天,默默地祈祷着,祈祷苍天能够可怜一下我。正祈祷着,我的妻子回来了,她塌着眼皮,湿着裤腿,一瘸一拐地移着步子。她的手里,有一串被绳子穿着的小鱼,看到这里,我突然有了精神,啊!有鱼吃。

妻子把鱼儿放人盆中,又往里面添了些水,之后就进了厨房。鱼儿安然地游着,鱼鳃一张一合,鱼尾摆来摆去。我艰难地坐了起来,闻着那腥腥的味道,口水直在嘴里打转。

不多时,我的儿子也回来了。儿子擅长打鸟,我曾经用粗铁条给他捏过一个精致的弹弓,他爱不释手。宝刀配将军,锦衣配美人,儿子拿着弹弓,那是得心应手、浑然天成。他以前天天打鸟,我说他贪玩,没想到贪玩也有贪玩的好处。只见他一手持着弹弓一手拎着大鸟缓慢而兴奋地走了过来,将鸟儿丢到水盆旁后,就去厨房找妻子邀功了。

君子不近庖厨,那地儿我不去,就算是吃饭我也得在外面吃。我摸着自己干瘪的肚子,想着那香香的鱼肉和鸟肉,不禁垂涎欲滴。正当我在席上流口水时,忽然传来一声猫叫,打乱了我美好的思绪。我转头一看,哎呀!一只黑猫正吞食着肥美香香的鱼儿,喉咙中还发出吼吼的声音。见到这番景象,我怒气冲天,瞬间忘记了饥饿,我双手撑着地面站起身来,一边喊人,一边去抓。

那猫贪得无厌,吃了一条鱼之后,又衔住肥美香香的鸟儿敏捷地逃去。它前爪一伸,后爪一跃,步伐是那样的矫健稳当。我哪是它的对手啊,我前脚还没有迈出,它就消失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水盆旁,俯首看去,水盆里仅剩下一条最小的鱼,水底还留着几片被恶猫扒掉的鱼鳞。吼吼的声音更加响了,扭过头,我看着卧在墙上的它,它吃得那么香甜,那么娴熟。我心里顿时燃起了一腔怒火,五脏六腑都被烤得发热。

妻子听到我急促的喊叫,忙扶着墙壁走了出来,问我怎么了。我指着猫说,绿头蝇子闻香到,馋猫鼻子尖,真不要脸!儿子看了,双目瞪着,脑门抹了几道皱纹,立马从口袋中掏出弹弓要去击打。我见到此状,忽地扬起一只手,儿子见我手势停住了动作。

他疑惑地看着我,妻子也疑惑地看着我,他们疑惑中带着吃惊,吃惊中期待着什么。我嘴角微翘,笑了笑,让他们先不要动。我缓慢地弯下腰,从盆里拾起了那条鱼,一转头,我看到恶猫已经吃完了鸟儿,正在瞄着我手里的鱼。我像一只猫一样,开始和它对话。我拿着鱼冲它摆摆手,它直勾勾地看着我的手,我的手怎么动,它的头就跟着怎么动。它跳了下来,我面带微笑唤着它,它也面带微笑朝我走来。

我对儿子说,你去把钢筛搬来,十三岁的儿子跟个三岁的孩童一样轻飘飘地走了过去。不顾恶猫,我找了一根木棍,在木棍底端系了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抓在妻子手中。儿子搬来钢筛之后,我说,你去厨房端来一瓢热水,滚烫的。儿子问我道,要不要加点凉的,不然烫嘴。我说,你话怎么这么多,要你干什么你就照干!儿子低下头,转身走进厨房。

我把木棍架在钢筛下面,固定好,对妻子使了个眼神,她领悟地点了点头。我看着恶猫,脸上又浮现出微笑,而且看上去更加和善了。恶猫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我,喉咙里的声音还未停止。我拿着鱼,走到钢筛旁边,它跟着我的步伐,慢慢地靠近。刚开始,它还跟我保持很远的距离,可最后就直接卧在离我几米远的位置了。我知道这东西不是轻易就能对付的,必须下点功夫才行,于是就没放松警惕,继续保持着笑容。P1-4

序言

本来我是不赞成自己为这本书作分析的,因为只要作者一发话,作品的思想内涵似乎就被框死了。

所以,现在我也只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就选几篇进行分析。

《马戏团里的猫》

这篇小说的主题,很多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大致说来,有下面三种。

一、人的异化。人变成了猫,因为他残忍地杀害猫,这是思想和行为的严重异化。到了后面,人和动物一同作为动物去表演,而人和猫一起去观赏。人即动物,动物即人。

二、人的罪恶。小说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生存需求,第二部分写的是精神需求。这几百年来,虽然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是人心未变。甚至最后连人也要被关进笼子里,真是令人窒息。马戏团里的猫,是一个隐喻,是人性泯灭的隐喻。

三、人的忏悔。杀了猫之后,“我”毫无忏悔意识,甚至还洋洋得意,感觉光荣。而看客们欢欢喜喜,丝毫不觉得这是罪恶。在后面的“-5戏阶段”也是如此。做戏者与看戏者,都没有忏悔。后来,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我”良心觉醒,无比忏悔。

对于以上观点,我不发表什么反驳意见,我觉得,文学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就不仅仅属于自己了,而是属于大家。如果文学作品能被读出不同的思想,并且对人有些启发,那便是它的魅力了。

如果非要我说创作意图,坦诚而言,我最初是想表现人性的罪恶。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有时候会如此残忍,失去了所谓的人性,变得连禽兽都不如?

人可以冰冷地捉住野兽,然后砍杀、剥皮,可动物会这样做吗?如果不会,难道人还比不上禽兽?从小说中可以看到,看马戏的人中,小孩子是多于成年人的,这是否说明人之初,性本恶?

至于后面,也就是看马戏的那几段,似乎不如前面的精彩。其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因为大家为了满足欲望和快感,犯着浑然不知的罪恶。我也敢保证,许多读者在刚开始看到马戏描写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慨。

我始终认为,万物生灵皆平等,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伤害它们,这是一种扭曲的人性,是一种罪恶,是需要批判的。

《大塘》

我个人认为,这篇小说是本书中最好的短篇小说,因为它几乎没有废话,然而很好地表达出了主题。写这篇小说,源于对佛学的研究,佛说因果,那么我觉得人们错误的观念就是不好的“因”,而悲剧就是不好的“果”。

大塘,是邪念的隐喻,它是“姑父”赚到第一桶金的地方,也是“姑父”财迷心窍的地方。因为“姑父”有这种邪念,所以才导致了一场大悲剧。

“祖奶奶”也是一个隐喻,她可以战胜邪念。如何破处邪念呢?“祖奶奶”让“姑父”烧钱,这正是让他不要去贪财。由后面可知,“姑父”变得慷慨后,“朋友”也不再去找他了。

《绿孩》

绿孩是自然的隐喻,这不难看出。整篇小说所讲述的事情,也比较直白,就是人们破坏自然,然后自然报复。

文中上来讲了两个故事,即农业和工业对自然的破坏,当然,后者更为严重。至于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盲目追求财富,另一方面是人们摒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自然创造了人类,创造了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人类却为了利益做出破坏自然的事情。当绿孩的肚子慢慢变瘪的时候,那么,她的孕育能力也在慢慢丧失,当自然的孕育能力完全丧失的时候,人类,该如何生存?

《侠客,忍者》

编辑看了这篇小说之后,问我是不是想表现报仇与不报仇的矛盾。我写之前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古人有复仇情结,杀父之仇若是不报,九泉之下都无脸跟父亲团聚。可是,就这样一直报仇,何时是个尽头呢?

但是,当落笔写的时候,我想表现的就不是这个主题了。这篇小说其实是受了《铸剑》的影响,不同的是,鲁迅刻画了一个大无畏的黑衣人形象,他具有很强的革命精神,面对恶势力,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与其斗争。相比之下,《侠客,忍者》则黯然失色许多,它似乎万分懦弱。不错,我要表现的就是这种真实。

一切的带有黑色色彩的、蛮横无理的势力,都是恶势力。面对着恶势力,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像端木峰一样,还是像萧巅一样?小说的主人公看似是端木峰,其实我觉得是萧巅。端木峰是一个复仇者的形象,他涉世不深,眼中对恶势力只有仇恨,没有畏惧。而萧巅,则饱经世事,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对恶势力恐惧,从而一味地忍耐、等待。他不想着改变“武林”的现状,也不想着出人头地,侠心慢慢隐去,敢于斗争的心被吞噬,并悟出“没有谁是天下第一”的类似于自我安慰的忍耐哲学。

是的,“风平浪静未必是风平浪静,波涛汹涌也未必是波涛汹涌,这世界看似和气,其实极其野蛮。”纵使知道了这些,可,难道就得低头吗?萧巅低头,是因为害怕未知的灾难,他最后妥协了,甚至等着恶势力死去。可旧的恶势力没了,就真的没有了吗?

文中的厄咫剑,便是“恶势力指向”的象征,本来有平厄剑,然而,萧巅却忧心忡忡不敢传授端木峰绝招。于是,一场悲剧产生了,可怕的是,悲剧还将继续!  《杯中幻影》

人时常有两个对立的心,一方面想要得到好生活,一方面又浮躁无比,不脚踏实地。这篇小说,就是探讨这些的。

我认为,人浮躁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生活失去了重心”,也就是没有坚毅的意志力,纵使有梦想,也不去做;其次,是大环境的刺激。

一次次的大浪潮,一次次的大冲击,新鲜事物纷至沓来,譬如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对于好奇心极高,但价值观尚未形成的热血青年们来说,什么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力量。他们犹如一汪清水,往里面注入墨水,他们就会黑如木炭;往里面注入牛奶,他们就会白似棉花。

流行,是人性的一面镜子,它将娱乐至死和物质主义完美无缺地折射了出来。人们在追求娱乐和物质的时候,逐渐浮躁,逐渐失去自己。

《卷铺盖走人》

这篇小说写农民工平等在城市里的打工遭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第一个,夫妻生活。这似乎有些难以启齿,尤其对于我这样的学生来说,但是这不得不说。文中的平等,半年只能回一次家,过一次夫妻生活,这是无比艰难的。

第二个,工作。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平等只能从事一些体力活。他工资低,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第三个,心理压力。在城市中生存,总是要碰见城里人,可城市里似乎不那么友好。在公交车上,平等受尽了冷眼和侮辱,面对这些,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也许他已经发现,自己与城市格格不入,连自己的纯粹都成了一种罪过。

第四个,欺骗。农民有一种自卑心理,也正是这种自卑心理,让他们低头说话,低头做事。于是,有人便欺骗他们了。平等坐车受骗,进了厂还是受骗,让人同情。

第五个,医疗等问题。平等没有医保,受了伤,也不敢治疗。即使有医保,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不是一个农民工可以承受的。

我相信,农民工在城市的中所遇到的问题远比这些多。我呼吁,大家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和包容,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关爱。

在整本书中,我个人觉得,意蕴比较丰富的有《烟头》《飘逝的诗》《书玟山下》《沈脑力》《送餐到寝》五篇,它们纷纷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我不想在这里分析它们,因为我想让大家去品味,去感受。

与其他作品相比,《三重天》和《杯中幻影》是比较特殊的,从体裁上看这两篇并不能算是小说。但是,这两篇对生活迷茫的人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它们也成了作品集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一定要去思考,否则,就读不到任何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戏团里的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寒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27622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19484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