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地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专题论文集,为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Geolinguistics)论文集,另含附录:《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文献目录》。
图书 | 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地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专题论文集,为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Geolinguistics)论文集,另含附录:《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文献目录》。 内容推荐 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以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为主题,收录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俄罗斯的语言学家和青年学者的学术论文,分别从“理论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区域方言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集中展示了一批汉语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构建了适用于汉语实际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框架,是将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运用于汉语方言研究的成功范例,代表着当前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水平。 目录 语言地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 插入与包抄:语言地理分布的发展类型 论词汇变化的“非连续性”——类音牵引和同音冲突二例 《方言》与中国地理语言学 汉语方言地理学历史发展刍议 广东闽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刍议 日本地理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俄罗斯语言学传统和汉语地理语言学 “支微入鱼”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解释——兼说古中原官话u[y]语音层的变异 汉语方言卷舌音的地理共现与共变 汉语方言匣母字读音的地理分布 从地理分布看汉语方言的优势调型 汉语方言上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 关中方言古知系合口字声母的读音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变化 从几组声母的演变看天津方言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语言成分在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传播——以“柱”为例 Glottogram在地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实例 汉语方言“走”义和“跑”义的词形分布 北方方言“蚯蚓”的对应词 汉语亲属称谓的方言类型 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 山西、陕西沿黄河地区汉语方言类型特征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层次——以第三人称代词“他”为例 汉语方言中的“俗词源”——以山西中部地区方言的“蝉、七星瓢虫”为例 湘东北及湘中部分地区的祖父称谓 岭南土话“爷爷”的呼称形式考察 略谈吴语和官话的边界方言在地理上的形成和演变 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 用GIS手段解读混合方言的成因——以灵石高地为例 澎湖县语言地理研究 浅谈扬雄《方言》中的语言层次问题——以“江淮”方言为例 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掠影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志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57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