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精)/闫红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青楼女子身上,都附丽着一段爱生梦死的传奇,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背后,是怎样一幕绝望而挣扎的底色人生?终于,有一位现代才女,越过迷离的乱世风烟,向她们真实的生活窥去……《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作者闫红如是说:这不是一部说传奇的书,它似乎更愿意打破传奇,放弃那些堂皇的描述,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字里行间里,掠起人性的尘埃,淘出,一个现代女子所体会到的人生况味。

内容推荐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由闫红编著。

细读秦淮八艳的故事,是一个将传奇解构的过程。在《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中,我们看到这些女子,在自己的命运中苦苦挣扎,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对于她们,爱情等同于立身之本,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掺杂在一起,她们谋生,亦谋爱。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在腾挪闪躲中,在辗转跌宕中,她们伤痕累累,甚至血肉模糊。

目录

一、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附录一 王稚登《马姬传》

附录二 马湘兰致王稚登八封书札

二、柳如是:扬眉女子,风尘知己

附录 柳如是诗词

三、董小宛:她把垃圾吃下去,变成糖

附录 冒辟疆《影梅庵忆语》

四、卞玉京:听说爱情回来过

附录 吴伟业《琴河感旧》

五、陈圆圆:所谓红颜

附录 吴伟业《圆圆曲》

六、李香:桃花扇上的金陵往事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李贞丽》

七、寇白门:最美丽的火灾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寇湄》

八、顾媚:动什么别动感情

附录 余怀《板桥杂记·顾媚》

试读章节

一、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读一本书,爱一个人,过一生。

很多年前,在CD封面上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因它有宁静的美,寂寞的力量,仿佛人生可以这样删繁就简,摈弃芜杂的诱惑,一心一意地,开出一朵孤绝的花。

现在想想,不过是一个漂亮句子。除非放逐到孤岛上,谁能只跟一本书天长地久?就算这一条是为了渲染气氛,好着落到“爱一个人,过一生”上,还是不现实,造化弄人先不说,只需问问自己的心,可笃定做得了自己的主?

大多数人,爱了一场又一场,每次都以为,这一次总该不一样了吧,等到时过境迁,发现不过又是百集长剧中的一个小小高潮,人生的整料,变成了零敲碎打,沮丧,却也只能这样。

能够用一生的时光成就一个辉煌梦想的人,是留给凡人崇拜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崇拜马湘兰。

(一)

讲马湘兰的故事,可以省一点力气,她生于嘉靖二十六年,死于万历三十二年,两头都搭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也不是什么士子清流,这些使我终于能够避开政治——政治这东西我不懂,我有的,只是一点常识。

都说马湘兰并不美,姿首如常人,却能为六院冠冕,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

首先是气质不错,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其次聪明,吐辞流盼,善窥人意,光靠这两点,能在秦淮河畔站稳脚跟,但将诸艳群芳全压下,做到金字塔尖的位置,马湘兰凭借的,是一份不让须眉的豪爽。

豪爽这个词,不是放在男人身上才成其为魅力,胳膊上跑马拳头上立人,那是孙二娘式的简单粗糙。豪爽是清澈的眼眸,开阔的器局,是对琐屑细事的忽略和遗忘,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痛快淋漓,豪爽还可以是一往情深之子靡他,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豪爽女子,才会有如此灼热忘我的爱情。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被人爱慕,粉丝成堆呢?

关于马湘兰的豪爽,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她视金钱如粪土,时常挥金以赠少年,比如说小丫鬟失手跌碎她的玉簪,她反而要赞碎玉之声的清脆美妙。蜀锦缠头,步摇条脱,她一概不放在眼里,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尽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提防她话语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举措。

但是,豪爽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开大合的性情,使她不会因某种顾虑,就为难自己。那年有个孝廉听说了她的名头,专程跑来拜访,马湘兰嫌这人不靠谱,面都不给他见。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几年后,这家伙居然混到了礼部主事,冤家路窄,马湘兰恰有一事犯到了他手里,这家伙公报私仇,全不顾众人说项,一定要将马湘兰拘捕。

在主事的大堂前,昔日的失意粉丝,现在的傲慢老爷,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女人,冷笑道,人人都说马湘兰与众不同,如今看来,也是徒有虚名。马湘兰面不改色,反唇相讥,说,就是当年徒有虚名,才有今日不名奇祸。主事见她答得巧妙,不由一笑,将她释放。

说到底,这位主事大人并不真想和她过不去,把马湘兰传唤到大堂上,可能只是想满足当年一个情结,用这么一个办法,见到了偶像,省下了出场费,还耍了威风,就是有点唐突佳人——难怪人家马湘兰当年不待见他。

(二)

但不是每次跟衙门过招都如此有趣,妓女是贱民,用吴思先生的说法,官府对她们,有合法伤害权,那一次,她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坏人。

此人见马湘兰门前终日车水马龙,以为必有油水可榨,敲诈了五百两银子还不过瘾,却不知马湘兰出手大方,积蓄并不丰厚。眼看贪官污吏步步相逼,那么潇洒的马湘兰也慌了手脚,到底是女人,心理素质较差,一时间惶惶然竟觉得命不可保,就在这时,一个老朋友出现在她眼前。

老朋友叫王稚登字百榖,是吴中最负盛名的书法家,马湘兰本人是画兰的高手,两人算得上文墨朋友。书法家光临的那一刻,正撞见马湘兰最为脆弱的瞬间,披发赤脚,目皆哭肿,跟平日里特立独行风采四射的形象判若两人,惨兮兮的,实在是可怜。

可怜,是可爱的别称,放在把自己包裹得很好的女人身上尤其是,王先生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他虽然因为诸多原因,不是官场中人,还不是本地人,但作为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和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员颇有些往来,正好御史大人有事找他,他把马湘兰的事跟大人一说,轻松搞掂。

就像蒲救寺张生救莺莺,这是凑巧,或者人际关系网铺得比较广,但是,他最直接地在那个女子面前,展现了男性世界里的权力。女性缺乏安全感的特性,使她们很容易爱上这种权力,爱上那个对自己实施了保护的人,崔莺莺如是,马湘兰也如是。

王稚登的形象,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大,通身上下散发出温煦迷人的气息,马湘兰越过感恩,抵达爱情,她提出要嫁给他。

这一年,马湘兰三十岁左右,王先生大她十三岁。

王先生笑了,说,我是修道的人,对于美色看得淡。再说,帮别人消灾,就想打里面占便宜,跟制造灾难的人又有何区别?古押衙(唐传奇里一行侠仗义的男子——笔者注)若在,岂不拿匕首对着我的胸口?

他的拒绝有理有节,他的态度光明正大,马湘兰虽余情依依,也不好为难了人家。姻缘不成友谊在,做不了夫妻还可以做朋友,日后的通信里,她一口一个二哥——大概王先生在家中排行老二——看来,利用哥哥妹妹的搞暧昧,并不是现代人的一大发明。

这样一份“友谊”(这两个字暂且存疑),马湘兰将它保持终身,世间犹存有她写给他的八封信,可以看出这份友谊的大致面目。

她当他是唯一的知己,与他倾倒心事,细说情怀,遥寄自制的小袋和绉纱汗巾,给他夫人的礼物更是五花八门,从家常的火腿酱菜,到小资的古镜、紫铜锁和乌金扣。当他偶尔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她总是殷勤地一再挽留,请他暂且停舆数日,容许她的情衷能尽万一。

也只是这些了,没有山重水复的追问,排山倒海的表白,她已经过滤了的爱,如月光透过花叶,筛下安静的疏影。

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假如对方不肯接受她的感情,她不会强求,也不会随手处理掉,而是默默拾回,一个人扛着,扛得再苦,也不叫一声痛,那种坚忍静默,现代诗里有相似的表述: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

我一无长物

然而 如果你愿意

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

如果你愿意

我将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

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

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

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 除了在有些个

因为落泪而湿润的夜里

如果

如果你愿意

作者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

(三)

马湘兰的生活,就这么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半属于生计,一半属于爱情,一半是迎来送往交杯换盏,一半是归心低首为爱苦祭,一半是海水,她随波逐流不问归处,一半是火焰,是寂寞的喜悦,她静静自燃的灵魂。

在这两者的拉扯中,她与时光对抗,据说她驻颜有术,到了半百年纪,仍然不给人迟暮之感。年轻的时候,她不是美女,到了这会儿,却高出了同龄人的水平线,要不怎么说,女人的脸,三十岁以前,父母负责,三十岁以后,自己负责。

不过,“看上去年轻”这话,说到底,只是一个安慰奖,同样是没有皱纹,少女的脸庞如绸,轻盈柔软,妇女的则如瓷,质地坚硬,还透出隐隐的青。鉴赏这一点,男人的眼光比我毒,何况还有手感,何况还有直觉,所以,马湘兰把自己维持得再怎么青春,门前的车马还是渐渐稀落起来,就像一个过气的明星,靠人们的怀旧情结加外一点窥视欲来聚人气,而王先生,不知是不是因为岁数大的缘故,已多年不来此地。

那个乌江少年的到来,因为而显得特别,他原本游学于斯,比五十岁的马湘兰小一半还拐弯,第一次见面,他竟然、好像真的爱上了她,小儿无赖般地撒娇撒痴,留连着不肯离去。

估计马湘兰也觉得他荒唐,可又拿他没脾气,正在这时,忽有讨债的出现在门外,声如哮虎,煞是骇人。有人怀疑这是马湘兰找来的托,如果是,我觉得这招挺高明,倒不是想讹少年几个钱,这是最好的却敌之策。想想看,换成个虚情假意的,还不屁滚尿流赶紧溜掉,同时暗自得意:你哪只眼睛看出我是个冤大头来的?而马湘兰撵走了白相的小白脸,又不伤彼此情面,可谓两全其美。

不料,这少年眉头都没皱一下,就掏出三百缗来,不细说这是多大的一笔钱了,反正在我居住的这个中等城市,大致可以付个小户型的首付。我想此时的马湘兰应该喜忧参半,这少年,好像是来真的了,曾经沧海风尘憔悴的她,如何与这青衫少年谈情说爱?自己想来都好笑。但是,哪个孤单女子,能经得起被爱的诱惑呢?她终于,和他同居了。

乌江少年给马湘兰买了房子,置办了首饰,海誓山盟,软语温存,用胡兰成的话叫“日日待她如新妇”,更骇人听闻的在后面,他竟提出来,要娶她为妻。

数百年之后的今天,我觉得这少年真是酷毙了,如此地离经叛道,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妨就跟与他做一对狗男女,纵横江湖,双宿双飞?

但是,马湘兰拒绝了他,话说得很实在:第一,我门前车马如此,嫁商人且不堪,况且你这年轻人?第二,外面的人听说我与你相好,以为像汉朝的馆陶公主宠幸那个年轻的卖珠儿,绝倒不已,何必再添口实。第三,有谁听说过半百青楼人,才执箕帚做新妇呢?

这些话,她是笑着说的,消解了应有的严肃性,有点辜负少年的一腔痴情——虽然是为他好。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对他不够爱,不会昏头昏脑,不会无所顾忌,亦不肯拿不再年轻的身体与心灵去赌明天,她跟他说话的口气里,是透着一丝长辈的慈祥的。

锦衾角枕上的缠绵依偎,肌肤与发丝的辗转相亲,仍然抵不过远方那若有若无的面容,当他如海市蜃楼般浮现,这世上所有的男子,都变得无足重轻,隔着红尘三千丈,她的灵魂踉跄着,朝他飞奔。

少年仍不肯走,还是他的老师闻讯赶来,连打带骂的,才算把他弄了回去。尽管我对这少年极有好感,不得不说,相对于开场的明快鲜亮,这个结尾实在晦气——还被老师拉回校园,什么跟什么嘛,又不是早恋的中学生。

(四)

少年离去,她独立苍茫,站在原地,就像一棵坚持不肯老去的树,无视风霜年年催逼。

这是等待的姿势,不是等待一个人,而是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深处的无限可能。“保容以俟悦己,留命以待沧桑”,周汝昌这个句子曾让我心折。沧桑之后,万籁俱寂,我能否听到你的心声,揭晓命运给我预设的谜底?

万历三十二年,王先生七十大寿,马湘兰下定决心,完成将近三十年未曾兑现的吴中之游。

二十多年来,她屡次说要去他的城市看望他,不知道说了多少回,有次甚至要定下死约:中秋前后,纵风雨虎狼,亦不能阻我吴中之兴也——还是没能成行。人与人见面,可以如此地容易,也可以如此地难,他七十岁的这一年,不能再等待了,她买楼船,载婵娟,顺流而下,为先生寿。

这时,他们已经十六年不曾见面。

无论是十六年,还是二十多年,都是很长的一段时光,这样缓慢地酝酿出的一个庆典,自然隆重到了极限。在歌舞场中已经混出点声望来的马湘兰,还有本事营造出另一种奢华,她带了十五个能歌善舞的佳丽,住在王先生的百絮园里,为他缓凝丝竹,慢度新曲,朝歌夜弦,累月为欢。

王先生本人这样写道:绝缨投辖,履舄缤纷。四座填满,歌舞达旦。残脂剩粉,香溢锦帆,泾水弥,月姻煴,自夫差以来所未有。吴儿啧啧夸盛事,倾动一时。

马湘兰是这场盛事的主角,那些日子里,她容光焕发,眼神明亮,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她拼尽全部的气力,为他呈上一次华美的绽放,哪怕从此后萎谢了,也是心甘情愿的。

有一夜,很晚了,曲终人散,年轻的女孩都已回房休息,马湘兰一个人靠在化妆间的椅子上,还没有卸妆,微微有点疲惫。这时,王先生进来了,欢喜如焰芯似地轻轻一颤,马湘兰正待说什么,却见他从镜子里看着她,她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镜中的自己,眉目潋滟,乌发如云,难怪他眼中有激赏之意。她心中怦然,等他的下文,他微笑着,开口了:

“卿鸡皮三少若夏姬,惜余不能为申公巫臣耳。”

翻译成白话,就是:卿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真像传说中的夏姬,可惜我不能做她的情夫申公巫臣啊。

他在开玩笑,但是过了。夏姬是春秋时人,史上最为放荡的女子之一,名妓李十娘刻了个印章曰“李十贞美之印”,余怀跟她开玩笑说,“美则有之,贞未必也”。十娘泣曰:“君知儿者,何出此言?儿虽风尘贱质,然非好淫荡检者流如夏姬、河间妇也。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情与之洽也;非儿心之所好,虽勉同枕席,情不与之合也。儿之不贞,命也,如何?”余怀赶忙道歉,敛容谢之曰:吾失言,吾过矣。

余怀一句“不贞”,激起李十娘这么大反应,郑重其事地发表了一篇贞与不贞的告白,特别强调,她不是那放荡的“夏姬”,可见风尘中人,未必就自甘下流,莺声燕语的背后,亦有自己的坚持。

余怀与李十娘只是好友,说错了,可以更正,王稚登不同,马湘兰用心爱他那么多年,密密匝匝的情意,连缀起半生光阴,却原来,在他心中,自己不过是夏姬一般的人物,而且,他很是自负高洁地说,惜余不能为申公巫臣耳。

也许,他对她的救助,只是日行一善,这些年的通信,是闲着也是闲着,他根本瞧她不起,这不是错,他的错误在于,这么久之后,他才让她知道,使她不能在真相之前戛然止步,把一个华丽谢幕,变成了黯然收梢。

马湘兰应该没说什么,所以王稚登很不当回事地写进了文章中,我猜,他一定忽略了一种破碎的声音,不只是她的心,还有她的容颜,她那惨淡经营、不肯老去的容颜,在那一刻支离破碎。

江湖上再无常青树,马湘兰在于史无载的某个夜晚老去。

亦只能萎谢了。她回到秦淮河畔,大病一场,有一日,她意识到自己大限已至,平静地燃灯礼佛,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五)

死讯传到王稚登那里,他悲痛之余,挥笔写下挽诗一首:

歌舞当年第一流

姓名赢得满青楼

多情未了身先死

化作芙蓉也并头

前三句是显摆,第一流的女子可是暗恋我王稚登的哦,至死都“多情未了”。“化作芙蓉也并头”是押韵,总体说来,水准一般。

是不是对王稚登太苛刻了些?谁还没有个失言的时候,怎能为一句话,就把人全盘否定?但是,先不说有些错误是不能原谅的,脱口而出的话,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我们且来看,这位二哥王稚登,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除了书法家这一身份,他同时还是制做假古董的高手,如果说这还无伤大雅,下面说到的这件事,性质就有点恶劣了。沈德符《敝帚斋余谈》里记载,有个叫傅金沙的官员,原本文采风流,为政清廉,在吴中做知县时,王稚登请他去家中饮酒,却暗藏名妓于内室,等他喝高了,无力自控,唤出来荐以枕席。明朝时候,官员随意宿娼,也是违纪行为,王稚登抓住了傅大人的小辫子,把他像提线木偶似的牢牢控制在手中,为己所用。

这办法原理简单,效果不错,现在还屡见于官场,影视剧里也多有表现,只是,弄这种事的人,多猥琐下作呀,真看不出,被佳人暗恋的可能。

还是在很多年前,看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两个不可以相爱的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男子是一位缄默的长者,华发高贵,气质澄明如水晶,每当女主人公在人群中,隔着距离,噪音,浑浊的空气,远远地看着他,就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

写得真美。

N年之后,张洁推出《无字》,堪称《爱》的续集,还是那俩人,但不再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他们走到了一起。缄默变成了心机,痴恋变成了纠缠,共守的时日太长,有的是时间相互看破,当他们撕破脸皮,气急败坏,花样迭出,穷形尽相,我这个资深读者,感到了某种眩晕。

最浪漫的事是没有后来的事,若是没有后来,怎知道那被距离神圣化了的对方,原来也有肮脏的鼻孔?马湘兰的故事也如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们的交往其实并不多,主要通过信件,而信件是可以斟酌、修改的。

距离产生美,因距离中的虚空,由人们的向好之心填充,就算她隐约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也不要紧,她出色的想象力,想要爱的本能,就像一只擅长描画的笔,把他涂改得面目皆非,有了超现实的美。

也可以叫做自欺欺人,可是,作为看客当然是清醒明白的我们,就不曾这样自欺欺人过吗?想要爱的心情常有,值得爱的人,却并不常在,我们只能拿一个具有可能性的的人来包装,我们,其实是爱上爱情。

但无须嘲笑,也不必同情,爱上爱情的女子,原本就把“爱”,看得比“爱人”更重要,马湘兰辞世时是如此平静,她应该,已经拥有了化解一切的智慧。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拍过中国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徐静蕾,在某个广告里这样说。

P3-15

序言

传奇的彼岸

(一)

作为一个资深文学青年,我当然应该在很久以前就知道董小宛和冒辟疆这一对璧人。我知道他们在晚明时候,很美地爱过,然后很伤心地分开。至于是生离还是死别倒不太清楚,这不怪我,凡是涉及他们的文字,都更乐于渲染出某种美轮美奂的氛围,一说到细节,全都语焉不详。

结合了两人别致的姓名,我想象那段压在故纸堆深处的爱情,当有萱草般温存而陈旧的气味、织锦绣片一样繁复华丽的纹理,以及江南的天井里缓缓舞动的幽深寂寞;我想象,雨落如深潭的午后,董小宛和冒辟疆,就在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里醉生梦死。

让诸位见笑了,没办法,那时,我就是那么一个矫情的人儿。不过,每一个喜欢文学的人,都有过那么一个矫情的起点吧。矫情,也可视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我们不堪此处的平庸琐碎,以为彼处,有更为浪漫纯粹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冒辟疆的大作《影梅庵忆语》,极其华美的长文,却使我感到了某种破碎。我看到爱情浮光掠影般飘过,内里是和现实并无区别的算计与博弈,还有男人的强势、女人的卑微。当董小宛胼手胝足亦步亦趋地换回一个现世安稳,我感到了作为同类的痛楚。

没有传奇,没有那种整饬的优美,你真的走近,就能触到那同现实一样粗粝的质地。只是,长大成人的我,不再为此感到悲哀——动不动就悲哀,实乃一种自作多情的撒娇,真正有力的灵魂,能够做到逆来顺受,如随势而动的水,安然地面对任何的飞升与跌落。

(二)

秦淮八艳中,除了马湘兰,都赶上了乱世。从明朝,到大顺,再到清朝,又有南明小朝廷掺杂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强者的游戏,弱者本没份参与,却被挟卷于其中,生死只在瞬间。看余怀的《板桥杂记》,葛嫩、王月,皆是绝色佳丽,前者被清军手刃,后者被张献忠蒸食,还有卞敏、顿文、沙嫩等,或从贼,或遇难,每一位的命运皆惊心动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谈爱情,实在太奢侈了。

董小宛选择冒辟疆,《影梅庵忆语》里说得很清楚,是债务,以及被征召胁掠的恐惧,让她抓住那根救命稻草死不松手。然而冒辟疆并不想当这个冤大头,董小宛死缠烂打,以性命相威胁,冒辟疆全然不理会,最后还是靠她从前伴游过的钱谦益出手,帮她还债落籍,才使得她终于有了个落脚点。

陈圆圆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对冒辟疆以身相许,结果阴差阳错,却成了吴三桂的心上人,演绎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或者丑闻。可是,吴三桂为她做了全世界的叛徒,她也跟了他半生,却仍然没法爱上这个男人。前半段,她因为寻求庇护而跟着他;后半段,她为了自保而离开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个绝代红颜的爱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热烈。

还有柳如是,扁舟拜访钱谦益,气势上是彪悍得可以,究其实质,也不过无可措手时的一次求援。至于顾媚,她择定龚鼎孳,利弊权衡,一清二楚。

活着不易,美人活着更不易,乱世中的美人,活着尤其不易。她们必须找个男人的肩膀靠一靠,我们以为的爱,不过是被生存本能驱遣着,去寻找的过程。两情相悦,不等于生死相许;死缠烂打,不等于之子靡他。也许他们曾经相爱,但是人人更爱自己。毕竟,怦然心动谁都会,但豁出去做个情痴情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本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志向。

细读秦淮八艳的故事,是一个将传奇解构的过程,文艺腔的字眼一一委地,我们看到,人,在自己的命运中苦苦挣扎。尤其是那些女子,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掺杂在一起,她们谋生,亦谋爱。

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孜孜砣砣,跌跌撞撞,多少女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这路途上。有的人,柳暗花明;有的人,血肉模糊;更多的人,不悲也不喜,只是渐行渐远,慢慢忘了初衷,暮色苍茫时蓦然回首,竟然,已经过了一生。

(三)

说起来,似乎她们投奔的男人太无情。冒辟疆和吴梅村,面对董小宛们的表白,不是断然拒绝,就是装傻充愣;侯方域,一走了之,并没有和李香到白头的打算;柳如是,一连碰到两个男人,都不愿与她厮守终身。几百年后,想到这些,还忍不住为之不平,为何才貌双全如她们,遇上的都是一个个孱头?

但再多想一下,乱世中,女人固然命悬一线,男人也常常自身难保。看冒辟疆写他几次逃难,匪盗日劫,杀人如草,路上又身染重病,饥寒交加,这样的他,再承担一个女人的生存,确实勉为其难。陈圆圆她们高估了这些书生的能量,而他们在降清出仕之间的纠结,亦证明,他们除了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内心。

所以,在秦淮八艳的故事中,那些男人,虽然都是作为底纹与暗影出现,却也展示了人性的多层次。苛责当然很容易,只是收获会少得多,不如设身处地地去想,换成自己,又能怎样。看过去的故事,就是有这么一种作用,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多活了几辈子。

我写这些女子,也常常觉得是写我自己,关于这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字,我都曾用心体会。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执迷不悟的坚持、行行重行行的彷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并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在太平盛世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再精明强干的女子,一旦遭遇爱情,马上会呈现出某种古典性来,流年暗转换,人心寂寞依然,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她们谋生亦谋爱--误读秦淮八艳(精)/闫红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闫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73970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231741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8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