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故事大历史(总第433-436期合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好的历史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能揭示好坏、善恶、智愚,指引孩子健康成长。好的历史故事,能给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

这本《中国故事大历史(总第433-436期合订本)》(作者中国故事编辑部)收录了《国民党元老陈仪与军统的较量》;《陈伯达之子忆中南海日常生活》;《不义之财:日本吞没盟军战俘血汗钱》;《郑和舰队600年前剿海盗》;《博古退位让贤内幕》;《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晚年痼疾》;《日军曾被“缴获中国武器”整惨》;《杰斐逊的名片》;《揭开“两弹一星”谜团》等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故事大历史(总第433-436期合订本)》收录了《“不够泼辣”的张国焘》;《赵一曼丈夫陈达邦传奇》;《徐恩曾绘制中共统战联络图》;《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青丝变白发》;《毛泽东逝世前的绝密任务》;《金岳霖:主动要求“下放”养鱼》;《杨振宁写给亲友的订婚信》;《开滦煤矿:民国第一佳矿揭秘》;《揭秘南怀瑾两岸“密使事件”》;《张闻天看不惯周恩来的事》等故事。

《中国故事大历史(总第433-436期合订本)》的作者是中国故事编辑部。

目录

卷首

好客的张宗昌

特别关注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决策揭秘

中印边界冲突:一场仍在反思的战争

旧闻新知

国民党元老陈仪与军统的较量

陈伯达之子忆中南海日常生活

不义之财:日本吞没盟军战俘血汗钱

郑和舰队600年前剿海盗

博古退位让贤内幕

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晚年痼疾

日军曾被“缴获中国武器”整惨

杰斐逊的名片

揭开“两弹一星”谜团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赵一曼丈夫陈达邦传奇

徐恩曾绘制中共统战联络图

朝鲜停战谈判:李克农青丝变白发

毛泽东逝世前的绝密任务

金岳霖:主动要求“下放”养鱼

杨振宁写给亲友的订婚信

开滦煤矿:民国第一佳矿揭秘

揭秘南怀瑾两岸“密使事件”

张闻天看不惯周恩来的事

百家讲坛

日本为何要给蒋介石建神社?

茶叶奇效与茶叶富国论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的太晚了

蒲安臣:给清廷“打工”的美国大使

张良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神仙皇帝封:史上真实的封神榜

智慧谋略

行正道何必拘小节

毛泽东替孔子“诊病”

上饶集中营死里逃生

苏联二战“谍王”:暴露缘于一个打火机

张爱萍:“军中惹不起的人”

掌故谈资

张学良:西安事变我没死,是因蒋夫人在帮我

多少“秘密小组”曾为毛泽东服务

二战伤兵创造残奥会雏形

试读章节

早在建国之初,即便在中印关系最友好的年月里,印方也有过一些不友好的举动。1951年,印方乘中国抗美援朝,无暇西顾之际,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占领了边境中段部分中国领土。得知消息后,毛泽东出于对中印的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考虑,对印方的寻衅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让态度。

1954年10月尼赫鲁总理应邀访华,受到中国政府的隆重接待。毛泽东对尼赫鲁谈中印友好的同时,也谈到两国间的分歧,当面表示:“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同我们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质上的不同的……中印签订了关于西藏问题的协定,这有利于消除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因素。我们共同宣布了五项原则,这也是很好的。”

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我们不能有两个重点,我们不能把友人当敌人,这是我们的国策。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我们两国之间的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毛泽东亲笔写下的这段话,于1959年5月间通过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转达给了印度方面,等于向印度交了“底”,目的就是一个,希望印方自重,和平共处。

但是印度当局对好言相劝置若罔闻,短暂的沉寂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蚕食中国领土的行动。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了双方军队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冲突。

lO月2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正式会谈。赫鲁晓夫好似公正地说:“你们中国应该和印度搞好关系,印度是一个中立国,尼赫鲁是比较开明的,应该团结他。发生中印边境军事冲突是不对的。由于领土争执而发动战争是不值得的。”

后来被赫鲁晓夫诬称为“中共放出来的一只虎”的陈毅首先站起来反驳:“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分明是印度挑起这场冲突。印度军队越过其边界,也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中国边境内建立哨所,向中国边防军开枪。”

周恩来也不客气地补充说:“印度开枪射击6个小时以后,我们才还击,怎么能说是中国挑起的呢!”

陈毅接着气愤地指责赫鲁晓夫:“你们9月9日发表的那个《塔斯社声明》,是偏袒印度、指责中国的。”

赫鲁晓夫抵赖:“我们根本不知道情况,印度说你们打死了他们的人。”

陈毅:“我们9月6日给你们打了捂呼,你们应该知道这个情况。9月8日你们跟我们说拟发表《塔斯社声明》,我们劝你们慢一点,并且告诉你们,我们中方也要发表一个文件,请你们看了我们的文件以后再表态。退一万步说,就算像你说的你们不了解情况,那么你们也应当慎重些,等弄清情况再表态。但是,你们根本不听我们招呼,急急忙忙抢先发表了你们的《塔斯社声明》,这是为什么?,,

双方你来我往,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赫鲁晓夫满脸涨得通红,指手画脚起来:“我虽4i知道你们的情况,但是印度有一个士兵被打死,一个士兵受伤,这就证明你们不对。”

陈毅眼睛瞪得溜圆,怒不可遏:“你我都是打过仗的人,谁死伤多并不能说明谁就对,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周恩来表态说:“我们不去占人家一寸土地,也不能让人家占我们一寸土地,我们绝不能干那些丧权辱国的事情。”周恩来再三强调,“中方对印度一直采取团结的政策,但对它不讲理的地方,对它违反国际公约的事情,则要反对,要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为着要团结它,不能一味迁就它。”

陈毅紧接着说,《塔斯社声明》就是迁就主义。赫鲁晓夫越加激动,指着陈毅叫起来:“我怎么是迁就主义?你们才是冒险主义、狭隘民族主义。”这又引起陈毅、彭真尖锐的驳斥……

在整个争论过程中,毛泽东始终闭口不言,只是到会议快结束时,他才很克制地说:“这个问题还是要把事实搞清楚。别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对有关中国的事情,我们希望苏联同志能够听听中国的意见,把情况搞清楚,预先向中国打招呼,同中国商量,再对外公开表态,这样比较好。对尼赫鲁,我们还是要同他友好,还是要团结他。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为天下先。但是谁要欺负我们,那是不行的。谁都不行。”毛泽东讲话一板一眼,表情严肃,但语气委婉。

如此,赫鲁晓夫只好吐了口气说:“既然这样,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再谈的了。”会谈终于不欢而散。两天后,赫鲁晓夫一行离京回国。

赫鲁晓夫从北京回到海参崴后,10月6日发表演讲,不指名地影射攻击中国:“像公鸡好斗那样热衷于战争,这是不理智的。”回到莫斯科以后,10月31日他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讲,再一次不指名地攻击中国是“冒险主义”、“不战不和的托洛茨基主义”。这表明,赫鲁晓夫对中印争端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1959年11月,中国政府最高层的决策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避免中印边界冲突和流血事件。会议首先由总参谋部的雷英夫汇报一个时期以来中印边界不断发生的流血事件。并说明,中印边界的我方指战员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

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撇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  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竞拒不接受,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加剧了在中印边境进行的武装挑衅。在尼赫鲁拒绝中方建议之后,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和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毛泽东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

1960年1月,中方又下令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在我方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提出警告,劝其撤退,劝阻无效时,才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中国军队的这一系列措施,在国际舆论界反响强烈,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所具有的忍耐和克制,是着实让人惊叹的。

自从中国政府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已快两年了。两年来,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1960年4月,周恩来飞赴新德里,同尼赫鲁举行边境问题高级会谈,尼赫鲁态度无丝毫转变,再次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1961年,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一一拒绝了。进入1962年,局势越发紧张起来。

6月,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推进”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截至1962年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

1962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主持会议的毛泽东要乔冠华和雷英夫报告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和各方面的反映。

毛泽东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根据总参提出的建议,反击时间为10月20日(即这次会议两天以后),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其实,毛泽东为打与不打也犹豫了好几个夜晚。顾虑是尼赫鲁当时声望很高,军力相比又是弱者,很容易引起不明真相的国家的同情。总参谋部发布作战预令后,毛泽东仍在考虑打不打的问题。

在分析了尼赫鲁最大的王牌是中国不敢打他后,反而坚定了打的决心。同时中国将打算告之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仍持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并没有公开地表示反对,还向中国驻苏大使说,苏联也得到了类似情报,如果中国遭到进攻,反击是自然的事。而美国已把主要精力放在准备对苏战争上,不能以很大力量援助印度。中国外交官们也正向第三世界游说自己的观点。此时的反击对中国是有利的。

10月18日,张国华到达拉萨的当天,军区常委扩大会议紧急召开。先由军区参谋长王亢传达中央指示:“首长认为这次作战像平型关战斗一样,意义重大。打得要狠,打死了还要再踩他两脚。中央确定,前面靠西藏军区指挥,有关战术上的部署调整等事宜,均由张国华司令员决定。过去总部规定在50米以外不打枪不再执行。”

张国华说道:“事关重大,影Ⅱ向深远。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1300也好,2300也好,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大团满员。”P4-6

序言

张宗昌在军阀中,是名声最差的一位。但是,如果让跟他打过交道的狐朋狗友来评价,这个人简直好极了。好客,够朋友。吃他的饭,没问题;用他的钱,甚至拐他的小老婆都没问题。哪怕初次相识,他老张有吃的,也就有你吃的。当初在海参崴做流氓,革命党人前来联络土匪,张宗昌不过是个中间人,最后跟了土匪下山到上海做革命军的骑兵,混了些日子之后,众匪兵都看着老张顺眼,于是老张做了团长,原来的土匪头子却屈尊营长,脸上挂不住,只好出走。1919年的南北战争,他作为“国军”师长,打丢了部队,把剩余的兵饷打了十二个小金狮子,送给曹锟,打算谋个一官半职,结果,因吴佩孚的反对没有结果,曹锟礼物也没还。他老兄一声不响,回到了东北。到东北不久,就赶上原来吉林督军的旧部叛乱,张作霖一时抽不出人来平叛,胡乱抓了点兵,交由张宗昌前去顶一阵。原本就是让他去送死。结果到了前线,发现对方的阵营里,净是些他当年在海参崴混的时候的流氓兄弟,手一招,全过来了。凡是知道他的流氓地痞和土匪,都喜欢他喜欢得不得了。

出手大方,喜欢交朋友的张宗昌,属于黑社会的好人。他的“好”,是建立在正常社会的痛苦上的,正常的社会,无论他压榨的下层,还是可以幸免的上层,都不会喜欢他的这种“好”。不幸的是,他并不是总是知道这一点。不仅跟京沪两地的上流社会打交道时豪放如故,就是见了外国人,也会拼命展示他那点优点。

张宗昌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年,是山东的统治者,统治的触角,一度延伸到江苏和上海。为了他的那点黑社会的“好”,作为他父母之乡的山东倒了霉,从此破了军阀一般不祸害自己家乡的戒条。成群结队的绿林好汉、马贼会匪,都来投奔他,今儿来,明儿走,一进一出,山东的百姓屡遭荼毒。1927年秋冬,山东大饥荒,成千上万的饥民被饿死。好心的传教士把消息传到美国,《纽约时报》被要求参与募捐,救助灾民。时报派他们在中国的记者哈雷特·阿班到山东走一遭,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宗昌对这个美国记者展示了他的慷慨大方和好客,他在督军府招待阿班,桌子上是记者前所末见的山珍海味,外加昂贵的法国香槟酒和白兰地。用记者的话来说,宴席丰盛到了罪恶的地步。为了尊重这位外国朋友,张宗昌居然吃的是西餐。厨子当然济南是没有的,要从北京六国饭店接过来。宴席用的餐具,是从比利时进口的,每件餐具,包括咖啡杯,都是切割玻璃的。张宗昌告诉他的客人,这套餐具,价值五万五千美元。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而且,好客的张宗昌,也没忘对记者炫耀他号称的“国际纵队”——40人组成的老婆队伍,有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和朝鲜人。陪酒的就是张宗昌的这些女人。当然,如果记者有兴趣,他都是可以让这些女人中的任何一个去侍寝的。  然而,跟张宗昌预想的相反,享受了他殷勤招待的美国记者,居然没有“良心”,在发回报社的报道中,详细报道了遍地奄奄一息的灾民,张宗昌的盛宴和他价值连城的餐具以及陪酒的姨太太队伍。最后的结论是,山东的灾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美国人的捐助,最大的可能是便宜了这个恶徒,如果不加援助,反倒能够激起人们对他的反抗,至少,人们会欢迎北伐军早些到来。

最后,原本可以期待的美国救援没有了。正如记者预料的那样,张宗昌一败,再败,很快滚出了山东。也许,张宗昌的垮台,一个《纽约时报》记者的来访,仅仅是个插曲,但是这个插曲,却增加了国际上人们对于北洋军阀的恶感,为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小小地从旁推了一把。

(摘自《五光十色说历史》,线装书局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故事大历史(总第433-436期合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故事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故事杂志社
商品编码(ISBN) 9771002756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61
18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