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彩所著的《王勃研究》以王勃及其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观照初唐社会时代大背景,注重在历史风云变化中考察作家及其作品。特别是把王勃放在初唐近百年的文学进程中描述,一方面梳理了初唐文学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凸显出王勃独特的创作个性,并以此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著注重全面挖掘文献资料和解读诗文作品,准确地对把握王勃其人及其文学特质。
图书 | 王勃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晓彩所著的《王勃研究》以王勃及其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观照初唐社会时代大背景,注重在历史风云变化中考察作家及其作品。特别是把王勃放在初唐近百年的文学进程中描述,一方面梳理了初唐文学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凸显出王勃独特的创作个性,并以此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著注重全面挖掘文献资料和解读诗文作品,准确地对把握王勃其人及其文学特质。 内容推荐 杨晓彩所著的《王勃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王勃研究专著。《王勃研究》包含作家作品研究、别集版本考述、其他著述考、学术思想及文学主张,涉及作家、作品、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文献学的版本源流、辨疑等多个方面,且在这诸多方面均多所创获。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尽可能全面地挖掘文献资料,深入解读诗文作品,把王勃放在初唐近百年的文学背景中考察,对王勃及其创作均作出了准确把握。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王勃其人考述 第一节 王勃家世考略 一 王勃先世考略 二 同辈亲族考略 第二节 王勃生平仕历交游考述 一 读书与学医 二 及第与任职王府 三 西游蜀地 四 求补参军 五 南下交趾 第三节 王勃思想人格述论 一 对王通儒学的继承 二 对释道思想的崇信 第二章 王勃诗文研究 第一节 王勃诗歌研究 一 王勃诗歌产生的背景 二 王勃相思送别诗 三 王勃山水诗 四 “繁华易逝”主题的诗歌 第二节 王勃文赋研究 一 王勃赋 二 王勃的序文 三 王勃骈文创作的生成动因 第三节 王勃的文学主张与作品的美学追求 一 王勃的文学主张 二 王勃作品的美学追求 三 文学主张与美学追求相)中突的原因 第三章 王勃著录与版本考述 第一节 王勃诗文著录与版本考述 一 唐五代王勃诗文的结集与流传 二 宋元时期王勃诗文的流传与载录 三 明代王勃诗文的刊刻与传抄 四 清代王勃诗文的刊刻与流传 五 罗振玉、严绍望与日藏王勃集版本 六 何林天《重订新校王子安集》与汪贤度点校之《王子安集注》 第二节 王勃杂著考述 一 唐五代王勃杂著的流传与载录 二 宋元时期王勃杂著的流传与载录 三 明清时期王勃杂著的载录 第四章 王勃学术疑案新断 第一节 王勃生卒年问题 第二节 《滕王阁序》创作时间问题 第三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创作时间问题 第五章 王勃之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王杨卢骆当时体”的突出代表 第二节 “自是唐人开山祖” 第三节 “四杰之冠” 结语 附录:20世纪王勃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勃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晓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364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7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3271333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