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梅贻琦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延复编著的《梅贻琦画传》平实地记录梅贻琦淡静而不平凡的一生,全面客观地展现他的教育思想、办学成就和高风亮节,旨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更为关注教育的读者提供一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美妙心灵之旅。本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内容推荐

  梅贻琦 (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09年考取首届清华庚款留美生,学成归国后,就职清华,自教员、教授,教务长而校长。1931年底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创办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62年5月在台北逝世。被尊誉为“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以大师论、通才教育,自由学术和教授治校的教育思想,忠诚无私、刚毅仁爱、沉默寡言、由贤而圣的人格精神,奠定了清华大学的灵魂,在十几年时间内,领导清华同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当年中国高等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作育多士,桃李满天下,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十几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有训、叶企孙、顾毓瑶、陈岱孙、陈省身、钱锤书、华罗庚、钱学森等一位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为新中国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奠基性的栋梁之才。

黄延复编著的《梅贻琦画传》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之一,《梅贻琦画传》平实地记录梅贻琦淡静而不平凡的一生,遴选了梅贻琦各个时期的一百多幅图片(一些图片为首次刊用),辑成图文并茂的读本,全面客观地展现他的教育思想、办学成就和高风亮节,旨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更为关注教育的读者提供一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美妙心灵之旅。

目录

一 家世家风(1904年以前)

二 求学时代(1904~1914)

三 初登教坛(1915~1926)

四 崭露头角(1926~1931)

 《赠别大一诸君》

 ——梅贻琦的留学观

 出游四省 广研博察

 留美学生监督

五 黄金时代(1931~1937)

 教授治校

 致全体校友书

 教育方针

六 联大八年(1937~1946)

 抗战初期梅贻琦与校内外的

 函电往来

 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往来

 信函选录

 “漫卷诗书喜欲狂”

 ——复员前后

 旅渝日记

 闻一多被刺事件

七 复员磨难(1946~1949)

 无复旧池台——复校艰巨

 一次未及举行的祝寿活动

 “挥泪离平”

 拒任教育部长

 赴法莅会

八 寓外七年(1945~1955)

 关于梅祖彦的归国

 清华庚款基金

 “清华大学在美文化事业

 顾问委员会”

 1954年台湾之行

九 台岛创业(1955~1962)

 创办新竹清华

 创建核反应堆

 兼任“教育部长”始末

 致力发展科学

十 鞠躬尽瘁

十一 身后哀荣

 附章修己安人

 寡言君子

 有容乃大

 廉明俭约

 专、大、公、爱

 一生清白

后记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试读章节

1904年,15岁的梅贻琦以世交关系进入严范孙氏家塾(天津南开学堂的前身),和严氏子弟一同读书。严范孙为清末翰林,曾在贵州为官,后回天津做寓公,因族中子弟众多,力、了一个家塾,收自己家中和亲友及世交的子弟入学。同时还有一位王益孙老先生与严氏合办这个家塾,当时人称“严王二馆”。由二人出资,聘请张伯苓先生为主要教师。张先生教理科,又聘请了其他教师教别的学科,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私塾,已初具学堂的性质。这个家塾先是取名为“敬业中学堂”,后来男生迁入南开区的新校址,遂改名为南开中学堂,张伯苓先生被任命为校长。梅贻琦与金邦正、卞肇新、卞铭新、张彭春、李麟玉等人均为南开中学堂第一班学生。梅在丙班,—直是高材生。韩咏华和梅贻琦的相识,即从在严氏家塾求学时开始。

梅贻琦与张伯苓先生的师生之谊终生不渝。赵赓飚的《梅贻琦传稿》中记载:有一次(约1932年),清华请南开大学张校长伯苓讲演,讲完全体师生掌声历久不绝。梅校长向张校长致谢后,看见张校长恢复穿起马褂(讲演中途脱下的),先生亲自上前帮扣纽扣。事后某年轻人笑问:“您何必当众表演?”先生谔然回答:“我自幼年就崇拜他,感激他,任何时都恨不得侍候他以表敬爱,就冈为我的科学知识等等都是张校长给我启蒙的,一生受用不尽,久而不渝对他尊敬的诚意,纯出习惯,没顾及在什么场合,绝不是故意表演。”

1908年,梅贻琦自南开中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保定高等学堂就读。因他是长子,一些亲友劝他的父亲,等他保高毕业,就找个职员做做算了。恰在这时,美国决定将“庚子赔款”退给中国,并且只允用作教育经费。次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留学生的考送事宜。梅贻琦毅然投考,在630名考生中名列第六而被录取。

1909年11月,梅贻琦一行47人由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率领自上海搭船抵达美国。当时美国的大学大都已开学,只得暂入补习学校过渡。第二年,学生们大都进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耶鲁等名牌大学,而梅贻琦却表现出独立精神,单独到东部的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攻读电机专业。

梅贻琦在该校攻读四年期间,他的父亲一直失业,家中生活拮据,经常当卖衣物用品维持生计。二弟贻瑞高中毕业后即被迫辍学去中学任教,月薪只有40余元。梅贻琦在美节衣缩食,把节余的学费寄回天津补贴家用。1914年夏,梅贻琦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并被选人该校Sigma xi荣誉学会,荣获“金钥奖”。他本应继续在美进研究院,但因家中生活困难,父母命他回国就业赡养家庭。他的夫人韩咏华后来回忆:“我记得他是和出国考察观光的严范孙老先生同船归来的,我们许多人都曾到大沽口码头去迎接。”

读书期间,梅贻琦还曾担任过留美学生会书记、伍斯特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职务,增加了阅历,锻炼了办事能力。在此期问,他皈依基督教,并终生信奉。

关于梅贻琦的独立精神,和他同届考取赴美留学的徐君陶回忆说:

梅先生青年时代,即富有刚才几位先生所说的精神。宣统元年(1909),清华初招留美公费生,在北京举行,投考者有七百多人(应为630)名——作者注),经过几项考试,一次一次地淘汰,末了剩下47个人,梅先生和我便是这47人中的两个。

P11-13

序言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急需教育家却又缺少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与时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庆国在编写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的想法上不谋而合,这对传承、传播中国20世纪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其教育精神和优秀思想,促进教育家办学的早目全面实现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

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十位传主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是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我认为他们确实代表了20世纪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群体。

这套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避免主观,不做有意拔高;全书插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历史画卷,使得丛书具有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观赏性和可读性。同时,丛书主编精心挑选各位传主研究方面的专家担任各分册作者,较好地保证了整套丛书的编写深度和质量。其中黄延复研究梅贻琦、宋恩荣研究晏阳初、梁吉生研究张伯苓、戴永增研究徐特立、金林祥研究蔡元培、储朝晖研究陶行知都有二十多年了。我与储朝晖第一次见面是在1 988年,他拿着一封方明的信来找我,正是为了查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的陶行知研究资料。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邹新明研究胡适、西南大学教授谢长法研究黄炎培、陈鹤琴外孙柯小卫研究陈鹤琴、青年传记文学作家窦忠如研究王国维,他们也都是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堪称黄金组合。这套书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各位教育家的精神真谛。  希望这样一套难得的好书,能激励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后记

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必由路径,令人遗憾的是,近三十年对教育的实地调查使我深感无论是在教育业内还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家的认识都是极度模糊的。

在我心存为解决这一问题做点什么的愿望时,四川教育出版社前任社长安庆国先生说他一直想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而未能如愿。于是,我们决定合力将这件事做好,以期对传承、传播教育家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家办学有所裨益。这便是这套丛书编写和出版的缘起。

在丛书编写和与各卷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个时代是否有教育家是与两个方面相关的:一是这个时代是否需要教育家;二是这个时代是否具有产生教育家的环境。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具有教育家潜能和品质的人,但只有独立思考,并能依据其独立思考自主实行教育教学的人,才能成为教育家。因此,凡是学人能够自主的时代,出现教育家的概率就高;而在学人不能自主的时代,就不会出现教育家。如果真的期望教育家出现,就要创造教师能够自主教学,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校长能够自主办学的社会与制度环境,否则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教育家,也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教育家的认定最可靠的方式是社会认同,获得较高社会认同的教育从业者,能被社会高度认同为教育家的人就是教育家。当今尚不存在哪个专家或某个机构具有确认教育家的资质。限于条件,这套丛书还不能对所选传主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但所选的十位传主确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选出了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炎培、徐特立、陈鹤琴、晏阳初,在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他们发挥的教育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令我们感到惊诧的是,他们在那个年代就已经相互认识,大都有过直接交往,其中一些人之间还是挚友,这应是志同道合使然。

除了外部认同,教育家必备的内部品质有三种:一是博爱之心,执著地爱学生、爱教育T作、爱人类未来的发展;二是独立思考和不懈求新,教育已经是数千年的专业工作,不能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人是难以成为教育家的;三是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潜质,能敏锐地发现教育问题,并以独特的思考和行为解决问题。有了这三种品质,在外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诸如教育思想、办学业绩、论著等结果。

是否称得上教育家,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教人做人,能否依据学生不同的潜能、个性和志向培养出值得他自己崇拜的人。一个人的学业成绩仅仅是他成长发展的一个方面,学业成绩高并不一定就发展得好,教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也不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垫脚石。近三十年来有不少学生得了各类国际奥林匹克奖,却未能成长为相关领域真正的专家。陶行知主张办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有一段很有针对性的话:“知情意三者并非从割裂的训练中可以获取。书本教育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获得许多知识,神经质的教师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地获得丰富的感情,专制的训练也许可以使一个人获得独断的意志,但我们何所取于这样的知识,何所取于这样的感情,何所取于这样的意志?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

书评(媒体评论)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梅贻琦画传/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延复//钟秀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863012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6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