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法(附演说宝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在21世纪,社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口才已成为衡量个人竞争力的基本标准之一。“说话”是一门“艺术”,体现为个人特立独行的“竞争力”。

本书通过简单论述将演说的技巧清晰直观地传达出来,从而使读者能更快掌握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及尝试,相信读者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名演说高手。

《说法(附演说宝典)》的作者是金小平。

内容推荐

演说注重的是对语言的敏感与把握能力,因此演说者每次在说的时候都要寻求突破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经验和进步。对于演说者来说,听众持续的反馈就是压力之源,而最使人难过的压力即持续不断的反馈,折磨着自己的精神,只有持续面对压力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与成功。

任何行业领域都是相通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对原有模式进行重复及纠正,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演说的门槛。

对于演说来说,简单源于智慧,源于对清晰的一种渴望,从而抵达事物的本质。《说法(套装共2册)》通过简单论述将演说的技巧清晰直观地传达出来,从而使读者能更快掌握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及尝试,相信读者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名演说高手。

《说法(附演说宝典)》的作者是金小平。

目录

《说法》

一、演说新解

1 成就一生的“说法”

2 演说经济论

3 寻找听众价值需求

二、气场演说“状态”与心理暗示

1 演说“状态”与心理暗示

2 怯场

3 植入暗示就能成功

三、演说“门坎效应”

1 开场的“门坎效应”

2 专业决定成败

3 演说的核心——距离

4 有备而来

5 激情与分享

四、那些最不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

1 心态动力之源

2 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

五、一练二练三练

1 一练二练三练

2 演说之“演”

3 身体语言

4 停顿的力量

5 说好第一句话

6 布朗定律“说”与“听”

六、心理博弈演说实战技巧

1 强者定律示弱须谨慎

2 演说的限度

3 控制情绪

4 模仿

5 意外

6 细节的控制

7 即兴演说

七、演说境界口才与EQ

1 演说的最高境界

2 口才与EQ

3 练出风格

八、学习的秘密

1 演说稿设计

2 用PPT演说

3 学习的秘密

《演说宝典》

演说屏幕

演说的定义

演说三大构造块(Building Block)

剧本

Template 1 企业相关场合演说模板

场景一 自我介绍

场景二 竞聘演说

场景三 庆典致辞

场景四 颁奖典礼致辞

场景五 开幕闭幕致辞

场景六 签约仪式上讲话

场景七 年终晚会致辞

场景八 内部激励致辞

Template 2 媒体见面演说模板

场景一 危机公关

场景二 产品发布

Template 3 社交相关场合演说模板

场景一 欢迎词

场景二 诞辰祝酒词

场景三 婚礼致辞

场景四 丧礼致辞

场景五 同学聚会致辞

场景六 校庆庆典致辞

Template 4 政府单位相关场合演说模板

场景一 就职演说

场景二 竞聘演说

场景三 述职报告

场景四 会议发言

导演手册

训练演说三大改变

训练演说三大误区

训练演说三大方式

训练演说三大心态

演说者在舞台上对观众的影响力构成

语言条理性法则

开场白

互动技巧

结尾模式

拓展

Template 1 名人故事

一、华盛顿

二、林肯

三、克林顿

四、杰克·韦尔奇

五、乔布斯

六、比尔-盖茨

七、松下幸之助

八、李嘉诚

九、马云

十、柳传志

Template 2 励志小故事

一、我就是我的宣言

二、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快乐我做主

四、脱掉消极的外套

五、坚持不懈

六、梦想的力量

七、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八、帮助他人

Template 3 管理小故事

一、管理

二、营销

三、领导力

四、授权

五、团队建设

六、识人、用人、育人

七、沟通

八、激励

九、创新

后记·谢幕

试读章节

心理学表明,需求产生各种动机,接着动机又引发行为。为使听众认可自己的演说,就需要洞察听众心理上的需求。演说者进行演说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营销过程,即演说者将自己的观点、信息、情感“贩卖”给听众的过程。

对于演说者来说,要想有一个好的口才,必须掌握几项重要的能力。首先是进行自我肯定,确定自己的状态。自我肯定的能力越强则其把握演说节奏的能力越强,演说成功的几率越大。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及自己所说的内容,那又如何能取得听众的信任呢。其次演说者要具有开发演说选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演说者最基本的工作。在确定目标听众的基础上,演说者应了解自己所演说的内容及针对听众的“卖点”。在不断积累与完善演说内容的基础上,寻找到听众的抗拒点,并使其解除心理抗拒,最终演说成功。

演说者进行演说的目的在于让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及理念。由此,演说者在正常的演说中并不是要凌驾于听众之上,也不必过于强调自己“身份”,一味强调吹捧自己,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在演说的开始,演说者只需要将自己诚实、可靠、及专业的一面展示给听众即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一个成功的演说者好出风头、自命不凡,但据一项调查结果恰恰相反,有80%的演说高手在谦逊方面的表现都十分突出。而一些好卖弄、行事张扬的演说者往往令听众讨厌。还有一种类型的演说高手,对演说内容极其负责。他们能非常自如地为演说观点而战,不怕惹火听众,这类演说者常以行动为导向,敢于标新立异。

需要注意的是,演说者并非仅取悦于听众就能获得演说的成功,还必须在其演讲风格上体现出支配的能力。支配的能力是指让听众对演说者的观点认同的能力。据一项心理测试表明,通常,太和善的演说者因为与听众关系过于亲近,所以很难确立其演说中的权威及支配地位。

演说过程是依靠听众心理流程来进行运作的过程,也是通过演说内容这一中介,逐步引导听众的心理,使其做出认同的过程。演说的关键要弄懂听众的心理需求,以听众为主体,而不是演说者片面陈述内容的方法,听众要接受演说者的观点也是需要理由的,什么事都是有理由的,而演说内容的价值就是,要给对方一个合理的理由。

通常,演说失败的问题都集中在一点上,即没有把合适的演说内容提供给合适的听众。因此,对于演说者来说,头脑中要始终确立这样一种观念,没有最好的演说,只有最适合听众的演说。演说者在演说中要注意的是,始终要去确立和塑造自己观点的价值,让听众知道。听众最喜欢的是什么,在演说中,听众接受演说者观点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听众心中有一种需求要得到解决。大多数演说高手都能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听众所面临的需求,演说者通过分析听众的种种需求,并从中得出重要情况,然后将该需求扩大化。

听众的需求有很多种,对于演说内容来说,有许多演说者总是误认为听众总是在追求一些深刻的演说选题内容,而事实上,听从所追求的是“是否符合需求”,“是否最适合自己”的演说内容。演说者所要做的就是将演说内容的“卖点”与听众的价值需求真正联系在一起,从演说内容中找个与听众价值需求相符的“契合点”。演说者可以通过自己演说内容,引领听众的价值需求,从而使演说获得成功。

演说者总是在演说前及演说中寻找到听众的需求,事实上,“为什么我要关注这场演说?它能带给我什么?”每个听众的意识中都会提出这个问题。而演说高手一直在寻找这种演说卖点去吸引听众并影响听众,演说者在设计演说内容前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我能够给听众带来什么,满足听众的怎样需求呢?”

因此,演说者做的并不仅是陈述事实,这远达不到演说的真正要求,而是使听众在演说中获得利益。就好像一个人买了一只钢笔,不是为了钢笔本身,而是因为钢笔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作用或收益。因此,演说者在演说当中不仅仅是将听众所获得的收益告诉给了听众,而且要强调发表的内容与听众收益之间的这种关系。换种角度来说,演说者正是在占用听众宝贵的时间;演说者需要听众的关注度,及听众的受影响度。从这方面说,这是一种交换关系,演说者演说的内容是对听众时间的回报。听众付出宝贵的时间,演说者就应回报相等价值的演说题材及内容。最终,双方都因此受益。

听众的需求首先是对知识的需求,听众倾听演说,其潜在动机正是为获取一种信息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听众还有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精神需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曾提到:“人类在本质上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极其希望其位置被肯定。”演说只有取悦于听众,以听众为载体,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听众还有一种审美需求,审美心理每个人都有,听众由于受价值观影响,对审美的认识也各不相同,例如心理愉悦、情感愉悦、理性愉悦等,听众对演说内容及形式的审美要求最高。

因此,只有洞察“听众”的需求,才能赢得听众,从而使演说达到相对的成功。而听众对演说的需求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能满足听众的需求层次越高,意味着演讲也就越成功。听众最初级的需求层次,是演说内容框架最基本的要求,即从这一听众需求出发,演说者要从整体上做到演说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并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其次演说中要注意听众的关注度,即不断地吊听众的“胃口”。P8-10

序言

在21世纪,社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口才已成为衡量个人竞争力的基本标准之一。“说话”是一门“艺术”,体现为个人特立独行的“竞争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说”,控制语言的内容及节奏,征服各种听众,是抵达个人人生目标的极关键一步。事实上,“演说”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陵能的练习与养成,更是一种“交流”手段。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对于“说”这种最简单与普通的交流行为,为什么人们这样重视。

演说也是一门学问,已有数千年的传统。在历史上,上至安邦定国,下至日常生活都与说话密不可分。清朝诗论家叶燮曾在《原诗》中指出,“才、胆、识、力”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而“才”中的一项就是指“口才”;“胆”更是强调人在交流中敢于表现、敢于在众人前表达主张的“胆量”。在中国的俗语中也有“病从口人、祸从口出”一说,即是告知人们:腐源于口,祸也源于口。

在欧美国家,更加重视“说”的能力,西方文明史在另一种意义上说也是演说的历史,在一些推动历史的事件的背后,人们都能看到演说家的身影。包括政治竞选,商务演说,会议发言,竞聘面试等,每个人都需要在交流的场合通过语言展示自己,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曾有人指出,美国总统的胜利就是露方源远流长的演说学的胜利。而如今,“说”的功能在数字时代被无限放大,各种精英人物通过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营造一个被世界所认同的形象,专业的演说能力将其引领至高点。

在信息时代,在多元化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演说”的艺术正无处不在地显示其巨大作用。一个说话唯唯诺诺,无法将内心想法表述清楚的人注定不能担当大任。

然而,任何演说的天才都不是天生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才,而任何天才在其成功之前至少都经历了漫长的、艰苦专注的、有意识的训练。天才也不是源于个人天赋,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源于长期有意识地强调吸收的心理状态及刻意去打破惯性的练习。有意识的练习不同于重复练习,重复练习更像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习惯,是无意识的;而有意识地练习则要打破自己的行为习惯,反思自己的练习。

对于演说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为一座仓库,其知识信息量即为货物。有意识地去练习演说则可以不停地去扩建属于自己的仓库,从而与效率及时间形成正比,例如.在演说练习中,每天大脑处于一种很舒适安逸的状态,一定会走向一种按部就班的平庸,如果大脑极其耗费精神,则表明大脑正处于进步成长的扩张期。虽然这种有意识地训练往往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它以突破习惯的强度来提高自己,但越是这样的练习,就越容易成功。

任何伟大的成功者都不使自己进入按部就班的习惯状态。而有意识去学习与练习的另一种效果,就是避免这种状态。它能使一个人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得思想与征兆的重要性;并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辨识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都是练习的结果。领悟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并能改变自己的大脑和人生。完全沉浸于专业领域的人,都会在这一领域做大量的积累,不断使自己走到行业最前沿。由此,想在演说领域成为专家,成为众人所瞩目的人,至少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以时间为成本,有意识去刻苦练习,做到对一件事的投入与专注,即在最短的时间中做效益最大的事。

要练好演说能力,不仅仅是要进行单调重复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例如许多人,在日常说话中,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习惯变成了记忆与参照物,语言会不由自主脱口而出,如不经常纠正,怎样练习都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果。在演说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反馈,使自己感知到自己的进展,如果不在意学习反馈的结果,就意味着自己停止进展或者已经放弃。  演说注重的是对语言的敏感与把握能力,因此演说者每次在说的时候都要寻求突破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经验和进步。对于演说者来说,听众持续的反馈就是压力之源,而最使人难过的压力即持续不断的反馈,折磨着自己的精神,只有持续面对压力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与成功。

任何行业领域都是相通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对原有模式进行重复及纠正,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演说的门槛。

对于演说来说,简单源于智慧,源于对清晰的一种渴望,从而抵达事物的本质。本书通过简单论述将演说的技巧清晰直观地传达出来,从而使读者能更快掌握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及尝试,相信读者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名演说高手。

后记

首先感谢各位读者对于本书的支持。在没有做太多宣传的情况下,关于本书出版的消息不胫而走,看到这样的市场反馈我十分高兴。

我想,各位读者如此青睐《演说宝典》,主要原因在于这是我精心为演说者量身打造的,翻开《演说宝典》,找到合适演说模板一套,看,一篇成熟的演说稿!

同时,十分感谢我的《演说模式》总裁班课程的学员们,我透露要继《说法》后写作《演说宝典》的想法后,各位学员就表示十分期待,看到书稿后更是毫不吝啬对于这套书的赞誉,为这套书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最后,感谢企业管理出版社和汇聚经管,他们拥有一支专业的图书出版发行队伍,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更为完善本书提供了许多专业意见,才有大家现在看到的《演说宝典》。

另外,《演说宝典》成稿时,在汇聚经管的微博上(http://weibo.com/u/1785030357)进行了一次讨论活动,各位读者在微博上就《演说宝典》进行探讨,大家都踊跃地发言了,在此列举几位读者的留言,感谢大家这么“给力”!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灼。塔的光芒,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漫漫长夜。

——马丁·路德·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法(附演说宝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1576
开本 16开
页数 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