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作者威廉·G.比斯利)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全书史料详实,论证生动,极富可读性。
图书 | 明治维新/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明治维新》(作者威廉·G.比斯利)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全书史料详实,论证生动,极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明治维新》内容介绍:明治维新的历史涉及到了许多不仅仅对日本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它部分是亚洲对19世纪西方扩张做出的回应。因此,研究明治维新就触及到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现代世界变动的关系的问题。同样地,维新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称之为革命。人们一定会问: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与其他时期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巨大的政治动荡相比又如何?另外,将它与其他地方的政治动荡区别开来的一系列特征,在本质上究竟是日本独有的?抑或是源于西方卷入的事实和性质?最后,既然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其进程对经济增长理论至关重要,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在多大程度上,社会的激进重建是前现代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仅仅是其结果? 《明治维新》的作者是威廉·G.比斯利。 目录 总序: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译者的话 致谢 相关用法解说 1860年的主要藩国 导论 第1章 德川的政治社会 第2章 内忧 第3章 外患 第4章 不平等条约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7章 攘夷政治 第8章 攘外的失败 第9章 恐怖主义的失败 第10章 维新运动 第11章 维新 第12章 政府问题 第13章 新政体 第14章 财富与国力 第15章 财政与社会 第16章 结论 附录A:日文术语词汇 附录B:人名注释 注释性文献目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治维新/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威廉·G.比斯利 |
译者 | 张光//汤金旭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785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313.41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09-205 |
版权提供者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