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法评论(第33卷2013)
内容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16年,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体现了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本卷为第33卷,全书有”域外视野”、”域外传译”、”刑法学人”、”专题研究”四个板块,共收入24篇论文,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客观归责研究

刑法中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李波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概述

 二、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核心概念

 四、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的体系性地位

 五、反对意见及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界限

 六、结语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问题/孙运梁

 引言

 一、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的乱象

 二、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域外的考察及其启示

 三、以客观归责理论解决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

 四、结语

被害人自我答责的理论根基探析/马卫军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我答责的法哲学根据——自我决定及其实现的自由

 三、被害人自我答责的解释论根据

 四、结论

德国刑事判决书研究

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冯 军译

三阶层的定罪逻辑及其背后的理论梳理

 ——基于对一份德国判决书的解读/蓝娴

 一、三阶层的定罪逻辑考察

 二、三阶层体系的定罪特点——逻辑性

 三、小结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刑事判决书的对接

 ——以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为视角/简 爱

 一、讨论背景: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

 二、文本分析:以三阶层的具体判决书为中心

 三、反思对象:四要件理论的功能性不足

 四、发展方向: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论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竞合关系/陈逸群

 一、问题的提出:模糊的杀伤关系与混乱的竞合论

 二、故意杀人未遂与伤害罪:竞合关系是否确实存在?

 三、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不构成想象竞合

 四、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构成法条竞合说

 五、对本案判决的检讨

 六、中国语境下的思考

间接故意以及犯罪承接理论的批判性反思/郭小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间接故意的中德比较

 三、承接理论批判的反思

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以及体系性地位初探

 ——基于德国刑法典第21l条谋杀罪的研究/李权

 一、引言:案情梳理与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类型化前后的比较

 三、体系性地位考察:纯正的态度特征

 四、回归体系:具有主观要素的行为构成的体系化

 五、余论与启示:再论判决书

……

悼念西田典之先生

讲演

个案研究

域外视野

域外传译

专题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法评论(第33卷201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兴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37168
开本 16开
页数 6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67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16
CIP核字 2014004239
中图分类号 D914.04
丛书名
印张 4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7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