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世界华人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为电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著名华人女作家张翎最新中篇小说合集;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夺得“201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冠军;《空巢》获得2006年度中国人民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奖的海外华人。

内容推荐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包括张翎的《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空巢》、《雁过藻溪》、《余震》等四篇中篇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以唯美和哀伤的笔触,写出了客居异乡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雁过藻溪》是一部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写的却是三代女性人生命运的悲剧;《余震》是描写地震中人性的怨愤和猜忌,指向包容与理解,原著已被冯小刚改编为电影《唐山大地震》。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名列中国小说学会2011年度排行榜第一名;《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女主角沁园与一帮同胞作“九日八夜东欧浪漫之旅”,行程中每个人都讲述了一段“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的个人故事,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涩。

《空巢》,英文教授何淳安老年丧偶,生活中出现空巢。现居加拿大的女儿田田飞回北京,为其找保姆,找来了个奇烈女子赵春枝。故事走笔于田田在加拿大和“后备役”秦阳间的纠葛和何淳安和赵春枝之间的曲折。

《雁过藻溪》,讲的是主人公的母亲黄信月,在少女时代即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经受了丧失人性的折磨、羞辱。最终她逃离火坑,却茹苦含辛隐忍了一辈子,至死也不敢暴露自己被损害污辱的真情。只能在遗言中反复交代,让女儿亲自将自己骨灰送回藻溪老家埋葬,希冀女儿能从中得到启示,最终明白自己的出身。她的女儿末雁,从小缺乏母爱,长年与丈夫形同路人,最终劳燕分飞。有幸在北极考察时遇到所爱之人,得到片刻的灵魂栖息,却飞来横祸,使两人生死两隔。她的女儿灵灵,隔代如隔山,根本无法理解母亲的心情,终篇时对母亲说“请你别碰我”,如一把利剑,直刺末雁的心窝。三代女性悲怆的咏叹调,其中有着人性的扭曲,藏着世道的不公。在冷峻苍凉的笔调中,作者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宽容和关爱。

《余震》讲述受唐山大地震影响的一家人的故事。天灾来临的时候,人是彼此相容的,因为天灾平等地击倒了每一个人。人们倒下去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可是天灾过去之后,每一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却是千姿百态的。

目录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空巢

雁过藻溪

余震

试读章节

导游的的微笑还在,不过已经渐渐开始稀薄,隐隐露出了底下的毛孔。

“大姐你帮个忙,一车的人都等着呢。”

红衫女子的脸沉了下来。见过大世面的导游竟然栽在了一个低级小错误上:导游在用过“小姐”这个词后,换用了“大姐”。无论是被称为“小姐”和“大姐”的,心里都搁着一块堵。

“你这个导游真够奸猾的,一车的人等的是你,别把这好事揽给我。”

导游的脸皮像一块腌过了几季的糙猪皮,红衫女子的话像一枚针。再厚实的皮也抵不过哪怕是一枚钝针。导游的脸皮给扎透了。导游想发作,导游却知道他不能发作。导游的微笑开败了,从灿烂地讨好变成萎靡的乞求。

“大姐,这是巴黎,一过点就堵车。要是现在出不了城,弄不好要耽误一天的行程呢。”

红衫女子端坐不动,冷冷一笑:“耽误一天行程,你还想不想吃这碗饭了?”

导游的脸僵了,空气凝成了一块脆薄的玻璃,导游和红衫女子两人手里各牵着一个角,略一松手,就是一车的粉碎。

前排的人开始骚动起来,嚷嚷着“都过点半个钟头了,到底还走不走?”

“算了,后面不是还有空座吗?”沁园拿起自己随身带的水瓶,对导游说。

十一排已经很靠后了,后面还有一排。最后的那一排,座位比前面挤。十二B还空着。

十一A到十二B,不过是从一个城堡换到另一个城堡,只要围墙在,沁园不在乎。

导游手里的玻璃终于轻轻地稳妥地放到了地上,没碎。导游松了一口气,朝沁园扔去感激的一瞥。沁园低了头没接。沁园的城墙固若金汤,沁园不想留下任何一条裂缝,好让人把情绪挤进来。

十二A上坐的是那个在路边啃面包的老女人。老太太膝盖上放着那只肩包,两个人加上一只包,位置更挤了。

“阿姨,要不,我把您的包放到架子上?”导游说。

导游知道自己今天失态了。导游在这条线上已经走了八千九百个来回,导游熟知沿途每一个肯白送他一杯咖啡的加油站,每一个不用投币就能开门的厕所,和每一个给几分小回扣的购物点。导游知道路,导游更知道人。每一趟行程,总有那么一两件事,一两个人,会把他搁置在发火和忍耐中间的那个煎熬地带里。只是,这一趟煎熬来得太早,还没容他把那块小小的亲善立脚之地垒建起来。他有些后悔。他原本可以把十个百个红衫女子不动声色天衣无缝地摆平的,他有这个本事。可是今天,他怎么啦?

老太太没有说话。老太太只是把那个肩包更紧地搂在了怀里,仿佛它比她更怕冷。

“前面的年轻人,有没有人愿意换到后面来,让这位老人家坐得舒适一些?”导游问。

没人接应。

前面都是成双成对的,没有人愿意拆单。

导游看了一眼老太太,那眼光似乎在说:“我试过了,你都看见的,对不?”

老太太也没接导游的目光,老太太把脸偏转向了窗外。导游很快就把自己无着无落的目光捡拾了回来,跑到车前拿起麦克风的时候,导游的微笑已经毫发无损地重新灿烂起来。

“大家好,我叫袁成国,袁世凯的袁,成心使坏的成,卖国贼的国,你们就叫我袁导,哪个dao都行……”

车里开始发出细细的笑声。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法国人,叫皮尔·卡丹。”

“别笑,他真叫皮尔·卡丹,是那个皮尔·卡丹的乡下穷亲戚。”

“从这一刻开始,你们的身家性命情绪安全,就交给我和皮尔·卡丹大叔了。咱们还是来一个岗位责任分工制,好不好?‘东欧浪漫之旅’,我负责东欧,你们负责浪漫。不是我不想负责浪漫,主要是这个浪漫,我一人说了不算,是不是?”

导游进入了状态。

太阳升高了,墨镜里的巴黎开始从灰涩变得明亮。当塞纳河的鳞波开始一程一程地朝后退去,都市的轮廓在巴士后视镜里萎缩成一个边角模糊的斑点时,睡意如浓云渐渐浮上,终于把沁园从头到尾地裹住了。

P4-5

序言

第一次见张翎,是在多伦多城边上的一个绿山坡。张翎从她的诊所里风一样地旋出来,穿着一身水蓝的长裙,我就蓦然想到水了。后来几次见她,身上的颜色总是鲜亮而单纯,清爽间漫溢着水的柔和。我想她是爱水的了,果然书里就离不开水,除了早年母亲河畔的频频痴望,笔底下就算是到了海外的阡陌城堡,也还是蘸着些水汽,就是写人,无论工笔或写意,总让我觉得有几分潮起潮落的湿润。都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张翎,这个祖籍温州、跃然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寒窗里跳出的女子,骨子里除了水汽还有天然的淑气,水的灵动温婉再有书卷的明慧清丽,那真是女人见了也要倾心的风雅。

加拿大,中国新移民的一方沃土,跋涉过千山万水的张翎,像一个不肯落俗的凌波仙子,飘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海岸。这个时候,她发现终于能超然地回首那如烟的往事,能坦然地亲吻那故乡热土的一草一木,她生命里所有的无垠幻想如今都化作了文字的激情,她才明白原来冥冥中命运的移植就是为了完成这幻想的使命。

一路走来的张翎.寂寞而坚定,孤独却欢欣,默然前行中听掌声从远方响起。她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1988年获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英国文学硕士,1993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听力康复学硕士,尔后成为多伦多一家听力诊所的医师。这中间十多年移民沧桑,此中甘苦唯有她心知。张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执笔小说创作,首部长篇小说《望月》出手不凡,让她在海外文名鹊起。之后有中篇《江南篇》、《寻》、《丁香街》、《花事了》、《梦里不知身是客》等;短篇有《警探理查逊》、《团圆》、《盲约》、《女人四十》、《瓶》等。《交错的彼岸》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可谓厚积薄发,文坛为之侧目的又一个里程碑。2003年,张翎再推出她的第三部长篇《邮购新娘》,奠定她实力派一线小说家的海外地位。

再看张翎,一个神秘又透明的女人,神秘是她的文字,透明是她的做人。清丽端庄的外表掩藏着的却是她灵魂深处无尽悠远的悲凉。多思善感的心使她超乎常人地体味了情感生命所赋予的悲欢离合,交织在身心的千重渴望于是衍变成文字的慰藉和宣泄,生命中所遭遇的身心灾难又使她在重生后加速地在文字里跋涉。她的心里显然有无法言喻的“痛”,她把“写作”比喻为“飞翔”,她说“飞是一种伤痛,落地也是一种伤痛”,但她感激这种“伤痛”,因为“伤痛给了我们活着的感觉”,由此,她尝试把人有限生命的转换成了创作的无限体验。

在北美的新移民文坛,历史变迁,时空转换,二十年来,斑驳的异乡故事如雨后春笋,但是,情感的焦躁总流露在文字的粗粝急迫,真正风格稳健的作品并不多见。然而,读张翎的小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遥远的冷静,是距离感的清凉,像是一位尘外之人娓娓诉说着尘内之事。从《望月》里的上海金家大小姐走进多伦多的油腻中餐厅,到《交错的彼岸》中那源于温州城里说不清道不白的爱恨情仇,再到《邮购新娘》里那一曲波澜跌宕的“乱世佳人”的红尘交响,其中穿插的缘起缘灭、情生情绝,张翎是刻意地铺远了纸、举高了笔,再融进她生来的女性坚忍与宽怀,把这个时代风雨交加的异域故事写得如此辽远,如此具有《红楼》遗风,让暑热的北美文坛顿时有了秋的纯熟和清爽。

中国的小说家多善写史,忧患苦难,讽世讥时,当代作家中的男性尤长慷慨悲歌。然而,女儿家张翎写春秋,用的却是温婉的曲笔:威震江南的金三元绸布庄竞在小丫头阿九的智慧下延续了香火,然而,这个鼎力抵挡历史风雨的小女人却再也无力挽救她的“孩子们”的命运,历史的车轮不仅碾碎了阿九,也碾过了她的“飞云”,更碾灭了下一代“蕙宁”的心。悲伤的故事太多,人性被剥离成碎片,但谁又能抗得了命运呢?这命运就是历史。人是这样的渺小,碾在尘里,张翎只是小心地剥给我们看那蒙在土里的几瓣清香。张翎写史,总有些不同寻常的心平气和,她从不控诉,更无显山露水的批判,至多是些怜惜,少许无奈,淡笔写来,却是丝丝震撼,把整个时代的“风云录”纳在绣枕之上,看去玲珑,囊里却惊涛骇浪,堪为女作家春秋史笔的奇韵。

乍看《邮购新娘》,通俗的书名好像是在讲一个娱乐的婚恋故事。然而,张翎的手段是让读者踩着轻松的悬念而入,在不可抵挡的诱惑中陷入她精心设置的人生迷宫之中。一个在“邮购”中诞生的“新娘”,牵引出红尘内外千种尘缘、万般风情,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意外”却在不经意的“必然”中发生,又在迷离的忧伤中淡淡散去。掩映在多伦多闹市区的一个叫“思凡”的咖啡馆,隐藏着一个叫林颉明的男人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尘的偶然使他结束了自己还未能展现温情的婚姻,由此开始了“邮购新娘”的漫漫旅程。于是,在遥远的中国南方,出现了一个叫“江涓涓”的女子。在这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子身上,除了她自己欲说还休的故事,由此而引出了她的母亲竹影风雨如磐的情爱历程,更有竹影的母亲——一个越剧名旦缱绻悲凉的人生。然而,滚滚红尘中,江涓涓和林颉明的见面却并不是真正的尘缘,郁闷挣扎的江涓涓走近了威尔逊牧师的身边。在这里,一个关于两代西方传教士的故事开始演绎。令人悲怆的是,主人公在无望的结局里黯然返国,却未能料到,又一个意外的情缘由此才真正开始。

作为北美文坛已写就百万多字的资深作家,张翎的目光从未游离过“乡土”,但她绝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乡土作家”,她的精神骨髓里有张爱玲的生命无常和人世的荒凉,文字里有《红楼梦》的心平气和,浓郁的审美情趣里充分洋溢着“海派文化”的积蕴内涵,人格力量的最后才是温州人打拼的性格倔傲。中国文坛的“海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吐故纳新,磨砺出一代又一代纤柔婉约的作家,正如那一茬又一茬落地的麦子。张翎的可贵更在于她努力建构一种阴柔婉约的女性叙述方式,但却始终保留了小城人生性俱来的淳朴和对人世间深深的眷爱,这种“爱”的力量又使她与张爱玲的“冷眼”严格地区分开来。

都说巫山云雨,盼望沧海之水,张翎,正是海外文坛望断秋水的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张翎小说自选集)/世界华人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张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5959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