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跨世纪的文学对话(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1985-2010)
内容
编辑推荐

钱林森、汪介之主编的《跨世纪的文学对话——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1985-2010》共收江苏省学者的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全部选文大致呈现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可称“历史文献”,包括江苏省已故老一代学者在1985年学会成立前发表的比较文学研究优秀论文:第二板块为“学会文选”,精选学会成立25年以来江苏省老、中、青几代比较文学学者正式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内容推荐

钱林森、汪介之主编的《跨世纪的文学对话——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1985-2010》是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来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的较全面的展示,是作为中国比较文学重镇的江苏省比较文学学者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所做贡献的一种回顾、梳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文献价值。

《跨世纪的文学对话——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1985-2010》共收论文60余篇,呈现为“历史文献”和“学会文选”两个板块。前者囊括以陈铨、范存忠、张威廉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在1985年学会成立前发表的比较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后者精选学会成立以来老、中、青几代比较文学学者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全书涵盖比较文学研究的众多分支领域,如钱林森、许钧、刘海平、程爱民、汪介之、朱栋霖等所长期致力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萧兵等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许钧等的翻译学研究,凌继尧、周宪等的比较诗学研究,杨正润的中外传记学比较研究,陶思炎的中外民俗文化比较研究,方汉文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等。本文集还展现了比较文学研究本身的交叉科学、跨学科性质,收入了汪应果、赵宪章、张伯伟、程章灿、周安华、胡星亮、杨洪承、张杰等活跃在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及其所含各语种(国别)文学的诸多研究者在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目录

序言

前言

诗学总论(1935)

歌德与中国文学(1936)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1957)

异曲同工——关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1982)

异化文学与两种异化观(1982)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1982)

中西文论方面几个问题的初步比较研究(1984)

取异域精髓创建现代文学的丰碑——茅盾与外国文学(1985)

一颗燃烧的心与生命的开花——谈巴金《随想录》和卢梭《忏悔录》(1987)

奥尼尔与老庄哲学(1987)

心灵奥秘的执着探索者——弗洛伊德与曹禺戏剧艺术(1987)

晚明浪漫思潮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1989)

中德文化交流史上一段佳话——歌德为开元宫人续诗(199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1993)

站在时代巅峰的精神巨子:怪杰·疯子·狂人——叔本华、尼采、鲁迅精神风貌比较谈(1996)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1999)

从《舞女》到《倾听雨树的女人们》——日本文学中外国女性形象的角色转换(1999)

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2000)

米修作品中的道家投影(2000)

一对素未谋面的文坛“姐妹”——阐释和对话中的玛·杜拉与张爱玲(2000)

透视世纪之交的中国比较文学文化研究(2001)

蒙田与中国(2002)

论钱锺书与形式批评(2002)

形而上的虚构世界——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比较研究(2002)

卡夫卡与老庄哲学(2002)

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双重落差与文化学分析(2003)

文学体裁变奏曲——观照现当代法国文学的一个新视角(2003)

美国现代诗人庞德对胡适的影响(2003)

影响抑或互文性?——《朱丽小姐》、《海达·高布乐》和《三姐妹》(2003)

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2004)

荒谬境遇中的生命抗争——麦尔维尔小说《誊写员巴特比》的存在主义解读(2004)

“Aesthetics”的感性之维——中西方文艺美学的一个比较(2004)

杜拉斯作品中的“东方形象”新论(2004)

徐迟与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2005)

中西之“天”——明清之际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2005)

中西互动与五四全球化视野的形成——五四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研究(2005)

切纸·面具·神像——日本民俗艺术三题(2006)

中世和歌的“幽玄”之境与王昌龄的“三境说”(2006)

法朗士在中国的翻译接受与形象塑造(2007)

再论骑驴与骑牛——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比较一例(2007)

东方古典与西方经典——魏理英译汉诗在欧美的传播及其经典化(2007)

重述神话:《碧奴》与《珀涅罗珀记》(2007)

中国视角下的玛格丽特·杜拉斯(2007)

创作的诗意与性别的演绎——伍尔夫与凌叔华作品比较(2008)

审美的归来与焦虑的绵延——福克纳与《红高粱》的叙事(2008)

北美华裔女性文学:镜像设置和视觉批判(2008)

中国学界视野中的多丽丝·莱辛及其创作(2008)

谢林的艺术学理论(2009)

罗兰·巴特的中国“脸谱”(2009)

论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2009)

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2009)

俄苏诗学理论在中国的接受(2009)

关于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影响(2009)

奥斯卡·王尔德与宗教审美化问题(2009)

日本“林学”的风景——兼评日本学者合山究的林语堂论(2009)

唐诗选本的日本化阐释及其对中晚期日本汉诗创作的影响(2009)

谷崎润一郎和郁达夫笔下的别样“唯美”(2009)

互文性与文化融合——张爱玲的《魂归离恨天》与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之互文性研究(2009)

比较文学视野与世界文学史重构(2009)

文学人类学:一种生存方式(2010)

在中外交融中创造现代民族话剧——20世纪后半叶中外戏剧关系研究(2010)

《觉醒》:穿越时空的心灵之“视”(20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跨世纪的文学对话(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1985-201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林森//汪介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1806
开本 16开
页数 6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5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9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53
丛书名
印张 39.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