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很“富”?也很“穷”。信息和网民们的感性认识在网络上无限丰富,但我们对网络的理性认知却很贫乏。目前对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与文化研究更是鲜有。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其重要性日益明显,网络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均无可讳言。因此,理性对待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浪潮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使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消费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正在消费我们。《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就是青年学者陈峻俊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的可喜的新的探索。
图书 | 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网络很“富”?也很“穷”。信息和网民们的感性认识在网络上无限丰富,但我们对网络的理性认知却很贫乏。目前对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与文化研究更是鲜有。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其重要性日益明显,网络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均无可讳言。因此,理性对待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浪潮影响下的网络传播,使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消费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正在消费我们。《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就是青年学者陈峻俊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的可喜的新的探索。 内容推荐 《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从网络传播中的欲望化和符号化两方面,对网络传播中的文化消费种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阐释了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网络传播诸现象。 陈峻俊的《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消费,网络文化是一种以消遣与娱乐为主要传播目的的精神文化,网络传播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做为一种虚拟文化,它的存在是现实文化的补充和建构,同时也是一种解构。它既是积极的也同时带有消极的方面,既对人的现实自由起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既要肯定其积极的因素,也要否定其消极的因素,扬长避短,使网络传播规范化,并使其能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 目录 第一章 消费主义与网络文化 第一节 消费主义与文化的消费主义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义 第二章 消费主义的外在表现 ——网络文化的符号化 第一节 网络聊天:与物的交流 第二节 网络游戏:与他者的交流 第三节 网络购物:消费文化的动力 ——以淘宝网为例 第四节 网络博客与微博:表达自我的平台 第五节 网络影像:刺激感官消费 第六节 网络时尚频道:传播流行资讯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内在核心 ——网络文化的欲望化 第一节 狂欢的网络话语 第二节 新奇的网络景观 第三节 网络窥视中的身体符号 第四节 虚幻满足的身份认同 第四章 网络文化的消费欲望失控 第一节 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网络文化消费过度的原因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符号的魅惑(网络消费文化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峻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219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8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713.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