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
内容
编辑推荐

陈钦编著的《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是一部对正面战场历次会战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描写的图书。书中不仅刻画了历次战役的激烈场面,同时也为读者传达了英烈们“还我河山”的壮怀。一场场悲壮的战役记载的是我与我的河山共存亡的血泪,一幅幅真实的照片资料诉说的是在炮火硝烟之下铮铮不屈的民族脊梁。在这本书中,你会为战役的激烈而激情澎湃,也会为河山大地所经历的苦难而动情感怀。

内容推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正式宣告了中国八年艰苦抗日战争的开始。山河破碎,尸横遍野。到1945年的湘西会战为止,中国的正面战争经历了大大小小上万次战斗,各级官兵伤亡321万。70年过去,硝烟散尽,但是你真正了解的战斗有多少?

你知道引发七七事变的关键小人物是谁吗?你知道作为当时的首都南京为什么不堪一击吗?你知道华中地区哪座城市始终没有陷落吗?你知道最具争议的两位投降将军吗?你知道日军为哪位中国军人举办了遗物展览吗?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解答了上述问题,通过大量丰富而详实的图片及资料,集中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17次重大会战的全貌以及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的生平事迹。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将领们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们慢慢走入历史,还有谁能为我们讲述这段不应忘却的纪念?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由陈钦编著。

目录

楔子 卢沟枪声之谜

 七七事变

第一章 淞沪会战:东方巴黎·人间地狱

 “八·一三”

 先发制敌

 血肉磨坊

 “中国无被俘空军”

 功亏一篑

 “前进”

 宝山,宝山

 转攻为守

 血战蕴藻浜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

 虽败犹荣

第二章 南京保卫战: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之前的悲剧

 “我来守南京!”

 雨花台·雨花石

 最耻辱的溃退

第三章 太原会战 :先胜后败之谜

 烽火边城

 首胜平型关

壮烈茹越口

 保卫忻口

 太原失守

第四章 徐州会战:先胜后败似乎如影随形

 藤县之战

 台儿庄

 兵临徐州

 花园口

第五章 武汉会战:筑就血肉长城

 风雨欲来

 马当失守

 大捷万家岭

 富金山

 潢川

第六章 长沙会战:血染潇湘

“天炉战法”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七章 桂南会战:日军最为黯淡的时期

 “一号作战”

 昆仑关大捷

第八章 百团大战:一场“挖心战”

 破袭正太线

第九章 豫南会战:中国的“列宁格勒战役”

 “闹新春”

 “躲猫猫”

第十章 中条山战役:抗战当中最大的耻辱

 铁壁中条山

 败局已定

第十一章 印缅战场:十万青年十万兵

 卫国保路

 同古保卫战

 腊戍失守

 野人山

 十战松山

 三战龙陵

第十二章 常德保卫战:虎贲之师的生死传奇

 常德外围战事

 忠魂与大炮一同升上了天空

 常德城失而复得

第十三章 衡阳保卫战:铁血孤旅死守47 天的奇迹

 日军第一次总攻宣告失败

 衡阳陷落

第十四章 桂柳会战:日军虽胜犹败

 弃守全县

 七星岩·八百壮士

 桂林保卫战

 又丢柳州

第十五章 湘西大捷:中国军队完胜之战

 武阳·武冈

 黎明前的曙光

试读章节

“我来守南京!”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国军心理的真实写照。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调集14个师10余万兵力防守南京。这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补充休整,就又踏上了保卫南京的征程。

经过3个月的淞沪会战,日本尽管战果辉煌,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此日本参谋本部并没有制订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而是让增援上海的日军“凯旋回国”。然而日本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手,他们叫嚣着“血不能白流”,在日军第10军军团扩大会议上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参谋本部于12月1日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至此,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战略计划意味着日本决定将战争扩大化,乘胜拿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从而达到击溃中国军民抗日的信心的目的。

接到命令的当天,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调集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的9个师团20万人马,分三路合围南京:上海派遣军山室宗武的第11师团、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和中岛今朝吾的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向南京推进;第10军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沿宜兴至溧水公路前进,谷寿夫的第6师团和牛岛贞雄的第18师团沿宁国向芜湖公路推进;藤田进的第3师团、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经苏州、金坛西进。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前,狡诈的日军还派遣国崎支队(第5师团特设下属独立支队,混成旅团建制)从郎溪和太平渡江,悄悄向浦口进军,截断了中国军队未来撤退的后路。

自上海陷落后,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刺刀之下。早在11月中旬,蒋介石先后三次在他的官邸召集高级幕僚开会,紧急商讨保卫南京问题。在蒋的心中,南京依山傍水,自古为帝王之都,也是天然要塞。加上重兵把守和坚固的工事,至少能守两三个月。

令蒋介石意外的是,很多人认为应该贯彻持久抗战的方针,避免在初期与日军决战,他们建议在南京仅做象征性抵抗,然后主动撤退。事实上,跟随蒋介石的这些军政大员们心里都很清楚,南京位于长江的弯曲部,西北两面背水,正是兵家所谓“背水一战”的“绝地”。他们通过淞沪会战,看到了日本人真正的实力,于是出现一边倒地力主撤退的局面。

在众多军政大员中,只有唐生智不同意撤退。他认为南京是国都,也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陵墓的所在地,守住南京才能够表现出中国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并可牵制日军的兵力。

11月18日晚,在国民政府于南京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蒋介石表示:“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对全国人心也有重大影响,完全不守是不可以的。”这时唐生智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誓与南京共存亡。”

不过史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当时蒋介石提出要守南京,问在座的军政大员们谁可以挑起担子,满座无人应答。蒋介石说:“那就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唐生智实在看不下去,便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南京虽然无险可守,但作为首都,又不能不守。蒋介石深知这一点,他想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并未派自己的嫡系守卫南京。

P55-57

书评(媒体评论)

今日之事,为甲午以来五十年之最后清算。彼曲我直,彼怯我壮,彼为发挥野心之侵略,我为决死求生之自卫,无论暴敌如何披猖,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张治中

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

——郝梦龄

蕴华吾妻:我军此次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的得失,有关抗战全局的成败,真如古人所云:“守一城,捍天下。”

——方先觉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正孤军奋战,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

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是记载这一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就是民众的胜利。

——杜聿明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彭士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会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1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319579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