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路
内容
编辑推荐

《生路》是“大地民生”书系的一本。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一些山区,由于大山的阻隔,山区里的人们却日益贫穷,虎形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本书真挚感人,通过对虎形村中王大山、王立秋等各种人物的描写,真实描绘了一副农村现实图,贫穷、荒凉、渴望改变的人们,是一部不错的农村题材小说。本书由杨虎著。

内容推荐

《生路》是“大地民生”书系的一本。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一些山区,由于大山的阻隔,山区里的人们却日益贫穷,虎形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因为虎形崖的阻碍,虎形村的人们得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城镇,偏僻的山里,他们只能过着日出而作、日没而落,看天吃饭的贫穷生活。虎形村的人们渴望改变,他们在村长王大山的带领下,开始修筑一条连接外界的道路,一条生路,一条改变全村人命运的道路。然而在筑路的过程,王大山他们却遭遇了重重困难,并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生路》真挚感人,通过对王大山、王立秋等各种人物的描写,真实描绘了一副农村现实图,贫穷、荒凉、渴望改变的人们,是一部不错的农村题材小说。本书由杨虎著。

目录

1 虎形崖

道士笔

大山藏不住

2 秋风起

立秋

暗夜

唢呐声声

3 树船

大清邮船

树船

4 在急流中

大雨

在急流中

5 郎骑竹马来

草垛里藏满童年

在达通(一)

在达通(二)

6 旱魃,旱魃!

老牯牛之死

旱魃,旱魃!

7 辟路

辟路

开山

八步天台

8 幺妹子

妈妈,你在天上看着我吗?

我那在地下长眠的父亲

9 我走了,三年后就回来

10 空村

逮撬狗儿

黑虎之死

11 月夜

强娃和秀梅

月夜

12 生路

十字镐

漆字

13 呼唤

试读章节

火烧岭奔到这里骤然野了!

龙头山高高低低数千座山头,俯身向川西坝子万马奔腾般压迫下来,那一座冲得最快、跑在最前面的火烧岭奔到这里时,骤然就成了一匹狂怒的野马。

又像一头被野峰群紧撵不舍、嗡嗡蜇怒的岩牛,那火烧岭泼剌剌撒开四蹄,腰身怒拧,眼看就将触到平原地带了,却猛地里将头一甩尾一摆,在一条名叫黑石江的大河边硬生生刹住了脚步,冲那一河滔滔白水甩立起一壁硕大的崖头。崖下沟壑深深,似爪印,又如凿痕,鬼斧神工,终年不见阳光,落叶遍铺,杂树丛生,阴森森沤出来无数传闻,一代代在四野八乡恐怖地流传。崖头却豁然天高地阔,风光无限,一绺白云常年悠悠悬挂,伴日升月沉,千载仿佛一瞬,一瞬却又慢若千年。

转过崖头,山坡上却又是一景,但见野花纷摇,黄牛点点。面相若本地山民般憨厚的黄牛们举着短短的犄角,三三两两,慢腾腾地边低头觅啃青草,边鼓着一双双牛眼睛有意无意地来回窥寻。崖上突然刮来一阵风,趁人立脚不稳,有几头胆大的黄牛趁机后腿一纵,飞快地在玉米地捞一嘴就往回跑。边跑还边翻卷着白沫飞溅的舌头,吐出几声得意的哞叫。

倘若攀上山来,不去踏踩那一条绳子般挂在山腰上、弯弯地通往坡后坪上村落的险峻山道,只需勾下头,吊了胆,小心翼翼地仄身从两边山崖间一线幽深的狭路穿出,就到了火烧岭那高耸接天的崖头。从春到秋,由冬人夏,只要头顶没有乌云翻滚,每到黄昏时分,在对岸平原上一望无垠的田畴间劳作的男男女女们从稼禾间一抬起头来,漫天烧起的晚霞中,就看见一轮黄金般的落日熔得那高高崖壁火烧一般红。

火色赤红,灼人眼帘。这岭遂因此得名为火烧岭。

立崖头四望,但见龙头山诸峰在西边天际起伏出黑黝黝无数曲折山脊。崖下,那悠远浑厚的黑石大江细成一缕,从惆怅的地平线上涌出来,将一坝平原忧伤地隔开,水翻白浪,浪涌波光,给远远近近的田野、丘壑、山岭和丛林镶上了无数道闪闪银边。

火烧岭这个地名虽在当地乡民中口口相传,那官家的县志乡志上却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此地正式名称叫虎形村,辖六个村民自然小组,两百余户人家,人丁最兴旺时达一千二百余人。发黄的乡志上还如是说:那虎形(村)以山势得名,自来山高路险,难与外界勾连。地薄水缺,人畜皆以苞谷为主食。在州城的宅第大院间,黄昏时分,老爷绅士们忙完了一天的应酬后,捧起盖碗茶来,每每都要在灯下不无向往地与家人一起聊起本地文坛流传已久的一段佳话来:

光绪年间,本州秀才王××携一千诗友前往虎形岭上雅集踏青,行十数里蜿蜒山路,一路炊烟袅绕,见村民们皆恬然自得若桃源中人。

据说,那王秀才当场还乘兴赋诗一首。一干斯文人们沐浴着崖上徐徐吹来的春风,将那诗悠然地诵读后,众口一词,一致将“蜀西桃源”的称号赋予虎形崖。推举为本州十景之首。

而据当地老人们传说,虎形崖的得名却本源自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说是不知哪年哪月,从黑石江下游达通老镇禹王宫里云游来一道长,见此崖壁立百仞,断山势,锁平畴,生生扼住山地通往坝区的咽喉,形如踞虎;又见崖梁上横卧山民三两家,柴门犬吠,炊烟袅旋,不由点头叹息:好一处风水宝地。

遂取出怀中那一杆黑沉沉铁杆狼须大笔,往笔尖泼了墨,沉甸甸一口气从丹田里提将上来,须臾,一行黑字在崖壁上渐渐舞出龙蛇之势:

欲登蟾宫折桂 须斫虎形为凭

书罢,道士猛然将笔往崖下一丢,那龙须般飞扬的笔尖裹挟了呼呼风声,箭一般对准那一线江水笔直地坠射下去,半晌,却见不到黑石江水面上溅起半点浪花。那石面一般平静的一河白水兀自稳稳向前流去。道士目光里一团精光顿然空荡荡地,怔怔往虚空处呆望,如是者约一袋烟工夫,逗得坡上一只嘴里衔了山鸡的狐子从草丛中探出尖脸来,好奇地望着他。

阳光寂寂,千岭鸦静,万壑无声。

突然间,道士仰起头来,似乎悟解开了什么千古之谜一般,哈哈哈大笑三声。笑声如啸,一下一下撞碰在那赤红的崖壁上,旋即又反射出许多笑声,在山谷里悠悠回荡。笑声未灭,那道士却又勾下头来,反手解开发髻,将一头长发散了,披在脸面之前,好像遭遇了一辈子从未有过的大悲一般,放声大哭起来。那哭声与笑声一起碰撞到崖壁上,交织得怪声怪气,好不疹人,惊得附近草丛中那只正在进食的狐子毛发倒竖,浑身筛糠般簌簌抖颤,弃了口中的鸡子,一屁股扎进草丛中,落荒而去。

从此,虎形崖这个地名就在县志乡志上一撇一捺地被固定了下来。

道士自此不知所踪。有人说他此后竞还俗做了虎形崖下一采药客,每日里攀藤上崖,溜索下谷,三天两头里采得药了,便骑一匹老牛慢腾腾地到四乡八里赶场。到了集市上,道士择一块平地将各色药草铺开,任人自取。有贫病者服药后前来致谢,道士盘腿在牛背上微微一笑:“谢乎?不谢乎?无量寿佛。”有富病者痊愈后执意赶来谢恩,道士斜骑在牛背上报以一笑淡淡:“谢乎?不谢乎?天生万物矣。”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5996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226654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