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纪念上海援藏20周年,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收集了众多上海支援西藏干部的文章,经过整理、资料核实,汇编成册,形成“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系列”。

冯小敏主编的《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为第四批上海援藏干部文集,记录了援藏干部在西藏的生活感悟、对西藏风土人情的介绍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思索。

内容推荐

为纪念中央第三次援藏工作座谈会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20周年,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完整保留援藏干部“三亲”史料,让更多读者直观了解上海援藏工作,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收集整理援藏干部撰写的工作记录和生活感悟,编辑出版了“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系列”。

冯小敏主编的《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记录了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西藏的工作生活状况、对西藏风土人情的介绍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目录

序/赵福禧

不辞而别的援藏干部/丁宝定

忆西藏/苏珏曼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钱厚德

张中访谈:与宗山古堡的不解之缘/章磊

西藏的路/薛伟荣

援藏“干什么、图什么、留什么”的一些思考——三年科技援藏的回忆/薛伟荣

镌刻在则里拉的足印/邹波

山路上的雪道/顾军

再忆日喀则/魏刚

越久越新的记忆/刘忠飞

感受珠峰文化,用心触摸西藏/吴启亮

防疫记/沈行峰

“你”为高原添彩——记西藏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曹治安

我的援藏工作/倪传仁

岁月如歌十年回眸/马慧德

三条哈达的记忆/吴墩才

援藏日记/宋建锋

陈睦访谈:他为日喀则“送”去氧气/章磊

亲爱的,我不哭/李萍

成长在西藏的三年/吴志跃

梦回江孜/陈长伙

永远的西藏情结/沈立

藏汉一家情/黄筱峰

轻触雪域之魂——我对西藏文化的感悟/赵杰

难忘的6·28/施东

云上的西瓜/瞿元弟

阳光下的宠爱/姚蜀治

三年的回忆/张建强

我的藏族亲人/顾志雄

亚东援藏情怀/蔡楚瑛

千山万水相追寻/杨嵘

萨迦的孩子/顾云飞

忆我的萨迦朋友/肖立

雪域高原的精神洗礼/陈江

情洒珠峰脚下/张金弟

解不开的情结/沈永兵

协格尔镇的“险”遇/闵金国

三年援藏感悟/张来治

我来了/高国相

附录

 上海援藏简报(1至15期)

 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之歌

后记

试读章节

西藏的路

薛伟荣

进藏的飞机从成都起飞之后,很快跨过了翠绿的横断山脉,从青藏高原的东部进入了高原上空。此时机翼下云开雾散,地面能见度极高,感觉飞机距地面很近,其实是因为地面的海拔高。机翼下一片灰黄的突起的山脉,无树无草也无生命的迹象,千山万壑绵延而至天边,无穷无尽地从机翼下掠过,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会有飞行在火星表面的幻觉。

我们从飞机上下来,穿过夹道欢迎的队伍,就见到了在贡嘎机场迎接的车队,一色的越野车。我们按预先通知的车号乘上车辆,浩浩荡荡、蜿蜒驶向了日喀则。

天格外的蓝,云格外的白,一座座雪山晶莹纯洁,像一朵朵成型的莲花;一条条江河飞珠泻玉,像洁白的哈达在群山之间飘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纯净。

西藏是一片山的海洋,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耸立其南,东有横断山,西有昆仑山,中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众山竞高,气势雄伟,其中尤以珠穆朗玛峰独领风骚,造就独一无二的一片风景,成为世界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雪域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雪山上的水流下来,在低洼处蓄集成内陆湖。水色深蓝,清澈见底,周边雪山倒影,更是景色宜人。

从拉萨到日喀则,走中线全程约260多公里,越野车三个多小时就能穿越。然而我们进西藏却没能立即享受这条捷径,因为我们赶上了公路大修。2003年下半年,拉萨至日喀则中线公路进行了全封闭式的修路工程,总共持续了近三年。迫使我们走北线,赶南线。其实北线根本没有路,山坡沟壑走的车多了就有了路。三年里,因工作需要,经常翻山越岭行程七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南线的路从浪卡子开始到卡若拉冰川是最难 ,走的,一直在盘山绕行,然后就沿着羊卓雍湖边穿行,从江孜到拉萨这条路倒是较近的。

车在羊肠小道、宽阔的沙石坡、溪涧的河床里突出的大石上面爬行。经常能够看见孤独的狐狸与狼在山间漫步,灰兔如箭式急速地穿越土路,飞不高的麻雀经常会无畏地撞向挡风玻璃,四个轮子经常不能同时着地,人在车内如同驾着一叶小舟,左右做着大幅度的摇摆运动,行驶在碎石搓板路上的轮子上下跳跃变换着优美的舞姿。避震器在这种残酷条件的操练下,行驶3000公里左右就要换新的了。路面损毁虽然比较严重,但比较容易修建及维护,拿碎石泥土填进坑就行了。道班养路工看见我们经过,经常向我们挥手致意。更让人感到兴奋的是沿路小村庄的藏族孩子们,见到有车辆经过便用灿烂的笑容、雀跃的欢呼给我们寂寞的行程添加了一丝亮色,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温馨。

北线的路,车辆基本上是在已经沙漠化的山谷中行驶,土路一旦遇有雨水,路基很容易被冲毁,所以一路上经常看到公路改道留下的痕迹,而这些改道完全靠车辆沿着草地或沙地碾压出来。

盘山公路都是比较窄的,很佩服西藏的司机们开车的水平,遇有两车交会,原则是上坡的让下坡的先行,上坡的车辆看见对面有车,立即寻找小山坳让路。

这种路被司机视为险途,洪水、泥石流、塌方时时发生,每年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在山洪冲击下,路几乎总会被冲断,山上滚下的巨石横在路中央是经常的景象,司机们开车小心翼翼是确保安全的必修课。

2007年7月1日,终于盼到了“拉日公路”大修结束,去拉萨只要三个多小时了,我们的高兴劲就别提了,一个字——爽。

(作者时任日喀则地区科技局副局长)

P31-33

序言

赵福禧

2004年6月,我们上海市第四批50名援藏干部,怀揣着一份炽热的情怀,秉持着一份坚定的信念,心系着一份事业的重任,奔赴,向着那个豪情和心灵已率先抵达的地方——西藏。

不是不知高原有它别样的艰苦,不是不惧浓烈的思乡情将把长长的三年缠绕。只因为,我们已为艰苦准备了战胜它的欢颜,我们要将家乡的深情同样编织为建设雪域高原的锦绣。更何况,西藏那是一种怎样的召唤!高天厚土、丽日清风,事业壮阔。三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此怦然开启。

三年中,我们在领导的嘱托中,学习责任;在前辈的脚印中,学习延伸;在项目的推进中,学习认真;在藏族同胞的双眸里,学习希冀;在援藏的岁月里,学习坚韧……

三年中,缺氧令我们头痛目眩,泥泞令路途陡峭险峻,失眠令饭菜无味……每每此刻,想想“援藏为什么、援藏图什么、离藏留什么”,所有付出的艰辛变得很渺小,我们咀嚼着艰辛,青涩中带甜。那颠簸、那头胀、那失眠、那寂寞……三年里所有的付出,已经和高原一起,融入我们的血液里。

三年中,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上海广场扩建、日喀则地区制氧厂和高压氧舱、浦东路、定日珠穆朗玛大酒店,亚东花园酒店、拉孜宾馆,浦江新农村,更有那从废墟中重生的桑珠孜宗堡……一个个援藏项目铸就了我们第四批“团结、奉献、务实、创新、慎独”的援藏精神。

三年中,雅鲁藏布的激流,珠穆朗玛的风雪,成就了我们高原男儿的梦。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平安宁,什么是血浓于水、守望相助、战友情深。

三年中,理解、包容、关心和支持,源源不断地来自上海,呵护与温暖着我们在西藏的日日夜夜。同样,我们也经受了政治、身体、工作以及生活作风和廉洁自律的“3+1+l”考验。

三年中,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长期工作生活在雪域高原,被称为“老西藏”的进藏汉族干部,是他们的崇高境界感动了我们、激励了我们、鼓舞了我们。  就像第一眼看到日喀则,第一声听见扎什伦布悠扬的钟鼓,我们还记得在告别的泪水中洁白的哈达漫过了头颈。在地委、行署的欢送大会上,我们第四批全体援藏干部自豪地说:“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的援藏任务,我们没有辜负沪藏两地人民的期望,光荣而来、载誉而归、平安而返,我们实现了让上海人民放心、让西藏人民高兴的援藏宗旨。”

时间总在弹指一挥间,离开西藏的土地已经很久,身在浦江,西望高原,心却依依,梦中还常常捧起清澈的年楚河水,黑颈鹤还时常从记忆深处飞来。

十年来,我们无法忘却,日喀则藏族兄弟捧上的第一碗酥油茶、敬上的第一杯青稞酒。无法忘却,那遥远的藏乡赋予我们的真挚情感。毫无疑问,我们留给雪域和雪域赠予我们的,都已由时间收藏。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援藏兄弟们写下的回忆文字,心中依然充满感动,好几次泪湿双眼,那是只有共同经历过才有的情感共振。那字里行间记述的故事和感受,有的我们曾经共同经历,而有的故事之前他们却从未说起。我的援藏战友、兄弟远比我了解的更为深刻与坚强。

是为序。

2014年7月

(作者曾任中共日喀则地委副书记、日喀则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主任)

后记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制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确定上海市作为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省市。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20年来,上海先后选派了七批援藏干部,分赴西藏日喀则地区任职。为纪念中央第三次援藏工作座谈会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的工作20周年,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在2012年征集编辑出版《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五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的基础上,在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中广泛征集“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得到了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现将已征集的“三亲”史料编辑成《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出版。

本书的征集和编辑工作得到时任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中共日喀则地委副书记、日喀则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上海市人民政府驻西藏办事处主任、现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时任中共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现任中共上海黄浦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丁宝定,时任日喀则地区行署办公室秘书、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成员、现任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苏珏曼和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援藏工作的接力棒在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手中传递,他们的工作在延续,他们的精神在延续。我们对援藏干部的“三亲”史料的征集工作也将延续下去。

因编者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祈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14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上海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三亲史料专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小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56739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4186012
中图分类号 K820.85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