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华、丁亚平主编的《影视文化(8\\2013)》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文学院共同组稿的“影视文化”系列图书中的一册,书稿延续了前几册图书的风格,将研究和讨论的重点放在对当下电影、电视的学术研究上,尤其对电影产业发展、电视艺术焦点以及电影史的研究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学术观点成熟且具有新意,学术视野宽阔而有深度,是当下影视学术研究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图书 | 影视文化(8 2013) |
内容 | 编辑推荐 周安华、丁亚平主编的《影视文化(8\\2013)》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文学院共同组稿的“影视文化”系列图书中的一册,书稿延续了前几册图书的风格,将研究和讨论的重点放在对当下电影、电视的学术研究上,尤其对电影产业发展、电视艺术焦点以及电影史的研究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学术观点成熟且具有新意,学术视野宽阔而有深度,是当下影视学术研究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目录 电影现状观察 与世界对话:在新的“大变局”中展现东方大国主体性的 文化风采 屑丝逆袭:当前中国电影的一种文化现象 当前海峡两岸暨香港华语电影发展的优势与缺憾 网络游戏与影视 作为第九艺术的网络游戏与腾讯互动娱乐的实践 游戏改编电影:想象与世界的重构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反思 ——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费广正 影像民族志与“非遗”保护 影视人类学在云南 影像赋权与文化传承 ——论“社区影像民族志”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五朵金花》的影像呈现与大理的民俗风情再生产 电影文化研究 “红色经典”的文本生产与话语协商 “文革”电影的复仇主题 视觉再现与女性主体的重构 ——从电影《茉莉花开》对小说的改编谈起 《让子弹飞》:融杂与溶变的汇聚 电影史 读解文本:中国早期电影的实证研究与影史重建 “教育的电影化”与“电影的教育化”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早期活动(1932—1937) 电视与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剧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荧屏上的意见领袖 ——浅议“仿人际传播”和言语类电视节目嘉宾、主持人的选择与定位 港台电影 20世纪60年代香港电影 ——现代性、青年文化和粤语片 “我是谁” ——五部叶问题材影片中的神话建构和香港身份 台湾文学与台湾电影的互文性 游戏营造神话: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文化及嬗变 电影史学研究 中国电影学术的拓展与建构 ——李少白先生电影理论再学习 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的契机、形式与意义 新时期以来电影史学思维的范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影视文化(8 2013)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安华//丁亚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713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 |
CIP核字 | 2013196878 |
中图分类号 | J9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