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
内容
试读章节

8.5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高祖李渊只当了九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次子李世民,自己退入后宫当太上皇去了。李世民为建立唐朝立有巨大军功。他与其兄、太子李建成都有继承皇位的要求,明争暗斗激烈。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争得太子之位。不久,其父又将皇位传给他。他即位后,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23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李世民死后,谥号为“太宗”,史称唐太宗。唐太宗(公元626—649年)是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所谓“贞观之治”,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所发展之外,还有如下的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经常与其大臣们论古说今,总结历史经验,以改善统治。他很重视强盛的隋朝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一事,经常议论隋亡的教训,并引以为戒。他们还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参与论治的主要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马周等人。唐太宗曾多次引用荀子的话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魏征也曾说,强盛的隋朝之所以速亡,就是由于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戢”,所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他们认识到一个政权如果过分暴虐,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就会被人民推翻,所以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节制,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唐太宗君臣论治的范围很广,涉及加强、巩固封建统治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多收入《贞观政要》一书,因而该书深受后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二是选练举贤。唐太宗在用人方面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不因亲故而取庸劣;不因关系疏远或曾是政敌而舍贤才。由于能够不拘一格,因材致用,因而朝廷从各阶层、各集团搜罗了许多人才,被唐太宗重用的一批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勋等,都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或军事家。

唐太宗认为地方官直接管理人民,其与天下治乱有直接关系,所以非常重视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宫内屏风上,随时记其功过,以备奖惩。唐太宗很重视听取大臣的意见,注意兼听众议,虚心纳谏。他还鼓励大臣直言极谏,因之一时朝廷上出现了良好的政治风气。大臣魏征曾对唐太宗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很赞成此说。常对太宗进言的大臣以魏征最为著名,而且敢犯颜而谏。太宗有时想不通十分生气,甚至还很恼恨,可是转念一想又认为魏征是对的,接受了魏征的意见。后来魏征去世,太宗十分难过,也很怀念魏征。太宗曾对大臣们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太宗兼听纳谏,纠正了不少错事或错误意见,防止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使政治保持清明。

三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时,君臣们都很重视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残酷剥削人民的“亡国之主”是咎由自取。如他说:“齐主(北齐后主高纬)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齐主是也。”唐初的赋税徭役都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减轻了很多。在征发力役时,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唐太宗即位之初,关东、关中各地连续数年发生水旱霜蝗等灾,灾民很多。太宗下令免除受灾地区的租赋,开官仓赈恤,并准许灾民到非灾区就食,还拿出御府金帛为因灾荒而出卖子女者赎回其子女。为减轻人民负担,太宗精简政府机构,把中央官员从2000余人减少到600余人,并省了许多州县,还节约了政府开支。唐太宗曾派使者到突厥,用金帛赎回隋末被突厥虏去的男女8万余人,还放出宫女3000多人回到民间,这些都对稳定社会秩序、增加社会劳动人手起了作用。为解决耕畜不足,唐曾与突厥等少数民族“互市”,换取了大量马、牛用以耕田。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贞观时期农业生产连获丰收,米价最低时每斗不过三四钱。随之流散的人民逐渐返回故乡,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出现了一派太平景象。

四是华戎同轨爱之如一。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突厥、吐谷浑等的侵扰,并进而征服了突厥、吐谷浑等,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唐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以统辖本族。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朝廷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很信任,授以不少人被高级官职、册封爵位,还帮助他们的部属,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唐太宗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又开通通往西域的大碛道和通往北方边疆地区的参天可汗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其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树立了声威。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P97-100

目录

第1章 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

 1.1 原始群/1

 1.2 氏族公社/3

第2章 夏、商、周

 2.1 夏朝的建立/9

 2.2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10

 2.3 夏朝的衰落和灭亡/11

 2.4 商朝的兴起和发展/13

 2.5 西周的建立/15

 2.6 西周政治制度/17

 2.7 西周封建领主制经济/19

 2.8 宣王中兴/21

第3章 春秋战国时期

 3.1 平王东迁/23

 3.2 王室式微/23

 3.3 霸局奠基/25

 3.4 大国争霸/26

 3.5 齐桓首霸/27

 3.6 晋、楚称霸/28

 3.7 宋襄、秦穆/30

 3.8 七国争雄/31

 3.9 秦统一中国/32

 3.10 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争鸣/36

第4章 秦朝——统一的君主专制帝国

 4.1 皇帝制度/41

 4.2 郡县制/42

 4.3 焚书坑儒/44

 4.4 秦始皇的残酷统治/45

第5章 汉代

 5.1 楚汉战争/47

 5.2 西汉初的制度和政策/48

 5.3 文景之治/51

 5.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3

 5.5 张骞出使西域/53

 5.6 王莽改制/56

 5.7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59

 5.8 宦官与朋党/60

 5.9 黄巾大起义/62

 5.10 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63

第6章 纷争的魏晋南北朝

 6.1 三国鼎立/65

 6.2 西晋的建立/67

 6.3 九品中正制/68

 6.4 东晋十六国的兴替/68

 6.5 南北朝初期刘宋的盛衰/71

 6.6 北魏统一北方/72

 6.7 北魏孝文帝改革/74

 6.8 北朝均田制的实施/76

 6.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78

第7章 隋朝兴衰

 7.1 隋朝建立及统一/85

 7.2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85

 7.3 实行均田制/86

 7.4 隋末暴政/88

 7.5 隋朝灭亡/91

 筹8章 唐朝的建立与辉煌

 8.1 李渊建唐与统一全国/93

 8.2 唐朝统一全国/94

 8.3 唐朝政治制度/95

 8.4 科举制/96

 8.5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97

 8.6 武则天的统治/100

 8.7 武则天的政绩/101

 8.8 唐玄宗开元革新/103

 8.9 开元盛世/104

 8.10 安史之乱/105

 8.11 宦官专权/107

 8.12 朋党之争/109

 8.13 唐朝灭亡/111

第9章 五代十国和契丹

 9.1 五代更替/113

 9.2 十国兴亡/114

 9.3 契丹的崛起和南下/117

第10章 宋辽夏金时期

 10.1 北宋的统一/119

 10.2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119

 10.3 王安石变法/122

 10.4 北宋与辽的和战/123

 10.5 北宋与西夏的对峙/125

 10.6 金国的建立/127

 10.7 辽的灭亡/128

 10.8 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129

 10.9 方腊、宋江起义/130

 10.10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32

 10.11 岳飞打击金军,收复建康/134

 10.12 金朝的统治/137

 10.13 蒙古军西征与南进/140

第11章 元朝的建立与兴起

 11.1 采用汉法/143

 11.2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144

 11.3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146

 11.4 农民大起义/148

第12章 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时期

 12.1 朱元璋建立明朝/151

 12.2 红巾军起义/151

 12.3 政权机构的改革/152

 12.4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155

 12.5 “靖难之役”/156

 12.6 迁都北京/157

 12.7 张居正改革/158

 12.8 资本主义萌芽/161

 12.9 郑和下西洋/162

 12.10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165

 12.11 努尔哈赤建国/168

 12.12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72

 12.13 清兵入关/173

 12.14 平定三藩/174

 12.15 统一台湾/176

 12.16 康乾盛世/177

 12.17 闭关政策/178

参考书目/181

序言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给人们留下了几千年的回忆。在这几千年中,中华儿女创造的奇迹犹如夏夜繁星,向世人展示了东方智慧媳无穷魅力。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并且繁衍不息的源泉。每当我们回忆历史,都会从中发现许多可贵的知识点和智慧点。历史虽然成为过去,但这些宝贵的财富会一直刻在我们的脑海,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使我们有所领悟。

在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人文传统的国度,历史向来为人们所重视。人们重视读史,并以能否博古通今、见解独到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捞养的重要尺度。不仅如此,我国历朝历代也都非常重视修史,历史学家们以各种形式编撰出版历史文献,从而使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五千年的文明得以延绵不绝。然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古老的史籍大多文字艰涩,篇幅冗长,使人们在阅读时很难以轻松的心情和方式获取历史知识。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编写了《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一书。本书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按时间顺序把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各个朝代以点连线,简洁而生动地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课堂知识的补充读物,也是供社会各阶层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内容推荐

陈悦编著的《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看点:全书体例新颖,选材精当,表述生动,使你在轻松阅读中,尽览历史风云,汲取历史智慧。

《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按时间顺序把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各个朝代以点连线,从早期华夏文明的形成讲起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及之后的几个朝代,深入浅出地将这段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

编辑推荐

陈悦编著的《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按时间顺序把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各个朝代以点连线,简洁而生动地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课堂知识的补充读物,也是供社会各阶层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文明古国简史(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129274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