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第1卷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所著的《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第1卷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选入了从商周牧野之战到三国时期曹魏灭蜀的23个经典战例,从军事思想特别是战略战术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如疱丁解牛,不仅提纲挈领、鞭辟入里,而且文笔简练、深入浅出,既适合军事科研工作者作为参考,也适于用作大中学校和青年们的普及读物。相信广大读者定会从中获取许多军事科学知识上的教益和智慧上的启迪。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共分三卷,《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第1卷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是第一卷,选入了从商周牧野之战到三国时期曹魏灭蜀的23个经典战例。每个战例都从战争发生前、进行中、结束后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及指挥艺术、战争后果等各方面作了具体分析'使读者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经典战役中的优秀将帅的高超指挥艺术对今天的作战也有非常实际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第1卷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所著。

目录

商周牧野之战

齐鲁长勺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

吴楚柏举之战

越灭吴之战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燕齐济西、即墨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

秦赵邯郸之战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

项羽、刘邦领导的灭秦战争

楚汉战争

西汉王朝平定七国叛乱的战争

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

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绿林赤眉军后期的战争

东汉王朝的统一战争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袁曹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吴蜀争夺荆州之战

蜀汉北攻曹魏的战争

魏灭蜀的战争

试读章节

商周牧野之战

一、战争背景

约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商族灭掉了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北)正式建立了商朝。商朝从商汤开始到商纣灭亡,共传十七世,三十一王,统治长达五百五十多年。商的统治区域,有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的大部,以及江南的一部分和内蒙古的某些地方,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约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史称殷商,是当时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殷商末期,商王帝乙又迁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朝歌镇)。由于奴隶主贵族阶级对奴隶和平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祖甲以后的商王,多是暴君,特别是商王帝辛(纣),更是暴虐淫侈,政治腐败,残酷地剥削奴隶和平民。商纣王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以酒为池,悬肉为林”①,过着极为奢侈腐化的生活。为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纣乃重刑辟(刑法),有炮格之法”②,甚至“罪人以族”,阶级矛盾发展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

商代后期还组成了庞大的军队,以便对内镇压奴隶和平民,对外进行掠夺和防御。商王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据武乙、文丁时代的卜辞记载:“王作三师,右、中、左。”③即作三营以屯驻军队。这三师构成了王权的主要支柱。商王还控制有大量的武器装备。所谓“受矛”,即由商王授予全国军队所使用的武器。

当时作战是车战。整个车阵为一个作战单位,组成兵力密集的集团方阵,通过冲击而进行格斗。每辆战车有甲士三人:一人居中御车;一人在车左持弓箭,称“车左”,是一车之长;一人在车右持戈或矛,称“车右”。战车后面和两旁跟随徒兵,他们是临时征发来的奴隶。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商王手中,他可以命令诸侯代为征伐。除商王外,贵族、侯伯也拥有自己的武装。

周族是活动于中国陕西的一个古老部落。相传周的始祖名弃,善于种稷和麦。到古公直父时,率领族人由豳(今陕西旬邑西南)迁居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东北)。周族得到了发展,开始由原始社会跨入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商王文丁封季历(古公之子)为“牧师”(一种职司畜牧的官)。季历遂向东方扩展领地,同商朝的利益发生矛盾。商王文丁为遏制周族的势力,把季历杀了。商周两族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季历的儿子姬昌(后称文王)即位后,曾对商用兵,未能取胜。他感到力量不足,于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暗中积蓄力量。这样,引起了商纣王的疑忌,便将文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后来,纣王接受了文王臣子进献的美女、宝马和财物,才赦免了文王,并封他为西伯,“赐之弓矢斧钺”①,使其掌有征伐之权。

二、周灭商的战争准备

周文王被释归国后,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积极进行伐商的准备工作。

恭顺事殷,麻痹商纣。文王准备伐商,曾问计于师吕尚②。吕尚是一个懂得文韬武略的人,他对文王说:“鸷鸟将击,卑身翕翼;猛兽将搏,俛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③意思是要文王必须把握伐商的有利时机,在开始行动之前,装作无所作为的样子,以免引起对方的注意。文王根据吕尚的意见,在表面上对纣王采取恭顺态度。他于被释放的次年,率诸侯朝觐纣王,并在国都“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④,装作享乐腐化的样子,以蒙骗纣王。这样,纣王就放松了警惕,认为“西伯改过易行,吾无忧矣”。⑤

P1-3

序言

1981年底,我从兰州军区部队调入军事科学院工作。初涉军事科研领域,真是白纸一张。什么是军事科学?军事科学研究什么?怎样进行军事科学研究?从何处下手?对于我来讲,充满着新奇与问号。随着我们的到来,一批批老研究员离开了自己的战斗岗位。除了同其他同志一道欢送他们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帮他们搬办公室,整理办公物品。当我有幸收拢老研究员留下的书刊资料时,心里总是乐滋滋的,有一种丰收的感觉。为了尽快弥补自己的知识系统缺项,我开始阅读军科院发的、自己购买的和收集到的各类军事书刊,从毛泽东军事论著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一本本读下去,虽是生吞活剥,但日久也渐渐地觉出了其中三昧。然而,对繁杂浩瀚的中国古代军事史,却总感觉不得要领。一次,偶然翻检一位退休老同志留下的资料,发现了《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改版前称《中国古代战争战例选编》),捧读之下,如获至宝,它成了我从事军事科学研究特别是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史的终南捷径。

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对这部书的作者们也随之有了更多的了解。该书由我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第三研究室(现为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第四研究室)集体编著。这些同志多是五八年建院后陆续从全军选调的文史专家,谙熟中国古代战争史、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他们治学严谨、著述丰富,在与他们的不断交流中,自觉获得了很多教益,也更增添了我对这套书的珍重和喜爱。

在军事学术领域,理论创新一方面要与时代军事实践的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从军事史研究中去总结和提炼。这是军事科研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没有对春秋战争史的透彻观察,就不会有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的诞生;如果没有对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深刻认识与总结,也不会形成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同样,如果没有对西方战争史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深入研究,就不会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如果没有对西方海战史的系统研究,也难以产生马汉的海权理论。人们从已经过去的战争历史中撷取有益的东西,以指导明天的战争,在不断发展的军事实践中把握与运用以往的经验,去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如果说实践是“源”的话,那么理论可叫做“流”。有过直接经验的人,像毛泽东就是杰出的代表,是源流融合,融为一体而谓之“神”,而我们这样直接经验极少的人恐怕只有先流后源,更多依仗间接经验,去努力做到流源结合。因而,在军事科研工作者看来,军事史研究不但是军事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忽略了这一阶段,军事理论的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为了打牢这个基础,不论是军事史研究,还是深究其中的军事思想,努力把握其中的战略战术,均可从解剖研究分析战例开始,这是我们进行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本方法。

《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精选了从商周牧野之战到清军平定准噶尔族叛乱的战争共50个著名战例,从军事思想特别是战略战术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有如疱丁解牛,不仅提纲挈领、鞭辟入里,而且文笔简练、深入浅出,既适合军事科研工作者作为参考,也适于用作大中学校和青年们的普及读物。相信广大读者定会从中获取许多军事科学知识上的教益和智慧上的启迪。因此,当《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一书的原作者提出要修订再版该书时,作为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的部长,我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我觉得,这不仅是为表达对老一辈军事科研工作者的敬重之情,也是努力为军事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经典战争战例(第1卷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63260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1
丛书名
印张 2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