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六人(精)》由鲁多夫·洛克尔所著,这部写得像诗一样清澈美丽的作品,自20世纪上半叶问世以来,震撼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它的原作者是德国无政府主义作家洛克尔(Rudolf Rocker),1949年巴金先生将它译成中文出版。

本书被认为是洛克尔一生著作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注定是“过去困扰我们,现在困扰我们,将来永远困扰我们的问题”。

内容推荐

《六人(精)》由鲁多夫·洛克尔所著,《六人(精)》写得像诗一样清澈美丽的作品,自20世纪上叶问世以来,震撼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它以短小的篇幅,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从世界文学名著中选取了六个人物,包括浮士德、唐璜、哈姆雷特、唐吉诃德等,讲述他们的经历、思想,由此来说明他自己的人生观,来阐明他的改造世界的理想。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浮士德的路

第二章 董·缓的路

第三章 哈姆雷特的路

第四章 董·吉诃德的路

第五章 麦达尔都斯的路

第六章 冯·阿夫特尔丁根的路

觉醒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群山中间有一座城。它那些古旧的楼阁被夕阳映成了金红。蜿蜒交错的街巷凌乱得像一所花园的曲径,全被深锁在厚的城墙内,墙上耸立着一些坚固的城楼。每道街,每条巷,仿佛都隐藏着它特殊的秘密,一个陌生的人要想了解它,是不会成功的。在那些阴暗的角落里,在那些尖屋顶的老宅的阴影中存在着久已被人遗忘了的古昔的往事。

市场上古老的喷泉像往昔一样地在柔声低语。古寺院的巨影躺在寂静的广场上,这广场在今天显得十分荒凉。只有一个憔悴的老妇孤寂地站在古喷泉旁边,梦想着那些永不会再来的逝去的时日。

春天突然来临,漫长的冬日的暴政一下就给终止了。灿烂的晴空和牧场、草地的新绿引诱人们走出到郊外来,欢乐的人群在明媚温暖的春光里无拘束地跳荡、漫游,他们的久被麻木封锁了的心得到解放了,春天的太阳使这麻木融化消散了。今天成群的人,不论年幼老少,全走到露天里来,抖去他们灵魂上的尘垢,并且证明严冬的阴郁单调并没有损害他们丝毫。

现在已是傍晚,古老的钟声庄严地响彻了和暖的空气,警告城里人说,这是回家的时候了。快乐的人群像水流似的穿过城门,他们带了成束的鲜花和草木回去,欢快的歌声充满空中。古老的街道挤满了笑谈着的人们,他们安闲地、喜洋洋地走回家去,最后街巷中、广扬上人影和语声跟着逐渐加浓的夜色慢慢消失了。

落日的最后光线早已褪尽,柔和的春夜静悄悄地罩在荒凉的街巷的上空,这些静寂的街巷在月光里奇异地闪烁着。

小窗中灯光渐次灭了。只有三两人家的孤寂灯光点缀了静夜。也许是一个病人正躺在那儿同痛苦挣扎,再不然有一个垂死者正把他疲乏的灵魂托付给上帝。

深沉、庄严的和平笼罩在这些沉睡的房屋的上空,偶尔有古寺院的庄严的钟声和守夜人的轻快的号角打破了这静寂。

在这沉睡的古城的中心一个小丘上,耸立着一所年代久远的堂皇的建筑物,它比四周的房屋更奇特,更古老。在一间塔里的屋子的尖拱式小窗前坐着一个白发长髯的老人,他正呆呆地望着窗外,他的眼睛越过那些在淡白色月光中发绿光的古屋的尖顶,凝望着远方。

屋子正中有一张笨重的橡木桌,桌上凌乱地堆满了书籍和文件。顺着褪色的墙壁放了些长架,架上陈列着珍奇的标本和古怪的仪器。一盏精巧的油灯放射出微光,它想照彻这屋子的幽暗角落,却没有用。

老人带着倦容把覆在前额的长发往后一抹,沉思地喃喃自语:

“现在一切又像坟墓似的静寂了,在沉睡者的头上仍旧拱立着那无限空问的穹窿,在那里数百万个世界继续不停地沿着它们的轨道转动。但愿他们的睡眠得到提神的效果,不被噩梦惊扰!谁能够做到这样呢?只有那些始终注意着目前的一点点需要、从不想建造通到永恒去的桥梁的人。愿他们有福!造物主并没有给他们一种过事强求的性格。要扰乱他们的平衡是很难的。因此他们居然能够免掉受一种欲求的煎熬,在有些人这折磨人的欲求正像一只饥饿的虫咬着他们的心。

“我觉得这欲求像一种慢性的毒药留在我的血里,这时候深不可测的大自然正辗转在‘再生’的痛苦中,新的生命从无数的喷泉里进出,它们的样式永远是新的。春天慢慢地过去了,夏天和秋天也渐次消逝,严寒的冬季又来把万物都包在它的尸衣里面。于是那个老戏法又开始了。谁能够探知这种永久的成与逝的奥妙呢?在这里面生与死是这么奇怪地混在一起,而每个终局又正孕育着一个新的开端!

“在那广大的事实的循环中,死究竟是一个终局,或者只是一个开端,抑或同时是终局和开端呢?分隔‘过去’与‘未来’的界限又在什么地方?并且一切生物从那儿出来的那个缥缈无边的造物主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我越是研究这个难解的谜,我越是觉得自己不了解自己。我对自己的天性感到了一种神秘的畏惧,我自己的天性在我眼前就跟无限空间本身的沉默无言的永恒一样地深奥难解。

P4-7

序言

《六人》这部写得像诗一样清澈美丽的作品,自20世纪上半叶问世以来,震撼了许多读者的心灵。它的原作者是德国无政府主义作家洛克尔(RudolfRocker),1949年巴金先生将它译成中文出版。

在1948年12月致洛克尔的一封信中,巴金写道:“我发现翻译您的《六人》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如何将它的文字的音乐美、它的诗意用中文传达出来,实非易事。但我非常喜爱这本书,愿意尽我的全力来做成。每天我便只译一二段落,译后总是读了又读。我想到明年春天总能译成了,或也不至于译得太失败。”

这本令巴金先生珍爱的小书,所探讨的是“人生的意义”这样一个大问题。作者从世界文学名著中选取了六个人物,包括浮士德、唐璜(本书作“董·缓”)、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本书作“董·吉诃德”)等,讲述他们的经历、思想,由此来说明他自己的人生观,来阐明他的改造世界的理想——

开篇的“楔子”,引出了那个古老的斯芬克司神话。六个人从不同的道路,走向带着神秘微笑的斯芬克司。第一章至第六章,作者以细腻笔触,铺陈了六种人生:浮士德在书斋中探索人生的秘密,唐璜在纵欲生活中享乐人生;疑惑腐蚀了哈姆雷特的生活力,堂吉诃德的勇敢行动又缺乏心灵来指引;麦达尔都斯始终只想着自己,反而毁了自己;冯·阿夫特尔丁根完全牺牲自我,却也无力救助众人。

在书的末章,作者竟使这六人联合在一起,理性与感性结合,思想与意志携手,自我与博爱相融,六条人生之路合而为一,终使斯芬克司石像轰然倒塌,于是“新国土的门打开了”……

——这部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具一格的作品,原是作者洛克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关押于英国某集中营时的几篇讲演稿,后来集结成书,1928年在德国出版。洛克尔1873年出生在德国美因茨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工人家庭,父母早亡,在孤儿院长成,曾在印刷厂当过学徒工。青年时代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参加工人运动。1892年到巴黎,后到伦敦。一战爆发后,他被英国政府怀疑为德国间谍而受拘禁,1918年返回德国,成为德国及国际工团主义运动的领袖。希特勒上台后,他又被逐出祖国,最后定居于美国,1958年去世。

《六人》被认为是洛克尔一生著作中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注定是“过去困扰我们,现在困扰我们,将来永远困扰我们的问题”。

洛克尔的《六人》原以德文写就,巴金先生的这部译作是根据蔡斯(Ray E.Chase)的英译本转译的。2004年,傅惟慈先生根据德文原版另译了一稿,译文明快晓畅,读者可找来参照阅读。

 生活·读书·新智 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3年7月

后记

看完《六人》的校样,我坦白地承认这是一件失败的工作。我用了“试译”二字,也只是表明我没有翻译这书的能力。从这译稿连我自己也看得出我缺乏驾驭文字的才能,我没有能够忠实地表达原意,也没有能够传达原文的音乐美。本书的英译者蔡斯教授(Ray E.Chase)说:“我觉得《六人》是一曲伟大的交响乐。”但中译本的读者一定不会有同感的。错在我身上。

《六人》的作者洛克尔(Rudolf Rocker)是一个德国的革命作家。希特勒执政后他被放逐出国,一直没有回去。他现在住在古巴,去年做过了七十五岁的生日。他写过不少的书,都是用德文或犹太文写的。(他虽然精通犹太文,却不是一个犹太人。)其中被译成英文的并不多。《六人》似乎是第一本,据英译者蔡斯说:在洛克尔的著作中这是艺术性最高的一本。

这里的“六个人”都是世界文学名著的主人公。浮士德、董·缓、哈姆雷特原是传说中的人物,后来歌德借用传说写了诗剧《浮士德》,莫里哀写了话剧《董·缓》,莎士比亚写了诗剧《哈姆雷特》。董·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小说中的英雄。德国小说家霍夫曼创造了年青和尚麦达尔都斯,冯·阿夫特尔丁根则是十八世纪德国名诗《歌人的战争》中的歌者。

在《六人》中洛克尔使这六个人复活了,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可是他却利用他们来说明他的人生观,来说明他的改造世界的理想。

这本小书是作者根据他的几篇讲演稿写成的。据说他的听众中有许多工人,也有水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被关在英国某集中营里面,在那里认识了不少德国的水手,他们跟集中营里的知识分子一样热烈地欢迎他的演讲。

我在前面引用过蔡斯的话:“《六人》是一曲伟大的交响乐。”他的解释如下:

前面有一个介绍主题的序乐。构成交响乐的是六个乐章,每一个乐章最后都把主题重复了一遍,每一个乐章有它自己的音阶法和拍子。在主题的最末一次的重复之后接着就来一个欢欣的、和谐的终曲。对这种东西音乐家也许会给它一个适当的名称。我不会,我只知道我读完整个作品好像听了一次管弦乐队的大演奏。

一九四九年八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鲁多夫·洛克尔
译者 巴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4754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9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3052751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