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战士兵浪漫曲/二战浪漫曲
内容
编辑推荐

《二战士兵浪漫曲》(作者:李乡状)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详细阐述,从战争的过程当中甄选出一系列不同身份的角色。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身份进行讲述和介绍,使一大批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事业,生活,伴侣,友人,仇敌以及经历都以一种更加贴近人性的视角被展现出来,便于读者们更好地带入到角色的感受当中去。更贴切地去解读和掌握书中所介绍的这些活跃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

内容推荐

《二战士兵浪漫曲》(作者:李乡状)将笔触落在二战期间的士兵身上,通过对他们的一段段或浪漫,或忧伤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映出那一段特殊时期当中人性的自然流露。整《二战士兵浪漫曲》由士兵的心路成长历程、战争中如何坚守爱情,以及与爱人生离死别、重逢之时的惊喜的诸多面面。让读者间接能够体会到那个年代战争儿女的情感和观念,在回肠荡气的历史中,在惨烈的战火中,那些质朴美好的情愫是除了追求正义的勇气外唯一永不消弭的东西。

目录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断掉的爱情

迟到的幸福之花

优美的口哨声

遗世手镯,引起千般哀思

往昔的瞬间

赫尔曼·戈林

内心比外表更重要

一封来自战场上的情书

胜利之吻

战火下消逝的爱情

始于英吉利的爱

爱在苏格兰蔓延

敌后之恋

用爱感化邪恶的心灵

一个北非飞行员的爱情旅程

美丽谎言铸就的美丽人生

一段提拉米苏的爱情故事

爱在战火蔓延时

试读章节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小镇里住着位美丽的女孩,她的名字叫莉迪娅。布卢斯卡娅。莉迪娅是个孤儿,她从小就跟着单身一人的叔叔生活,叔叔也是她唯一的亲人,两个人相依为命。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蔓延到苏联国土上的时候,莉迪娅才19岁。

莉迪娅居住的小镇不大,但是宁静漂亮。她和叔叔居住的那幢房子旁边有一大片白桦林。风起的时候,白桦林沙沙作响。林间开满野花,幽香扑鼻。莉迪娅非常喜欢这片白桦林,她每天都去那里看那些高大美丽的白桦树,看五彩缤纷的野花,昕清脆悦耳的鸟鸣,感受那里的宁静和清爽。

小镇的附近有一所航空学校,莉迪娅的叔叔就是这所学校里的一名航空技师。他是一名战斗英雄,曾经在战争中左腿受重伤导致行动不便。他在航空学校很受欢迎,很多年轻的教员都喜欢和他聊天。每个周末,学校中的年轻教员们都会来到他们家做客。叔叔也很喜欢这些年轻人,因为他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很多时候,屋子里的谈笑声溢出窗外,伴随着屋前那条小河的流水声叮咚作响。

在莉迪娅18岁的这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的外交是为他的战略目的服务的,在对苏联进行和解和与之进行外交周旋的同时,希特勒草拟了入侵苏联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如希特勒自己所说的“令全世界大惊失色,难置一言”的“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的想法不仅仅是隐藏在心里的,当德军的闪电战取得巨大的成功,波兰、法国等国相继沦陷时,这个大独裁者竞无耻地公然说道:“苏联和我们的条约,只有在有用的时候才是条约。”希特勒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气候”。

法西斯的贪婪引发了二战,战争愈演愈烈,苏联也无法躲避这次战争。苏联已经做好了与法西斯交战的准备了,从国家元首到下层的普通百姓都关注着战争发展的情况。当时人们的话题都集中在了当前的战争形势上。而作为飞行教员,驻扎在这座小镇上的他们时时刻刻替祖国担忧,他们都想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为世界和平抛头颅、洒热血。

在这些年轻的飞行教员中,有一个年轻俊朗的小伙子深得莉迪娅和叔叔的喜欢,他叫科佳金。25岁的科佳金高高的个子,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性格勇敢坚毅,飞行技术十分高超。莉迪娅的叔叔非常喜欢和他聊天,他们会从早上一直聊到太阳落山。他们聊天的时候,莉迪娅就坐在他们的旁边静静地听他们谈话。偶尔,她也会去白桦林里采来几朵漂亮的野花养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傍晚的时候,她会在夕阳的柔光中为叔叔和这些年轻的飞行员准备晚餐。她觉得,这是一个礼拜中最快乐的一天。

莉迪娅个子不高,常穿一身格子长裙,她性格温和,总是面带笑容,来小屋里做客的教员们都很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大家更喜欢听她的歌声,每当客人在屋子里聊天的时候,都会听见白桦林里飘出的阵阵歌声。那歌声温婉动听,连林中的鸟儿也沉醉其中。因此,大家给莉迪娅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莉莉娅”,在俄文中那是百合花的意思。

科佳金很喜欢和莉迪娅聊天,每个周末他都会早些到那里,为的就是多和莉迪娅聊一会儿。在相处中,他慢慢发现莉迪娅是个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孩。莉迪娅虽然外表柔弱,但是内心很强大,她关心、体贴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着谈话次数的增加,科佳金和莉迪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喜欢去那片美丽的白桦林。在小河边,林阴下,也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时光飞逝,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他们的每一次交谈都是快乐的,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而他们对彼此的依赖也越加浓厚。因此,每个周末都成了他们翘首企盼的日子,因为他们急切地想看见对方。

爱情就在这样美丽的季节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此时的科佳金和莉迪娅却不知道这就是爱情。聊天的时候,科佳金喜欢凝望莉迪娅如烟的明眸,只要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她想要说什么。莉迪娅的笑脸时不时掠过他的脑海,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她了。开始的时候,科佳金还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直到后来,他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莉迪娅。喜欢和爱之间,原来本身就没有界限可言。

这个迟来的答案使科佳金欣喜不已,可是,还有另外一些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莉莉娅是怎么想的?莉莉娅喜欢他吗?如果自己向她表白,她能否接受呢?

科佳金掩藏了自己焦虑的心情,只希望莉迪娅能快点发现他对她的感情。他曾经多次对莉迪娅暗示过自己的感情,可是莉迪娅总是不能明白。因为年轻,科佳金没有勇气直接向莉迪娅表白;因为年轻,他怕自己的鲁莽语言吓到清澈如水的莉迪娅;因为年轻,科佳金莫名的恐慌,却又不能说什么。这个英俊的大男孩就这样守护着内心的情感,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来吐露。P2-4

序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舞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从元帅到士兵,人们同仇敌忾,为着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和正义的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奋战到底。他们当中有隐秘战线的无畏英雄,有在正面战场上奋勇搏杀的热血男儿,有统帅千军万马的睿智将领。也有策动局势的领袖元首。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至今仍然广为人们所传颂。战争的铁血和历史的壮阔更是为这些曾经的故事增添了一份令人回味无穷的浪漫。

客观来说,”二战”的发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它使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国家都遭受到了战火的洗礼,令无数军民饱尝了它所带来的磨难:然而,”二战”的胜利却又无疑是人们一次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是它将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打败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胜利与和平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了历史的漫漫长路上,父辈的血汗与呐喊凝聚在这里,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一处值得永远敬仰和继承的精神一一在亚洲、在非洲、在欧洲,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下展开了对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殊死战斗。从1933年到1945年,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法西斯斗争此起彼伏。终于,正义战胜了邪恶,向往和平与正义的人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那段历史已然离我们远去了,曾经高呼的口号被淹没在平淡的生活当中,战火的痕迹被新建起的楼房与街道所掩盖。战争的记忆从我们身边消失已久,然而,即便如此,今天的我们也仍然能够不时从书籍、报刊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听到那些似乎已经远去的名字与词语: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波兰、攻陷柏林……这些泛着陈旧之色的字眼或许被提及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或许已经不能像几十年前那样容易引起热血的激荡和讨论的兴味。但是当我们翻开书本。重新咀嚼起它们身后的那些故事,胸中却还是无法抑制地会泛起对历史那份无尽浩荡与雄浑奥壮的回味悠长。

是否还记得,莫斯科郊外以血肉之躯抵挡坦克的最后呐喊;敦刻尔克海岸上为同袍撤离而顶着炮火与炸弹袭击的顽强阻击;在伦敦上空对敌人如黑云般压来的轰炸机群从飞机炮口中喷出的怒火;昔日北非名将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率领部队殊死作战的阿拉曼战场上,如今伴着双方遗留下来无数地雷形成的”魔鬼花园”的,只有在沙漠公路两旁绵延久远的无名战士墓……

麦克阿瑟曾经说,老兵不死,他们只会渐渐湮没(在人群中)。当战争离我们远去之后,那些与战争有关的人们和他们的事迹也被生活中更加贴近我们的种种信息所渐渐掩去。而事实上,无论辉煌抑或黑暗,这些值得了解的过往都不应该在我们的记忆中以一个毫无内容的名词的形式一直蒙尘,直到死去。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能够学习和获得许多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接触到的智慧,以及情感。

本书通过对历史史实的详细阐述,从战争的过程当中甄选出一系列不同身份的角色。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身份进行讲述和介绍,使一大批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事业,生活,伴侣,友人,仇敌以及经历都以一种更加贴近人性的视角被展现出来,便于读者们更好地带入到角色的感受当中去。更贴切地去解读和掌握书中所介绍的这些活跃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

本套丛书当中不仅介绍了我们时常听闻的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在外的著名将领和领导人的事迹和经历,也包含了对那些工作在隐秘战线,工作在敌人心藏中的无名英雄的描写,让我们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对二战时代的局势与当时不同阵营和国家人们的世界观进行了解,相辅相成地为每一位相关的人物在印象中描绘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与境遇背景,还原出一个个与历史百科介绍中那些冰冷文字构筑下不一样的人物形象。

本书力求以历史原貌真实再现历史史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存在某些描写过甚或与真实历史出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战士兵浪漫曲/二战浪漫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乡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2323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330414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