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仪龙德--广东龙母诞/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岭南对龙母的祭祀已有二千多年。唐宋以来,对龙母的祭祀更被纳入封建国家的正祀之中。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龙母生辰诞期,八月初一至初八的龙母得道诞期,龙母的善信都会自发来到悦城龙母祖庙,举行盛大的祭祀纪念活动来缅怀龙母,并向龙母祈福,保佑自己顺景如愿。冯沛祖编著的《母仪龙德——广东龙母诞》详细介绍了广东龙母诞的风俗,探索其文化意义,图文并茂,材料翔实丰富。

内容推荐

冯沛祖编著的《母仪龙德——广东龙母诞》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广东龙母诞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广东龙母诞形态。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读者从《母仪龙德——广东龙母诞》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目录

龙母传说的源流演变

龙母传说的起源/3

龙母传说的演变/12

龙母传说臻于完备/33

历朝给龙母的敕封/47

民间的龙母传说

民间相传龙母的来历/50

龙母跟法师赖普仪斗法/59

云浮石山的来由/62

龙母借鼎的故事/64

七星降人间/65

龙跃天池/68

龙母信仰

龙母是宗族神、祖先神/74

龙母是水神、人间保护神/78

龙母是送子娘娘、母婴保护神/88

龙母成了财神/91

与龙母信仰相关的习俗/93

龙母信仰的传播/98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

山川形胜/109

千年沧桑/113

古建瑰宝/129

龙母行宫

肇庆白沙龙母庙/148

德庆官圩龙山宫/151

仁化扶溪龙母庙/152

江门白水带龙母庙/153

南海黄岐龙母庙/154

西樵山蟠龙洞龙母庙/158

广州猎德龙母庙/159

广州新豆栏龙母庙/162

顺德龙潭龙母庙/164

深圳上梅林龙母宫/169

梧州龙母庙/171

藤县龙母庙/174

其他已湮没的龙母庙/176

万民朝圣龙母诞

清代:男女祷祀无虚/186

民国:盛况更甚于清/191

诞期的盛况/193

诞期习俗/202

其他拜龙母的特别日子/207

当代:龙母信仰逐渐复兴/208

龙母文化节与民间艺术节

母仪龙德·孝亲观念/222

寻根访祖·四海朝宗/223

利泽天下的精神/224

发展经济的平台/225

试读章节

传奇五

龙母姓温,其父亲温天瑞是广西梧州市藤县人;母亲姓梁,是广东德庆县悦城人。龙母于战国时期周赧王辛未年(前290年)的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在广西梧州藤县。龙母姐妹三人,她排行第二。她的诞生带有“苍天呈瑞”的神奇色彩,刚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多长,而且长得非常奇异。稍大后随父母到德庆悦城生活。

龙母是一位特别聪明的女子,而且心地善良。长大成人后,她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共同立下“利泽天下”的誓言,要为天下老百姓做好事,替他们谋利造福。温女不仅心灵手巧,劳动勤快,而且学会了医术,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大家都把她看成是天上下凡拯救百姓的仙女,遂拥戴她为氏族的领袖。

一天,温女到江边洗衣服,突然看见水中有一颗像斗那么大的巨蛋熠熠发光,通体晶莹闪亮,于是就把它抱起来,原来是一枚石蛋,带回家里,当作宝贝一样不时地拿出来欣赏把玩。经过了七个月又二十七天,石蛋忽然裂开,爬出五条如蛇状的蜥蜴,生性非常喜欢玩水。温女把它们看作龙子,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地喂养。

这五条小龙渐渐地长大了,温女把它们携到江边,放到水里,只见它们好像回到了自由的天地一样,上下游蹿,欢喜极了。它们玩了一会儿,竞渺然不见踪迹了,温女正自诧异,却又看见它们突然出现,并且每个都衔着一条鲜蹦乱跳的大鱼,放到温女的身边。温女觉得它们有灵性,就对它们说,你们既然那么喜欢水,我就不再带你们回家了,你们就在江里游玩吧!五条小龙昂着头,睁着大眼睛听完温氏的话,眼睛都流泪了,恋恋不舍地在温氏眼前游了几个来回,才悠悠地游向远方。

第二天,温女再到江边时,那五条小龙又一起出现了,仍然是衔着鱼送给温女。从此,它们天天都给温女衔来活鱼,像孝敬母亲似的。

后来,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天,温女觉得江边草棘丛生,有碍五条小龙的活动,便取了一把大砍刀,把那些草棘砍掉,没想到,那五条龙却在这时游上来凑热闹,温女收刀不及,一刀砍断了其中一条小龙的尾巴,于是,它们都游走了。

眼看挥刀误伤了自己最喜爱的小龙,温女吓得瘫坐在地,心疼得好像自己被尖刀扎了似的。第二天,温女带了一大把疗伤药物走到江边,希望能再看到那五条小龙,好给被误伤的小龙包扎治疗,但江里再也看不见它们了。温女非常懊丧地守在那里等候,天黑了,仍然不见五条小龙的踪迹。

没过几天,这里本来风调雨顺的地方,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卷起了掀屋倒树的大风。原来平静的江面,怒涛澎湃。西江两岸,一片汪洋。不少农田、房屋、市镇都被洪水淹没了,许多人惊慌失措地爬到高坡上、屋顶上避难。大家都说这准是“掘尾龙”发怒了。温女听到人们的议论,心里非常痛苦,连续几天,面对滔天的洪水流着眼泪祷告说:“我心爱的五小子呀,你们真是能兴云布雨的龙吗?你们是不是因为我误伤了你们当中的一条就掀起了这样的一场洪灾呢?我求求你们,要惩罚就惩罚我吧,但请你们千万不要滥害无辜。”终于,风停下来了,雨停下来了,洪水退下去了。大家对温女这种为了老百姓免除灾难而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的崇高精神,表示了衷心敬意。

温女自五小龙走后,总是若有所失,闷闷不乐,不时仍到江边来,驻足凝望。几年过去了,一天,温女又来到江边,只见远处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五条头角峥嵘、身披鳞甲,五彩斑斓的小龙正朝着温女戏波而来,游在最前面的掘了尾巴。温女高兴得热泪纵横,下到水里,先来到掘尾龙的身边,抚摩了这里,又抚摩了那里,然后,特别细心地察看了它的尾巴。然后慈爱地说:“我的儿子,真已成龙了啊。今天,你们重新回来了,可以福泽万方了,妈妈真是高兴!”

从此,温女既是氏族领袖,又成了龙母。

龙母仙逝之后,人们怀念她的功德,又为她和五龙的神奇传说所惊异,纷纷立庙祭祀。建在龙母仙逝之地的悦城龙母庙及生身之地的梧州龙母庙,是南方两座最负盛名的龙母庙。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这里观光、瞻仰,四时拜祭,缅怀龙母功德。

P53-56

序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林雄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仪龙德--广东龙母诞/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沛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803479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3134349
中图分类号 K892.2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