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战太平洋大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广大军事、历史读者中广泛流传的“凤凰观天下”丛书,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中心重点打造的一套军事图书。它立足于史实,突出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致的人物刻画与军事细节揭秘,再辅以“军事常识”“军事历史”“军情解码”等相关链接文字,结合丰富的真实历史图片,旨在为大众军事爱好者提供一套图文并茂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知识普及型图书,为其快速而整体把握世界格局、世界军事军史、特工谍战提供图文解读。

“凤凰观天下”包括秘闻秘档、铁血军魂、特种作战、绝密档案、隐蔽战线、战场风云、军中神旅等多个系列。本书是“战场风云”系列之《血战太平洋大解密》,由朱旭编著。

内容推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直接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战斗决心,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有人说,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全面战争的行为,是在英美的制裁下被迫发动的反制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摧毁或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来切断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联系,控制当地的交通补给线和战略资源点,并进一步控制东南亚,在地缘上包围东亚大陆,彻底将列强在此地的利益据为己有。如果可能的话,日本更希望借助自己当时全世界少有的航母力量,将英美完全阻挡在日本划定的“大东亚共荣圈”之外,迫使他们承认或默许日本在这里的霸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日本人果真如人们所想,是被逼无奈才选择与英美开战的吗?为什么日军没有选择北上进攻苏联,而是南下东南亚?为什么战争初期势不可当的日军却在浩瀚的大洋上迎来了一场场失败?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美军轰炸东京,从无敌战列舰到美日航母大决战,从“神风”特攻到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你所知道的太平洋战争,从未如此充满细节与真实。《血战太平洋大解密》有图有真相,为你一一还原太平洋战争每一场重大战役。

《血战太平洋大解密》由朱旭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云密布

 战云密布

 彩虹计划:迟到半个世纪的战争

 胜利之基:魔术大师在行动

 虎虎虎:珍珠港遭空袭,这不是演习!

 耻辱日:巨人醒来

第二章 南洋悲歌

 威尔士的眼泪:一个时代的终结

 山寨闪电战:突击的自行车军队

 I will be back!

 盟军之殇:通往地狱的死亡行军

第三章 大洋喋血

 空袭东京:盟军飞往日本本土

 浪涌珊瑚海:史上第一航母大战

 AF之谜:中途岛未战先胜

 黑色五分钟:大战从这里转折

第四章 荒岛炼狱

 科科达梦魇:世界上最艰苦的战斗

 攻防瓜岛:海军陆战队一战成名

 东京特快:将日本拖进无底洞

 复仇所罗门:干掉山本五十六!

第五章 反攻号角

 “一百年也攻不下”的塔拉瓦:美军两栖作战的胜利摇篮

 横扫新几内亚:麦克阿瑟在蛙跳

 轻取马绍尔:挑战“绝对国防圈”

 马里亚纳打火鸡:突破内环防线

第六章 铁流万里

 再战野人山:中国远征军之怒

 僵持帕劳岛:意料之外的恶战

 死斗莱特湾:史上第一大海战

 解放菲律宾:我,麦克阿瑟又回来了!

第七章 目标东京

 攻克硫磺岛:折钵山上升起星条旗

 抢滩冲绳岛:踢开天皇大门

 “神风”特攻:日军的垂死挣扎

 最后的“大和”号:联合舰队绝唱

第八章 黑日陨落

 举国玉碎:大日本帝国最后的疯狂

 战略轰炸:日本在燃烧

 天罚之火:史上最恐怖的“小男孩”和“胖子”

 密苏里落日:太阳在这里下山

试读章节

偷袭珍珠港令丘吉尔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时刻有强援相助,无论是谁都会喜出望外的。

1941年12月8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议会下议院宣布,不列颠王国正式同日本交战。这个宣战演说比富兰克林·罗斯福还要早两个小时,而且丘吉尔当天上午就向他的战时内阁提出要访问美国,可见保守党员是怎么样的心花怒放。

美国宣战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具体的军事行动,国内依旧是热火朝天的搞军备建设。除了之前部署在西太平洋的麦克阿瑟及其他美国守军外,他们并没有调动大批军队的迹象。这是因为罗斯福总统还在等另一个人——阿道夫·希特勒,他始终没有向美国宣战。这里牵扯到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彩虹5号”作战计划是在美军“先欧后亚”的战略基础上制订的,但这个计划明显不符合当前需要。如果宣战后立即部署大批美军部队前往太平洋地区,那么纳粹德国很有可能像日本一样不宣而战,攻击仍盘踞在大西洋的美国舰队。如果事实果真如罗斯福总统预想的那样,美国就会陷入太平洋与大西洋“二选一”的怪圈之中;为这种事情让国会分裂成两派,罗斯福总统认为毫无意义。还好,希特勒的急躁帮到了罗斯福总统:12月10日,德国驻华盛顿临时代办处向柏林发电,称“美国将在24小时内向德国宣战”,愤怒的元首立刻向美国宣战!

程序上的事情可以等,但战况却着实等不起:就在希特勒还在考虑是否主动宣战的时候,日本早已开始了它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袭击珍珠港的前四天,一支日本舰队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向马来半岛开去。这是日军大举进占东南亚的第一步——只有控制了马来半岛,才有机会占领印尼群岛。那些埋藏在海岛下的石油,将是大日本帝国“亚洲战略”的坚实保障。因此,精锐的日军摆开阵势,准备在马来亚跟守卫当地的英军“决一死战”。

为了这次进攻能够顺利完成,日军做足了前戏:登陆舰队刚起航时向正南方前进,中途掉转船头开往曼谷,日军总部还专门声明他们是要执行切断中印运输线的任务。到了12月7日早上,行至富国岛附近的舰队又突然转向分兵,杀气腾腾地冲向马来湾。次日凌晨,南线的登陆部队在驱逐舰的掩护下登上哥打巴鲁,抢占了滩头阵地。此时,南云忠一舰队的航空兵刚刚在珍珠港上空撂下第一枚炸弹。

日军登陆马来亚不久,进攻泰国的两支部队也成功登岸。日本人一刻钟也不愿浪费,上岸后就迅速发动了第二轮强攻,冲向附近的机场实施军事占领。到天亮时分,日军航空兵部队全体出动,集中轰炸马来亚内陆的英军地面部队和机场,并不问断轰炸英军设在新加坡的航空基地。驻守马来亚的皇家空军被炸得七零八落,还未起飞就退出了战斗。负责马来亚中部地区防卫任务的印度部队指挥官刘易斯·希斯中将也被迫撤退到了丛林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英国守军没有主动去阻击登陆的日军呢?其实英国人在登陆刚开始时这么做了,只不过日军的推进极为神速,他们得到消息太晚。舰队驰援途中又被日军的飞机和潜艇发现,只得返航。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日军摧毁了大部分英军机场,前来支援的英国舰队将要在没有空中支援、对敌不明的状况下投入战斗。这样的决定和决心,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但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汤姆·菲利普斯下达了阻击日军的命令。他所指挥的这支舰队,就是丘吉尔火速派往马来亚的皇家海军z舰队。

这是一支特混舰队,由两艘大型主力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其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是舰队的支柱。特别是“威尔士亲王”号,这艘当年5月才被编入现役的战列舰是英国海军的新锐,甫一服役就在丹麦海峡海战中重创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战舰”。不过按照预先的安排,z舰队中本来应该还有一艘“无敌”号航空母舰同行,但“无敌”号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不慎触礁,不得不返回水兵基地修整。菲利普斯将军倒不在意这小小的变故,依旧带着剩余的舰只前往新加坡海军基地报告。

12月4日,也就是日军登陆舰队启程的同一天,z舰队到达了新加坡。它的到来,着实让日军指挥部慌张了一阵:日本海军在此地缺乏足够火力的战列舰和驱逐舰,主要是潜艇部队和航空兵,掩护登陆部队的马来编队与z舰队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将官和参谋们因此忧心忡忡。但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稳住了他们,山本大将凭借精准的目光和独特的作战思路,让日军相信,他们是可以击败这支不可一世的英国舰队的。

12月8日正午,日军在哥打鲁巴登陆的消息传来,菲利普斯将军意识到日本人这次是要来真的。犹豫了一番之后,他命令舰队起航北上截击日军。由于“无敌”号缺阵,菲利普斯临行前要求驻守马来亚的英国空军为他的舰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得到的答复却是多数机场已落入日军手中。无奈之下,菲利普斯将军只得率领失去后援的舰队冒险出航。这一去,就再没能回来。

当天夜晚,舰队驶入马来半岛北部,在“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的带领下,趁着大雨,急速赶往北宋卡。菲利普斯将军计划是:截击行动必须快进快出,舰队务必要赶在日军集结重兵围攻之前结束战斗,向东部海域撤退,否则仅凭z舰队的6艘战舰,英军绝无胜算。为了防止日军探听到舰队的行进路线,菲利普斯将军还命令全队保持无线电静默,这虽然没能便宜日本人,但也让z舰队无法和新加坡总司令部联络,相互间的情报交换受到了严重影响。

严格来说,“大拇指汤姆”虽然资历高深,性格顽强,但长期任职参谋的他并没有过多的海上实战指挥经验。他任职舰队司令不过两个月,连马来半岛的水文都还没有摸透,就匆忙指挥舰队投入战斗,这无形中增加了舰队的风险。

可菲利普斯将军不这样看自己,而且信心百倍。他坚信,自己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把日军的运兵船和登陆部队全部赶走,顺利的话还可以让“黄猴子”去喝海水。后来的惨剧证明,正是他这种无端的自信毁掉了一切。

12月9日后晌,一艘在海上游弋的日本潜艇找到了z舰队的踪迹,艇长立刻将发现报告海军司令部。差不多同时,附近日本巡洋舰的水上飞机也发现了z舰队。山本大将把电报转发给西贡的海军第22航空兵部队,要松永中将他们迅速前往报告海域展开围捕行动。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搜索就此拉开。菲利普斯将军和他的Z舰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日本人的猎物。P46-48

序言

我们也许有这样一种观点:日本敢于挑起太平洋战争,以一国之力直面盟国军队,是这个旧俗泛滥的军国主义政权战略短视的直接表现:它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美国的战斗欲望,并在其后的争斗中输得体无完肤,甚至跌到“举国玉碎”的地步。即便后来保住了国家领土和天皇宝座,这个曾经立誓“脱亚人欧”的亚洲岛国也只能以“小伙伴”、“小跟班”的身份追随于超级大国之后,并在极其谨慎的宪法框架下,有限地向新世界施加它的政治影响力。

因此在潜移默化中,我们逐渐统一了认识: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全面战争的行为,是在英美的制裁下被迫发动的反制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摧毁或瘫痪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来切断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联系,控制当地的交通补给线和战略资源点,并进一步控制东南亚,在地缘上包围东亚大陆,彻底将列强在此地的利益据为己有。如果可能的话,日本更希望借助自己当时全世界少有的航母力量,将英美完全阻挡在日本划定的“大东亚共荣圈”之外,迫使他们承认或默许日本在这里的霸权。当然,这是日本所有的预想中最完美的,也是被证明最不符合实际的妄想。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日本人果真如我们所想,是被逼无奈才选择与英美开战的吗?从个人角度讲,我确信“岛国心态”极端严重、怀揣“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有这样决死而战的勇气,但我并不认为历史是冲动行为的后果。

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站在尽量客观的角度上,解说这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争,讲述太平洋从阴霾笼罩,到兵戎相见,再到峰回路转、大获全胜的整个过程。只是对于日本侵略者,我们永远无法保持客观,既因为国仇家恨的不堪回首,也由于对为这场战争而付出生命代价的盟军将士们的敬意。

腥风血雨不是文字所能掩盖的,如同日本“右翼”分子的大呼小叫不可能改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那般。况且在这场战争中,无论哪一方,都失去了太多。对于这些失去的东西,我们笑不起来。

囿于篇幅的限制,我们无法将这段战争完整地呈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因此只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挑选了重要事件加以描述。由于资料繁杂,可能会出现有偏差和不足的现象,在此还敬请得到大家的谅解。因此我们着重想要突出的,是战争的萌芽和经过,是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是侵略者的愚蠢和疯狂,是人民的痛苦和反抗。我们希望与书中的这些人一起,去见证日本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的道路,而绝非简单地背起手来横加评论——作为阅读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作为书写者的我们,理当自觉担任起聆听者的角色。

在此,感谢所有缅怀这段历史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战太平洋大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6028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