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破解天书红楼梦
内容
编辑推荐

《红楼梦》自问世后,随着此书的广泛传播,读者慢慢发现,这书的内容并不那么简单,在她通常的描写中,好像话中有话,在她美妙言词的寓意中,好像意中有意,在她精彩故事的背后,又好像事中有事。由鞠芳田编著的这本《破解天书红楼梦》致力于破解这部天书的隐秘,立足原著,立足史实,探幽发微。

内容推荐

把《红楼梦》说成是“天书”,是因为书中许多诗文和闲言碎语,都暗藏着神秘的玄机。《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元迎探惜,谁是真正的作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薛蟠等在现实中是否有原型存在?他们是人还是物?这些谜题,《破解天书红楼梦》一书将为您揭晓答案。

《破解天书红楼梦》由鞠芳田编著。

目录

破解词/l

核心内容提示/1

第一解 破解析/1

 一、为何要破解/l

 二、怎样破解/3

 三、破解的前提/5

 四、对书中内容构成的认知/10

第二解 破解方法/ll

第三解 破解朝代年纪/l5

第四解 破解曹雪芹身影/l7

第五解 判词与各钗的对应/22

第六解 破解主旨/27

 一、神秘的并蒂菱与夫妻蕙/27

 二、五大疑问破开篇/28

(一)五大疑问/29

(二)破解开篇/33

 三、石门字迹展书端/46

(一)疑问所现/46

(二)空道所见/46

(三)历史遗存/47

(四)石门牌坊与宝玉的关联/48

(五)一诗连三端/55

 四、名、词、诗文解宝钗/57

(一)神词有疑问/57

(二)钗名现真身/58

(三)脂砚斋的直接提示/58

(四)金玉一家亲/6l

(五)揭开疑问/62

 五、矛盾篇回破薛蟠/63

(一)破解“副”字,暴露薛蟠原身/64

(二)破解呆霸王,证明薛蟠原型/65

(三)形象、名称和作为,说明他的原型是衡王府门前的石狮/66

 六、金桂为金桂/70

 七、跛足癞头解道僧/72

 八、衣食、拥有、判词解妙玉/75

(一)槛外人之说,说明她不是具体的人/75

(二)作者叙述,她不是一个人身/75

(三)她的生活习惯,说明她是一座园林/76

(四)她的拥有,说明她是园林/76

(五)六安茶,说明她的真身是明朝皇家的园林/78

(六)她的判词,说明她是衡王府的东花园/79

 九、血泪林黛玉/80

(一)她的原身,表明是衡王府的魂/80

(二)她的姓名,表明是衡王府的魂/81

(三)从扬州来,也说明她是衡王府的魂/82

(四)居潇湘馆,说明是衡王府的魂/83

(五)在葬花处哭祭,说明她是衡王府的魂/84

(六)葬花吟,是衡王府冤魂的呻吟/85

 十、曹家的冤/87

 十一、作者的恨/88

 十二、并蒂菱的显现/107

第七解 破解主篇/109

 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11

 二、“涉政真容”/113

(一)解十四幻化/114

(二)解十四事大/139

 三、“原应叹息”/148

(一)元春的抱琴,叹息衡王失去了今天/150

(二)迎春的司棋,叹息曹家孙头/153

(三)探春的待书(侍书),叹息著书不敢留名/155

(四)惜春的入画,叹息尘世无法善终/161

 四、“兰桂齐芳”/166

(一)真与假/166

(二)阴与阳/193

(三)明与暗/195

(四)祭与庆/199

(五)错与乱/202

(六)好与了/206

(七)时间与年岁/210

(八)病与方/223

(九)主与仆/239

(十)褒与贬/244

 五、贾府辈分的寓意/247

 六、玄诗谜句/248

(一)开篇的玄诗谜句/248

(二)所谓的护官符/257

(三)金鸳鸯牙牌令的谜句/262

(四)刘姥姥要木杯的寓意/265

(五)刘姥姥食量大似牛的寓意/266

(六)王熙凤生日,宝玉出外祭奠的用意/267

(七)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的寓意/269

(八)史湘云名字的寓意/270

(九)邢岫烟与妙玉曾是邻居的寓意/271

(十)东鲁孔梅溪何人/272

(十一)贾宝玉的历劫/274

(十二)宝琴外国诗的揭示/275

(十三)书中的谜语和谜底/276

(十四)玫瑰露与茯苓霜/298

(十五)宝玉生日的真相/300

(十六)夫妻蕙的显露/314

第八解 破解作者/316

 一、刘姥姥身份在书中的暗示/318

(一)刘姥姥是衡王府的后人/318

(二)根据年龄推算,刘姥姥是唯一能说清衡王府灾难的人/319

(三)她是《石头记》故事的传引者/320

(四)刘姥姥与曹家有瓜葛/320

(五)她的家庭和作为,暗示她是赵家人/321

(六)刘姥姥讲的故事,表明的是自己的身份,暗示的是姓氏的改称/324

(七)作者把刘姥姥写成姓刘,是另有用意/勿

 二、书中暗示的探春/327

(一)她的真身是刘姥姥真身的女儿/328

(二)她是《石头记》最初的作者,代称石头、石兄/333

(三)她是曹頫的妻子/334

 三、书中暗示的曹頫/337

(一)他是探春原型的丈夫/337

(二)他是空空道人/337

(三)他是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的人/337

 四、关于曹雪芹/339

(一)他是曹頫的侄子/339

(二)参与了《石头记》的编纂/339

(三)用曹雪芹之名传世的意义/339

 五、关于脂砚斋与畸笏叟/340

(一)探春(石头)的原型就是脂砚斋/341

(二)曹頫是畸笏叟/341

 六、关于高鹗与程伟元/342

 七、全书的最后落款/343

(一)著者的署名/343

(二)成书的年月/345

结束语/347

附录/350

 一、清朝历史纪年表(部分)/350

 二、地支与属相、地支与节气和农历月份的对应/355

(一)地支与属相的对应/355

(二)地支与节气和农历月份的对应/355

 三、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王府遗址》石刻文字/356

试读章节

二、怎样破解

说这书是一部不寻常的书,是指它的写作方式和其他书不一样。其他书的写作是就事论事,就事言事,而这书的写作是明一套暗一套,明处的话说得天花乱坠,暗处的话却是咒天恨地;明处的话说得人香气四溢,暗处的话却骂得人狗血喷头。且这明的一套,都是假语,暗的才是真话。真话藏在假语之中,这就是书中的秘密。

作者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著书,其用意非常清楚,就是为了蒙蔽朝廷。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作者把真话藏得过于严密,不留一点破绽,虽然能够躲避朝廷的监督,却也蒙蔽了读者的眼睛。如果作者费尽心思写出的心里话,后人永远看不出来,作者就是白费心机,就会于心不甘。所以,分析作者的心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中隐去的真话,必然会在假语中留下破绽,也就是说,作者在设下谜局的同时,也必将谜底和破解方法藏在书中。破解,就是要找出书中作者暗示的方法、设下的玄机和埋藏的谜底。

那么如何破解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如果把握不住这三个方面,破解就会钻进死胡同。

其一,看准破绽。破绽就是书中的玄机,破解此书,就是要在繁杂的人物和故事中找出玄机。《红楼梦》是一部历史名著,内容恢宏,故事繁杂,人物众多。据有关爱好者统计,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七百多人。笔者单对女士进行了不很准确的统计,人数大约在二百五十人左右。如此众多人物构成的故事,如果不是去把握书中的玄机,而是面面俱到地去排列,去寻根问底,就会真的成了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不但会钻人牛角尖,走入迷宫,也会枯燥无味。

那何谓玄机呢?玄机,就是破解的关节点,也就是作者重点暗示的地方。这些地方不是故弄玄虚,就是写得巧而古怪。阅读时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如对贾元春去世时间的描写:“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句话,不但时间太巧,称呼也不恰当。但其用意却非常深刻,真实意思是在骂雍正为匪首,详见后面破解的骂语。玄机处也是书中的矛盾处,很多人读了《红楼梦》后会说里边矛盾太多,以为是此书规模宏大,矛盾在所难免,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作者故意为之。大凡书中明显的矛盾处,基本都有玄机。如书中对贾府所在方位的叙述,一会儿在金陵,一会儿又在北方,看来很混乱,其实作者是在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地点(见后面“错与乱”的破解)。再如书中对贾母生日的叙述,先后有两个不同的时间,看似很矛盾,但真正破解后会让人很惊讶,因矛盾就是提示。贾母过生日进行大庆,实际上是庆祝雍正去世。

其二,找准真相。因为这书是一部隐书,书中的言辞是话中有话,事中有事,破解就是要解出话中的话,事中的事。

如何找到这话中话、事中事?关键是不放过书中的任何提示,因为有许多真相,就藏在普通的话语之中,只要细心琢磨,就不难发现玄机。譬如第二十二回,老太太给贾政出了一个谜语,叫“猴子身轻站树梢”,谜底是打一果名,贾政猜了“荔枝”。猛然一看,此谜猜得不错,但看了后面的提示,如果留心,就会产生猜疑。这后边的提示是:贾政走了以后,“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做得不恰当,如同开了笼的猴子一般”。看了宝玉的话,却觉得古怪,因宝玉并没有说出是哪首谜语有差错,只是泛泛一讲。如果带着宝玉的疑问来推敲谜语,就觉得这荔枝谜不符合逻辑,猴子身轻站树梢是荔枝,那猩猩身重站树枝就不是荔枝吗?显然不对。不对就有玄机。“猴子身轻站树梢”应该是什么呢?准确地说应该是“平衡的高手”。平衡的高手是什么?当然是“衡王”。这衡王,正是书中讲的唯一一个真实故事的主人公,这也正是全书所述故事的主旨所在。作者在这里,用一个荔枝,挡住了衡王的真相,又怕后人真的会被迷惑,便用宝玉的话给予了提示。这就是真相,这就是玄机。

其三,解准真意。解准真意,就是要把作者的真实意图解准,避免走人歧途。书中人物虽然又多又杂,但相互关系无非是主与仆,爷(娘)们、兄弟与姊妹。这些人物的搭配、称呼、辈分,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真实故事的幻化。他们的相互关系,主要不是按逻辑排列,而是要说明隐去内容的真情。如果不把这点搞清楚,破解就会走入迷宫。譬如对贾琏和贾宝玉的破解,有人见书中都称他们为二爷,就开始破解他们家族的族谱,结果破来解去,还是一笔糊涂账。这两个人的身影,在后面的破解中会很清楚,他们一个是顺治皇帝,因他是后金称清以来的第二个皇帝,所以书中称二爷。一个是康熙的废太子,因他是二阿哥,所以称二爷。书中对他们的称呼,不是真正的排辈,而是特指他们的身份,他们的辈分排列不清,正是作者留下的破绽。

P3-5

序言

公元一七五四年,一部奇书悄悄面世,人们初见,便如获至宝,争相传阅,秘密传抄,后来有人将其刻印,不久,这书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了一部妇孺皆知、路人传谈的名书。

开始人们喜欢它,还只限于它贴切的故事,优美的言辞,俏皮的人物性格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后来随着此书的广泛传播,读者慢慢发现,这书的内容并不那么简单,在它寻常言语的谈说中,好像话中有话;在它美妙言辞的寓意中,好像意中有意;在它精彩故事的背后,又好像事中有事。随之。对此书研究的“索隐”派诞生,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书看成了“隐书”、“谜书”,更有人把它称作“天书”。

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原来的《石头记》,现在的《红楼梦》。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一代的《红楼梦》爱好者,便开始了对它真谛的探索。不少人为确定一个典故的真正含义,翻阅了无数史料;不少人为弄清一个事件的隐情,废寝忘食;还有的为求真谛,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故去的不再赘述,就近代而言,探寻、考证、研究它的人,不但遍及城市乡村。也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不仅有普通的百姓,也不乏伟人名人。毛泽东曾评价过它,鲁迅曾论述过它,胡适、蔡元培等前辈,更是探索它的先驱。先人们虽然没有能够破解此书,但其成果,却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现在已进入了高度发达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不仅有了物质上的充裕,也有了精神上的富足。娱乐方式,已不再局限于读书看报,欣赏电影戏剧。电视、手机、网络游戏,已经遍布了城市和乡村。人们在闲暇之余,点击之间,就可打开世界。这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虽然充实了人们的娱乐空间,却没有使人们放弃对这部奇书的探索,也没有冲淡爱好它的兴趣。多年来,民间对它研究的热情此起彼伏,专家学者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红楼梦》热的浪潮,时而席卷华夏,时而翻滚全球。一九八O年春,中、美、日、英、加、新的专家学者,云集到了美国的威斯康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始了《红楼梦》问题的国际交流。到了一九八六年六月,我国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大学,又组织国际知名人士,在哈尔滨举行了第二次《红楼梦》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交流了对《红楼梦》研究的成果。两次学术研讨会,虽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但也没能最终揭开它的面纱。

时间过去了整整二百五十八年,相信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作者并没有瞑日,因为他的真实意图没有被发现,他要说的真话没有让后人听懂。相信在这二百多年时间里,那些为探寻《红楼梦》而付出了艰辛努力的先驱们也没有瞑目。因为他们相信,这埋藏在书内的真相,不会永远不见天日,他们在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相信所有爱好《红楼梦》的人们也在翘首以盼,因为他们也相信。此书必有破解的那一天。

笔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告慰作者,告慰先驱,也告诉所有关心这部书的人们,此书已被破解。笔者不仅破解了原著中的主要故事,解出了真实的历史遗存,解出了书成的时间、书写的地点和书中的历史真相,解出了著书的真正作者和作者的冤恨,解出了泪尽的黛玉、洁净的妙玉、奇怪的英莲、神秘的可卿、显赫的熙凤等众多人物,而且还找到了那下凡的石头,找到了良缘的宝钗和盗跖的金桂,找到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找到了玩世不恭的薛蟠和举世闻名的大观园。这些人和物,其原型仍然保存完好,清晰可辨。

这绝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事实。前人们之所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没能破解此书,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环境,环境决定灵感,环境启迪创新。笔者在研读《红楼梦》的同时,恰恰处在了作者创作《红楼梦》的环境之中,心灵与神灵碰在了一起,书景与实景撞在了一块,于是成就了笔者。这是笔者的荣幸,也是《红楼梦》爱好者的荣幸,更是国人和世人的荣幸。

当然,所谓的破解,绝不是一家之言,需要公众的认可,所以,笔者斗胆著书,把破解之成果。奉献给读者,希望社会各界品鉴、批评。

破解中,解出了许多对清廷和对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咒骂之语,这绝不是笔者个人的观点,而是就事解语,就词解说。

当然,所谓的破解,也只是对主旨的破解,对总体的破解,而不是对每一句话的破解,不是对全书的破解。由于笔者知识的匮乏和历史资料的欠缺,书中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全部解出,自己发表此书,也是抛砖引玉,以求得有更高明的见解问世,共赏共鉴。

天书将破,随之而来,一座王府灭失的真相将得到证实;一批文物幻成的人物将揭开面纱;作者在书中说的真话将被人听懂;作者真实的身份,也将大白于天下。

鞠芳田

2012年5月10日于青州

后记

天书已破,笔者感触颇深:这书不愧是居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杰作,它明讲的故事优美动听,暗述的内容发人深省。其艺术成果,既是历史文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坚贞不屈精神的见证。

破解了这天书,也使人惊讶:这惊讶不仅是因为原来人们认为虚拟的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竞被解出了是实物的幻身,原来认为虚拟的王熙凤、贾环等人物,竞被解出了有真人的身影,原来认为虚拟的大观园、紫微舍等景点,竞被找到了对应的原型,更在于作者对文字的运用。书中看似寻常的一些话语、字词和诗句,原来有的是在说明衡王府被灭的史实,有的是在揭露清廷荒淫的真相,有的是在宣泄曹家的冤屈,有的是在表达作者的愤恨,有的是在诅咒朝代和皇帝,有的是在谩骂朝廷大臣。可以说,作者在书中,把中国汉字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把中国语言和词汇的运用,发挥到了顶峰。这作者真不愧为文魔,是玩弄文字的高手。让人惊讶的还有故事和谜语,书中许多看似精彩有趣的故事和谜语,有的是在揭示真相,有的是在变相骂人,可以说,作者用故事和谜语骂人的艺术无与伦比。

不过应当指出,这书虽然把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但暗述的许多观点,却不能让人赞同。特别是对明清两朝的态度,书中表达的是个人好恶,存在很大偏差。其实,明朝灭亡,清朝诞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明朝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昏庸无能,致使朝纲混乱,奸臣横行,各级官吏又肆意盘剥农民,造成了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致使匪盗横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历史现实看,即使没有清军,明朝的灭亡也已成为定局。还有,作者在书中发泄的对清廷的愤恨,对大清皇帝的谩骂,表达的也都是个人心境,带有很大的偏见。康熙虽然斩杀抄灭了衡王家族,但他创造的康熙盛世,却是永垂千古的。雍正虽然清理亏空,造成了曹家的败落,但他在历史上治国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乾隆盛世就是在他整治的基础上形成的。就清廷而言,也不是一无是处。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清兵人关、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缢、顺治登基的一六四四年开始,到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九一二年为止,大清共有十位皇帝,经历了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虽然这个朝代同历史上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如独裁专制、权利争斗、官吏腐败堕落、根本制度的限制等,最终也没有逃脱兴起——衰败——灭亡的命运,但这期间,许多皇帝勤奋敬业、励精图治的作为,国家曾经的强大,各民族的统一等,都受到了后人的称赞。可以说,大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可磨灭,大清朝创造的中华盛世也永垂史册。

当然,作者著书,不是在评价历史,而是在发泄私愤,因为毕竟最初的作者是明朝皇族衡王的后裔,书中暗藏对清廷、皇帝、大臣和投靠大清的文人的咒骂之语,暗示反清复明的思想,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是清廷残酷的手段,造成了衡王家族的毁灭,是清廷严厉的政策,造成了曹氏家族的败落。作为衡王府幸存者的后人和曹家之人撰写此书,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为衡王家族报仇雪恨,为曹氏家族鸣冤叫屈。这书中的揭露、诅咒和谩骂,就是报仇雪恨的体现。

我们破解此书,不是为了评价历史,也不是为了评判作者对清朝认知的对错,只是要弄清楚作者在书中说的真话,弄明白作者在书中讲的真事。所以,对书中解出的有偏差的观点,我们只能是指出,而不是评判。

通过破解,衡王府被灭的真相已经大白,曹家败落的原因也已清楚,作者的真实身份和表达的悲愤心境也已明晰,书中主要人物的身影也已显露。这些真相,就是作者隐藏的“甄士”(真事)。这些“甄士”(真事),就是真实的《红楼梦》。

谨以此破解,让衡王府侥幸存世、隐姓埋名的后人宽慰。

谨以此破解,让《红楼梦》一书的真正作者瞑目安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破解天书红楼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鞠芳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75510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3200078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7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